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医疗卫生工作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是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领域,长期以来群众对“看病难”“看病烦”等问题反响大,随着卫生医疗改革的深化,我国提出了建设智慧医院的战略目标,传统医院面临挂号排队时间长、候诊时间长、问诊时间短,医疗资料分配不均匀等情况,将在智慧医疗中都得到解决,医院门诊是患者诊疗过程中的重要窗口,在门诊管理中,是否能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 等技术,来提高门诊诊疗服务质量将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水平。
1.大型医院由于人员集中、空间有限,在就诊高峰时排队等候现象比较普遍,易导致患者就诊体验差,满意度下降;2.目前大部分医院实行预约制就诊,因为预约间隔时间较长,患者容易忘记,导致爽约,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3.由于患者手机端可挂号,很多患者挂号后,不按预约时段候诊,导致无法正常实行按时段就诊,扰乱了就诊秩序,出现上午开诊时段无病人,医生叫空号,临近下班时病人堆积;4.患者挂号后,因无法得知确切的就诊时间,造成了不必要的盲目排队,增加了患者在医院的停留时间;5.患者因为盲目等待时间长,易产生焦躁情绪;6.医院就诊各流程设计不够细化,大部分患者又缺乏就医认识,导致患者走出诊间即很茫然,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7.大型综合医院外地及初诊患者多,陌生的就诊环境亦会导致患者不知所措、缺乏安全感,消费就医体验差。
门诊信息化闭环管理模式是在整个门诊就诊过程中,将信息及时传递给患者,从自我分诊、预约挂号、正确取号、精确候诊、按时就诊、费用结算、医嘱执行到诊疗结果进行全程提醒,使整个门诊就诊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流程链[2]。目前信息化闭环管理在商业管理应用较为广泛,医院的药房、护理、院感、手术室等部门也逐步开始应用,并显著提高了用药、输液、输血安全性,降低了院感和差错的发生率[1-3]。我院门诊2019年1月开始尝试此模式拟提升门诊诊疗服务质量和患者的就医体验。
1.完善管理制度:门诊部召开核心组会议,共同探讨门诊服务流程,修订完善了《门诊挂号管理制度》、《门诊分诊管理制度》《患者服务中心工作制度》等,明确人员和岗位职责、流程设计、应急处置原则等,员工登录院内网随时可查阅;
2.多渠道宣传预约挂号途径:通过医院官网、APP、公众号、电子屏、宣传手册、易拉宝及各家协作媒体等端口,宣传目前线上线下共有十个预约挂号平台,提高患者预约挂号的知晓率,提前预约挂号,节约了到院时间,同时也避免了现场挂号导致的医院人流的堆积;
3.精确候诊时间:根据既往各科室和专家的门诊量,出诊医生数,平均就诊 时间,计算出各科普通号和专家号的就诊时间,将候诊时段精确到 30 min 内,患者预约挂号时即可获知自己的候诊时段,可以合理安排就诊时间,避免门诊高峰时段的人员聚集;
4.个性化的挂号短信提醒:(1)就诊前一天,数据库提取所有预约和挂号的患者信息,根据不同“用户画像”,定向推送就诊流程和按时候诊的提醒短信:①已付费+已建档+非首次来院的患者,就诊流程是凭手机内的电子挂号单,直接到相应科室候诊区签到候诊;②已付费+已建档+首次来院的患者,就诊流程是自助机上取“病案号”,再到相应科室候诊区签到候诊;③未付费+已建档+非首次来院的患者,就诊流程是在“官方APP、公众号、”或自助机取号后到相应科室候诊区签到候诊;④未付费+(未)已建档+首次来院的患者,就诊流程是助机上取号后到相应科室候诊区签到候诊,个性化的短信提醒,减少了患者的爽约和到院后的盲目排队现象,同时提高了按时就诊率。(2)既往两个月内,在我院就诊≥2次,挂号方式仅为现场挂号或加号挂号的患者,发送可线上分时段预约挂号等医院优质服务宣传短信;
5.动态信息推送:(1)已付费、建档的患者,可在医院官方APP上,时时获取当前的就诊序号,患者可以合理安排候诊时间,缓解了患者的焦躁情绪和不必要反复咨询;(2)就诊结束后,抓取缴费信息,发送相应短信,提醒患者需要进行的下一个流程(化验、检查或取药),使患者清晰的知道自己接下来的行为,减少了出诊间盲目咨询的现象和漏检查或取药的发生,提升了患者的就诊体验和医嘱的执行度;(3)缴费后,时时推送费用信息,使患者及时知晓就医费用,做到明明白白消费;
6.各化验、检查患者自助扫码报到,取号,各窗口公示化验、检查进展情况,等候时间明朗化、公开化,避免盲目等候产生的焦虑情绪;
7.根据流量预警,实现弹性工作制:关联医院HIS系统和钉钉办公系统,根据各科室已就诊人次、未就诊人次、当前出诊医生数、医生接诊速度,计算出预计完成时间及需要增派医生数;根据各检验、检查科室的待检人次、操作速度、计算出预计完成时间及需要增设的工作人员数,时时监测各个门诊流量,流量监测界面开放于各科室负责人、门诊办公室管理人员及各科室门诊护士,根据流量预警,进行医务人员弹性工作安排,及时的预警干预措施,确保了门诊和谐的就医环境。
8.在所有检查、化验或取药结束后(包括已抽血或已预约的),发送今日就诊结束,祝患者早日康复的温馨提醒短信,使患者可以放心、愉快地走出医院。
门诊运用信息化的闭环管理,与医院的智能化体系完美契合,优化了门诊流程,丰富了服务内涵,将门诊工作变得更加安全、便捷、高效,带来了医疗服务质量的显著提升。患者方面,首先,替患者节约等候时间、减少了患者在医院的滞留时间,改善了就诊环境,患者就医体验大大提高,其次,避免了检查、化验的漏做、药物滞留等现象,提高了医嘱执行率;医院方面,大大减少了医务人员不必要的咨询时间和病人爽约导致的空等时间,极大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满意度。两方面结合,显著提升了医院门诊医疗质量和患者的就医体验,值得推广应用。
老年人因各种主、客观原因,如视力减退、没有智能手机微信、支付宝、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弱等,导致获取自助、电子设备信息不方便,不会或不愿使用电子、自助设备,医院信息化的闭环管理模式并未对他们产生明显的积极影响,老年患者在信息化时代,就医心理压力反而增大[4-5];信息化的就医管理,对信息服务系统的设备稳定性、故障排除速度以及与各医疗相关部门的配合有较高要求,所以信息化的闭环管理需要医院多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对待老年患者,医院必须主动提供更多的就医关爱和帮助,不断完善信息时代就医消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