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研究——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代农业问题》

2021-01-27 00:57朱皓月
灌溉排水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现代化马克思主义

朱皓月

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研究——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代农业问题》

朱皓月

(河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 210098)

大工业时代,马克思在借鉴吸收德国古典哲学、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批判资本剥削本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并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而农业现代化建设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农业生产效率稳步提升。然而,区域农业现代化失衡、农业科技体制不完善、贫困地区农业人才流失、农业组织化程度较低等问题仍然存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突出强调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研究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并分析发展中遭遇的问题不仅能丰富农业理论,而且具有推动社会主义农业建设的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代农业问题》一书由华中科技大学齐城主编。该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导向,熟练运用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现代农业科技体系建设展开深入研究。

1 主旨明确,内容阐述循序渐进

全书共分4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解读当代物质概念的层级结构、现代实践的多维特征、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作者立足现代科学角度,力求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当代中国社会的实际问题,显示出其高度的理论自觉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第二部分是现代农业问题研究。该部分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探讨中国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中国现代农业支持政策水平测定、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政策需求、中国特色现代农业支持政策目标体系建构,得出一系列有参考价值的研究结论,受到农学界和政府农业决策部门的重视。第三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专题研究,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现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特征、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意义等,显示出作者的理论积累和思维宽度。第四部分是作者承担的农业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委托研究课题。该部分首先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概念、特征及其意义,然后为中国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设置提出创新性的方法,接着运用新的技术路线和数据对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析,最后着重研究河南省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建设,得出政策建议,使课题研究向决策延伸,达到理论服务现实的目的。

2 方法创新,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

本书第二部分围绕现代农业理论知识开展实证研究。第二部分由8章构成,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章运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政策分析矩阵、OECD法等,试图为政府制定农业政策、评价农业发展状况提供一套全面系统的权威指标体系。第四、第五章运用文献研究法,针对中国特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区域不平衡、政策缺失等问题,提出统筹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建议。第六、第七、第八章运用调查研究法,以河南省为基地,结合现代农业技术和劳动力二大要素,分析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创新能力弱、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劳动力转移、生产与市场脱节等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该部分方法创新,有理有据,为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具体参考。

3 实用性强,解决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际问题

问题是研究的起点。全书中流淌的问题意识实际上是作者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农业部门工作实践中所遇问题的文字形式。面对河南省农业技术体系规模不足、结构失衡、效率低下等问题,作者提出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设立专项资金、加快培养农技人才等可行性方案。问题的解决需要正确思想的指导。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形态,为作者继续从事农业研究和管理决策提供方法论指导。作者辩证地看待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在讨论农业技术发展的同时注重农业生态,多次强调农业可持续发展。只有立足中国国情,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发展现代化农业,才能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将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

总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代农业问题》一书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农业现代化展开论述,提供了解决当前中国农业问题的现实方案,对农业管理从事者、农业专业学生来说,是一本颇具指导价值的参考书。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现代化马克思主义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