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平凉泾川县文化馆 744300)
陇原大地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土壤和悠久的历史,尤其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西北陇东地区非遗社火展演,以鲜明的本土文化元素,反映了沉稳、厚重、朴实的西北劳动人民欣欣向荣的生活景象,表现出地方民俗独特的文化特征;这一题材这为当代油画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
大西北陇东地区有着丰富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资源,西北民间社火更以久远的历史及神秘深厚的文化内涵,气势雄浑的场面感,深受学者们的关注和青睐,是民间艺术展演活动的一大特色,是及受广大人民喜爱的汉族传统文化活动,社火是民间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形式,不同地方的社火虽着本地区的活动类型也有所不同,陇东地区的社火更是如此,当地人称其为故事,是盛行于甘肃西北陇东地区的民俗文化活动;它跟国内其他地区的社火类似,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承,社火展演很多年前就被政府认可和推广,现在它不仅仅是作为过年时的文娱活动而且也是一种民间风,在陇东这片神州大地上,每年的正月十五都会风风火火的举办各乡镇的社火表演。社火表演自古流传,最早用于祈祷祥和和民间祭祀活动,而表现的形式和活动内容没有固定的形式。随着社会活动的丰富和发展,社火展演将民间说唱、脸谱、武术表演、曲艺、音乐、舞蹈表演等融合在一起,说唱互动,载歌载舞,受到人们的喜爱。一般可分为地故事、车故事、跑高跷、秧歌、狮子舞等。内容有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这为当代油画的表现在题材提供了丰厚的土壤,笔者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每年正月十五前后都会亲历社火展演,由于亲身经历所以对陇东地区社火展演有很强的绘画欲望,自己运用某种形式来保存这些精彩的片段,所以就不由自主的引发内心的情感共鸣,换起内心深处强烈的绘画兴趣及表现欲,久而久之就萌发出以创作这类题材的油画作品,以油画的形式进而深化社火展演的魅力,由此确立以《陇上曲系列》为名的油画作品,在油画创作中试着将这种乡土情愫,通过现代绘画语言传达出我们这一代人对当下生活的感悟和美好向往。
从最初的社火题材创作中,一直进行着自我的审视与探索,试图将感性认识转化成理性的情感表达,来完成自我的表现。而且在社火展演一系列创作进程中,伴随着对社火展演的不断认识,对民间美术及现当代艺术的参考,绘画观念也产生了很大变化,新的表现观念必然引起对新的绘画形式的探索,在画面中试图寻找最具当下的绘画面语言,并且试着实现绘画表现语言的突破与创新。当然绘画创作不能光是用言语来表述的,它主要是靠画家通过艺术表现手段把画家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表现在画布上让欣赏者自己区感受画面的内容和思想,每个画家因自己的修养不同,其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取向根据环境的不同也有很大影响,在表现同样的题材时所做出的作品给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生活只能为艺术创作提供丰富的源源不断的素材但是不能提供作品的意义,所以在创作中就要求画家对所要表达的对象进行一定的艺术处理,赋予作品一定的情感创作出生动的艺术形象,这种被艺术处理的形象超越了作品它本身所包含的价值和意义被赋予了一种新生命,这种新的生命形式决定了最终的画面语言;正因如此不同的画家对油画材料的掌握和表现技巧的不同,产生出风格迥异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由此可见画家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对油画绘画语言的探究就是把自己的艺术思想,情感情趣及认识转化为艺术作品的过程。
由此可见以什么样的表现形式去深刻的表现题材和准确的展现题材所传达的艺术魅力更为重要,社火表演作为民间的一种民俗样式,它对丰富人们的文化和生活,有效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有一定的成效及作用;但是它是在封建社会的祈祷祭祀活动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避免不了一些不良情境,蒙有封建迷信的面纱。所以以绘画的形式去表现显然带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绘画语言体现了画家的人格独立思维的独特以及艺术造诣的独到之处。在我所表现的题材确立之后,我将表现的目标转向艺术本身,将陇东社火的场面感受化为创作出发点,并将所拍摄的照片转化为我的素材资料,并试着用各种材料进行系列社火题材的创作。陇东社火有很大的场面感,同时也因为各种表演道具的细碎而显得特别零乱。在社火题材的创作中要表现的是社火热闹喧哗的气氛,是对现场感的直观感受,试图在画面中安排众多的人物形式来完善画面内容,最终笔者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创作经验决定采用中西结合的形式,以油彩为媒介去进行艺术创作,因为油彩有它自身的特性,色彩艳丽明快、质地厚重、以及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等特点,很适合去表现这类题材,为了更好的表现画面视觉效果以及内心的感悟,使自己作品有异于他人的独特风格,笔者在画面的形式语言上做了多种尝试。从最初对素材的简单描绘到画面形式感的构成、色彩构成、黑白灰的构成、画面肌理的处理都做了无数次的体验跟尝试,最终表现语言上适当融入了当代人的认知方式和审美观念,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绘画元素,采用肌理、平涂、剪影的方法,借鉴版画和装饰画的特点,对人物造型进行一定的夸张变形,并于传统的绘画拉开一定的距离,力求使画面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时代感和鲜明的地域性,使作品带有民族文化精神内质,反映民族文化自信,以独有的手段从绘画方面表现非遗的传承,以期实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从而赋予了画面更深的精神内涵。
我国有丰富的地域和人文资源。所以每个艺术家,对着不一样的地域文化,寻找出形式不同的创作题材。不同地域特点所呈现的人文特色成为画家最为感兴趣的地方题材,这也为当代中国绘画提供了更多的表现样式。事实上在不同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画家,带有明显的地域性,并且其创作的风格样貌也受到了很多地方因素的影响。《陇上曲系列》作品正是受到这种因素的影响,传达出了作品本身传达出的地域文化特点、以及作品背后的人文情怀,就作品表现的语言技巧以及画面所呈现的样式,在一定意义上与我国的地域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社火题材的创作中伴随着绘画语言的不断改变,对自我兴趣点的不断认识,又加强了对画面的思考与深入,在自我表现上将对社火的表演场面作为创作的切入点,深刻的感受内心的创作欲望,并将这种认识融汇到社火题材的创作中,构建画面的的情感结构。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一次次突破自我和学术上的瓶颈,不满足于普通的绘画样式,社火题材的发掘带来了绘画表现方式的变化,在我对这一题材感知下我不断尝试着用新的画面语言来表达社火的民俗意味及其社火中的人文精神,不断的实践创造,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艺术创作所体现的另一种东西,一种我们不能直观看到但可以用心感受到的客观存在的东西,及艺术创作不能和人们的生活环境、情感和审美分别开来,同时也不能和所生活的文化土壤分开。实际上艺术创作在自己的发展道路上,都给我们创造了一定的永恒东西。众所周知民俗文化是长期生活在一个区域的人们或一个民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并且不断重复并且世袭传承并延续下来的一种文化生活形式;它包含着众多传统文化内容和人文思想;是民族文化界定的一个标杆也是民族文化显示的形式,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表现形式和特征成为当下传统文化最为耀眼的光芒,笔者认为当代中国油画的创作应从民俗文化这座素材宝库中挖掘出更多表现题材和样式,展示它的民族性和独特性、利用油画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来宣扬民族精神丰富当代中国油画的创作,在今天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