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培花,汪 敏△,孙顺霞,文 翠,黄曼義,龚翠红
1.重庆市人民医院急诊科,重庆 400014;2.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人民医院,湖北孝感 432500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期间,患者可能出现的恐惧焦虑情绪、愤怒敌对情绪、抑郁、睡眠障碍、躯体不适症状和疑病倾向等心理健康障碍,会导致其治疗配合度降低,同时,还会影响最终治疗的结局。叙事护理干预方法是以一种全新的视角,通过运用心理学原理展开叙事,以达成最终的护理目的。叙事护理干预对于个人经历与感受的重视度较高,能够对叙述者心理状况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研究对轻型COVID-19患者实施叙事护理,旨在观察该方法对患者心理状况的改善情况。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3月孝感市云梦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轻型COVID-19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其中男16例,女18例;中位年龄36岁。试验组33例,其中男17例,女15例;中位年龄35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的诊断均为轻型COVID-19;无重大疾病史;均意识清楚能够支持完成本研究。排除标准:重症COVID-19患者;有家庭精神疾病史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轻型COVID-19患者接受常规心理护理方法。(1)提高患者对COVID-19的认知程度。患者进入病房开展COVID-19治疗前,护理人员应充分掌握患者病史,并与患者进行沟通,向其说明COVID-19治疗的流程与可能出现的症状,及时回答患者疑问[1]。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焦虑、孤单、恐慌等不良情绪。对于出现该类不良情绪的患者,应加强患者的健康宣教,向其充分讲解COVID-19治疗的相应知识,介绍治疗的重要性和有效性。(2)心理护理。因为COVID-19治疗时,需要对患者进行穿刺,可能会因为护士穿着防护服,戴着三层手套穿刺成功率降低而导致患者出现心理紧张等现象。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COVID-19治疗时,可通过沟通、解释的方式来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保持轻柔的护理动作,并且通过一些轻松的话题来引起患者的注意,减少其对治疗的关注,从而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护理过程的完成效果[2]。
1.2.2试验组 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叙事护理干预方法。实施干预护理的人员共7人,年龄24~45岁,均擅长人际沟通,均学习了叙事护理百天公益课程的内容。采取统一培训的方法,即建立微信群学习、线下培训加情景模拟操作练习。其所包含的5种核心技术,即外化、解构、改写、外部见证人和治疗。具体护理内容包括:(1)准备。实施干预的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2 d内完成首次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测定,了解轻型COVID-19患者患病情况,以及家庭成员感染情况,如是否有家庭成员因感染COVID-19过世等。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患者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2)制订详细的叙事护理计划。对此,护理人员可每周开展3次叙事护理,每次时间20~30 min。(3)问题外化。对于一些情绪较为低落的轻型COVID-19患者,护理人员可引导患者叙事,给予患者倾诉的机会,同时尊重并安慰患者,外化其心理问题。如护理人员可充分了解轻型COVID-19患者心理所惧怕的、担心的问题,并通过与患者沟通来判定影响其心理变化的因素[3]。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失眠情况实施闭眼脱敏法、音乐舞蹈放松法,使患者能够在治疗期间保持平稳、放松的心态,从而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4)解构。探寻轻型COVID-19患者情绪低落及不配合治疗行为的社会文化意义,与患者一起探索以往的生命事件,找到其能力、资源、社会支持系统,来陪伴患者度过当下的困境。(5)改写。对轻型COVID-19患者经历过的其他成功事件进行探索,把所形成的新的自我认同迁移到因COVID-19产生的困境中,进而产生出新的行动计划。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出院。(6)见证。在轻型COVID-19患者愿意的情况下可通过微信视频、电话等方式使其家属旁观整个过程,然后根据患者叙事内容进行叙事,给予患者鼓励与信心[4]。
1.3观察指标 护理1个月后向患者发放满意度和SAS量表进行评价,以获取两种不同护理方式的治疗效果。SAS量表:(1)无焦虑,SAS评分<40分;(2)轻度焦虑,SAS评分为40~47分;(3)中度焦虑,SAS评分为48~55分;(4)重度焦虑,SAS评分>56分。满意度量表:评价患者对护理方法的满意度,主要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度与不满意4个选项。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1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的总满意度为96.97%(32/33),对照组总满意度为82.35%(28/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n(%)]
2.2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 试验组干预前SAS评分为(50.3±4.1)分,对照组干预前SAS评分为(49.7±3.6)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中无焦虑、轻度焦虑、中度焦虑、重度焦虑患者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SAS评分对比(分,
COVID-19潜伏期长,传播性强,可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播[5-6]。世界卫生组织(WHO)将COVID-19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8]。患者面临疫情时的不确定感、不可控制感加强,甚至部分人可能会出现灾难化思维,夸大疫情带来的后果,进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甚至精神障碍;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会陷入恐惧焦虑情绪、愤怒敌对情绪、抑郁、睡眠障碍、躯体不适症状和疑病倾向,导致治疗措施开展困难,治疗效果受限。叙事护理是一份“医者仁心”情怀的产物,更是护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不断发展丰富其内涵的必然[9]。叙事护理干预方法作为有效的护理方法,其所包含的5种核心技术,即外化、解构、改写、外部见证人和治疗,比普通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法更能够吸引患者注意力,并且将心理学、各类文化融入轻型COVID-19患者的治疗当中,这对于提高患者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由此构建的和谐护患关系也保障了其他临床工作的开展、减轻了专业医疗人员的心理压力,对于COVID-19患者心理干预具有重要的作用。
叙事护理内容主要分为5部分:外化、解构、改写、外部见证人及治疗。外化是针对事情进行解决,且对问题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索,进而找出解决事情更好的办法;解构则对问题进行逐一剖析,以此找出影响患者的原因;改写则是探索的过程,对之外的事件进行评价,以此形成自我认可;外部见证人则是通过对事件进行表达、意象并引起共鸣等之后再对患者进行复述,以能让患者感受到存在价值;治疗则是通过QQ或微信等沟通方式与患者之间进行互动。本研究对试验组患者实施了叙事护理,以此了解到患者的实际情况。其中,每周会对患者进行3次叙事护理,每次时间20~30 min 。叙事护理中主要是由护士对患者进行主动引导,以此让患者能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叙述或倾诉出来。而护士在引导过程中则要记住一些关键词及患者的肢体语言等,并做好相关记录,以此在后续护理中采取相应手段,从而提高患者对于治疗、护理效果的信任感。而在这一过程中,叙事护理干预还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期间的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于保障护理期间的心理健康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对轻型COVID-19患者实施叙事护理干预方法,患者满意度可得到较大提高,且有效缓解患者焦虑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