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由于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国民的审美也在不断变化。时至今日,城市装饰雕塑艺术的发展已经打破原有界定,创作时需要的材料,呈现的方式和表达的意义都有不同层次的改变。在开放,多元,变化的新时代,人们的审美各不相同,打破桎梏是新时代的特征。因此城市装饰雕塑也在朝着视觉个性化方向发展。
城市雕塑造在数千年前就成为一种艺术门类,在艺术表现中的地位不可动摇。雕塑作为一种空间艺术,就要影响和占据一定的空间,但这种空间是可以随时间和运动而改变的。城市雕塑主要用于城市的装饰和美化,增加城市景观,丰富居民生活。一般情况下,城市雕塑的建设是严谨并且慎重的,需要市政府或国家政府下达命令,随后由相关的雕塑组织设计施工。
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一般的城市装饰雕塑建立在公共场所,如广场,公园,道路,车站,绿地,码头等处,既可以单独存在,也能和建筑结合。城市装饰雕塑的范围广泛,可以是与该城市相关的地理特征,风俗习惯,民间传说,历史英雄,杰出人才等,主要起到装饰性,观赏性,纪念性等特征。城市雕塑的材料也多种多样,有陶雕,木雕,金属雕或者混合材料雕塑。总之,在设计雕塑时要注重它的承载意义和表现手法,尽可能使之呈现出亲切又富有强烈感情的视觉审美感。
人类的审美倾向受环境影响,在各种高耸的建筑物以及人来人往,车水马流的城市空间,装饰雕塑需要担负连接空间的任务,让城市空间更具有生活气息以及社会意义。例如在法国的德方斯新区广场建设时,由于都采用现代化的建筑风格,外加空旷的场地,严峻清冷的表现形式,让广场缺少活力。为了改变这一形式,设计者在广场上加入了一组米罗的雕塑,画面天真稚嫩,瞬间将人带入童年时代贪玩无邪的状态。也因此拉近了与人们的距离,使人产生亲切感。
现我国许多的城市街道,公园,广场,绿地,码头等公共场合多有众多摆设,例如垃圾箱,亭子,绿灯,邮箱等,设计时缺少文化意义。它们的设计风格常不被管理者重视,而这些正是改变城市形象,塑造城市文化,提高视觉品质的重要方面。如果设计中能够充分发挥美学功能,利用好城市装饰雕塑美学的作用,必能打造出一个理想的人文城市。
城市装饰雕塑的发展与人们的文化生活方式和审美标准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深入发展,人类的自我意识逐步加强,个性化发展也得到了足够的尊重。因此城市雕塑就要调整自身定位,来适应人类的审美需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市政府规划部门早已意识到我国城市雕塑风格的致命弱点:设计千篇一律,特点不突出,雕塑过于抽象,使人难以理解。因此我国城市装饰雕塑的风格正在向个性化的风格转变。越来越多的城市都已经结合富有特色的生活小区,要求城市雕塑的发展按照公众的审美观而逐渐开始变化。塑造富有个性化的雕塑放在公共场合供人欣赏。
城市装饰雕塑不仅为雕塑家提供创作平台,也给城市的建设带来温馨,为城市增添艺术气息和特色。使雕塑设计打破了玻璃、陶瓷、金属等制作材料本身的冰冷和僵硬感,拉进了人与环境的和谐与舒适感。可以说个性化的雕塑作品,是城市化跳动的宜居环境脉搏。
我国城市装饰雕塑的发展虽然有了较大的改变,但与国外优秀城市相比还有所差距。因为城市装饰雕塑代表了一个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因此很多城市管理者严格管控城市雕塑的审美标准,我国影响雕塑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许多雕塑家将自己的创作特点与城市的文化风格分隔开,他们所设计的雕塑虽足够个性化,但不符合城市的文化风格。因此许多优秀的雕塑作品在展览过后被束之高阁,使许多艺术家做了无用功。其次,艺术家的时间总是被安排的很满,当他们抽出有限的时间来完成一个城市雕塑作品时,仅当做一个任务,没有与群众交流,因此对个性化创作很难得到大众认可。
城市雕塑在表现环境的同时也受到环境的制约,在我国许多大城市,对雕塑的制约已经远超客观范畴。因为城市政府没有给雕塑正确的定位,多数情况下只能填补空白,甚至在设计时出现盲目跟风现象。雕塑作为城市化进步的表现形式若无个性,呈现街头,就显得不伦不类。
因此城市雕塑要个性化发展,必须解决上述问题。设计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坚持雕塑的人文意义。并且随着人们精神需求的不断扩大,单调的城雕已经不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只有个性化,人情化的作品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优秀的城雕作品会以永久性的可视形象进入人们的心中,使人沉浸在浓郁的文化氛围里,感受城市的艺术气息和脉搏。
结语:城市不断发展,人类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进步,对待城市雕塑的审美也必须会不断变化。因此雕塑作品要贴近人们的生活,尽可能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的视觉效果是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因此城市装饰雕塑需要个性化、特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