黑龙江省鸡西绿海林业有限公司 黑龙江 鸡西 158100
当前我国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而林业事业的发展成为了生态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资金、技术方面的投入,使得林区面积不断扩大,林木的品质提升。然而在营林造林的过程中,林木长期受到病虫害影响,对幼苗的影响更为明显,所以需要切实采取相关技术性措施和管理措施进行病虫害防治。
(一)无公害防治技术。在当前的林业育苗工程中,无公害防治技术得到了广泛利用,主要优势在于保证防治效果基础上能够有效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当前无公害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微生物防治、昆虫防治和益鸟防治,这些防治措施都充分利用了自然规律,可以为林木生长提供良好环境。比如说昆虫防治技术主要是分析病虫害发生的因素,然后根据食物链之间的关系在林区释放病虫害天敌,比如赤眼蜂能够有效消灭林区的螟虫,而林区释放益鸟同样可以捕捉大型昆虫,整体看来利用昆虫防治方法能够减少害虫数量。再如微生物防治技术在近年来也得到广泛利用,比如苏云金杆菌可以有效破坏有害细菌的繁殖环境[1]。
(二)化学防治技术。在林木育苗过程中,化学防治技术是当前常用的技术手段,对于林区发生的严重病虫害,通过人工喷洒药物以及飞机的大面积喷洒的方法都能够及时消除病虫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及时保护林业资源。在药物的种类选择和剂量确定方面主要是考虑到林区面积以及病虫害破坏程度。虽然化学防治技术时效性好,但是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林区生态环境。
(三)物理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在当前的林业工程中也得到了广泛利用,比如在幼苗种植过程中可以涂白,阻止害虫啃食树体,同时也有利于保护树苗,降低严寒气候带来的不利影响,其中机械式的物理防治措施能够有效减少资金投入和人力投入,经济性良好。再如林业防治中可以设置杀虫灯或者释放性诱剂,其中杀虫灯主要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关键在于控制好刹虫灯的放置密度和高度,而性诱剂可以破坏害虫的交配环境,在根本上减少害虫数量。
(一)技术细节掌握不当。尽管当前诸多林区在幼苗培育过程中利用了多种病虫害防治措施,但是在具体利用过程中未能掌握细节,比如使用生物防治措施时未能确定益虫和益鸟的投放数量,利用物理防治措施时没有控制好杀虫灯的设置密度。此外,随着气候变化以及长期使用单一的化学药剂防治,导致害虫基因突变,使得防治难度大大增加[2]。
(二)病虫害防治意识缺乏。很多林区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更加侧重后期的处理措施,未能对预防工作重视起来,导致防治成效不足。比如说近年来部分林区幼苗抚育工作中,由于对病虫害防治缺乏关注,没有打造出系统的监测体系,导致大量幼苗死亡,同时也造成了防治成本增加。
(一)合理采用营林防治手段。首先,幼苗病虫害发生主要与湿度和土壤环境有关,因此林区的幼苗栽种不宜选取地势低洼和土壤粘性大的地点。其次,在播种前期要求技术人员做好种子的消毒、催芽管理,以此在源头消灭病虫害。再次,在林区幼苗种植过程中也要避免采取连作的方法,否则会导致土壤中积累并原物增大发病几率,建议采用轮作方式,并且需要做好土壤的消毒工作,控制好种植深度和密度。最后,如果幼苗栽种后出现病死植株需要及时清理,以此避免病菌扩散,后期根据不同苗木种类合理施肥,以此促进其生长,提升免疫力[3]。
(二)使用复合形病虫害防治技术。在幼苗培育的过程中,生物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和化学防治技术各有利弊,要求管理人员根据林区实际情况合理使用,进而在达到防治效果的同时节约管理成本。通常来说需要在育苗前期利用化学防治技术进行药剂处理,其作用在于消灭潜在的病菌和害虫。在幼木生长到一定阶段时,可以利用物理防治手段改善生长环境,配合轮作方法消除土壤中的虫卵。如果出现大规模病虫害必须及时采取化学防治措施,要点在于控制好药剂密度。
(三)大力培育优质苗木。在幼苗培育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在合理利用病虫害防治措施的同时,也需要大力培育抗病害能力强的苗木。通过提升林木自身生长能力降低病虫害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在林区日常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做好枯枝和病枝的修剪工作,并且及时通过焚烧的方式清除,该措施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虫害的不利影响。
(四)加强林区人员管理。育苗管理人员需要意识到自身的责任,掌握相关的育苗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方法,因此林区需要定期开展人员培训工作,重视人才培养。要求林区管理人员密切关注附近林区的病虫害发生态势和林业局的新闻动态,提前制定好预防措施,对不同类型的病虫害能够合理选择防治方法。此外,林区需要制定出科学的奖惩机制,对于育苗管理效果较好的个人进行奖励,对林区病虫害防治不利的个人处罚,进而全面提升林区人员的思想意识,为幼苗的生长提供环境支持[4]。
综上所述,病虫害防治工作是林业幼苗良好生长的关键,要求林区管理人员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加强资金技术投入,同时林区管理人员也需要深入分析病虫害的特征和破坏程度,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