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陈百兵|文
记者:结合您的经验请您谈谈,在新时代应急管理的大背景下,该如何定义安全文化?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对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有何现实意义?
罗云:应急管理是现代社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产安全的重要内涵,是影响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经济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等国计民生的重大命题。基于新时代国家应急管理重大需求的背景,中国安全文化的建设需要加强应急子文化的力度和分量。科学、客观地讲,安全文化包含应急文化,以及减灾文化、危机文化、风险文化等子文化。新时代的安全文化无论从文化科学体系的角度,还是国家和社会安全发展现实需求的角度,都应该包含防灾文化、应急文化、减灾文化等子文化。遵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安全文化体系应横跨公共安全文化、社会安全文化、社区安全文化、公共卫生文化、企业安全文化、校园安全文化等领域。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罗云
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在于:第一,文化建设是国家“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方面,安全文化建设是国家现代治理的要求;第二,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四大自信”标志之一,中国安全文化建设应有自身的民族特色;第三,文化软实力是新时代国家社会治理的重要方略,安全文化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支撑;第四,文化创新是国家制度创新的基本要义,也是国家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创新五大原则之一;第五,安全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总体国家观”的主要内涵,企业安全文化是国家安全文化的重要子文化;第六,安全文化与应急文化都是习近平总书记“生命至上”理念的具体体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该包涵应急文化;第七,安全文化体系是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总体系中的根本性、基础性子体系。
企业进行科学的、专业的、全面的安全文化体系建设,对安全生产能够发挥如下显著、重要的作用:一是安全生产核心理念对企业全员的安全思想观念发挥正向的引导性作用(构建理念体系);二是正确的安全意识和精准的安全价值理性对员工发挥安全生产的能动作用(树立理性的价值观念);三是文化兴安战略对安全生产保障发挥策略性的软实力作用(确立目标愿景);四是正确的安全理性认知和能力培养对科学防范事故发挥智力支持作用(科学认知与能力);五是良好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对避免人因事故发挥直接重要的作用(行为文化建设);六是通过文化建设能够提升人的根本性安全素质(培塑本质安全型员工);七是通过应急文化建设发挥应对事故灾情的精神凝聚作用(应急文化建设);八是应用现场安全氛围的视觉影响力提升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执行力(环境文化建设)。
记者:请您结合您的经验谈谈,在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现阶段企业建设安全文化是否有亟须解决的共性问题?
罗云:当前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面对的现实问题表现为:一是针对政府各级地方领导干部层面,安全观念文化方面的“红线意识”不强、“生命至上”理念不牢,安全行为文化方面的安全领导力和决策力水平低,安全工作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普遍;二是针对企业负责人,“安全发展”“以人为本”观念不坚定、认识不到位,企业家重企业文化、轻安全文化,缺乏安全生产工作的战略思维,安全系统治理认识欠缺,安全发展与生产发展不协调、不匹配;三是针对企业员工层面,安全素质较低、安全生产专业能力亟须加强,缺乏层级分明、系统科学的高危、高风险作业培训,缺乏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合格产业工人素质培养机制;四是安全管理与应急管理工作“形式安全”普遍,“应付文化”盛行,有“文”缺“化”,导致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突击式、运动式;五是企业负责人和安全专管人员对安全文化认知不清、理解不深,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投入不足,缺乏科学有效的建设方法,社会和公众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知情度、参与度不高。
综合地讲,全社会和各行业,需要重视如何通过对安全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对安全生产保障的软实力作用,为安全生产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强大的精神动力、系统的智力支持。
我们通过长期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践,主要的经验体会是:我国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立足于“本土化”(安全科技国际化,安全管理国际化化与本土化相结合);应用安全文化学理论有效指导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至关重要;企业决策层重视安全文化建设对发挥文化兴安的作用至关重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需要全员性参与、实施有效的安全文化落地工程。
记者:有哪些方式可以让企业有效提高安全文化建设水平?一个企业在创建安全文化时,是否有基本的建立步骤或者说是否有共同的创建规律呢?
罗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也应该讲科学、讲规律,用安全文化学理论来指导,简要地讲,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和方法如表1 所示。
在具体的建设措施方面,建议各级政府和各行业、企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从如下方面提高安全文化建设水平:一是各级、各类组织(企业)要考虑编制《“十四五”安全文化建设发展纲要》(规划),谋划“十四五”安全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二是实施地方各级干部安全领导力工程,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创建国家层的现代安全理念体系,运用法治方式,划出领导安全责任红线和事故问责“红线”,增强领导干部安全风险意识,提高安全决策和安全管理专业能力。三是实施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文化力工程,强化负责人安全生产主责总责意识,建立企业决策层理论学习和能力提升制度;强制企业负责人及分管企业负责人具备相关专业学历。四是实施行业安全生产专管人员的安全监管力工程,优化安全专管人员复训培训体系;设置安全专管人员数量和质量标准线;推行管理人员责任KPI 评价机制。五是提高企业基层班组长安全规范执行力水平,建立班组长岗位资格认证制度,探索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设置学历底线,建立长效培养机制。六是实施员工安全能力提升工程,推行员工专业分类技能认证;严把新员工培训关,落实师带徒制度;强化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考核,提高员工学历标准;发挥员工能动性,推行自查自纠,畅通监督举报渠道。七是实施安全文化宣教现代化工程,推进企业安全文化“五进”;通过文化产品、科普基地、新媒体宣传等形式创新宣教载体;提高全员培训质量,建立产教联盟,推动企业内训师选拔,增强企业实训能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文化建设,资源共享,增强软实力。八是实施行业安全文化标杆引领工程,培塑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实施标杆工程;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优秀案例征集,推广先进安全文化建设模式;遴选安全先进企业、车间、班组、员工,大兴推榜样、树标杆、学先进、赶先进之风。
表1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路径与方法
在多年的指导企业提升安全文化建设水平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了一套以创新、优化、提升为目的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系统工程模式,简称“四个一工程”:一本企业安全文化手册、一个企业中长期的安全文化建设规划(纲要)、一套安全文化测评系统(多层级测评)、一系列安全文化建设载体和工具(落地实施的方法)。通过这一工程模式的实施,能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思路清晰、模式科学、方法实用,在短期内让企业安全文化水平得到提升,企业安全文化软实力得到增强。
记者:国内许多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往往偏重于形式,比如只注重宣传,对于安全文化内涵领会并不深刻,对此您怎么看?
罗云:基于安全生产的科学理论,以及根据我们长期的研究分析,我国的各行业安全生产保障的总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一是安全科技水平显著提升;二是安全管理能力明显增强。但是,从科技、管理、文化三大要素系统综合来看,安全文化是短板,安全文化应有的安全保障贡献率最低,有待提高的空间较大。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般的安全宣传教育,宣传、教育、培训仅仅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初级形式和载体,更不能仅仅通过年复一年的“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代替。在国家层面,近年提出了安全文化“五进”(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进家庭),关键的问题是“进什么、为什么进、如何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上升到“文化兴安”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要有追求“卓越安全”和实现“本质安全”的认知;要以“培塑本质安全型员工”为抓手,以增强领导力、提高专业能力、强化治理能力、提高执行力水平为目的;要通过打造安全理念体系、推进安全行为文化建设,推动安全制度文化建设;要实施安全环境文化建设,应用人性化管理手段、进行安全核心理念落地工程等工具、形式和载体,让新时代要求的、现代企业应有的先进安全文化在企业或团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实化于物、强化于企”。
我们所了解一些国家级示范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经验是:党政正职积极倡导,亲自组织;安全理念符合实际,形成体系;管理制度规范有效,科学合理;安全教育生动活泼,入脑动心;文化载体丰富多彩,作用显著;以增强安全意识为基准点,强化观念教育;以提高安全技能为主攻点,强化能力素质;以采用激励措施为突破点,强化行为文化;以作业程序标准为核心点,强化规范执行力等。
记者:您对“智慧安全与善治安全”有一个更为广义的定义,请您谈谈“智慧安全与善治安全”如何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应用。
罗云:“智慧安全与善治安全”首先是一种理念。安全文化的核心内涵就是观念文化,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和标准的先进安全理念体系。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四个自信”重要思想激励下,我们创新性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企业、城市、社会安全发展的理念认知:“从智慧安全出发→施善治安全对策→用智能安全技术→至本质安全目标”。用时代先进的安全观念文化驱动安全行为文化,用有效的安全行为文化和科学的安全制度文化实现中国的企业、城市和社会的本质安全终极目标。这是我们努力探索的中国安全文化建设的逻辑路径和前进方向。
我们对于智慧安全的理解或定义是:人们基于理性的安全认识论,应用科学的安全方法论;个人(领导和成员)安全理念先进、安全态度正确、安全意识强烈;组织(单位和企业)安全观念明智、安全制度顺达、安全环境和谐;国家、社会、企业,以及民族、公民、员工具有先进的安全理论、依循科学的安全规律、应用智能的安全工具,实施本质安全战略、综合治理对策、系统防范工程,实现生产、生活、生存的智慧安全。其核心的内涵,一是针对人因个体(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要是智慧的安全人,从事故因素变为安全要素;二是针对组织(单位、企业),要有理性的安全认识论(原则方针、目标愿景等),科学的安全方法论(6 个标准:理论先进、思想科学、工具智能、目标合理、对策全面、方法系统。)
对善治安全的理解和定义是:实施科学、合理、能动、自律、最优化的安全治理策略,推行全员参与(企业)、人人共担(行业)、上下联动(政府)、协同防治(社会)的安全防控机制,实现社会、组织或企业的本质安全、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安全(目标和愿景)。善治安全是一种理性、科学、先进、有效的安全治理模式,其主要内涵:一是从管理的角度,体现出从单向、约束性的管理到双向能动的治理。显然善治安全具有四大特性:科学性、合理性、能动性、先进性;五大机制:领导示范、全员参与、人人共担、上下联动、协同防治。实现三大效果:本质安全、高效安全、持续安全。
记者:此次新冠疫情中应急文化发挥了显著作用,应急文化体系也是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您谈谈应急文化与安全文化之间的关系。
罗云:文化是人的意识、观念、态度和行为范式的总和,是组织价值取向、目标愿景、行动准则、领导和执行能力的总和。应急文化是应急机制、模式、方案的根基和根本,是应急策略、措施、方案的准则、动力和导向。安全应急意识或理念是应急文化的核心,理念决定行为,行为表现素质,素质决定命运。从人个体的角度,安全应急理念包括人们的安全应急意识、观念和态度;从企业、社会组织的角度讲,安全应急理念包括组织的安全应急准则、目标、愿景和发展导向。在这次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战役中,应急文化对疫情的有效应对发挥了如下显著的作用:一是疫情应对理念与信念的凝聚作用。没有全国高度一致的坚定的疫情应对理念和坚强抗疫信念,没有防御的正能量舆论氛围,不可能打赢抗疫攻坚战。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疫情防控工作,统一国家抗疫策略,确立全民参与战疫的战略思想,形成众志成城、团结奋战、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疫情应对理念和信念,为最终战胜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指导思想和正能量理念保障。二是抗疫精神和意志的激励作用。从个体文化的角度,无论是已经染病的人员,还是防疫救治人员,个体自身免疫力与精神状态和情绪意志密切相关。通过个人的预防意识和应急观念的强化和提升,变消极情绪到积极情绪,变被动应对到能动防控,从而强化和提升个体的抗疫、防疫效能,一定能为染病及痊愈和抗疫及救治发挥精神支柱和意志支撑的作用。从组织文化的角度,抗疫精神提振了全民族中国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的意志,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使14 亿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肩并肩、心连心,绘就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时代画卷!三是科学防疫认知和有效防控的行为引导与规范作用。无论个体还是组织,文化具有对思想认知和行为规范与约束的功能作用。党中央通过强调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实现抗疫的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到令行禁止,对全民的防疫、抗疫行动起到行为和行动的引领性、规范性作用,形成科学、合理、精准、持久、有效的防控策略、模式、方法,以及政府、企业、社区、学校等组织行为的引导力、指导力和行动激励力。四是疫情防御工作的动力及智力支持作用。通过“生命至上”的理念、举国同心意志、舍生忘死的精神、尊重科学态度、命运与共的共识等观念文化体系,构建了正确的抗疫价值理性与科学合理的工具理性相统一的行为文化体系,增强了各级政府组织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了全民族的领导力和战斗力,为应对疫情和防控疫情提供了各方面工作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安全文化、应急文化、灾害文化、危机文化都属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范畴,都是“生命至上”的体现。由于安全文化提出及发展已有数十年的时间,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在安全生产、社区安全、公共安全、校园安全等领域实践应用,同时获得政府、企业、学校、社会广泛认可。现有的安全文化概念中,安全文化包含应急文化。在应急管理工作体系中,生产安全事故、工业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强调安全文化,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注重应急文化。目前,在我国民众应急意识淡薄、应急观念不强、应急理念不端、应急能力低下的情形下,强调和突出应急文化是明智的,也是应该的。在时间维度上,安全文化发展在先,应急文化发展在后;从社会实践层面,安全保障能力相对应急能力较强,因此,国家和民众阶段性重视或突出应急保障和应急文化是必要和正常的。无论从公共安全、生产安全,甚至国家安全的角度,安全的根本、精髓、重心永远是事前预防,应急的最高境界也是强调无急可应,保险(安全)的最高境界也应强调无险可保。企业在实现安全生产的活动中,需要事前预防、也要事中应急和事后补救整改,这就是所谓的“综合对策”“系统工程”。因此,需要注重安全文化建设,强调预防意识、预防观念、防范理念。同时,由于危险因素客观性和风险因素的复杂性,以及安全技术、经济能力的限制,科学地讲,绝对安全是不存在的,安全永远是相对的,在安全文化体系中在强调预防文化的同时,提出应急文化、减灾文化、危机文化等子文化的建设,也是必要的。综上所述,应急文化是安全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子文化,它可以横跨并包含于公共安全文化、社区安全文化、公共卫生文化、企业安全文化,以及大中小学的校园安全文化等领域。通过应急文化体系的建设,充分发挥文化的软实力作用,为应急管理工作理论支撑、目标导向、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记者:在您看来,安全文化建设未来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罗云:安全文化建设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从两个维度来看:
一方面,从实践应用的角度。第一,总体上将会在多个层面突现“大安全、大文化”的趋势,一是从安全文化建设的范畴,从目前企业安全文化、社区安全文化、校园安全文化,扩展到公共安全文化、政府安全监管文化、乡村安全文化,甚至社会(家庭)安全文化、国家安全文化等领域;二是从安全的功能上看,从预防文化、防灾(减灾)文化、扩展到健康文化、应急文化、救援文化、保险文化、安全公益文化等;三是从文化的形式和作用上看,从一般的宣传、教育上升到思想教化与精神打造,从知识、能力升华到文化素质与品德修养,从应知应会的标准型员工上升到本质安全型员工的培塑。第二,安全文化的建设与提升关键是要落地,要做到落地就需要“本土化”,要与讲国情、民族性,企业安全文化要与行业、企业实际相结合,简单地照搬国际公司的安全文化就很难落地,不能产生实效,因而效果差、不可持续。
另一方面,从理论研究的角度,一是需要进一步加强安全文化学理论研究,需要深入探讨厘清如下关系:小文化(文学、艺术、媒体)与大文化(科学、制度、法律)、个人文化与组织文化、软文化与硬文化(虚与实)(环境文化、物态文化、视觉文化)、国际化与本土化、内部与外部(内功与外功)、安全文化与应急文化、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安全文化与安全科学、安全文化与安全教育等;二是从历史学的角度,研究传统安全文化的传承与柄弃,现代安全文化的凝练与优化,新时代安全文化的创立与塑造;三是研究国际化安全文化与本土化安全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四是要研究组织或企业共性安全文化与特性安全文化的差异与相互融通作用规律;五是要研究安全文化落地与实践的路径、方法、工具、载体;六是研究安全文化软实力的量化测评和效能提升方法等课题。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