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前教育美术技能线上课程建设的“实践性”和“现实性”

2021-01-28 08:02
大众文艺 2020年21期
关键词:实践性美术技能

李 昂

(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

一、研究缘起及研究方法论

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以为幼教机构培养应用型幼儿教师为主要培养目标,是学术性理论研究人才和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二者的有机结合。在学前教育专业设置的艺术类课程中,美术技能课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课程因为学生受众中鲜有美术造型基础者。其教育目的和教学过程都与专业院校的美术课程不同,对于学前教育学生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层面来说,学会 “如何教”比学会“教什么”更重要。所以同为“美术基础课”切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要通过因材施教,创新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方法等多种途径寻找“破局”的方法。而学前教育的美术技能课的线上课程建设更是亟须发展完善。

2020学年初,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各高校纷纷采取延迟学生返校的举措,与此同时,各地教育部门也为服务保障防控疫情期间各高校学校“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做了大量工作。线上教学作为一种疫情期间“被动”快速发展的新型教育技术载体,具有其特殊性。一方面,美术课程具有的“实践性”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所在;另一方面,线上教学的“现实性”又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可预知的难点。如何从中找到课程预期与课程目标的平衡点是线上课程建设的关键。

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专家施瓦布(Schwab Joseph J.)曾有观点强调课程的实践价值和动态过程,重视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开发中的作用。这便是其著名的实践模式课程理论。其论点中关于课程建设的关键词为“集体审议”。即以教师、学生为主体地位进行课程建设, 强调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合法主体与创造者。教师应是课程的主要设计者, 在实施课程的实践中完全有权依据特定情境, 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同样, 学生虽然不能直接设计课程, 但他们有权选择学习内容。施瓦布把教师和学生以及与具体实践情境相关的人纳入课程探究中, 强调其是“平等中的一员”, 进行“集体审议”, 以寻求符合实践情境的课程探究理论。[1]在学前美术技能线上课程建设中,由于课程内容的多向性,课程评价的连续性,线上情境的整合传播性等特点,决定了教师和学生作为课程主体有丰富的课程创造空间。

二、线上课程建设之“实践性”

施瓦布的实践性课程理论提出 “自下而上”的集体审议的课程决策方式,具体到学前美术技能课程建设上,试探究一种研究范式让“课程集体”在线上教学运用集体审议最大化利用“集体审议”的方式进行课程建设。

从传播学的层面分析,根据传播有限效果论,教师课堂上的传播效果是有限的。教学不是单方面的行为,而是教师与学生各为主体的互动式传播的一种行为方式,而这种传播行为在互联网背景下其互动性、多项选择性都更加显著。学生受众个人间存在差异性,他们会依据自己的需要、态度和价值观对教师的课堂内容进行选择和解释。反言之,在线上课程建设层面,由于线上资料全面、便于搜索等特点,可以让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对线上现有的学习资料进行筛选,然后通过筛选出的资料和教师准备的线上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做到线上课程“定制化”。教师在线上课程的过程性设计要充分利用好网络和平台的特性。特别是课堂的互动和讨论。可以改变以往教学手段单一的缺点。通过线上网络资源课程共享、多种教学平台联动,多种融媒体资源整合,能够形成更加丰富的课程表现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重塑美术课程教育与实践模式的基础上,纵向、横向联系知识点,通过微课、动画、互动式网页(H5)等表现方式,带给学生全新的视听学习感受,使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2]

从课程建设的内化路径层面分析,关键在于教师、学生作为主要参与者能在线上课程建设的各个模块切实掌握话语权。在线上环境下如何做到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的有机统一。这里涉及传统课程到线上课程的改造层面,在这一层面中发挥“集体审议”的方式,自下而上统筹决策,体现受众参与度与教师的切身参与度。将线上课程建设的集体审议内化到每个参与路径上,最终体现到整个线上课程建设的流程中。

在线上课程建设中,注重“实践性”的同时也要注重课程结构的平衡性。应该摆脱“三段式”课程结构模式的束缚,以理论知识的“必须”为原则,以实践活动课程为中心,完善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线上融媒体资源的丰富性、多平台资源整合的互动性,使实践性课程与理论性课程能够协调发展,达到要求。提升教师课程主体地位,增强教师劳动价值感突出学生课程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参与水平。这就是学前美术技能课进行线上课程建设的“实践性”意义。

三、学前美术课程建设之“现实性”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受众层面来说,终端设备只需要一台电脑或者一部平板设备,甚至一部手机,便可进行上课打卡、举手发言、作业上交、课堂讨论、观看教学直播等线上课堂的操作。这是互联网+时代科技飞速发展带给教育的便利面。但从课程的反馈这一层面分析,教学分析和学生的反馈方式多样化的表象下也存在着许多传统课堂教学中没有的元素。

线上课程的操作多样性和实时更新性。线上教学的课堂可以保存在云终端,除了教师日常的上课之外,对于一些需要步骤完整的实操性美术课程,例如玩教具制作、环境创设。还可以采用录制课程上传的方法。可以随时更新,打破了课程时间上的限制。可以为学生课后的自习、复习、学习提供多样性的帮助。

线上课程可重复的特性。教师可以回看上课的状态,语言组织,对自己的课堂产生直观的评估。有利于改进课堂。重塑了在一般课堂中的时间断续性,学生可以自发,随时观看学习;扩宽了传统课堂的空间场域,使受众可以在家、宿舍、教室、图书馆都可以进入课堂,享受线上课程建设带来的学习红利。

线上课程建设不止于线上,而是要与传统课程建设有机的融合,形成更加完善的教学课程架构。从线上教学中吸取很多优点加以和传统教学方式结合,例如运用模拟软件如SAI、Paint Studio等来给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示范。这样学生可以在座位上观看大屏幕即可看到全部的绘画过程和创意思路。突破看传统教学中在小教室里教师做示范难以让全部同学都看到的空间性问题。其二,可以在网上保留云课堂。与传统的教室结合。在云教室里完成打卡等操作,便捷性大大提升。可以让学生在云课堂提出对上课形式、课堂内容、教师上课过程中的问题和反馈。使学生实切地参与到课程建设里来。这种形式类似于目前各高校官方的“表白墙”“留言板”。学生可以在其中畅所欲言,而不是传统课程中普遍存在的学生不走心、不说真话、敷衍教师的反馈形式。

学前美术技能线上课程建设也存在一些缺点和问题,从课程运行的过程性中分析,课堂监督效率低,学前教育的美术课程作为一门实践为主的课程上课形式不同于其他课程,一堂课不但有教师讲,还要让学生在课上做一定量的练习,在传统的课堂模式下,教师可以第一时间通过观察、点评学生的课堂作品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知识转化的程度,以及学生的时效性反馈。但在线上教学中。教师得到的教学反馈往往只是单独的完成作业。而看不到学生的创作过程,简而言之就是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评价,线上课程仅能通过课程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缺少过程完整性。其二,缺少时效性,课堂的距离感加大。教师教学过程中看不到学生的听课状态,不容易掌握课堂的实时动态。在课程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学生打开直播“挂机”的现象。教师把控课堂纪律的难度加大。学生在家里失去了传统的课堂氛围。更多的偏向于“自学”的课堂形式,对学生的自制力有一定的考验。其三,从课程建设的传播点、接受点分析,部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素养有待提高,利用融媒体教学的能力有待加强;另一方面,学生通过信息化手段自主学习的效果不易被监测。另外,还有学生课后反馈完成度低等问题。

基于以上问题,课程建设的进程中需要依托已有的软件、平台、题库等运行成熟的在线资源,开展教师培训项目,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的信息化教学素养;鼓励学生组建线上线下互动与互评小组,通过定制内容打卡、小组视频会议、班群分享学习资料、组织学习评奖、网络推送优秀案例等形式,展开线上线下互动联动学习,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互帮互学的浓厚氛围;建立“云”答疑、“云”反馈等机制。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学生反馈方式各方面体现于线上课程建设中。

四、余论

笔者以学前教育美术技能课程建设为研究对象,解析了学前美术技能课线上课程建设中有着怎样的特点,存在着哪些方面的利弊,相对于传统课程建设有着怎样的优势?在此次疫情中的线上课程建设和线上课堂教学工作中可以一窥究竟。为今后学前美术技能线上课程建设的发展提供了经验资料。

猜你喜欢
实践性美术技能
高中物理教材实践性栏目育人价值及其实现策略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课程的第一性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美术篇
激发教师实践动力 实现专业自我成长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