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宇
的确,我们玩了一次主题谐音梗,OPPO为Reno7系列准备了独到的前置影像组件,所以我们必然强调其“自拍的卖点”可以“自成一派”。不过,这其中更有深意的阐述,却不是那么落于俗套,其包括“首发旗舰级前置传感器”在内的诸多“神技”,给这次Reno7系列加持了足够深度的底蕴,并以此塑就“手机影像发展史的一处神迹”——亦可以说,OPPO是在自己一直坚持的手机影像技术征途上,又立下了一块里程碑。
科技的魅力在于“以人为本”,二十多年前已经有行业巨头呈现于世。这么多年,世事变迁,大浪淘尽的各路“英雄”虽依然在围绕“以人为本”的技术竞争理念前行,但同途并不同念。众所周知,如今手机趋于性能位面或者设计位面的可创意冗余空间越来越小,各家要做出具备足够标识性特质的产品,“水桶机”的玩法并不是聪明之举,反而会陷入“军备竞赛”的桎梏。毕竟,几个头部品牌都不缺乏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主动权,单纯堆料只会在许多无序的“性价比故事”里失去“以人为本”的初心,往复循环,吃亏的还是大众。OPPO从来不愿意在这样的格局里迷失自我,所以它总是有不一样的想法和举措,今日这Reno7系列亦是如此。
传奇,已历七代
自2019年初代Reno横空出世,正式接过R系列的权杖开始,OPPO就开始把Reno产品线逐步打造成影像体验与设计质感相互辉映的格调之作,整个历史并不长,但过程却不简单。
三年时间,7代机型,纵观整个移动终端市场,鲜见。有人说OPPO对Reno倾注了太多心血,有人说OPPO把Reno的序列布得太密,有人說OPPO不吝于在Reno身上优先投入新技术,有人说OPPO过分榨取Reno的品牌宽度。众言自出,是非自断,OPPO始终按照自己的节奏来打造“Reno宇宙”,这本身已经就是大厂自信的彰显。回想起2020年的平安夜,OPPO Reno5 Pro+如约而至。作为Reno系列乃至整个OPPO产品线里首款“Pro+”作品,它代表了OPPO在Reno产品线的最高水准,其用出色的FDF全维人像视频技术、定制IMX766大底以及“会变色的后壳”赢得了广泛的市场热度。算上今年二月的Reno5 K,整个Reno5系列就算是完美收官了。随后,时间到了三月,各家新品层出不穷,不仅是让消费者目不暇接,连我们媒体都有些忙得不可开交,而那时的OPPO则把营销重心放在了他们的年度旗舰Find X3系列上,让人难免忽略了“Reno接下来的大动作”。果然,外面厮杀得再血腥再热闹,OPPO也都按着自己的步履在行进,毕竟“3+N+X”科技跃迁战略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更不会被别家带着节奏走。从木秀于林的中端利器天玑900,到性能超乎大众预期的天玑1200(其首发机型realme GT Neo时至今日依然受到市场热捧),再到高通的“年度双旗舰”之一骁龙870,OPPO当时一次性为Reno6系列准备了三台“漂亮的影像性能机”——5月底北戴河的海风与音乐会,还仿若昨日。
按照去年的节奏,业内早就预知年底Reno7系列的存在,但更多的细节必然不甚清晰。如今面纱揭开,OPPO为Reno7系列准备了独家定制的旗舰级前置IMX709传感器,以及外观工艺、整机性能、软件系统的全面升级。细品之下,诚意还是做足了的。
实际上,作为2021年OPPO重点机型的收官之作,也作为Reno产品线的第七代作品,OPPO Reno7系列所需要承载的市场使命技术使命不言而喻。前者,我们基于Reno7系列继续坚持的“影像主张”与“美学信念”做出定义;后者,我们基于OPPO的技术布局策略做出判断——明年OPPO的多款重点机型,应该都会在Reno7系列的核心配置上找到进阶的源头。从这个层面来解读,Reno7系列以“神技”塑就“神迹”的举措,恰恰是OPPO对Reno产品线担纲其品牌主力期望的具象表达,毕竟Find X产品线更高阶的姿态不足以在销量上支撑OPPO的品牌宽度。
最直接的“可感知竞争”
“4G升级5G”带来的换机红利正在消失,当千元级的5G机型全面铺开只是,产品的竞争又回到了“全面战争”的周期。这其中,“手机拍摄”一直是热点。
一方面,手机影像系统除了硬件上的不断升级,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升级,“计算摄影”时代的到来,后期软件调校能力与风格,包括为实现这些附加功能所自研的芯片等硬件,都是为了给厂商带来了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打造差异化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在消费者能够感知到的层面,手机摄影都是发布会以及线下体验演示性最强的项目之一,用户对于APP使用习惯相差甚远,但自带的“相机APP”是少数几乎所有人都会用到的功能之一,更容易形成对比,且成像的色彩表现、细节保留、变焦能力、影像防抖都能够主观感知(相对应的,比如同时代的骁龙8系和骁龙7系处理器,大多数非游戏状态下算力差异感知并不明显)。
过去我们几乎每一次聊到OPPO的新机型,都会在影像配置章节强调,OPPO的影像主张是帮助用户“轻松记录生活之美”。但只有内行才知道,为了实现这一主张,手机影像技术(硬件与软件的组合)必须能够帮助大众捕捉生活中的高频和高光场景,才能随手拍得清晰——呈现“于眼于心的美好画面”,并不容易。
在智能手机真正进入高速发展其的这十年多以来,“定制Camera Sensor”(定制影像传感器)一直都不是一道选答题,而是必答题。我们知道,各家手机头部厂商对于如何凸显自身影像拍摄竞争力的努力,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不过,在算力、算法、底层、算力、二次优化、输出甚至包括“本机呈现”的整个链条上,其实可供自我完善和差异化提升的冗余并不多,尤其是早些年Soc和系统底层的桎梏非常明显,“特立独行”的代价很大,且容易因为优化不到位而吃力不讨好。
毕竟,影像传感器的上游供应端就那么几家,其技术壁垒和独占性,与处理器平台的供应端相比也不遑多让。“定制Camera Sensor”能够让品牌端按照自己对于目标机型的前期规划(或者叫产品系列化战术思路),提出对影像传感器的要求,这已经是属于在产业链具有一定话语权的几家头部手机品牌所享有的资格了——终端产能受市场占有率决定,受众覆盖度受终端产能决定,市场影响力则被受众覆盖度决定,而这一切又与品牌财力这个硬指标息息相关。换句话说,小品牌几乎没有主动要求“定制Camera Sensor”的可能性。
但即便是几家头部手机品牌,对于“定制Camera Sensor”的操作也是各有客观考虑。直言不讳地说,每一个手机行业的头部品牌都在影像组件的领域倾注了各自的心血,配得起“千秋各表”。常见的情况是,各品牌先按自身产品整体指标,对影像传感器提出需求的“二次优化和调校”定制模式,以索尼为代表的影像传感器供应端尤其深谙此道。这种“不太费事又利润丰厚,以传感器配合预设好的软调校”之操作,双方都会皆大欢喜——效果还不错,卖点又明显。
不过我们很清楚,手机影像拍摄的过程与传统数码影像摄录设备本质上没有区别,从光信号到照片,终归是分了软硬件(细分还有采集方式、信号转换方式等)的协同。可要说软件算法,越来越强的Soc所支撑的高算力搭配几乎没有区别的底层系统,各家同期的安卓旗舰其实很难实现碾压式的拍摄画质差异——这当然也包括了“定制Camera Sensor”的加持,可各家都有啊。况且,差异化不是“做得不一样”,而是“因为做得不一样,所以比别人好”。
显然,OPPO对此早有想法。记得两年前的OPPO未来科技大会,陈明永的“万物互融”概念,提到手机作为日常使用最多的电子设备,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而这一环里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图像传感器底层开始重构的影像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说,从2019年末开始,OPPO对于“手机拍摄”这件事的野心,正式上升到了产品全局发展的战略定位上。
接下来,从Reno3系列到如今的Reno7系列,亦包括Find X2系列和Find X3系列,每一套OPPO的重点产品都为“手机拍攝”这件事交上了符合时代特征的答卷。
过去我们常说,OPPO希望每一个用户都能享受影像带来的快乐,随时随地轻松记录生活中的美好,毕竟手机摄影是最接近生活的摄影,也是最高频的摄影应用范畴。很多人知道OPPO历年的主力机型都在手机影像方面有着自己的独到底蕴和坚持,但并没有多少普通用户知道OPPO的这份底蕴和坚持源于怎样的积累。
把时间轴从2019年再往前推进,OPPO在过去八年时间里,早已经是定制影像传感器领域的“老饕”,其经验与心得均谓之丰富,深度定制的九颗CMOS传感器(包括今日的IMX709)从历程上也能看出OPPO的思路进阶与转变。我现在都还记得2016年的OPPO R9s,当年的邀请函犹如订婚戒指一般,开启之后就见到那颗OPPO联合索尼定制的IMX398传感器(当然是模型)。
前面提到,这颗IMX709是OPPO与索尼联合开发的旗舰级前置传感器,它拥有全球首发的全新RGBW技术,并首次将RGBW算法写入到传感器硬件——IMX709内部封装OPPO自研图像处理单元,实现行业首次“算法硬化”,让传感器具备更高的处理效率和平台兼容性,这一标杆性的举措从本质上就有别于通常“定制Camera Sensor”的“提需下料”方式。如此一来,OPPO等于把硬件级DOLHDR技术置于前置镜头组件之内,这也让Reno7系列有了之前各家机型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
说得更深入一点,在手机拍摄全面进入“视频强化趋向”的时代,OPPO当然已经感知到手机用户的核心需求变化。只不过,视频拍摄与静态拍摄一样,长久以来我们在夜间或暗光场景下的成像效果始终不能尽如人意,OPPO既然有着超过十年的影像技术积累,那么它对于深入传感器底层构架以及重构能力是有信心的,普通形式的传感器定制方案已经没有兴趣。同时,区别于友商采用的纯硬件堆料或纯软件方案,OPPO选择软硬结合的方式,在保证手机设计美观和手感轻薄的情况下,以自身全程参与的感光元件来提升影像效果,更得心应手。
总之,像OPPO这样热衷于手机成像传感器的联合开发与深度定制的品牌,鲜见。或者说,像OPPO这样热衷于深度参与到手机影像闭环生态构筑之中的品牌,鲜见。
“定制图像传感器”的另一个视角
这里我们还必须引入另一话题,关于ISP(图像信号处理器)的自研。主流手机Soc芯片都会集成ISP模块,所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ISP的存在感仿佛并不高,但是,我们所有拍摄的图片都会先经过ISP优化处理,随后才会呈现在我们的眼前。ISP对图像所做的每一项调节都会决定最终出片效果,ISP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到手机影像系统效果。简单来说,ISP处理过程相当于我们的“P图”环节,两款采用同样镜头和图像传感器的手机,如果使用不同的SoC芯片,实际拍摄出来的效果可能会有明显差异,造成成像效果差异的原因,在于不同手机SoC芯片的ISP性能以及图像处理策略都不一样。
TIPS
当手机图像传感器接收到光信号后,手机SoC芯片内置的ISP模块会根据拍摄环境决定曝光策略、实现对焦等。当你点击拍摄的瞬间,ISP会对获取到的原始图像信息进行处理,比如对画面降噪、优化画面色彩、增加锐度、实现HDR效果等,尽量把原始图像还原到接近人眼看到的真实视觉效果。
现在几家手机头部品牌基本都有自研ISP芯片的成果,包括OPPO在内(这个话题我刊之前已经有过报道,随后会持续跟进)。为什么各家都热衷ISP的自研?如前文所述,目前手机影像系统仍旧是手机升级重点,许多用户在购机时也会侧重关注手机影像系统表现。大部分旗舰手机通过对图像传感器、镜片、软件算法等升级,不断提升影像系统的成像质量以及可玩性,厂商们也在寻求影像系统的突破点,给用户带来更好影像体验的同时,还能提升产品竞争力,而ISP就是其中一个突破重点——技术难度适中,自主发挥的空间比较大——说得难听点,看哪家“更会P图”。
毕竟,如果不自研ISP,手机厂商只能根据集成在SoC芯片里的ISP模块特性进行适配和调整,使用已有的特性,局限较大。另外,由于SoC芯片的升级规律限制,ISP模块更新频率并不会很高,无法掌握具体的升级规律等,手机厂商对其可控度非常低。
通过自研 ISP 芯片(入门相对简单),各家品牌都能够有效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自主设计ISP芯片,可根据手机产品具体需求实现更有针对性的定制,充分发挥手机影像系统实力,更容易实现影像系统突破。并且,不用担心不同SoC平台之间ISP模块差异,无论是骁龙还是天玑,成像质量的控制权留在品牌端手里。总之,ISP芯片能够进一步提升影像系统的表现,直接在手机上发挥作用,用户很容易能够感受到ISP 芯片带来的“成像好处”,直观有效。那么新的问题来了,当“每家都有自研ISP”的时候,影像拍摄的差异性优势又如何体现?一场陷入内卷的影像竞赛,回到原点。
所以,OPPO选择把自研图像处理单元封装到定制的图像传感器之内,首次实现“算法硬化”的策略,等于在“自研ISP竞争”这个必走的赛道之外,又开辟了一条新路,从更本源的位置提升了影像成片效果的竞争力——我不仅会“后端P图”(褒义),我还要在成像的前端就开始体现“OPPO的实力”。
感光方式之争与技术壁垒思维
“深度参与”和“深度定制”绝不是一句空话,OPPO全新的RGBW传感器的意义和现实作用非常明显。从硬件层面来说,IMX709传感器逻辑层采用22nm制程工艺,是目前行业内制造工艺最先进的手机影像传感器,同等性能水平下功耗降低30%,更省电。IMX709在开启低功耗模式后,可将RGB通道完全关闭,仅开启W(白色)通道获取外界的亮度信息,从而实现隐私防偷窥等相关功能。同时,IMX709传感器的W通道(白色)进光量相比传统RGGB的G通道(绿)大幅提升,从而能够获得更高的信噪比。实际上,IMX709 AON模式信号输入也是RGB和W融合的信息,通过sensor内部神经网络模块(让sensor具备AI识别能力是索尼重点技术布局方向)基于OPPO庞大数据库训练,再配合90°大角度镜头设计,实现隐私防偷窥等功能。另外,经过仿真测试,在同等暗光环境下IMX709输出的画面更加纯净——对了,OPPO把IMX709称为超感光猫眼镜头。
聊到这里,有必要说说RYYB与RGBW两种感光元件的特质。提到RYYB,自然会提到华为。华为RYYB镜头最大的优势就是夜晚拍照能力,能在暗光条件下获得更多的光线信息,由于RYYB是华为的专利,因此除了华为和荣耀之外其他品牌基本上不会用到。本质上,RYYB是建立于“RYYB色彩能够满足普通用户对照片色彩需求”的基础上,而不是认为“RYYB与RGGB在色准上差异很小”的基础上。这就引发了另一个结果:色准的代价换来的是在暗光拍摄能力的大幅提升,大幅扩展了手机用户的拍摄应用场景,很多过去用手机无法拍摄的场景,现在变得能拍了,而且效果还不错。优势和劣势综合起来的结果,大概率是用户可以在更多场景拍摄视觉上好看的照片,这是改善了用户体验。
实际上,暗光拍摄是专业摄影师几十上百年来一直以来面临的问题,并围绕该场景发展了大量的附件和拍摄方法。随着CMOS电子技术的进步,可用ISO从胶片时代的100或200大幅提高到现在少则ISO 12800的局面。由于边际效应,ISO进一步提升对专业摄影师来说,过去不能拍现在变得能拍的场景非常有限了,更多的是让过去就能做的工作变得更容易而已。同时,专业相机用户追求的是“真实”,让照片更好看的任务是可以交给后期的,因此RYYB带来的色准偏差问题,在相机领域会显得更严重。过去数十年来色彩还原的工作主要都是基于RGGB,而RYYB依靠算法在色彩还原上的目标顶多也就是赶上或接近RGGB,很难看到有超过的可能性。换而言之,RYYB带来的优势是有限的,渲染的“美感”在有些人看来不算美感。
而RGBW的感光方式,虽然理论上并不能完全避免RYYB对色彩的偏差式渲染,但由于四合一像素聚合技术中白色(W)像素的加入,可以记录更多的亮度信息,后期修正的空间冗余理论上也会更大。当然,从RGBW设计来初衷来看,W的存在必然是为了提升拍照的亮度,因为这相当于有两个RGB同时进行光线信息采集,RGB负责采集色彩信息,而W负责采集亮度信息。对了,更低的功耗也是我们提到过的原因。
当然,无论是RYYB、RGBW还是RGGB都需要通过猜色、去马赛克、颜色校正、去伪色等等一系列算法才能得到最终我们看到的图片。我们最终看到的照片都是算法加工出来的(包括前面提到的ISP芯片的意义)。所以,RGGB、RYYB、RGBW最终呈现的不同效果,本质上就体现在一系列算法上,OPPO为IMX709配置全新RGBW传感器就是为了有效解决算力不足、信号串扰导致的偏色和伪色等问题。
前面提到,成片的差异,根本要素之一在于“通光量”。大底和大光圈,是保证“通光量”的两大要素,也是各家争相定制Camera Sensor的诉求点。但这就引发了新的問题:大底大光圈难以成为真正的技术护城河,你能有,我也能有。现实是,手机图像传感器的尺寸在最近两三年间快速增长,目前头部品牌的旗舰机型都各自用上了尺寸相当的定制大底,甚至1英寸的大底也并不遥远。如何“形成技术护城河”是头部品牌都在思考的问题。
之前华为果断抛弃RGGB转而埋头研发RYYB,也是因为深知大底所带来的技术优势很快就会被对手追赶上。既然影像传感器本身没办法建立绝对优势,那就只能另辟赛道了。有选择RYYB感光方式,也有选择RGBW感光方式,那OPPO就来一招“双份加持”,为RGBW加上“硬料”(图像融合单元)。毕竟,构筑对手无法复制的技术壁垒,自身的影像实力才会被真正认可,这远比DoX上风水轮流转的“排行榜第一”有价值得多。
那么IMX709展开来说此时显得更有意思了。在四合一像素聚合技术的基础上,得益于同样的22nm制程工艺,配合DTI像素隔离技术,OPPO将自研四合一像素聚合等一系列算法写入IMX709传感器的硬件层,形成独具优势的“图像处理单元”,提升了算法执行效率。这就是我们前面反复提到的“手机行业首次实现自研影像算法硬化”。简单理解,OPPO自研图像处理单元运行着包括OPPO自研四合一像素聚合算法、RGBW还原算法等在内的一系列算法,影像处理效率更高,对不同SoC平台的兼容性也更高。
TIPS
2015年,搭载上一代RGBW技术的OPPO R7 Plus正式发布。通过优化传统RGGB拜耳阵列的像素排列方式,R7 Plus实现32%的感光度提升,同时降低78%的噪点,大幅提升手机在暗光环境下的成像表现,在当时我们的评测专题里也对其予以了极大肯定。
不过,当时R7 Plus所采用的RGBW传感器是通过一个不含色彩信息的W(明度)像素替换掉传统RGGB拜耳阵列中的G(绿色)像素,在实现了感光性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了色彩失准问题。况且,当时传感器使用的40nm制程工艺,算力无法支撑比较复杂的猜色运算,如果算法过于复杂,很容易功耗过高导致发热(本身处理器平台的性能也不足以提供有效支撑)。同时,当时Pixel技术也不够成熟,成片容易出现偏色或伪色,加之2015年使用的RGBW是在像素比较低情况下设计的,Bayer阵列传感器在拍摄画面中包含密集线条的物体时,容易出现摩尔纹现象。以上种种都算是“当年的技术局限性遗憾”。如今,OPPO影像研发团队创造性地将自研四合一像素聚合技术与RGBW像素排列方式相结合,研发出了全新的RGBW像素排列方式,在每组4个子像素中引入2个W像素,从而让每个像素都能具备R(红)、G(绿)、B(蓝)和W(明度)信号的识别能力。
前面提到,得益于OPPO与索尼的深度合作,OPPO这颗自研图像处理单元已经封装在IMX709中,属于硬件层面的“联合出品”。这颗CMOS被用于Reno7的前置镜头之上,能带来暗光环境下拍摄人像视频时的多项提升和增益。值得注意的是,IMX709传感器本身也具备RGBW运算能力,也能够为Reno7系列的光斑人像、AI视频增强3.0、人像模式2.0等影像功能提供更好的支持(这也是减轻处理器平台算力负担的一种举措,这两年各大品牌都有类似的研究方向)。
毕竟,现在用户对于“拍照”的需求,倾向于自拍的比例越来越大(这越来越大的比例中,视频自拍的加成尤甚),Reno7系列找准了方向,OPPO自然会“下重手”。作为这次Reno7系列的最显著卖点,也作为目前感光能力最强的前置影像组件,IMX709传感器注定会成为OPPO打造影像拍摄技术壁垒的一招妙棋。
总之,这颗OPPO与索尼联合开发的IMX709传感器,配合前者自研四合一像素聚合算法,完成对人像肤色、细节、明暗等的感知全面提升。其子像素既能识别颜色信息,又包含了亮度信息,提升进光量的同时保证画质细节和深度的可控冗余,几乎趋于完美。
说得再直接一点,“双份加持”的效能,IMX709如果只是继续用在前置影像组件上,会不会有些屈才了。答案是肯定的。我们也可以大胆预测,在之后的OPPO诸多机型上,IMX709加入后置影像模组乃至担纲重任是必然的。毕竟,软硬件结合的RGBW方案,被OPPO寄予众望,本身也有巨大的潜力可挖——OPPO既然首次把两颗深度定制的大底(包括下文要提到的IMX766)进行前后组合就取得了好评,那么往后的日子它应该会有更大胆和创新的玩法,RGBW方案对于色彩的呈现张力还有更多的形式组合。如果我们在OPPO之后的旗舰机型后置镜头群组中发现“IMX709所构建的专业人像镜头”,也在意料之中。
“前后双定制”,影像拍摄乐趣倍增
话题继续回到Reno7系列。那颗OPPO与SONY联合开发的IMX766传感器,自Reno5 Pro+和Find X3系列之后,在Reno6 Pro+上发扬光大。当时我们就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没有下放到Reno6 Pro上?答案显而易见,IMX766的确不便宜。所以,用这个简单的逻辑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这次Reno7 Pro配置了IMX709和IMX766组成前后搭配的“双定制大底”的方案,不仅形成了强悍的综合影像实力,在成本的角度也是毫不吝惜——对,作为“大杯”的存在,Reno7 Pro此次独享了“双定制大底”的福利。
要展开这个话题,则要从“‘视频赛道’猛然提速”的切入点开始。我们知道,历年来Reno系列都是OPPO对于年轻前沿的具象表达,它记录一切正在发生的,“在我眼里你会发光”是Reno人像视频的初心。“留驻”每一个美好瞬间,OPPO Reno6系列通过创新技术开启我们的专属高光视频时刻,让我们“能够发现”最美的自己。上一代Reno6系列独家FDF全维人像视频技术系统再次升级——基于全局底层AI算法的“人脸检测&人脸特征点识别”技术精准度翻番,人脸检测点从之前Reno5系列的296个升级到635个 ,首次实现两项业界独家的“AI 焕采美妆”以及“焕采光斑人像”功能。
显然,OPPO的高明之处在于给Reno系列赋予“业精于专”的灵魂,安安心心地做好一件事——持续玩透视频拍摄,把握住5G时代的应用热点方向,而不是“过于求全责备地堆木桶”。想起来,OPPO自Reno2开始,对视频拍摄的极致優化之途已经迈了五大步了,从Reno2和Reno3的防抖,到Reno4的夜拍,到Reno5的人像,再到Reno6的进一步强化焕采人像,每一招都契合人文大道。显然,这次Reno7系列在视频拍摄方面的提速会更加明确——不然,也不会自信地强调其“人像视频大师”的特质。
正如前文所说,“轻松拍出最美人像”是OPPO打造Reno系列人像视频标杆之作的初心,OPPO自研技术驱动着Reno系列影像技术和体验不断升级。从AI视频美颜到AI视频美妆,Reno5和Reno6两代产品帮助用户在视频拍摄过程中实现由我定义的美。为了让我们在更多光线环境下随时随地记录美好人像瞬间,Reno7系列带来一系列自研影像黑科技,让每个人都能拍出质感人像。这其中,尤以我们前面提到的“双定制大底”方案为甚,或者说这也是Reno7 Pro最引以为傲的所在。
首先,前面我们提到IMX709的硬核实力根本体现,就是“更强的感光能力”。相比Reno6采用的IMX615,IMX709感光性能提升60%,噪点降低35%。在这个硬性前提下,Reno7 Pro和Reno7在自拍时能够很从容地实现逆光和夜景等大光比场景对人像细节的表达。说到Reno6前置镜头在自拍时对于光的获取渴求,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当初Reno6系列发布的时候,OPPO为它配备的一项创新附件——无须供电的“焕采补光保护壳”,不仅拥有多彩外观设计,重要的是抬手一翻即可实现智能补光,用柔和的光芒还原我们的美(同时它也可作为手机支架使用)。而如今,配备IMX709超感光猫眼镜头的Reno7系列可以很“傲娇”地表示自己即便没有“焕采补光保护壳”也依旧能够从容面对各种暗光环境的自拍。或者说,“焕采补光保护壳”的思路即便延续下来,对Reno6系列是锦上添花,对如今的Reno7系列则“得之可,不得亦可”。
同时,超感光猫眼镜头能够根据自拍人数实现智能广角切换,80°与90°视角的区间能够容纳更多美丽的脸庞(Reno7标准版则为85°),从而容纳更有趣且宽广的“色彩记忆”。当然,在不同视角下Reno7系列也支持视频模式人脸畸变矫正——这对于热衷拍集体自拍照的用户实在太友好了。总之,IMX709让超感光猫眼镜头同时具备主摄、广角、黑白三种拍摄能力,这其中的玩法本身就充满了实用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根基。
其次,算法的优势一直是OPPO的强项。我们熟悉的“月光夜景算法”“LiveHDR算法”“人像虚化”(这是最能哄女友开心的模式,试一次就爱不释手)等算法,配合硬件级DOL-HDR,整个操作空间的乐趣性不言而喻——作为全球首颗支持硬件级DOL-HDR的前置镜头,Reno7两台机型在“自拍视频”时,动态范围提升200%,信噪比表现更好,画质出色是情理之中的事。
当然,更多的软性调校模式也续发扬。如“情绪滤镜”“光斑人像”(在Reno6的光斑视频人像基础上对人像肤色进行优化和提升,叠加美颜效果)“多景同录”“AI视频美妆”“AI焕采美颜2.0”(Reno6时代备受好评的存在)“闪速抓拍”以及“视频超级防抖”等等,这里就不赘述了。
至于Reno7 Pro后置的那颗IMX766主摄,已经有多款机型诠释过它的效能了,包括Reno机型之前的Reno6 Pro+版本。简而言之,在延续FDF全维人像视频技术系统的同时,这颗OPPO与索尼联合开发IMX766旗舰传感器,无论在传感器尺寸、单个像素面积大小、像素数量、对焦能力、HDR等多个方面都有着非常优秀的素质。依靠这颗Sensor的实力,Reno7 Pro完全可以胜任我们多场景下人像拍摄的需求。
我们在文中没有用更多的文字来陈述三款Reno7系列机型(包括Reno7 SE)的影像镜头配置,各位可以看参数表。从影像配置的细节来说,我们认为Reno7系列的细分化意识比Reno6系列更加明确,这也说明OPPO对于用户实际拍摄需求的敏锐性依旧犀利。
闪耀,不仅是“钻”的格调呈现
记得Reno4系列第一次开启的“钻”的故事,它的“晶钻工艺”迄今都是一种闪耀别致的代名词,而随后的Reno5系列进化了这套工艺,谓之“星钻”,继续保持闪耀和雅致。再之后的Reno6系列,则被OPPO继续书写于“钻的故事”里,尤其是当时的主打色系“夏日晴海”,完美地呈现了“晶钻3.0”工艺的魅力。
“钻”的故事还在继续。Reno7系列的“星雨心愿”版本从难得一见的流星雨景观中获得灵感,在晶钻工艺的基础上采用行业首创的LDI星雨光刻工艺,在玻璃表面上形成120万道宽窄不一的细密纹理,刻蚀精度达到8微米,就好像一场降落在手机背面的流星雨,就好像广袤星空中划过的流星雨在手机背板上留下了流星雨划过的细微痕迹。这种在一部手机上实现冷暖两个色系的表现方式,用官方的话说,叫“360°的交织变幻,浪漫又温馨”。
这次Reno7 Pro拥有星雨心愿、暮雪金、星夜黑三款配色。标準版的Reno7把暮雪金换成了晨曦金,色系上的调整很细微。它们共同的特点在于,都有星雨心愿配色版本可选,且是LDI星雨光刻工艺——之所以强调该工艺,是因为Reno7 SE也有星雨心愿配色版本,但它则是采用星雨拓印工艺。顾名思义,光刻和拓印的区别,从质感到成本都不可相提并论,这也是容易理解的事,毕竟Reno7 SE更多地需要考虑市场下探深度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作为目前手机视觉认知最明确的特征,后置影像模块的设计,各家都有自己的心得。甚至可以说,在戴上手机壳之后,色彩与工艺都并不能被人直观认知,但后置影像区域却会非常明显。
所以我们看到,这次在后置模组的设计语言方面,Reno7系列首次采用光哑一体的叠层设计,哑光层作为基底悬浮于机身背部之上,而哑光层上还有一片陶瓷镜圈包裹主摄,显著提升镜头防刮耐磨性能。整体看起来,这种光哑一体的叠层设计为机身背部带来层次分明的精致感和柔中带刚的工业感,让Reno7系列外观多了一丝硬朗和倔强。
另外,这次Reno7系列的后置影像区域布局方式比较有想法,比较仅仅靠“矩阵形态”已经不注意打动人心了。OPPO这次采用了行业首创的光纤热弯环形呼吸灯,环绕整个后摄区域,独树一帜的思路很明确。星环呼吸灯的核心特点是整体无断点,从四面八方任何一个角度看都浑然一体,仿佛手机具有了生命,一呼一吸之间好像关联着手机自己的脉搏跳动。从实用性上说,星环呼吸灯的应用场景也很多样,包括不同样式的来电提醒、通知提醒等等,在黑暗的房间里,呼吸灯甚至能临时充当一只小夜灯。结合不同的机身配色,“小夜灯”的颜色也会不同。当然这里也友情提示一下各位,为了不浪费OPPO的精妙用心,在购买第三方手机壳的时候最好别买“镜头全包”形式的,不然就暴殄天物了——况且,OPPO已经考虑到这种情况,并用前面提到的行业首创陶瓷彩镀镜圈来消除了大众的担心。
既然整机观感都谈到了,屏幕的配置也必然要说。自从十年前进入“全屏手机”概念之后,手机屏幕的选择,除了色彩表现力等等指标之外,屏幕组件本身的感观素质也影响到整机的设计思路和视觉美感。Reno7 Pro选择了一块6.55英寸OLED的柔性屏(90Hz刷新率),支持100% DCI-P3广色域,支持HDR10+的显示效果。此时的重点在于,这块屏幕采用最极致的边框设计,将屏占比提升至92.8%,视觉一体感更强,窄边框工艺属于行业Top级(屏幕边框宽度:上黑边1.89mm,下边框2.8mm,左右1.55mm)。这个素质无疑给整机美感带来了极高的加分。当然,Reno7和Reno7SE的90Hz刷新率6.43英寸OLED屏也还不错,但Pro的珠玉在前,的确更有谈资。
工程师点评
之前,配置骁龙870的Reno6 Pro+是OPPO在2021年里首款符合时代特质的“战斗版”Reno机型,它的意义与Reno5 Pro+和初代Reno十倍变焦版(按照现在的产品命名风格,当年那台“十倍变焦版”绝对可以叫“Reno Pro+”)一样,充满了开创性的设计与符合产品定位的不吝堆料之诚意。有意思的是,这次OPPO并没有给Reno7系列准备“Pro+”版本,所以配置天玑1200的Reno7 Pro就不免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想象空间——OPPO是否还有后招。
不管有没有后招,“双定制大底”的产品配置策略足够让大众在Reno7 Pro身上体验到“算力堆砌”之外更多的实际乐趣,它和Reno6 Pro一样,用更契合自身产品线定位的方式来诠释“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命题(星雨光刻工艺的确是一桩妙事)。足够强的运算和网络性能,足够均衡的影像配置,都被纳入那身漂亮的躯体之中,以OPPO最擅长的方式延续Reno系列的故事。
而标准版的Reno7,以口碑绝佳的骁龙778G作为基础,又完整体现了IMX709的自拍魅力,对竞品的影像是非常直接的。考虑到它作为“标准款”居然也有12GB+256GB的存储配置(Reno6也这么玩过),我们估计它甚至应该是销量最好的Reno7系列机型。
这次OPPO的Reno7系列机型有别于之前的历代Reno机型,从影像组件的配置、整机性能的优化组合甚至系统的全面进化,都可以有所感受。当然,它向市场和大众传递的信息依旧具有超越产品本身的意义,即在把整个Reno系列机型提升到更广的受众宽度,为Find X系列稍后的新机型留出足够的“战术空间”,也为OPPO在2022年上半年的产品线布局预置了“战略纵深”。
当然,2021年客观的供应链上游紧张情况和主观的受众消费能动性疲软,让之前Reno6系列(包括Reno5系列)在配置细节上并不能太过迈开步子,稳妥的循序渐进才是理性的产品堆料思路,即便是两套机型的“超大杯”型号也是把力道用到了合理的区间。但Reno7系列所面对的市场现状与使命,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接下来的2022年上半年,Reno7系列不仅是OPPO的主力产品(尤其是春节消费高峰期),更是OPPO验证其RGBW影像技术的有效平台。
还是开篇我们那个观点,OPPO Reno7系列的“开拓价值”和“传承价值”并存,以IMX709前置旗舰感光组件和ColorOS 12为代表的各种“神技”,比2020年末的Reno5系列更有战略意味——你们猜,Reno7系列会不会有Pro+版本呢?
编者按:这次OPPO依旧把Reno7系列分成了三个版本,但并不是“中杯、大杯和超大杯”的传统玩法。从配置可以看出,Reno7 SE的版本实现了更加下沉的产品序列布局(但在性能上可以看出,天玑900的平台与之前标准版的Reno6一致,所以这个“SE”其实依旧可以被看作“标准版”),而Pro版本则是目前Reno7系列的顶配版本,也完整地展现出了OPPO对于Reno7系列机型的配置热点。
“薄”的故事,当然继续
作为流行元素的一个重要标识,手机的“薄”從来都是充满话题性的事。OPPO当年决定用Reno系列替代R系列担纲“时尚主题”,就离不开“薄”的探索。更具体地说,自诞生之日起,Reno系列始终致力于探索手机轻薄设计的极致。
所以,在色彩的格调之外,线条与质感的设计也一直是OPPO赋予Reno机型的美学灵魂。比如Reno7 Pro和Reno7的直角与圆角相互依存的“硬朗”组合,完全舍弃了曲面的要素,是近期非常受欢迎的一种机体形式(其实在前代标准版的Reno6身上我们就已经体验过这种方案,而那个时候友商们还没有开始“硬朗美学”的诠释)。航空铝直边金属中框设计,坚固可靠,硬朗线条带来力量之美,且中框的细腻磨砂质感,不易滑落,不沾指纹,持久更耐用而且,这种航天铝直角中框与正反2.5D的设计,让机身控制在7.5mm左右(三款机型里标准版Reno7最厚,Reno7 Pro是7.45mm的厚度),要知道Reno7可是全系4500mAh电池,这一点已然全面超越Reno6系列,成为Reno机型历史上“电池最大,机身最薄”之典范。要知道,Reno7 Pro还延续了Reno6 Pro的高震感X轴线性马达,这本身也是占据机身空间的组件,还好OPPO对其空间布置已有心得。
有趣的是,Reno7 Pro比Reno7拥有更大的屏幕(机身尺寸同步增加)和更复杂的散热组件与充电组件,但重量却更轻——虽然Reno7的185g重量已经属于“轻量级”的范畴了。
Reno“游戏机”的素养,没妥协
历代Reno都侧重了时尚设计和影像特质,但基本上都鲜有提到游戏性能。并不是说Reno机型不能打游戏,但它们的确没有在此特别考量和营宣。这个局面,一直到之前Reno5 Pro+才彻底完成华丽晋升,毕竟骁龙865平台即便现在看来也是性能强劲的存在。随后,无论是Reno6 Pro还是Reno6 Pro+,因为都选择了“70万分俱乐部”的平台,所以它们继续为Reno产品线的“游戏机”属性夯实了垒土。换句话说,虽然Reno迄今为止都没有主观地强调过“游戏体验”这个话题,也没有额外考虑“游戏操控”的附加设计,但性能的代系更迭自Reno6系列开始真正站上了“能够流畅玩游戏”的台面(Reno5 Pro+算是开了先例),是值得点赞的——“你可以不喜欢玩游戏,但我必须在你需要玩游戏时全力赴之”。再说了,这年头性能够强且外形够美的轻薄机型真的不多,OPPO很明白大众需要什么——Reno7系列当然要继续保持“游戏机”的素养。
硬件平台方面,包括SE版本在内,三款Reno7系列机型采用了三套不同的运算平台,由低到高分别是天玑900、骁龙778G、天玑1200 MAX。注意,这里Reno7 Pro使用的天玑1200是“MAX”版本,从名字上就非常好理解其变化,即频率的增幅式升级,对,就是我们俗称的“超频版”。如此一来,Reno7 Pro也依旧稳稳站在了“70万分俱乐部”的门槛里。
为了配合天玑1200 MAX平台,Reno7 Pro的散热组件采用3D恒冷中央散热系统,开黑无负担。毕竟,90Hz屏幕及5G网络的大功耗往往会给手机散热带来很大的压力,Reno7 Pro在散热上比前代更强,散热总面积高达13023mm²,中框五金部分做隔断设计,改善游戏发热手握区,相比上一代降低0.2~0.3℃;
同时,Reno7 Pro超导真空VC液冷面积约2538mm²,相比上一代面积提升20%,再配合6505mm²的超密度高导热性能石墨,稳稳!至于另外两款Reno7机型,则是石墨片+VC均热板的方案,也还是情理之中,OPPO不会在这种事情上有所疏忽。
软件支持方面,“90FPS极限稳帧”的底层技术支撑是OPPO自研的针对游戏体验的“AI调频技术”,它能够根据手机温度变化智能调节CPU、GPU 频率,实现稳帧、节省功耗的效果。注意,Reno7系列的“AI调频技术”升级至GPA3.0,实时监测当前性能,多维度评估帧率稳定性,在稳定性差时进行稳帧操作,改善游戏平均帧率、帧率标准差、最大掉帧数等数据;并持续评估帧率稳定性,根据场景快速动态回调目标帧率,使用户尽可能体验到高帧。我们发现,GPA3.0结合功耗与温度进行稳态温度预测,依据预测的稳态温度进行温控,减少低效率的温控,提升游戏流畅性。
同时,备受好评的闪电启动在Reno7系列上迎来新升级(2.0版本)。得益于全新的智能调度模型和内存压缩技术,系统会学习用户的用机习惯,将常玩的游戏保活在后台,下次打开即可跳过加载动画,实现游戏秒开。
舒适度方面,屏幕1000Hz极限触控响应和屏幕边缘防误触3.0模式,是Reno7Pro的加分项,立体声双扬声器搭载Real原声技术3.0,亦是如此。
信号稳定性方面,OPPO为Reno7系列在硬件上导入360°天线优化,重点优化游戏横握场景下的5G和Wi-Fi性能,并行业首创Wi-Fi&蓝牙独立通路设计(Pro版本和SE版本支持,标准版没有),解决了Wi-Fi场景下戴蓝牙耳机导致的游戏网络时延问题,网络时延最高降低80%。至于增强内存管理技术(最高支持12GB+7GB动态游戏运存扩展)等等,这里就不多谈了。
正式开启ColorOS 12时代
之前Reno6全系配属的系统是ColorOS 11.3,那已经是半年前的事了。ColorOS口碑自然不用多谈,之前我们对ColorOS 11聊得太多,它甚至成为很多人对OPPO“路转粉”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半年OPPO除了K系列等机型,重点机型基本没有动作,所以如今Reno7系列的发布,ColorOS 12的“首批预装”就显得必要且自然了(首款机型其实是OPPO Find X3 Pro摄影师版)。
9月份的时候,我们已经对ColorOS 12进行了专题报道和解析,各项提升也解析得比较清晰。我们注意到,在设计层面ColorOS 12采用无边界理念对图标、界面进行了全新设计,观感更加轻松、真实。在交互体验上,带来最新量子动画引擎,配合自研的AI自流畅引擎,给用户带来更加极致的持久流畅。新增的跨屏互联、智能侧边栏、Car+车联等一系列实用功能,让ColorOS 12的功能和使用场景更加完善。ColorOS强大的隐私安全功能也进一步提升,通过应用行为记录、照片安全分享、权限提醒等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可知可控的安全保护。
我们一直强调,智能手机在硬件几乎接近同质化的大环境下,系统软件层级方面成为一众智能手机品牌新的竞争砝码,由此近几年与之相关联的用户体验也是越发得到重视,这当中要说哪家的系统在用戶体验这块做得最为出色,OPPO的ColorOS系统必然有一席之地,它不仅在用户痛点需求上屡次带来功能丰富,对用户的真实体验感受也是相当的重视。刘作虎在社交平台上说,新的ColorOS 12融入了很多人文关怀方面的特性。无论是亚克力设计风格还是“降噪”式的界面优化,还是量子动画引擎3.0的流畅体验,其实你都可以看出,ColorOS 12并非是在单纯追求技术和性能层面的提升,而是注重了对用户实际体验和需求的思考。ColorOS 12身上的很多优化都是尽可能符合用户的习惯和直觉,让用户仅仅通过本能就能完成交互和操作,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和使用负担。
意料之中,这次OPPO还是给Reno7系列准备了36个月流畅双引擎“AI自流畅引擎2.0”和“量子动画引擎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