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犊牛成活率不仅可以促进牛场的良好发展,还能够促进养殖场在养殖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一旦成活率受到影响,就容易使养殖场遭受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处于妊娠期的母牛,其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犊牛的身体状况,母牛获得充分的营养,就能够促进胎儿的体质的发育。尤其是在妊娠后期的最后2个月,为胎儿增重的关键期,其中的7 0%~80% 的体重,在这一时期形成。这个时期不仅要给母牛提供充足的蛋白质、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等,确保母牛的获得足量的营养,还要注意在饲喂时避免饲料的发霉变质,防止饮水的污染。这个时期的母牛不能过肥,所以在饲喂是要适当控制精料的饲喂量。母牛还应当有适当的运动量,以保证其体质。饲养母牛的牛舍要具有良好的条件,不仅要求清洁卫生,还需要有良好的通风和光照以及防寒保暖的作用。
母牛在分娩时,需要进行监控,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导致犊牛出现死亡。所以在分娩时,一旦母牛难产或出现其他问题要及时接生,防止在分娩时出现犊牛死亡情况。犊牛在出生后,要及时清理其口腔和鼻腔内的黏液,可以确保犊牛能够正常进行呼吸。如果犊牛黏液过多,可以对其进行倒提,使黏液从口鼻处流出,如果犊牛不能正常呼吸,要对其进行人工呼吸。清理黏液后能正常呼吸的犊牛,应注意脐带连接情况,如果没有断裂,就要及时人工断脐,并对脐带断端进行消毒。而后要对犊牛体表的黏液进行清除,将其擦干,也可以让母牛对其进行舔舐,由母牛自行舔舐犊牛被毛,可以达到刺激犊牛呼吸和血液循环的效果。
出生后的犊牛应尽快让其采食到初乳,尤其是在一周内的母乳,其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和溶酶菌可以杀死很多致病因子,能促进犊牛的健康。母乳属于酸性,酸性环境也不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因此可以通过采食初乳而使得犊牛避免受到病原的侵袭。
通常犊牛在饲养到1周后就可以饲喂一些食物,比如麸皮、玉米以及各种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当其生长发育到45~60d之间时就可以在适当的时机给其进行断奶。有研究表明,给犊牛进行早期断奶能够促进其瘤胃的发育并促进其对粗饲料的消化能力。还能促进母牛的保膘,可以提升母牛自身的体质以保证其生产力和繁殖性能。
在犊牛的饲养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常见疾病,这些疾病不仅能影响犊牛的生长和发育,还可以造成犊牛的死亡,通常读牛常发疾病有3种:脐带炎、腹泻和支气管肺炎。脐带炎是犊牛在出生后脐带的断端发生炎性病变。这是由于在给犊牛剪断脐带后没有进行严格的消毒而造成病原感染引起。犊牛发生脐带炎,如果是轻度的,可以通过注射抗生素来进行治疗。如果是重度的,则需要通过手术的方式来进行治疗。
犊牛腹泻可能是生理原因、饲养管理原因或者是由于一些病原的感染而造成的。通常,生理原因造成的腹泻不常见。而饲养管理原因造成的腹泻和病原感染造成的腹泻较为常见。要预防犊牛出现腹泻,就必须对其饲养环境进行精细的管理,并对其提供优质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确保犊牛不会因饲养管理原因而引起腹泻。如果犊牛出现了病原感染而导致的腹泻,则应及时对疾病进行诊断,并制定出治疗措施,使用准确的药物进行治疗。在对犊牛进行治疗的同时要减少犊牛的哺乳量,以便避免因过量采食奶会犊牛胃肠道造成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