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德科
经常看网络新闻的人们可能有所察觉,随着时间推移,手机里“刷出”的内容会越来越趋同,仿佛置身于一个命题圈子里。这就是“信息茧房”。
“信息茧房”是美国学者凯斯·桑斯坦在2006年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网络化虽能带来更多的资讯选择,但在“个人本位”理念的影响下,“我们只听我们选择的东西和愉悦我们的东西”。这就是说,互联网给我们制造了一个信息海洋,但如今的算法却“编织”了一个“信息茧房”。在这种情形下,我们无疑将自身桎梏于“茧房”中。
由此联系到企业,是不是也存在“信息茧房”?不容置否!
“信息茧房”存在于企业的方方面面,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信息茧房”在企业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是领导同志对信息的获取带有选择性。有的企业领导只听自己喜欢听的,只了解自己想了解的,遇到意料之外的汇报和信息时,往往会下意识地出现“心阻”和排斥,不自觉地进行“有色过滤”。对不热衷的信息,“看”是心不在焉,“听”是左耳听右耳冒,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吸纳。此外,还有的领导终日陷于事务、忙于琐事,抽不出时间充分听汇报、全面去了解、深入去交流,进而形成了信息“孤岛”、信息“壁垒”。
二是基层单位对信息的上报带有选择性。有的单位根据领导的喜好、看着领导的脸色、顺着领导的情绪来汇报工作,往往汇报领导想听的、领导乐意的、领导关注的,报喜不报忧、报功不报过、报偏不报全。甚至,有的单位自行其是,想让领导知道的就汇报,不想让领导知道的就瞒天过海。
三是管理人员不愿接受外面的信息。“谁也不如我的好”“咱是全国领先、行业第一”......有的管理人员崇尚“关门主义”,信奉“经验主义”,不勇于不善于走出去看世界、看发展态势,只会坐井观天、夜郎自大、故步自封,沉浸在一种自我陶醉中不能自拔。还有的管理人员不能摆正位置,对外放不下“老先进”的面子,为了面子,害了里子,饿了肚子。
“信息茧房”在企业中的存在,无疑会带来一定的危害。
一是给科学决策带来贻害。任何决策离开正确、详细、全面的信息支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形而上学。企业决策,是一个汇集、观察、思考、推断的逻辑过程,是站在十字路口进行艰难选择的过程。如果信息失真,判断就会失准,决策也就难免不出问题。如基层的产量、销售、盈亏不实,那么上级设定经营大盘子时,就会缺少“准星”。再如一项新改革、一个新技术、一件新装备在基层运用,领导如果得到的不是真实的情况反馈,就很难校正方向、完善提升。
二是使管理者观念逐步固化。在“信息茧房”中,每个人看自己想看的、听自己想听的,不断放大信息的趋同性,容易受到暗示,使逻辑形式化、思维简单化、认知标签化,导致愈加封闭、愈加自我。为什么有的单位工作会报告被职工说成“年年都是这一套”,为什么安全检查中自己查不出来的问题,上级部门一来就查到,这都是观念固化的表现。我们所说的“跳出企业看企业”,其实就是为了防止观念固化,客观冷静全面地看到自己的优和劣。俗话说“旁观者清”,在这个方面,我们要做“冷眼向洋”的旁观者、“标新立异”的挑战者。
三是使企业上下形成一种陋习。“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典故告诫我们,位高权重的人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须谨慎行之。该提倡的、该反对的,就得大张旗鼓地提倡或反对,毫不含糊地亮明观点;不该提倡或反对的、属于个人喜好厌恶的,就不能表现出来,更不能带到工作中。落脚到“信息场”,上级对信息的选择性获取,必然带来下级选择性地报送,致使信息不全面、不畅通、不对称。同时,上行下效,下级与下下级之间也会出现选择性报送的情况。久而久之,必然形成一种不良的信息生态和政治文化。
通过对“信息茧房”的分析,解决企业“信息茧房”问题,需要采用“四招”。
一是要开门纳谏。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市委任职时就交待工作人员:“凡是群众来信,一律都要交给我过目。”问计于民是党的优良传统,必须坚决弘扬。作为上级,听到不好的信息时,不要火冒三丈,要给人家一个说实话的机会;作为下级,要有敢说实话的勇气,敢于直言相告。只有广开言路,才能拓展思路。变革需要思想敏锐的人向旧制度进行批评。因此要建立开门纳谏的完善机制,形成开门纳谏的优良风气,善于在批评里面听“真言”、在吐槽里面捡“黄金”,对职工的批评、抱怨、意见,领导层不要去查堵扼杀,而要以开放、宽广、包容的胸怀来对待,将“出气场”变成收集民意、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重要平台。
二是要关门读书。习近平总书记说:“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知识是打开“茧房”的钥匙。不读书,知识就会贫瘠,思想就会落伍。枣矿集团近日连续举办4期“解放思想大讲堂”,邀请浙江大学教授传授新知识、引导新思维,取得了良好效果。虽然我们现在无法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但每周抽出半天时间坐下来研读,还是能做到的。枣矿集团董事长刘孝孔倡导每人每年至少要读两本书,这是根据现状给大家布置的一项作业。不要把“太忙了”作为挡箭牌,必须要挤时间,要从问题堆里、事务堆里走出来,做“研究生”、不做“烟酒生”,不断培养学习自觉。要有“空杯心态”,切勿骄傲自满。
三是要出门调研。调研是获取真实信息的利器。1927年3月,毛泽东同志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历时32天的田野调查,告诉人们一个事理:务必亲自去下面看一看,决不能闭门造车。枣矿集团新班子上任以来,频繁下基层调研,给科学决策打下了基础。因此,要积极走出去,到高等学府去“充电”,到先进单位去“取经”,到基层单位去“摸底”,要向先进学、向典范学、向同行学、向对手学。走出去,要有浙商“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尝遍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走出去,特别是在对标学习上,不要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搞形式主义,不要当成做给领导看的事,不要从表面上照搬、从形式上复制,要学机制、学精髓、学创新,要“深”还要“入”,要“学”还要“习”,要“赶”还要“超”。
四是要多门思维。必须主动接触多元、复杂甚至异己的事实和观点,不断让新鲜的思想和知识冲击固有思维、带来新的思维。面对经济发展新形势、新特点、新业态,必须培养多向思维、逆向思维、创新思维、系统思维、开放思维、对标思维。看问题,不仅要看到正面、还要看到反面,不仅要看到表面、还要看到里面,善于运用否定之否定。谋发展,要多策划几套方案,找出比较优势,不能“自古华山一条道”。在攻克难关上,如果这条路走不通,可以另辟蹊径。商机有时是在“奇思妙想”“异想天开”中寻到的,有时是在“前瞻思维”“快速反应”中抢到的,因此必须站高、看远、想深、谋实,让思想跟上时代的潮流。
解放思想永远在路上。枣矿集团当前开展的“对标一流、提升境界,高质量发展”解放思想教育活动,重点就是解决思想僵化、思维固化、工作内化问题。思想必须飞出“笼子”真正解放,观念必须冲出“茧房”时时更新。让我们借助解放思想的东风,彻底破除“信息茧房”,来一场认知上的自我革命、自我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