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伟 李月樵 邹正悦
金华市计量质量科学研究院
国家机动车机械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
检验检测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工具和技术支撑。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检验检测的作用日益显现,受到各方的高度重视。检验检测机构主要承担检验检测、计量、认证、标准化等领域工作,对于贯彻实施质量强国和制造强国战略,加快推进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国家连续出台政策,推动第三方检验检测产业发展。本文主要探讨如何规范事业性质的检验检测机构良好运行,以适应新形势下检验检测市场的发展。
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有检验检测机构44007家、从业人员128.47万人,分别较上年增长11.49%、9.4%;对社会出具各类检验检测报告5.27亿份、实现营业收入3225.09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3.13%和14.75%,检验检测行业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明显。统计显示,近5年民营检验检测机构数量在2019年占机构总量的比重持续上升,目前全国共有22958家,标志着我国检验检测市场格局已发生结构性改变。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415家外资机构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较上年增长23.51%。由此可见,检验检测产业规模持续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集约化发展势头显著,竞争激烈态势加剧。虽然检验检测机构“小、散、弱”现象依然严峻,但是各种配套制度正在逐步健全和完善,检验检测行业也迎来了发展机遇期。
1.体制问题。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事业单位的检验检测机构在用工制度、分配制度和培养制度上存在弊端。目前体制下,单位用编受控,检验检测任务量与人员编制缺少的矛盾日益明显,编制外聘用人员的用工形式随之产生。然而事业单位多为预算管理,运营费用、工资待遇和项目建设受预算限制,编内编外人员未能实现同工同酬。
2.机制问题。少数单位存在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工作作风,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虽然制定年度目标考核责任书,但经营自主权有限,绩效考核制度带来的获得感效果甚微,员工工作积极性难以全面调动。
1.人才结构不合理。一是由于编制、待遇等实际困难,近年来很难引进高端人才或引进后留不住,高级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老龄化日趋凸显。二是缺乏懂行政、会经营的管理人才,检验检测从单一的技术支撑改变成为社会、为企业提供全方面的检验检测服务,而作为专业技术部门来说缺少一批懂行政经营、善于市场运作的管理人员。
2.人才培养缺规划。一是缺乏熟悉生产工艺的专业人员。近些年引进的硕士以上高学历人员基本都是从学校刚毕业或者有少许工作经验的,理论多于实际工作经验,很难为企业解决检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二是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一贯性、系统性和激励性,缺乏发挥标准的引领支撑作用人才,缺少为企业提供检验检测认证“一站式”服务综合型人才,也缺少质量技术基础服务人才。
1.机构内部压力。检验检测机构一方面服务政府,承担着民生问题应急处理、计量器具检定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等公益性职能,另一方面服务企业,提供第三方检测校准、标准研制及各类经营性技术咨询服务。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国家相关部门明确对强检计量收费停征后,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既要按上级部门要求不折不扣把强检工作做好,又想通过抢占检测市场保障原有收入,两手抓导致一线工作人员身心俱疲,基层职工特别是技术骨干穷于应付。
2.机构外部压力。随着民营机构、外资机构的市场介入,开始出现无序的市场恶意竞争。市场招标的低标折扣、校准市场的无规则出具证书以及业务拓展中出现的各种“红利”行为等等,检验检测机构在体制机制约束下,守着检验检测规矩和工作纪律规范艰难前行。
1.党建工作不够深入。事业单位党的基层建设中依旧存在虚化、弱化、边缘化的现象。党建工作不够深入中心,突出问题与薄弱环节使基层党组织自身发挥的战斗力受到相当程度的影响,主要集中体现在思想上对党建工作不重视、制度上相关责任不明确、行动上战斗堡垒作用不强。以笔者的单位为例,花过多的心思在科学研究和业务管理上,有些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党建理论有限,开展党建工作时措施不实、办法较少、思路较窄,不善于通过新方法解决问题。
2.内部监督不够完善。当前正是检验检测行业快速发展阶段,竞争进入白热化,同时也是重新洗牌的阶段,诚信、服务和技术能力是未来检验检测机构竞争之匙。机构内部缺乏有效监督,底线意识淡薄,制度不全、宣贯不到位、执行力度不严厉;重要岗位、重点工作缺乏长远监管。机构之间恶意竞争,手段层出不穷,出现低价中标现象,不满足经济运行规律;频频出现虚假报告,不诚信经营,严重影响检验检测机构在社会中的良好形象。
1.实行合理的运行体制。把握改革机遇,科学资源设置,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分开:一部分作为行政管理部门的技术支撑以事业单位的形式存在,给予行政管理部门最便利、最专业的技术支持;另一部分以其他形式轻装上阵走市场化道路,全面参与市场竞争。
2.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用人考核和分配机制。一是完善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按需设岗、按岗定责,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岗位管理,能上能下,优化队伍结构。二是建立绩效考核的分配制度,使绩效工资与工作业绩直接挂钩,关键岗位的人才实行津贴、补贴制度。
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全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较强创新能力,适应检测事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激发市场活力。
1.尝试多元引进机制。加大引进、选拔和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的力度,可以通过短期聘用、项目合作、技术引进、外聘指导、人才兼职或者技术革新奖励等方式,也可以签订若干年的聘用合同,明确合同期间为技术机构完成的项目或者培养的人才等。
2.健全培养选拔机制。在现有人才队伍中选拔一批业务精、技术强、素养好的技术人员作为技术机构发展的中坚力量;加大对一线检验检测人员理论素养和技能水平的培养力度。针对不同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模式主要有项目培养、岗位培养、一线实践能力培养、技术水平提升培养、管理能力提升培养、与高校或行业部门的技术合作与交流等。
3.保障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各项人才奖励机制;积极争取高层次、特殊人才的使用政策;确保人才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新时期党的建设工作,是加强“思想、作风、廉政”的建设,要求全体人员在接受党风党纪与反腐倡廉的教育中对自身的思想行为进行深层次的规范。要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思想,坚持标本兼治、一抓到底,坚持思想教育与制度约束相结合,坚持惩戒问责与激励保障相结合,加大正推倒逼力度。以笔者单位为例,提升“执行力、防控力、监督力、纠错力”为抓手,通过强化责任落实深入、风险排查优化、流程再造主动、互查互学等手段,着力压紧压实下属事业检验检测机构的主体责任。
1.强化责任落实。主管部门将下属检验检测机构由总支升格为党委,统一设置党建工作办公室,由党委委员兼任党建办主任,以市直单位标准严格落实二级单位党委主体责任。将二级单位党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等纳入目标责任制管理,实行党风廉政建设“一票否决”。
2.着力制度固廉。紧紧围绕检验检测各领域、各环节的廉政风险点,着力构建权责清晰、程序规范、关系顺畅、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着眼于当前新情况、新问题,制定完善各项制度,增加制度建设的针对性、预见性和可操作性。规范党务、业务流程,强化内部监督管控能力。全面落实“三书两报告”制度,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建立个人廉政档案及个人事项报告制度、实施全员廉政承诺。
3.完善监管体系。积极探索和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建立党、政、工同步“特邀监督”的网格化监管模式,营造人人都是监督员的监察氛围,推动形成监督合力。
(1)实施党务监督。发挥各支部纪检委员的职责,做好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的职责,加强党支部建设、强化党内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2)加强政务监督。发挥纪检监察牵头作用,从各部门抽调一名副职,成立纪律检查小组,加强纪检干部队伍建设,参与对人员招聘、设备采购、项目招标、样品处理、监督抽样、大额资金使用等重点项目的监督,加大纪律检查,做好人员动态管理。
(3)发挥民主监督。发挥工会作用,引导职工群众开展民主监督,加强对全体人员作风建设、廉洁自律、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的检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记录各种违规违纪及腐败问题的行为,实时问责。
(4)推行特邀监督。开展“特邀监督员”活动,邀请相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作为特邀监督员,充分发挥特邀监督员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监督和指导作用。
进一步政策引导,以市场准入畅通、开放有序、竞争充分、秩序规范为目标,加快形成检验检测自主经营、公平竞争的现代市场体系。清理检验机构、优化检测项目,推进机构资质认定制度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检验检测机构朝着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提高商品与服务质量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技术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可持续性是高质量发展的最高层次,实现人的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终极关怀。事业性质的检验检测机构在实现新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沉疴积弊需要顿革,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笔者相信,检验检测机构定能以“更高的目标、更严的标准、更快的节奏、更硬的作风、更好的精气神”不断前行,彰显“重要窗口”建设中的风采,交出满意的高分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