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市果都镇中心小学 山东 新泰 271200
数据是分析问题的重要依据,强化小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但是,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较为忽视,并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需要进行优化调整。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需要将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目标中,依托多种教学策略以及内容设置推动学生数据分析能力提升。
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也是推行素质教学中的必然选择。数据分析能力是学生数学学习与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能力,也是推动学生数学学习效率效果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强化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
(一)设置生动合理的教学情境。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与创造力更强,因此在进行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应当设置生动教学情境,避免小学生对数学教学产生枯燥之感[1]。在强化学生数据分析意识与能力的过程中,需要引入合理教学情境,吸引学生自主展开数据分析。
例如,在进行青岛版小学(五年制)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起始阶段,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不同颜色糖果的图片,提出“同学们喜欢吃水果糖吗?”的问题,并设置“这里有很多不同口味的糖果,请你数一数哪种味道糖果的数量最多?”的问题情境,使用举手发言的形式让学生回答问题。随后,教师可以提出“有什么方法能够更快、更准确的数出不同口味糖果数量呢?”的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出“数一种口味糖”的答案,并引导学生数出最喜欢口味的糖果数量。此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较短的时间,让学生自觉认识到“将相同口味糖果放在同一区域、且整齐摆放的条件下能够更快完成糖果数量获取”,并顺势引出整理后的糖果竖条图,让学生确定哪种口味糖果数量最多。通过这种“情境设置+问题引导”模式,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还可以推动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促使其形成数据统计思维。
(二)组织学生展开数据收集实践活动。在新课改指导下,教师要增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活动的占比,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也引导学生形成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实现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促使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增强[2]。
例如,在进行青岛版小学(五年制)数学二年级上册的“认识可能性”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抛硬币统计实验。让每组学生抛30次硬币,并统计出硬币出现正面(1字面)、反面(花面)、竖立的次数,确定30次内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为了确保结果的明显性,可以将全班所有小组得出的数据进行整合统计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出现正面与反面的可能性比值无限接近1,出现竖立的可能性无限接近0”的规律。在此过程汇中,学生亲自动手参与所有环节,能够在实践中实现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
(三)引入生活化教学元素。小学数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时,应当引入生活化教学元素,拉近数据统计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避免学生丧失数学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青岛版小学(五年制)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变化的影子”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前收集一段时间内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情况,每次数据采集的间隔时间为10分钟,持续时间为一小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数据分享,强化学生的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能力。
(四)指导学生使用比较法分析数据。数据分析与统计的方法较多,且各自拥有独特优势。因此,在培养学生数据统计能力的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的优势与差异性,保证学生能够针对不同数据情况、分析目标选择合理的数据分析统计方法。此时,应当指导学生使用比较法分析数据。
例如,在进行青岛版小学(五年制)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中,可以引入中国奥运金牌获得数量的相关数据,并依托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出中国队历年奥运会金牌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此时,依托“奥运会金牌获得数一直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关注的重点问题,图中显示的是一些小朋友统计出的中国队历年奥运会金牌获得数量,你们认识这些统计图表吗?是怎么知道的呢?”的问题情境设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后,教师可以提出“对于折线图你想了解哪些知识呢?”的问题,引导学生针对折线图绘制展开探究,并结合多媒体设备展示的不同统计图表形式,组织学生分析折线图与条形图的异同,让学生回答“在折线图中你能够知道什么?统计金牌数量时更适用于什么统计图形势,为什么?”,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最后,可以给出一组数据,让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达到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强化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通过设置生动合理的教学情境、组织学生展开数据收集实践活动、引入生活化教学元素、指导学生使用比较法分析数据,实现了学生数学分析与统计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形成了数学核心素养,推动了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效果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