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璧山供电分公司 重庆 402760
如今,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电力资源的依赖性不断提升,保持电力稳定、充足供应成为了电力企业的首要目标。在这一环节,电力企业需要合理开展电力营销,优化用电检查并着力解决窃电问题。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从实际出发,提高电力企业的用电检查与反窃电技术。
窃电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违法行为,不仅会导致被窃电用户蒙受经济损失,更会引发用电安全风险。在电力营销环节,有效开展电力检查是防治窃电问题的关键性举措。近年来,我国不断提升窃电整治力度,反窃电技术、手段以及管控法律法规都在不断完善。以国网江苏电力公司为例,仅2017年第一季度,就查处了831户窃电用户,追补电量1347万千瓦时、电费883万元,共收取违约使用电费2649万元,挽回了高达3532万元的经济损失。
目前,用电检查方法不断革新,用电检查规模扩大化、设备智能化、实施标准化与手段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用电检查行为的隐蔽性也在大幅提升。在窃电整治活动当中,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型科技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提高用电检查工作质效,增强窃电整治有效性提供了巨大辅助[1]。当然,为有效开展电力营销工作,电力企业还应该在合理开展用电检查工作后,基于现有的法律法规和用电管理制度,强化电力执法检查,为保障窃电整治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奠定基础。
应用反窃电技术,合理开展反窃电管理,能够有效保障用电安全与供电稳定,既可以助推电力营销又能保护电力用户资金安全。在实践工作当中,深入研究反窃电技术,深化反窃电整治至关重要。
2.1 应用智能化反窃电技术 在互联网时代,电力企业必须应用现代化科技才能高效、便捷、及时工作要求,所以在用电检查以及反窃电工作当中,应用智能化反窃电技术也十分必要。为了提升用电检查科学性和窃电整治有效性,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推进反窃电技术与信息技术之间的有机融合,让反窃电技术的智能化程度得到切实提升。
在此环节,电力企业可以基于大数据技术优化反窃电技术,基于大数据分析迅速锁定窃电用户、查明窃电行为,从而为窃电整顿和执法提供依据。为此,电力企业用该以营销业务应用数据、营销用电稽查数据和用电信息采数据整合成数据源,然后通过特征提取和模型构建,找出疑似窃电用户清单;然后依托于这些名单进行实地稽查,取证后开展电力执法[2]。在应用智能化反窃电技术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确认可提取特征和可构建的模型分类,为有效锁定疑似窃电用户做好准备。比如,在数据源中着重提取电力用户的基础属性、用电量特征,以及电流、线损、电压和异常事件特征;以特征提取结果为基础,建立基于线损电量的用户识别模型、基于电流电压的用户识别模型和基于异常事件的用户识别模型,利用大数据筛查提高窃电管理有效性。电力企业在开展用电检查的过程中必须着重关注电量数据的分类和分析,为掌握电力用户的常规和异常用电情况做好充足准备,也为合理应用数据模型和准确定位窃电用户提供保障。
2.2 加强宣传与整顿 电力企业用电检查工作不到位、电力营销管理不全面、窃电用户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不强,以及电力用户安全意识不强等原因都是引发窃电问题频发的原因。为了有效开展窃电管理,应用反窃电技术,电力企业还应该着力提升用电安全宣传与窃电整顿效果,从而为反窃电技术的合理应用提供有利环境。在实践工作中,电力企业必须扩大用电安全和反窃电宣传力度与范围,引导电力用户提高安全防盗意识并积极配合电力营销人员的用电检查工作,为切实提升反窃电管理有效性奠定基础。比如,以社区为单位,开展电力法规宣传和窃电手段科普;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渠道开展全面性反窃电技术宣讲,展示重大窃电处理案例,为全社会敲响警钟。同时,有关部门还应该重视窃电整顿工作,基于用电检查信息,强化疑似窃电用户的实地查处,并制定以窃电稽查为核心的日常检查机制,定期完成专项或交叉检查,让反窃电技术能够得到合理应用。
2.3 加强人才培养 为了保证反窃电技术的有效落实,电力企业必须大力培养高素质反窃电队伍。在此环节,电力企业应该深入研究窃电技术和手段,及时制定应对方案,并且组织反窃电工作人员开展专项学习,使他们能否快速掌握反窃电技术。同时,还应该在工作中加强业务培训力度,提升反窃电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知识学习水平、实践作业水平,帮助工作人员累积丰富的反窃电经验,为实现反窃电技术合理应用和技术优化创新做好充足准备。此外,电力企业应该重视反窃电工作人员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培养,帮助他们养成敏锐嗅觉和快速反应习惯,为及时锁定疑似窃电用户,提高反窃电技术应用成效奠定基础;也为实现长效化、日常化反窃电技术落实提供保障。
总而言之,合理开展用电检查,可以保障电力营销工作有效性、电网运行安全性和电力供应稳定性。在实践工作当中,电力企业必须加强反窃电管理,合理应用反窃电技术,加强反窃电宣传与整治,为有效解决窃电问题、提高电力营销水平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