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传统艺术对于乡村振兴的意义及策略研究*

2021-01-28 08:02
大众文艺 2020年21期
关键词:传统艺术文化

黄 鹏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山东青岛 266106)

中华传统艺术种类丰富多彩,形式千姿百态,维系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传统文化发展所带来的国民自信提升,不亚于科技、经济、军事等以往人们较多关注层面所带来的社会改变。余秋雨先生在《中国文化课》中这样解释:文化是一种成了习惯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我们所说的提升中华文化,也就是提升一群人的集体人格;文化从根本上滋养了我们世世代代,永远被人们记忆,影响我们方方面面的观念。[1]

可见,发展广大乡村最根本的是文化振兴,丰富塑造广大民众的集体人格,这并非像修葺村落建筑、外环境改造那么容易实施和见效,其中推行的困难和发展策略值得研究,本文主要对山东地区传统文化中的民间艺术展开研究,搜集整理其生存现状,探索维持其生态环境的合理方式,提出发展传统艺术对于乡村振兴相关的策略及建议。

一、传统艺术现存的生态环境

(一)文化振兴推进存在的问题

传统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浸润丰富着民众的精神生活,其重要性在发达地区已成为社会共识,在传统艺术根植较为广大的乡村地区,传承空间及传播途径并不乐观。许多乡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时,缺乏挖掘文化发展原动力,仅停留在使乡村看起来美观整洁的外观层面;或以发展旅游业为目的而修建游客消费场所来暂时营利,村民日常生活与游客活动不相关联,村民参与度不高,这种乡村振兴难得保持持久活力。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乡风文明既应体现出饱腹传统文化的情感根基,又能反映民众与当今的工业文明、信息科技时代和谐相处。民众在生产生活中既能享受到工业技术和科技传递所带来的实惠,又能树立文化自信,这种自信就是集体人格的健康呈现。

(二)因地制宜的发展文化振兴

由于各地区区域文化存在差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文化振兴”必须依据各个地区、乡镇、村落各自不同条件,分析发展优势和劣势,找到各自适宜的具体方法,不能简单照搬别人的发展模式。盲目设立一些艺术文化节,建立一批民俗博物馆等,能取得的文化传播只是一时的。如果受经济利益驱动,一味追求展现表演,导致一些传统艺术在传播过程中改变了原本的功能、形式、意义,更是对传承本身的破坏。2006年,笔者在参与调研楚雄彝族火把节仪式时,就因时间不对应无果而归,当地火把节主持者拒绝在非节日时间展现表演火把节仪式,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坚持。

二、山东传统艺术的分布及发展状况

针对传统艺术在乡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梳理出传统艺术在山东各个地区的分布情况、表现形式、发展状况,是一项烦琐工作,有利于关注传统艺术发展状况,也关系到乡村文化振兴的根本。

(一)山东地区的传统艺术资源

山东,也称“齐鲁”,地域属黄河流域,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华文明两大发源地之一。山东的文化艺术土壤丰厚,璀璨成果遗迹遍布全省。山东区域的传统文化艺术资源主要有民间传说、文学作品、民间美术、文物古迹、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15个门类[2]。这些丰富的艺术门类,对山东地区的人文历史及百姓生活的内涵进行着传播。作为文化表达的形式之一,也承载着人们的精神家园。

由鲍家虎先生主编的《齐鲁特色文化丛书·工艺卷》作为山东省第一部系统描述从远古到近代齐鲁地区民间文化的大型文化丛书,共分陶瓷、琉璃、雕刻、塑作、金属工艺、编织、刺绣、印染花布、年画、剪纸、农民画、玩具、木偶、皮影、灯彩、纸扎、风筝、工艺画、根艺、盆景、其他工艺等二十多篇章。[3]对山东地区民间艺术及其地域文化特色进行了整理、研究和总结。

(二)山东地区传统艺术资源的发展状况

学者刘昂在2010年绘制的“山东民间艺术资源地区分布图表”中,就山东民间艺术资源从所分布的地区、种类、存在数量进行了统计。并得出重要结论:80%以上的民间演艺艺术濒临消失,有些品类甚至已经淡出了人们的生活。民间工艺美术品类以静止的物态为表现形式,虽然有些品类不适应现实生活的需要,但是更多的民间工艺美术品类可以添加现代元素予以开发。[4]此外,报告中通过多项数据分析比对,得出山东民间艺术产业开发最具潜力的四个地区是潍坊、淄博、济宁、菏泽。这些地区中,艺术形式种类较丰富、涉及影响的区域较广泛、持续历史较久、有较强的群众情感基础、曾产生较大的影响,具有较典型的发展潜力。

(三)潍坊地区两种典型传统艺术形式发展状况分析

潍坊风筝作为民间玩具用途,在清代时期就已风靡盛行。建国之后,随着打造城市形象措施的推行和保护风筝遗产等观念的加强,潍坊市从成功举办第一届风筝节到被评选为“世界风筝之都”,再到国际风筝联合会总部在该市成立,一路走出了属于它的鼎盛时期。到2017年,仅潍坊的王家庄子村,制作风筝的销量一年产值近3亿,经济收益蔚为可观。

与潍坊风筝同列为国家首批非遗的杨家埠年画,因其乡土气息浓厚,别具特色而闻名,杨家埠也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并称中国木刻版画三大产地。杨家埠年画在近代兴盛时期一年销量达几千万副,销往世界各地。但近些年,也遇到了发展难题:老一代手艺人渐渐逝去,他们的教育背景和视野很难在年画的题材内容及形制上有所创新。而年轻一代,极少数愿意从事这样的技艺传承工作,年画制作人才匮乏。另外,陈旧的表达题材,及单一的展现形式,难以适应多元的市场需求及多变的受众口味。为避免使杨家埠年画不成为标本,寻求新的发展之路是必然。

可见,即使同在一个地区,地理环境类似,两种传统艺术形式的发展表现出不同结果。一种艺术形式发展演变,传承留存的起伏跌宕,背后引存着它的生存环境问题。这种生存环境中包含手工艺人是否传承有序,有没有相关政策体制扶持使一门技艺能后继有人;艺人能否根据变化了的社会环境及民众的审美需求,创新性的适时改变艺术产品的形式,更好地服务大众,这是保证艺术品的产出及流通问题。

三、“文化传承型模式”下平乐村案例解读

农业农村部推介“文化传承型模式”的典型村是河南平乐村。平乐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全国唯一的牡丹画生产基地,被誉为“农民牡丹画创作第一村”。提及平乐村牡丹画发展的缘由和过程,有诸多因素。首先,乐平县属于洛阳市,紧邻旅游胜地白马寺,具备地理位置优势。随着当地牡丹观光旅游业发展,同时原本爱好书画艺术的人越来越多,村民自发成立了画院、拜师学艺、互帮互助式切磋绘画技艺等积极的推动了牡丹画的商品化之路。

平乐牡丹农民画作为发展年限并不长的地方绘画形式,能共享洛阳牡丹观光及白马寺旅游项目的游客,借力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运作,充分利用网购、物流、线上线下售卖结合等当今商品交换手段,不仅吸引当地的村民加入创作团队,丰富民众精神生活,也使农民画产业发展迅速壮大,还带动整个平乐镇流行起来。这种寻找内动力的发展模式比起地方出台乡村振兴计划,从上到下的宣传带动,更具有活力和现实意义,非常值得借鉴。

四、传统艺术介入乡村振兴策略

山东地区“依靠文化振兴”的抓手来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具备优质资源。在依靠挖掘传统艺术优势资源前提下,结合文化产业市场,充分学习外省市成功的发展经验,让传统艺术结合新的媒介形式获得新生,这不仅能唤起民众的对于传统的情感,更能丰富民众精神生活,使乡村的真正走出适合自己的文化振兴之路。传统艺术若身处乡村如何向多元的信息社会汲取养分谋求自身发展,并且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就此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人才培养

在一些传承人的培养上,除了民众自发影响力的带动,地方政府也应适时起主导作用,可依靠申请人才培养项目,完成一定人才孵化;或者与地方技校、高校产学研项目互利式合作,将传统技艺知识引入学校,进行潜在人才的渗透性培养。这些措施既传承、传播了传统艺术,也解决了民众就业问题,同时带来经济创收。

(二)谋求多元创新

在传统艺术的生产销售方面,地方政府或部门应积极引导走文化产业之路,应顺时势潮流而行,这种潮流是一些流行文化元素,传统艺术的推进必须结合研究符合既定人群的审美要求,而做创新开发;必须结合现代艺术产品的设计手法和制作经验,引进设计软件辅助制作,运用新型材料来取代原工艺的稀有材料,这可以解决技艺的制作工期和有利于进行批量生产。

(三)发展旅游业

传统艺术发展之路可适时结合旅游产业,将外来游客引进来,让区域文化传播出去,共同促进乡村振兴。这就要求乡村进行整体环境规划及改善,有文化意味的建筑外观再改造,道路系统景观设计,传统艺术的生产制作车间环境设计等一系列人居环境改进与设计工程的助力。

五、结语

通过发展传统艺术来促进乡村振兴,应该从人才培养着手保证传承有人担当;谋求多元发展创新的举措使传统文化赋予现代意义及有生命力的传播途径;走与发展旅游业及文化产业结合的途径,寻求适合自身乡村振兴的途径。

猜你喜欢
传统艺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谁远谁近?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清明节的传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