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书花, 陈 玲
(南通大学a.国有资产管理处;b.工程训练中心,江苏南通226019)
仪器设备是高校教学科研和技术开发的必备条件,也是高校快速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1]。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逐步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转型,因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投入大幅度增加,尤其是高精尖的设备采购数量越来越多,仪器设备采购已成为高校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由于高校招标采购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监管不到位,加上外部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设备招标采购腐败现象时有发生,也给高校的廉政风险防控带来了严峻考验[2]。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1-3]。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对廉政建设的重视和惩治腐败的决心。因此,加强仪器设备招标采购廉政风险防控,查找廉政风险关键点,探讨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提高采购水平,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尤为重要。
高校肩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五大基本职能,决定了高校仪器设备招标采购具有其特殊性,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其筹资能力逐渐提高,筹资渠道也越来越多,有重点实验室建设经费、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经费、学校人才引进经费、品牌专业建设经费、优势学科建设经费、协同创新经费、国家及地方纵向课题经费、企业赞助经费等多种经费,仪器设备采购量逐年增加,不同来源的资金在管理和使用上有不同的要求,容易造成重复购置[4]。很多项目的完成时间比较刚性,经费一旦到位,需抓紧使用,尽早尽快出科研成果。预算执行时效性强,结题时间紧,任务重,科研设备若不及时到位,可能对科研的顺利进行产生重大影响,甚至造成收回项目经费的后果[5]。
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较多,对设备的要求越来越专业化。高校的科研设备大多是高精尖设备,主要用于科学研究,专业性较强,招标过程中,技术参数不容易把握,编制招标文件困难,技术指标复杂,评标时专家难以评价。
如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和专业多,教学、科研项目涉及面宽,不同专业所需设备不同,造成高校招标采购的设备种类多、数量少,并且大多科研技术水平要求高,能满足专业需求的品牌少,供应商少,甚至有的设备具有垄断性,无法形成有效竞争,组织实施招标采购较难,导致采购成本偏高。
高校许多科研设备是根据科研项目的需要和进展实施情况随时提出的采购申请,难以在一定时间内对不同部门或者二级学院相同的采购任务进行有效集中,因此,科研项目的不确定性导致了采购计划性较差;另外,由于高校引进人才流动频繁,一些项目经费到位较晚,科研经费使用具有时效性,造成年底突击花钱,临时性、应急性采购项目多等现象[6]。
因此,根据高校科研设备招标采购的特点,有效分析设备采购廉政风险点,研究风险防控的方法,防止权力腐败与管理失控具有重要意义。
(1)规章制度不完善。设备招标采购部门负责标书制作、专家抽取、招标评标、验收、付款等流程,权力过于集中,自由裁量幅度过大,违背了“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控制原则[7],容易滋生控标、串标、围标等违规行为。
(2)体制机制不健全。有些高校没有认识到招标采购工作的重要性,不重视招标采购规章制度建设,虽然成立了专门的招标采购管理部门,但是,由于廉政监督制度不完善,招标采购人员岗位职责不明确,没有形成相互监督和制约体系,虽然招标过程全程录像,也有审计、监察部门的监督,但是招标采购部门与监督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制度、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监督流于形式,对廉政风险无法防控到位[8]。
高校招标采购业务流程主要包括采购申请和需求、组织专家论证、编制招标文件、审批采购方式、发布招标公告、组织开评标谈判、签订招标采购合同、到货安装调试及验收、固定资产建账、财务付款报销、售后服务等10 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可能成为潜在的风险点。在高校科研设备招标采购工作实践中,主要体现在:
(1)招标文件编制不规范。①技术参数违规编制[9]。申购用户在提出采购申请时,需同时提供贵重仪器设备购置可行性论证报告和调研报告,但是有部分教师日常教学科研任务较重,没有时间对所需设备的配置、技术参数、价格进行详细的调研,个别供应商获得用户老师采购需求时,主动和申购老师联系,并为其量身定做招标设备的技术参数和预算[10];有的申购用户甚至直接根据以往经验或者确保某个合作过的供应商中标,编写的技术参数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排他性[11]。②评分办法存在倾向性。综合评分法中,投标报价所占比例直接影响投标人的中标概率。比如技术、价格高的供应商希望通过技术分占权重大、价格占比重小来体现;有的申购用户编制评分办法时偏向于意向供应商。这些做法,直接决定了哪个供应商中标,使招标采购活动沦为形式。
(2)采购方式选择随意。在招标采购过程中,有的采购人员为了让和自己关系好的供应商合作,恶意分包,将本来应该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直接确定供应商,规避招标;有的申购用户以时间紧、任务重为由,更改招标方式,甚至直接改为单一来源采购方式,为廉政风险埋下隐患。
(3)评审专家不公正。高校仪器设备招标采购工作中,大多数评审专家来自校内评审专家库,专家数量少,某一专业领域的专家较为集中,因此供应商几乎能猜到所购置设备的评审专家。个别专家被供应商利诱,评标现场发表不适当评价,评标时带有倾向性。目前,大部分学校规定,允许派用户代表参与评标,但是选派没有严格要求,比较随意,一般请与设备调研老师作为评审专家之一,有的用户老师表面上进行客观评审,在介绍项目情况及调研情况时,有意识地对某个供应商进行评价,向其他评委进行暗示、诱导,这种倾向性意见直接影响评标过程的公正性和独立性,增加了廉政风险。
(4)合同管理不严。人们往往比较关注整个开标评标过程,评标工作完成后,对于合同签订关注程度有所降低,签订合同时,有的工作人员擅自与中标商洽谈,不按照招标文件条款签订合同,导致合同上设备规格型号、配置清单、质保等关键条款与招标结果不符,造成廉政风险。如质保期问题,招标文件明确质保期3年,签订合同时,质保期变成了1 年,2 年设备的维保费用,无法用具体的数字来简单确定,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尤其高精尖设备维修费用达数万元不等。
(5)验收流于形式。在合同实施过程中,有的中标商和用户老师事先串通,不按照约定执行合同内容而给予验收通过;或者默认变更合同执行内容,以次充好,草率验收,甚至有的老师着急项目结题,设备未验收就付款,验收环节管理薄弱,给学校资产造成损失,也带来很大的廉政风险隐患。
(1)采购人员法纪意识淡薄。少数采购人员立场不坚定,易受外界干扰,特别是在与供应商接触中,无意或有意泄露评标专家信息、投标单位信息、投标单位个数、项目预算等,思想上产生了懈怠,放松了警惕,逐渐堕落为腐败的帮凶或自身存在腐败行为,为投标人陪标、串标、围标提供机会,给学校带来巨大损失。
(2)采购人员认识水平不足[12]。少数采购人员认为设备招标采购工作环节多,流程复杂,专业性强,产生畏难情绪和厌烦情绪,容易在招标过程中产生麻痹大意、得过且过的思想,对开评标程序把关不严,不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3)采购人员缺乏系统学习培训。每年采购任务较重,系统学习采购法律法规等业务知识较少,缺乏对采购工作的总结思考,对招标采购方面的规章制度认识理解不到位,工作不严谨,执行能力和工作要求存在差距。这些问题都有可能导致腐败行为的发生。
(1)修订招标采购管理制度,明确监管要求。科学合理有效的制度规范是招标采购工作正常运行的根本,以南通大学为例,通过学习《政府采购法》《招投标法》等国家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等规定,学校结合招标采购工作实际,先后修订了“南通大学合同管理办法”“南通大学供应商管理办法”“南通大学招标采购管理办法”“南通大学招标采购评审专家管理办法”等系列招标采购管理规章制度,切实做到招标采购管理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同时明确了财务、审计、监察等监督部门的职责,使监督工作有据可依,确保重点环节层层把关,计划、论证、招标、验收等主要环节相对有效分离,职责任务不交叉,监管相辅相成,打造优良的运行环境,为设备招标采购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2)创新监督管理模式,建立回访机制。按照《政府采购法》有关规定,及时公示、公开招标采购相关信息和重大采购项目实施情况等内容。建立科学、有效的社会监督、群众监督机制,畅通监督渠道,并对有效监督给予奖励。建立项目中标回访机制,明确采购人和供应商的责任,对招标采购项目实施情况通过上门服务、电话、微信、QQ 或电子邮件方式进行跟踪回访,并建立回访台账,对整个招标过程进行有效监督,杜绝招标采购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纪现象。
(3)畅通供应商质疑渠道,明确答复要求。研究建立与“互联网+政府采购”相适应的快速裁决通道,对供应商提出的质疑提供标准统一、高效便捷的维权服务,按照内控制度要求,依法依规及时答复和处理。同时完善质疑答复内部控制制度,实现招标采购质疑答复岗位与操作执行岗位相分离,进一步健全政府采购质疑投诉处理机制。
(4)科学设置岗位职责,规范权力运行。根据招标采购流程,充分配备专业招标采购人员,明确每个工作岗位职责,严格执行采购计划编制、采购文件审核、合同履行和验收管理等岗位设置,使整个采购流程置于多部门相互制衡和集体决策的环境中,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实施定期轮岗制度,防止招标采购人员利用职权收受贿赂,出现廉政问题。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根据采购过程中的风险点,划分风险等级,全面梳理工作流程,建立完善的采购全流程业务系统,将业务流程信息化、公开化,充分去除人为因素,避免越权行使权力和“暗箱操作”。
(1)完善采购方式,规范采购程序。根据高校科研设备采购特点制定了“仪器设备采购管理办法”,该办法对采购方式有明确的界定,公开招标已成为高校自主采购的主要方式。但是,对于高精尖的科研设备,技术复杂,且预算金额在200 万元以下的设备,可采用竞争性磋商方式,对于不满足3 家品牌的科研设备,要经过网上发布招标采购二次公告后,才可继续采用竞争性磋商方式进行评标,或者通过变更采购方式申请后,转为竞争性谈判或者单一来源采购。
(2)规范编制招标文件,明确编制要求。对设备技术参数编写提出明确要求,对于单价50 万元以上的设备,招标前由国有资产管理处组织专家进行论证,用户单位以外的专家不少于2 名,高级职称的专家不少于3 名,对设备的选型提出了科学合理建议,避免出现倾向性和排他性条款。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投标单位,公开发布招标信息,让更多符合招标要求的供应商参与招标活动,保证形成竞争,给学校更多的选择机会,从而购买到性价比高的设备和优质高效的服务,使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益达到最大化。
(3)强化供应商管理,建立诚信机制。学校实行供应商诚信管理制度,通过供应商考核评价机制记录其不良行为及失信行为,并给予相应处罚,学校对中标成交供应商以项目为单位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价格、交付、质量、服务等方面。对签订合同时提出附加条件或更改合同实质性内容等情形的供应商将列入不良行为记录名单,并将处罚结果公布于招投标管理办公室网站,记入供应商信用档案。打击串标围标行为,将违规、诚信差的供应商列入黑名单,拒绝其参与学校采购活动。
(4)加强合同管理,严审合同条款。合同中要详细标明设备的规格型号、配置清单,数量、技术要求,明确货期、付款、质保、双方责任等要求,双方按合同履行职责,合同签订条款尽可能将风险转移给供应商。关注合同附件中细小环节,严格控制合同变更,原则上不允许变更,如果确有需要变更,必须走网上审批流程。
(5)加强验收管理,严管验收过程。验收工作是招标采购过程的最后关键环节,设备能否通过验收、中标单位能否拿到设备款,就在这个环节。以学校管理办法规定10 万元以下的设备由用户老师填写验收单并签字;10 ~50 万元的设备填写验收报告,由使用部门组织验收,3 名以上人专家参加;单价50 万元(含)以上的贵重仪器设备,由学校职能部门和用户单位共同组织开箱验收,5 人以上专家组成,从而降低设备质量风险。对50 万元以上的设备使用效益进行综合评估,多方联动,提高合同履行监管水平,同时邀请纪委监督采购合同的履行,必要时邀请未中标单位一起验收,如果发现质量、配置、质保等问题,一律不予验收通过。对可能存在的腐败行为实行高压态势,提前预防[14]。
(6)加强专家库建设,保证评审质量。不断壮大专家库队伍,遴选熟悉政府采购、招投标的相关政策法规和业务理论知识、能胜任学校招标采购评审工作的专家加入专家库,并要求加入专家库的老师签订“专家组成员承诺书”,参加招标办组织的专家学习培训,持证上岗。为了评标过程的公正性和独立性,只允许用户代表作为工作人员简单介绍项目情况和调研情况,不得作为评审专家之一。加大评审专家评分的监督力度,如有违规等现象,情节严重的走法律程序。
高校仪器招标设备的种类、数量和金额越来越大,技术要求、性能指标也越来越高,对招标采购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业务技能、工作效率、廉洁意识、风险意识等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需要不断加强采购队伍建设,提高招标采购人员的整体素质。
(1)优化采购人员队伍管理。注重调节采购队伍的学历、专业、能力结构,根据不同人员的专业特长情况分配工作,充分发挥采购人员优点,提高采购效率。
(2)加强业务技能培训。通过理论学习、业务培训、举办讲座、专题讨论等方式,不断提升采购队伍的专业素质。要求招标采购人员做到与时俱进,加强政策学习,不定期组织开展招标采购管理专题培训,及时了解并认真学习新出台的招投标法律法规系列政策,熟悉业务流程,按照正确程序行使职权,敢办事,会办事,确保开标评标过程的规范性、严谨性和公正性。
(3)建立岗位轮换制度[15]。高校招标采供管理岗位是经济风险较高的关键岗位,应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和分工,依据不同人员的能力安排不同的岗位,对相应的工作人员的业绩进行考核评估,实现人员与岗位的最优配置,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建立轮岗制度,明确轮岗周期,以防采购人员和供应商交往过深,结成利益联盟,暗箱操作,收受贿赂,损害学校利益。
(4)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廉政教育。①采购管理部门建立道德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及内部管理的风险控制,培养采购人员的风险意识,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文化。①规范采购过程的各个环节工作行为,挤压权力寻租空间,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打击腐败行为,使采购相关人员不敢腐败、不能腐败、不想腐败[16]。③在日常管理中,通过学习党的文件精神及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纪录片等,引导采购人员遵循职业行为准则和岗位要求,增强敬业意识、法律意识。④强化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和预防意识,处处检点自己的行为,时时做到“防患于未然”[17]。⑤建立招标工作廉政档案,与干部选拔、绩效考核等工作挂钩,加强责任追究,使人人敬畏制度,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学校以“互联网+招标采购”为理念,建成物品采购平台、网上竞价平台等招标采购信息化管理平台,同时配合学校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进信息公开。同时加强内控建设,着力构建依法采购为核心,规范采购、效能采购为两翼的招标采购管理模式。把采购预算完整编制、国有资产入库建账、验收、使用、报废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招标采购信息管理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招标采购全流程规范化、信息化、公开化、无纸化的管理目标,实践证明,信息化建设,在节约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的同时,全程操作留痕,促进管理手段规范化、标准化,既保护了自己又规范了程序,有效降低了招标采购廉政风险,促使招标采购切实做到阳光廉洁、便捷高效。
高校招标采购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南通大学招标采购相关职能部门通过查找廉政风险点,不断实施完善采购制度,规范采购流程,创新工作方法,加强信息化建设,增强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加强采购队伍建设廉洁自律等风险防控措施后,有效防范风险,提高了资金的投入产出比例,使学校的设备招标采购工作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合理化的轨道,提高了采购质量和采购效率,为高校高水平建设、持续健康和谐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