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礼乐制度对室内设计的启示

2021-01-28 08:02包泉滔
大众文艺 2020年21期
关键词:礼乐论语室内设计

包泉滔 单 炜

(湖州师范学院,浙江湖州 313000)

礼乐制度,即统治者划分社会阶级从而取得政治成效与巩固统治为目的的工具。但历史的发展证明,礼乐制度很难达到长治久安的国家建设,这与统治者所创初心相违背,但它依旧影响了一个时代的进程。

武王灭纣后,实行了“封诸侯,建同姓”的政策,把跟自己有血缘关系和有功之臣分封到各地,让他们拥有自己的国家,并且享受世袭制,但必须以周王朝为尊,有着保护周王朝、定期朝贡、保护边疆等的义务。周公旦制订了礼乐制度,根据夏商两朝的实例结合周王朝的实际,从而系统地建立了一整套有关“礼”“乐”的完善制度。[1]“礼”为宗法远近等级秩序,“乐”为外在形式表现,两者相辅相成。若以舞蹈举例,则为“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2]”,八人为一行的跳舞队伍,叫一佾。按周礼,天子的舞队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公六佾,诸侯四佾,士二佾。一者是为了区分使用者的阶级,二者则是灌输君权至上,无人与之抗衡的等级秩序思想[3]。

室内设计,作为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为目的的一门学科,自然会受到当时社会的物质条件和思想观念以及政治制度的影响,因此,在其设计创作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历史印记。纵观中国室内设计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先秦儒家礼乐制度对中国室内设计观念及其风格的形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礼乐制度中的“平衡设计”

1.文与质:形式美与功能美[4]

《论语·庸也》中有记载“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①”。大意则是为人如果先天的自然质朴若超过后天的文采学习就显得这个人十分野蛮粗犷,若后天的文采学习超过了先天的自然质朴则显得这个人虚伪浮夸,而只有一个人内心的自然质朴与后天的文采学习相统一和谐,这个人才能称之为君子。若一个人拥有自然、朴实的先天性格,这可以谓之“仁”的种表现,而后天的对自己学习,不仅仅是文采上的上升,也是礼的一种学习,孔子有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②”,由此体现出,孔子认为“礼”和“仁”两者之间为统一关系,两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两者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才是最好的,这便是“中庸之道”在“礼乐制度”中的体现。《礼记·礼器》亦有记载“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③”忠信便是礼的根本,义理便是礼的外表。没有内在的实质,礼仪就无法成立,而没有外在的形式礼也没法推行。这段话也强调着“礼”与“仁”两者之间的关系。

若代入现代设计中,孔子的思想便能很好的解释“功能美”(里)与“形式美”(外)之间的统一关系。功能美,指从设计本质内容就是实用功能,实用功能即指的是产品自身的实用,也指的是使用者的实用。而“形式美”指的是设计目标的外观与装饰,包括点、线、面与对称、均衡等形式美的要素。《考工记》中记载了与孔子相同的观点:“天有时, 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 然后可以为良。④”,认为设计是多种元素的相对统一体[5]。

这种设计原理反映在室内设计上,便是要求设计师需要协调好房屋室内的功能与装饰问题。若只考虑房屋的功能,无丝毫装饰,便使得房屋显得粗犷不堪,长时间容易让业主感觉单调与无趣,缺乏家庭的温馨。若设计者只考虑装饰,不考虑其功能是否完善与合理,则会使得房屋华而不实,在生活上业主容易产生各种不便,甚至无法满足业主的基本生活需求。

所以室内设计讲究一个整体性,即功能与装饰的相对统一。设计师应该在考虑房屋功能是否完善与合理的同时,也要考虑房屋的装饰性,从整体上考虑最适合的室内设计方案,让简简单单的物质世界上升到精神世界。所以在室内设计中丧失整体思考是失败的行为,同时也是肤浅的表现。

2.不兼得:质为主,文为次

在室内设计中,常常会因为各种突发原因,造成现实施工与起初设计的相违背,使得形式和功能无法统一。而春秋末年,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很少有人能做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

因此对于这样一种困境,孔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论语·八佾》:“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⑤”大致的意思是,林放问孔子礼的根本是什么,孔子回答道,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就礼来说,若很奢侈,那还不如节俭,就丧葬来说,若仪式过度周全,不如过度悲痛来的好。孔子认为,礼乐制度是以为质为本,而文为辅,但如果达不到两者之间的平衡,那么丧葬的仪式与其奢侈,还不如节俭简单点好,最重要的还是看悲伤的程度,即本质。而值得注意的是,孔子虽然选择了礼乐的本质,但可以看出奢与易是重文轻质(不管有没有条件,都要搞礼仪),而俭与戚则是重质轻文(若没有条件,更看重本质),这两种都不太符合孔子的要求,因为孔子心中的礼如同上文所讲是一种“中庸之道”。这段话可以是孔子对于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的将就,即使失去了礼的条件,人们也不能失去礼的本质。

而我们在面对功能美与形式美失衡的时候,孔子的思想呼吁我们应该重视功能而轻形式。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建筑师路易斯·沙利文也提出过“形式追求功能”的口号,这跟孔子的思想不谋而合。沙利文先生这句话对我们室内设计有着两层启发。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室内设计相应的实用功能体现,在不妨碍功能设计的前提下,对其进行装饰修饰。其次,这句话也是告诉我们,室内设计的时候,有时会被一些功能所影响到装饰,如开放式厨房虽然十分美观,也容易跟房屋设计整体所融合,但如果业主经常制作油烟味较大的食物的话,就会使室内空气质量下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此时,我们就该以功能为主,装饰次之,采用更适合业主做饭习惯的封闭式厨房。可以说我们在忽视功能的情况下对房屋进行设计,那这一定是个失败的作品,而忽视装饰下的设计,那仅仅是一个丑陋的作品罢了。“玉卮无当,不如瓦器”⑥,大概也就是这么个意思吧。

二、礼乐制度中的“绿色设计”

《论语·阳货》中有这么一段:“孔子:’予欲无言。’ 子贡:’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孔子:’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⑦”这句话讲的孔子认为四季更换,万物复苏,这些都是自然规律,是不能改变的。这便是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6]

而孔子被匡人所困时,提出的“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⑧”,孔子认为礼乐制度只能靠天来消灭,若天不想礼乐制度消失,匡人在努力也没有用。所以,儒家思想认为“天”是一种道德与原则,人应该遵守天所定下来的道德原则,同时人与自然需要和谐相处。这是中国古代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普遍认识,也是古代人民畏惧自然的表现。

1.天:绿色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人们的生产力大大提高,生活质量发生了改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这一切都是人们一味追求社会发展,而忽略自然所造成的,同事我们也消耗了大量自然资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不应该只看重经济利益,而忽视自然生态。我们需要树立绿色设计理念,开始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不是自然的主宰,而自然反而能主宰我们。

绿色设计的原则被公认为“3R”的原则,即替代(Replacement)、减少(Reduction)和优化(Refinement)。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设计时需要正确处理好设计方案与环境的关系,在关心和尊重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同时尽可能地使用无污染、可循环使用的装饰材料,同时也要计算好材料的损失比,倡导节约型的装修方式。室内设计时,用适当的设计手法将自然环境带入室内空间,从而打造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态环境。

2.人:未来

绿色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以大自然为主体,但人作为一个客体也是不能忽略的。[7]

人们应该从长远的利益进行考虑,不应该只关注眼前设计带来的快感,而应该考虑未来人类的需求。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需求发生了变化,室内设计应该具有前瞻性,如随着智能家居渐渐进入人们生活环境,便应该考虑这些设备的耗能量大小、所使用材料是否安全、对人体是否有辐射危害等等方面,使其成为绿色设计一部分。[8]

三、礼乐制度中的“异同设计”

1.君臣父子、大小主辅与设计

孔子一生都在为恢复周礼而努力。“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⑨”,这句话即使孔子对季氏僭礼行为的一种批判,亦是对周礼衰败的一种无奈。“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⑩”,孔子认为君主行君主之礼,大臣行大臣之事,父亲行父亲之责,儿子行儿子之孝,各司其职,这样国家才能治理好。

虽然在当今的社会,等级制度早已被人所遗弃,但在做室内设计的时候我们依旧要考虑到层次之间的关系,如小空间服从大空间、辅色调服从主色调等。

在室内设计时,我们常常会因为房间的使用功能或者人群的不同,而特意去进行区别设计,例如一些三世同堂之家,三观之间便出现了差异,老年人可能喜欢偏中式的风格,中年人可能偏向于复古或者简约风格……而如果依照每个人各自的构想,那么所组成的大空间的便会显得十分突兀。而在色彩的设计也是如此,大空间上需要一个主色调来定义整体的走向,而如果颜色用的比例几乎相同或者一个空间存在十几种颜色,那么这个大空间的色彩设计便让人显得十分难受,而小空间的色调也需要根据大空间色调进行调整,大空间与小空间的色调,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所以,在设计方案的时候,要从大空间的角度去出发,小空间为大空间所服务,需要一定的层次感,循序渐进。大空间拥有整体性,小空间拥有差异性,才是好的设计。

2.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与设计

孔子将礼乐制度作为教学内容教导给自己的学生与弟子,而在教学方式与手段上,孔子秉承着“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11),便说的是孔子在教学期间因为冉求总是退缩,犹豫不决,所以孔子以鼓励为主,而仲由好胜过人,处事不周,所以孔子以约束为主。

我们做室内设计时,也应该秉承“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的态度与准则。

“因地制宜”指的是我们做室内设计时应该注重其所在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提出相对合适的方案。中国是一个国土面积极大的国家,而人们所处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截然不同。例如,北方冬季气温处于零下,而南方零下的气温较少甚至像海南地区温度可以维持在十几度。那么给北方人做室内设计时,就需要考虑真空玻璃、暖气安装、墙体厚度等保暖设计项目,而南方由于纬度低,气温高,水汽充足,所以防潮便是南方设计的一个需要考虑的元素。同时,从人文环境来说,每个地区有着不同的属于自己的文化,毕竟“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在设计不同地区室内风格时我们更应该尊重他们当地的习俗[9]。

“因时而异”指的是,我们所处在的是一个时间向前的三维空间,所有东西不是一成不变的。小的来说,一天有早中晚,早上阳光温和,中午阳光强烈,晚上则无自然光,那么在室内设计中,若不加窗帘则早晨阳光射到眼中,必定影响睡眠。若采用全封闭的窗户,屋内又采用吸热材质,室内中午温度上升。而晚上若灯光设计不合理,则又影响业主的使用。大的来说,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春暖夏热秋凉冬寒,设计一个冬暖夏凉的房间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因人而异”指的是,我们设计房屋的时候要考虑到使用者的基本情况。首先,使用者的年龄若较小,我们就要考虑安全性,若年龄较大,我们同时也要考虑无障碍设计。其次,使用者的职业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方向之一,若是普通的白领,由于白天快节奏的上班生活,下班必将寻求一个简单朴素的环境,此时现代简约风格便是一个选择方向,假若已经退休的老年人,他们已经经历过多年的风风雨雨,所追求的是一个典雅适的环境,新中式便可能是他们考虑的方向。

3.吾从周:无从众[10]

孔子对周礼,所秉持的态度是既要继承,也要发展。“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12)”孔子认为周礼是来自夏商两朝的礼制基础之上而发展来的,周礼更丰富多彩。可见孔子所持有的态度不是讲究一成不变的,而是取前朝的精华,并结合当时的实际,继续发展。

从十六、十八世纪的重装饰富丽堂皇的巴洛克洛可可风格,到二十世纪初期的实用主义的现代主义风格,到现在的现代简约、美式乡村、新中式等风格,可以看出室内设计也在随着时代而发展。而这常常是在之前的基础之上所提出的,就像新中式便是中式的一种改变。原来的中式风格虽然庄重而又典雅,但充满着死板和呆气,不适合年轻人使用,而新中式风格在吸取中式风格优点后所演变而来的,它显得更加有朝气,在不失典雅的优点下,让年轻人也能适应。

同时,室内设计应该讲究不从众、不攀比的心理态度。现在有许多人在接受设计公司房屋设计时,同时也会常常参观一些亲戚朋友的已装修好的房屋。他们会被里面的一些因素所吸引,从而要求自己房屋设计中加入该元素,让整个风格看上去四不像,或者随便选择一种社会流行的风格,加入自己的房屋设计中,这就是从众心理。而也有部分业主喜欢攀比,别家用什么材料,自己就要用更贵更好地,但往往这材料又不适合整体风格,这也会给室内设计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就像孔子说的,我们首先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房屋风格加以建设,但也要进行一定的改进,不能依样画葫芦,其次不应该拥有从众和攀比的心理去进行设计,这也是对设计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四、结语

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之一,礼乐制度又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虽然礼乐制度本身的等级制度已经不再当今社会所适应,但其思想内容与意义还是值得我们现在去研究和借鉴。虽然礼乐制度与室内设计,表面上看似两者之间关系不大,但究其本质其中的一些思想与现代室内设计理念关系密切,具有一定启示作用[11]。

注释:

①《论语:中华经典藏书》,中华书局出版社,2016年,第123页.

②《论语:中华经典藏书》,中华书局出版社,2016年,第165页.

③《礼记》,团结出版社,2017年,第169页.

④《考工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第4页.

⑤《论语:中华经典藏书》,中华书局出版社,2016年,第51页.

⑥夫瓦器,至贱也,不漏可以盛酒。虽有千金之玉卮,至贵而无当,漏不可盛水,则人孰注浆哉?今为人之主而漏其君臣之语,是犹无当之玉卮也,虽有圣智,莫尽其术,为其漏也(《战国·韩非》,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07页.

⑦《论语:中华经典藏书》,中华书局出版社,2016年,第286页.

⑧《论语:中华经典藏书》,中华书局出版社,2016年,第179页.

⑨《论语:中华经典藏书》,中华书局出版社,2016年,第49页.

⑩《论语:中华经典藏书》,中华书局出版社,2016年,第260页.

(11)《论语:中华经典藏书》,中华书局出版社,2016年,第236页.

(12)《论语:中华经典藏书》,中华书局出版社,2016年,第59页.

猜你喜欢
礼乐论语室内设计
儒家“礼乐教化”与新时代设计人才培养
礼乐之道中的传统器物设计规范
语文教学中礼乐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
王菲室内设计作品
衣.恋专卖店室内设计
王晓燕室内设计作品
姜喜龙室内设计作品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南风吹梦,礼乐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