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的恶搞乱象及其规范策略分析 *

2021-01-28 08:02沈杉杉
大众文艺 2020年21期
关键词:古典娱乐诗词

沈杉杉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宁波浙江 315300)

“恶搞”一词最初由日本游戏界引入中国台湾,现指一种风靡各地的网络表达方式——通过文字、图片和动画等方式来展现个人思想,以一种戏谑的、搞笑的、无厘头的方式解构所谓的“正常”。这种运用现代技术或多媒体手段,对时事、人物或作品进行讽喻、夸张、扭曲、幽默的二次创作和颠覆性的解构行为,因其审美趣味平庸,直接感官刺激相对浅薄而流行于全国各地。作为文化的基石,文学不可否认地具有可读性和娱乐性,所以好的文学作品从来都是雅俗共赏、传读四海,给予受众阅读的快乐,更无须回避积极、进步的娱乐元素。然而,文学从“娱乐性”被过度恶搞裹挟成泛滥的“娱乐化”,一字之差但其实质意义却大相径庭[1]。纵观当下,从搜索引擎到短视频传播平台,古典诗词恶搞现象层出不穷,传统文学被过度娱乐化。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2]始终提醒人们警惕“娱乐致死”。本文以古典文学中古诗词在众多网络公众平台上的恶搞现象进行传播学层面的分析,探析其成因并归纳乱象的引导和解决方案。

一、古典诗词的恶搞现象分析

古诗词归属古典文学,即传统文学的代表之一,是在历史长河中大浪淘沙而成的文学经典。但在一众兴起的网络“微文化”——诸如微小说、微电影、微博、微视频等平台领域中,传统文学的学科严肃性得不到重视,诗词句被肆意编纂恶搞或曲解乱用现象屡见不鲜,发人深思。

(一)伪文艺式改编

如时下短视频平台流传度最广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是你,冰河也是你。”该句改编自著名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诗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名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大意是:夜深阑干,诗人病卧于床,侧耳听那风雨飘摇、沉痛山河破碎,垂垂老矣却难灭爱国之心,梦见自己身骑铁甲战马,踏过冰河,浴血疆场。最后以“痴情化梦”结束全诗,升华作者满腔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和赤胆忠心,磅礴而悲壮,撼人心魂。

而在新一代的改变中,“铁马”“冰河”二者皆为战戎意象被误用来形容了人,爱国悲壮之情被扭转向爱情靠拢,诗意呈现紊乱。这种为艺术而艺术、不顾文学性的娱乐恶搞却在众多网络平台快速传播。抖音作为新兴起的网络微视频平台的代表之一,在现代颇受青年人喜爱。搜索关键词后,就该句有7个话题,3156个写有该句的视屏内容以及上百万的浏览量。微博有14个话题,每个均有过万的阅读量和过千的讨论量。最为令人吃惊的是,当输入前半句诗进行搜索时,无论是上述两个平台也好,百度等浏览器也罢,搜索结果前三位均是这句被改编的句子,而非原句。无疑,当下人们这种对经典文学改编的兴致远比吟咏原句佳词兴致高昂,古典诗词恶搞深入人心。

(二)低俗化恶搞

歪曲句意,背离经典诗词原意。例如,《木兰诗》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科目教科书的必读篇章,原文中“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本意是木兰替父从军,之下赫赫战功,最后退去兵甲荣归故里,其家中小弟听闻姐姐归来,于是磨刀杀猪宰羊以做美食迎接姐姐。而由于“羊”与“娘”皆压ang韵,发音较为相似,加之学生课压力大,对传统文学没有肃敬概念,思想尚未发育完全而有着幼稚恶俗趣味,故而产生了“磨刀霍霍向爹娘”的句子,个别学生无聊地以此取乐以作压力发泄。以恶搞诗句为关键词,百度显示相关结果约62,400个,百度贴吧则有十四个相关帖子,325条回帖,直接打着“搞笑版木兰诗”的旗号以此取乐,博人眼球。

二、古典诗词的恶搞原因分析

(一)后现代式的反传统与反权威

恶搞新编古诗词,其本质是青年一代选择通过颠覆、批判、讽刺、娱乐的方式传递后现代的精神。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娱乐是对社会权威和中心意识的颠覆和反抗。以青年一代为主体的恶搞者,用自己独特的思想、话语和方式,诠释和塑造着自己的理想世界。他们将“网络恶搞”这种反抗传统的方式诠释成了一场青年亚文化在网络上的狂欢。以戏谑、颠覆、刻意曲解的方式改写经典作品或流行艺术,以独特的喜剧效果为大众带来颠覆性的复杂快感。

(二)宣泄压力与愉悦浅薄性心理

这种网络恶搞是年轻人释放内心压力的新方式,是他们构建网络身份、追求认可的一种特殊方式,也是他们因叛逆心理而对经典进行抵制的一种文化仪式。它只是一种娱乐形式,一种对主流文化的反叛。一方面,它是非常有效的“视觉”刺激,另一方面,由于无法摆脱现实的束缚和压迫,人们在虚拟世界的恶搞中实现了精神上的狂欢。对于个人和平台来说,这也是一个“热点”,并以此博得更多的阅读量和金钱利益或者创造一个“有文化”形象来满足他们的虚荣心。

(三)当下文学娱乐观的平庸化和市场转变

过分娱乐化文学,由原本持有“以文为娱”与“文以载道”的雅趣审美,转变为了当下片面追求感官刺激和浅薄化快感、和“越堕落越快乐”宣言式的标榜[3]。在享乐主义和眼球经济的强力冲击下,“消费至上”的理念正在肆无忌惮地席卷人们的精神世界,文学的真正价值正在不断被“泛娱乐化”消费[4]。恶搞文学、快餐阅读、流量爆款等许多新元素的出现和介入,催生了许多低俗话语,这些话语逐渐远离了文学的本质意义和精神特征。在读者看来文学不再具有价值,其审美品格也被消费主义绑架,迅速落入至商业运作的无底洞中。肩负滋养人民思想使命的文学开始迎合市场,失去了内在的精神导向,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滑入了“愚乐”的深渊。[4]

三、古典诗词恶搞乱象的纠治

不可否认,借助文学的功能来延展娱乐的维度,愈发成为当下娱乐界吸金的可靠手段,文学也由此在某种程度上多了一条传播途径[5]。通过相声、小品以及类似《诗词大会》的文化类娱乐节目,适度娱乐古典诗词有益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普及古典诗词、提高国民文学素养的同时增添趣味性。但恶搞诗句、过度娱乐化传统文学,本质就是戏谑古典文化,将文化元典降格为跳梁小丑。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明确提出:“网络文化将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严查价值导向偏差,包括法律、法规禁止内容的互联网文化产品,情节严重的,根据法律严厉查处并列入文化市场黑名单。”由此看来古典诗词的恶搞乱象不仅不能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更有甚者有概率造成价值导向偏差,需要娱乐的“底线化”、乱象的“纠治方”。

(一)关注青少年群体的心理与情感需求,健全情绪疏导机制

诗词恶搞,归根结底是背负社会重压的青年群体寻找发泄负面情绪途径的一种方式。因此,着眼于青少年团体的特征,出台相应政策减缓社会压力,满足其心理与情感的双向需求,健全正面的情绪疏导机制,逐步引导其形成理性、平和、成熟的社会心态,建立正确积极的价值导向,是规避恶搞乱象的根本之策。

(二)关注媒介平台治理,塑造风清气朗的健康网络环境

互联网是恶搞乱象的温床。加强网络空间有关于“恶搞风”内容(诸如古典诗词恶改等视频、文案等作品)的传播管理工作,保持正确的定位,积极弘扬主流文化,传播主流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是疏导和纠治传统文学过度娱乐化的客观要求。

1.牢牢把关信息传播内容,加强对恶搞信息的监督审核,制定出台相应的标准规范各个平台的信息传播情况。合理把控恶搞的传播尺度与负面影响,紧扣青年群体的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依托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的形塑,持续传导积极思想和优秀文化。

2.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根据恶搞内容传播的时间、空间、流量等因素,全面评价信息的社会影响,防范各种负面社会效应的出现。

3.以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以翔实的数据反映恶搞乱象的实况,研判古典诗词恶搞乱象对网络青少年思想变动的影响

(三)关注泛娱乐化市场的约束,建立文化、商业健康的互利模式

互联网消费时代,古典诗词恶搞与商业经济在网络平台互相交融,泛娱乐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虽然赢得了市场利润,但对民族文化本身造成负面影响。有关机构有必要出台相应条例规范市场,采取措施纠治通过“恶搞传统文学”的方式来盈利的乱象,是规避恶搞诗词乱象负面影响的必要举措。除了时刻警惕,防止过度娱乐文化的消费思想在社会大规模传播,警惕“恶搞诗词”产业的大规模增长,同时也要积极推动形成良好市场风气和健康的文商结合理念,抵制和消弭“恶搞风”的负面影响。

(四)提高个人与社会的文化视角,克服愉悦浅薄性心理

加强全社会成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树立理性的、正确的娱乐观和文化观是纠治古典诗词恶搞乱象的必然选择。社会应当丰富优质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生活压力的宣泄。以个人角度而言,应当有意识地提高自身文化视角的高度,自觉抵制低俗化的不良文化信息,克服平庸化的审美趣味和较为浅薄直接的感官刺激,合理文化娱乐,尊重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学。

一如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对文化的犹疑——“文革”之后人们逃脱了奥威尔所言说的文化监狱,却又让文化精神枯萎在因狂笑不止而抽搐的空虚里[6],忽略了理性和思考重要性。在这个娱乐化的时代,戏谑琐事博大家一笑无可厚非,但让缺乏思维深度的恶搞娱乐沾染传统文学的纯粹,这显然是不合适的,这无异于腐化中国的文化根基。在泛娱乐化的时代语境下,传统文学的实在性正在肉眼可见地仓皇消解,碎片化的轻逸成为常态,文化的沉重归为虚无,这不能不算作是当下文学惹人忧思的一抹焦虑[6]。合理把握娱乐尺度,还中国传统文学应有的文学纯粹与文化尊重,纠治当前恶搞娱乐成风的传统文学现状,刻不容缓。

猜你喜欢
古典娱乐诗词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古典名画神配文,第一幅就笑了,哈哈
怎样读古典诗词?
娱乐眼
诗词之页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