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侧联合入路对Schat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效果分析

2021-01-27 10:00:08廖志坚曾小青邹建生
当代医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入路胫骨膝关节

廖志坚,曾小青,邹建生

(1.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骨科,江西 吉安 343000;2.新干县大洋洲镇中心卫生院中医内科,江西 吉安 331300;3.新干县人民医院外科,江西 吉安 331300)

胫骨平台骨折是膝部常见骨折,占骨折总数的1%[1]。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是其常见类型,多由高能量损伤所致,是胫骨平台骨折中最为严重且复杂的类型,可造成胫骨平台关节面粉碎,软组织损伤严重,处理较为复杂[2]。随着近年来骨科技术的不断发展,解剖复位钢板内固定以效果肯定、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中,得到临床研究者的肯定,但对其手术切口的设计仍存在争议[3]。本研究针对Schat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探讨其临床疗效,以期为该类型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Schat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4 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2 例。研究组中男7 例,女5 例;年龄20~69岁,平均(44.95±5.14)岁;骨折部位:左侧6例,右侧6例;Schatzker分型:Ⅴ型5例,Ⅵ型7例。对照组中男8例,女4例;年龄19~68岁,平均(45.12±5.75)岁;骨折部位:左侧 7 例,右侧 5 例;Schatzker 分型:Ⅴ型 4 例,Ⅵ型 8 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年龄>18 岁;符合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标准,并经X 光、CT 或MRI 检查确诊分型为SchatzkerⅤ型、Ⅵ型;外伤史明确,为闭合性骨折及新鲜骨折(伤时至手术≤2周);自愿加入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开放性骨折、病理性骨折、陈旧性骨折;伤肢既往有外伤史或手术史;合并多发伤或多发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心肺肝肾严重基础疾病者及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1.2.1 研究组 研究组给予内外侧联合入路进行手术。患者行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取仰卧位,将空气止血带置于大腿根部,患肢膝关节下方安置衬垫使其略屈膝。手术采用经膝关节前内侧、前外侧联合入路,两切口间距≥7 cm。先于髌骨内侧缘内侧3 cm 处做一倒“L”型切口,逐层切开皮下组织,显露鹅足,向前方牵开,显露内侧柱和后柱骨折线,清除关节内积血、碎骨块,仔细探查胫骨平台骨折情况,复位后内侧移位骨块,以“T”型锁定钢板做有限内固定,以小螺钉固定;改变体位为仰卧位,经前外侧入路取弧形切口,自髌骨外侧1.5 cm 向远端延伸,暴露胫骨平台外侧柱,显露外侧半月板及关节面;若存在关节面塌陷经内外侧联合撬拨顶起塌陷的骨块,骨缺损处充填自体髂骨或人工骨以恢复胫骨平台关节面平整,直视下复位满意后选2.0 mm 克氏针临时固定,应用高尔夫型钢板固定,拔除克氏针,在C 臂机透视下确认复位情况。术毕膝关节腔内留置引流管,行常规抗感染、加压包扎等支持治疗;术后即行主动踝泵、股四头肌收缩等功能锻炼,3~5 d行膝关节屈伸练习,术后8周行部分负重练习,3个月左右逐渐负重行走。

1.2.2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前正中单切口入路进行手术。麻醉和体位等准备工作同研究组,取前沿正中切口,逐层切开皮下组织直至深筋膜,将皮下组织和深筋膜缝合若干针再整体掀起,贴骨膜剥离胫前肌与内侧鹅足,充分暴露胫骨平台及胫骨上段,对骨折断端进行撬拔复位,骨缺损处充填自体髂骨或人工骨,透视下确认胫骨内外侧平台复位状态,再将解剖钢板放置在骨折外侧固定骨折处,钢板近端用皮质骨螺钉固定、远端用松质骨螺钉固定。术毕治疗同研究组。

1.3 观察指标 ①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即刻测量胫骨平台相关角度。其中术后即刻测量角度包括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外侧平台后倾角、平台内翻角,在术后即刻使用角度测量装置测量。②膝关节功能: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 个月的膝关节功能,判定标准采用Rasmussen 评分。膝关节无疼痛、行走正常、活动度正常、稳定性好、无膝伸直缺失为优;膝关节偶尔疼痛、户外行走>1 h、活动度>120°、屈曲20°时不稳定、伸直缺失<10°为良;膝关节固定性疼痛、户外行走0.25~1 h、活动度90°~120°、伸直不稳定<10°、膝伸直缺失10°~20°为可;膝关节活动后持续性疼痛、仅能室内行走、活动度60°~90°、伸直不稳定>10°、膝伸直缺失<20°为差。优良率=(优+良)/本组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即刻测量胫骨平台相关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平台内翻角(°)85.46±7.67 85.50±7.98组别研究组对照组例数12 12术中出血量(mL)206.16±19.04 189.27±18.79手术时间(min)156.43±16.38 143.37±15.55术后引流量(mL)92.57±8.65 87.75±9.07内侧平台后倾(°)15.36±2.21 16.42±2.54外侧平台后倾角(°)10.22±1.94 10.43±1.87

2.2 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比较 研究组术后膝关节Rasmussen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比较[n(%)]

3 讨论

Schat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是膝关节比较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大多是由高能量创伤所致,往往涉及干骺端及骨干,骨折粉碎程度高,且常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该类骨折的治疗存在复位固定较为复杂、固定易丢失、术后并发症较多的特点,因此,目前仍是创伤骨科治疗的难题[4]。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治疗Schat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第一选择,该术式可在确保骨折愈合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恢复胫骨平台关节面,但其切口选择仍是临床上研究的焦点[5]。正中纵切口和外侧、后内侧双切口是目前常用的切口方式。前正中单一切口行钢板固定术可实现对胫骨平台双髁的解剖固定,但皮瓣剥离范围大,可进一步破坏已经损伤的软组织,且胫前区是相对缺血区,更易出现软组织坏死、感染等并发症[6];同时,广泛的剥离对骨折部位的血运造成一定破坏,不利于骨折的术后愈合,易造成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7]。内外侧联合入路可充分显露胫骨近端内、外侧及后内侧骨折端,直视下使骨折复位,恢复关节面的完整,且内外侧双钢板可对复位后的胫骨平台提供稳定持续的固定和支撑,有利于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最大化恢复膝关节稳定性[8];两切口相距≥7 cm,对胫前区软组织影响较小,有效减少软组织坏死、感染等并发症[9];同时,后内侧倒“L”形入路无需显露膝关节后侧的神经、血管,从而简化手术操作,创伤更小[10]。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即刻测量胫骨平台相关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相较于前正中单切口入路,内外侧联合入路行钢板固定应用于Schat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并不会加大手术创伤,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此外,研究组术后膝关节Rasmussen 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该术式可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增加术后恢复骨关节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内外侧联合入路对Schat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术后膝关节功能,且不会增加术中创伤、手术时间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入路胫骨膝关节
膝关节置换要不要做,何时做比较好
中老年保健(2022年7期)2022-09-20 01:05:16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7:48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冬天来了,怎样保护膝关节?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运动精品(2017年3期)2018-01-31 01:55:43
不同手术入路(外侧、后外侧)治疗外踝骨折的对比
前外侧入路结合Kocher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疗效观察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中外医疗(2015年11期)2016-01-04 03:5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