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萍 陈水龙
(郑州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河南 郑州 451200)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市场发展速度迅猛,处于持续快速升温的状态。在经济高速发展下,新城开发建设、旧城区改造,使得房产市场的发展势头良好,我国建筑工程量连年攀升,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环境问题。2014年,北京市正式实施了保障性住房应用绿色建筑的指导意见,河南省下发了启动在保障性住房中实施绿色建筑的通知。与此同时,国内相继多个城市在新建工程中采用绿色建筑,尤其是在公共租赁房屋建筑中。朱琳(2014)对长沙市高新区进行调研,提出了长沙保障性住房建造的绿色施工技术[1]。赵敬辛(2014)以南阳市为例,分析绿色施工技术在河南西南地区保障性住房中的应用,并建立了符合地域习惯、经济发展的设计方案[2]。王伟庆(2015)建立公租房绿色施工的评价指标体系,将评价指标量化,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分析其有效性与可行性,最终对公租房绿色施工的影响因素进行排序,对后续同类工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3]。周丽倩(2018)以公共租赁房屋为例,提出了郑州市绿色建筑发展中保障性住房的设计方法[4]。时雯(2019)对郑州市公共租赁住房绿色建筑进行调研分析,从建筑场地的选取、室内环境、建筑物三个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并提出了可行性的设计策略[5]。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中,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健康、适宜、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程度上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的高质量高性能建筑。绿色建筑包括了新材料的应用、老旧工业区的改造、绿色建筑后评估、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建立、矿山建筑、城镇建筑以及BIM技术的应用等[6]。绿色建筑的评价指标除了包含建筑结构的三大功能(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还有需要与环境相协调,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又包含了生活便利、节约资源、环境适宜。绿色建筑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定义,一个是室内环境,一个是室外环境。室内环境主要体现在日光照明、声音传播问题、温度问题、空气质量;室外环境主要体现在建筑物周边环境与建筑物所在地的气候特征、经济、文化的匹配度,建筑物周边的自然通风情况。
公共租赁房屋一般都是政府负责建设或者回购的房屋,再以低于市场价的方式租给特定人群,此种类型的房屋是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中的一种重要模式,我国各个地区都采用此种房屋为住房困难户提供房屋。公共租赁房屋的申请者一般包括无法申请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但又难以支付市场价的租金租住房屋的特殊人群,此种房屋租金低于市场商品房,但高于廉租房。
2017年12月20日起,针对绿色建筑的实施与发展,郑州对城市规划区的民用建筑做了规定,城市规划区包括郑东新区、郑州航空港区、郑州高新区、郑州经开区和各县(市、区),所在范围内的新建民用建筑(除个人自建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郑州自此进入“绿色建筑”时代,建筑物从土地审批开始,到建设、施工、验收各个环节都有规定。截止目前为止,郑州市已有70多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建筑面积超过750万平方米,郑州市绿色建筑开发或建设工作在河南全省居首位。郑州市绿色建筑的发展涵盖了建筑节能、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标准的执行方面,并以此作为评价体系,对参评建筑物进行星级划分。其中,郑州市绿色建筑标识项目中住宅项目居多,公共建筑相对较少。
2.1.1 自然资源的再利用不充分
郑州市日照资源丰富,尤其是春夏两季,公共租赁房屋项目中没有充分利用太阳能,小区供电设备统一采用市政供应。公共租赁房屋项目日常植被的养护,道路的清洗,房屋公共区域地面的清洗,都需要大量的水资源。郑州市夏季降雨量充沛,公共租赁房屋项目对缺少屋顶雨水收集系统和储存系统,缺乏对雨水的利用。公共租赁房屋项目公共区域照明设施感应设备运用较少,主要的照明感应设备运用在走廊,地下空间尤其是停车场,照明设备亮度没有感应变化,一致处于亮度最优状态,造成供电的浪费。
2.1.2 缺乏新工艺新技术
郑州市公共租赁房屋项目是从 2011年开始兴建,新材料的运用较为充分。在建筑物的新工艺新技术上稍有欠缺。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公共租赁房屋项目无线网络覆盖率不高。郑州市四季分明,房屋建筑过程中对保温隔热层的充分利用率,而建筑物的隔声效果不理想,尤其是一些房屋项目地理位置不太好,周边环境嘈杂,例如:临街房屋、临近铁路沿线等,这些项目缺乏对新材料的运用、对新工艺的运用。
2.1.3 地址偏远
目前,郑州市的公共租赁房屋项目大多都在三环外,项目所在地处于新开发城区,周边交通不便利,缺少生活圈的气息,医院、商业区、学校等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入住居民生活幸福感难以提升,同时也增加了生活成本,使得申请者申请欲望降低。
2.2.1 绿色环保材料的应用与选择
在进行绿色建材的选用中,建筑结构在施工中应注重所选用材料的性能,是否满足绿色建筑材料的要求。绿色建筑材料一般采用建筑垃圾或者工业垃圾,这些材料无毒、无污染、无放射性,在使用寿命结束后,对其进行回收,利用清洁生产技术,再加工成可利用的材料。
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与选择,要因地制宜,根据建筑物所处环境特点,当地的环境因素,水文地质条件,合理选择设计方案,并将其运用到建筑工程中。比如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清洁能源太阳能,太阳能转化方式一般是转化为电能,被再次利用。在屋顶或者高层建筑物较高楼层阳台或者外墙外挂太阳能板,由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对水进行加热;在建筑物外墙建造太阳能电力墙体、光电玻璃、屋顶设置太阳能光伏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加大房屋门窗口的尺寸或者增加房屋门窗洞口的数量,增加室内的自然光照等。在房屋的门窗选择中,多选用内部中空的材料,具有一定隔热隔音的作用,可以避免夏季吸收热量,冬季冷风吹入,可以减少室内温度的散失,使得室内温度更加适宜。
2.2.2 提升日常维护工作
与常规建筑物相比,绿色建筑的施工成本与维护成本较高,尤其后期维护要求,需要从业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作为绿色建筑运营服务期间的管理人员,需要随着社会进步、科技进步提升自身的科学管理意识,充分认识绿色建筑对环境保护、生态城市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具有足够绿色建筑管理的先进理念,才能确保绿色建筑发挥最大的功能效应,提升绿色建筑使用者的满意度。大量的实践证明,过多的玻璃幕墙的设置,会反射光源,造成大量的光污染;房屋建筑设计过多的门窗洞口设计,会影响室内保温隔热隔声效果等,诸如此类的设计都带来一定的反作用,降低人们使用建筑物的舒适度。
2.2.3 增加绿色节能设计
对于底层的公共租赁房屋,建筑的墙面及阳台进行绿化,提高小区绿化面积,同时可以起到遮阳隔热作用;对于高层的公共租赁房屋,在阳台加装太阳能板,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对水进行加热,可以节约电能,并且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对于高层房屋的屋顶,可以二次开发作为公共活动区域,例如与高层住宅建筑相连的裙房的屋顶,一般面积比较大,可以设置种植花草或者设置休闲娱乐的活动设施。
在高层房屋中,在屋顶设置雨水的储存与收集;洗手池与洗衣机处设置独立的处理系统,自然降水与经过处理的水资源可以用住宅小区的非生活用水,对公共租赁房屋小区植被的灌溉、道路的清洗等等,节约市政供水,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
2.2.4 改善建筑项目的选址
公共租赁房屋位置偏远,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申请者的意愿。政府相关部门需不断完善土地供应与获取制度,合理规划土地的使用,关于公共租赁房屋,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在新城区规划中,增加对公共租赁房屋的用地面积;在老城区的拆迁再建过程中,预留一定的土地或者房屋作为公共租赁房屋;公共租赁房屋与商品房混合建造,避免公共租赁房屋在建设及后期的使用中变为“贫民窟”。
2001年,我国住建部通过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提出了“绿色生态小区”,绿色生态小区是指以科学技术为先导,总体目标是促进住宅小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提高住宅小区产业化水平,依托住宅小区,提高节能减污治污的水平,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绿色建筑在公共租赁房屋中的运用,与我国的绿色生态小区的建设总体目标保持高度一致。绿色社区又是绿色生态小区的扩展,是指具有一定符合环保要求的硬件设施,环境管理体系较为完善,公共参与机制良好的社区,实现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绿色社区是未来租赁房屋的发展方向。
绿色社区与普通社区相比,最为突出的特点通过“绿色”二字体现。1)社区营造现代简朴的生活模式,社区的出行方式以步行或者采用新能源工具为主,体现了全民健身的理念,并维护社区的良好环境;2)消费观念的改变,崇尚节约为主的消费理念,引入先进的设备提升社区科技水平,用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与文化信息技术的传递,使得社区成员消费侧重与精神文化;3)创造绿色空间,绿化提升与水系乐园的建立,使得社区绿化更具艺术性,提升社区生态环境的可观赏性与利用率;4)社区的既有建筑物与新建工程都从绿色建筑出发,从建筑材料、施工技术及后期投入生产生活使用的全过程,都要满足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公共租赁房屋是城市发展建设中的一部分,绿色社区可以作为公共租赁房屋与其配建项目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可持续发展是绿色社区形成与发展的指导思想,绿色建筑的发展理念与之相吻合。绿色建筑在建筑与使用过程中,评价指标中包括了节能要求、水电节能设备、可循环材料的选用、再生新能源的利用、市政绿化、室内环境(噪音传播)等方面,绿色社区是建立在绿色房屋建筑的基础之上,作为未来房地产行业发展的一个方向,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