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山第二工业区:融入“上海湾区”打造“碳谷绿湾”

2021-01-26 09:53:26陈启德
上海化工 2021年2期
关键词:工区园区转型

前不久,上海金山第二工业区召开工作交流会,围绕“转型、调整”两大主题,大力推进园区调整转型,推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创“碳谷绿湾”新局面。

“2021 年是园区完成转型发展阶段目标的决胜年。园区将主动融入‘上海湾区’整体发展,大力推进‘碳谷绿湾’特色产业园建设,全力推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迎接园区新的腾飞。”金山第二工业区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孙莉军强调。

“十三五”转型成绩亮眼

金山区副区长、金山第二工业区管委会主任何冬宾在会上要求二工区主动融入化工产业链下游高附加值的分工布局,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围绕精细化推动品牌创新,加快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顺利转型为“碳谷绿湾”。

转型发展一直是二工区努力的方向。2018 年以来,随着《金山第二工业区深度调整转型发展行动方案》的获批,园区持续加快推进深度调整,坚持产业高端、高新、高效导向,对标世界最高标准,积极出台项目准入管理规定,深入实施绿色监管、智慧监管,切实推动存量转型升级与增量择优导入并举,整体转型取得了卓越成效。

二工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相田在交流会上表示,“十三五”期间,园区积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坚持“只出不进”最严管控标准,累计调整关停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两高一低”企业64 家,腾让土地75.87 万m2,为园区转型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

他说,深度调整使园区经济规模不降反升,2020 年税收较“十二五”末的 10.75 亿元累计增长182% ,较“十三五”20 亿元的税收目标超额完成50.1%,实现了年均20.7%的高速增长,税收过千万企业从2015 年末的22 家增加到2020 年末的31 家;产值较“十二五”末的135.91 亿元,累计增长89.1%,较“十三五”200 亿元的产值目标超额完成28.5%,实现了年均13.4%的增长。

“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海碳纤维复合材料创新研究院的落户,与临港集团开展的深入战略合作,进一步增强了产业特色和能级,为园区转型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和产业基础。”王相田如是说。

招商引资突出质量效能

王相田表示,为加快转型发展,园区制定了科学的产业调整战略,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聚焦节能环保为引领的“3+1”产业定位,突出项目质量和产出效能。园区紧盯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集聚新材料产业,从大飞机、汽车、电子信息产业上下游入手招商引资,并加快项目签约、开工、竣工及投产。

1 月20 日,二工区与6 家企业就碳谷绿湾(一期)产业园、医药示范性基地、特种新材料研发及生产基地、年产10 万t 水性防水新材料生产等项目进行签约,总投资超过25 亿元,旨在加快发展高端绿色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

交流会上,5 家企业一起按下开工加速键,启动新项目开工,表达了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早收益的心愿。这些开工项目涉及绿色制药、新型绿色表面活性剂生产、新材料供应链产业、改性MDI、TPU 和功能性材料助剂。

孙莉军说:“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企业要发展,园区要转型,创新是关键、是引擎、是金钥匙,这已成为园区的共识。2021 年,园区将围绕‘转型+科技’,进一步激发企业科创活力,提升园区整体科创水平,推进企业研发中心和科创总部的建设。”

智慧园区建设整合信息化资源

王相田表示,2020 年,二工区积极开展智慧园区建设,逐步建成封闭式管理视频监控系统、重大危险源在线管理系统、重点污染源企业区域在线监测系统等10 套监测系统,实现了园区重大安环问题的可视化管理。园区完成了《智慧园区顶层设计规划书》和《智慧园区一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加快推进智慧园区建设。预计2021 年8 月将完成智慧园区的一期建设,同时谋划二期建设内容,保证建设的连续性。

他说,2021 年要进一步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全面整合园区信息化资源,分步实施,建设智慧园区平台,并优先完成现有系统整合,搭建整体架构,开发特色应用场景。要实现园区安全环保运行数据可视化,应用系统一体化,分析研判智能化,进一步提升园区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实时监控、事故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十四五”打造“一谷二园一区”

孙莉军表示,“十四五”期间,二工区将重点围绕“一谷二园一区”建设总体部署,即建设碳谷绿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中国智慧化工园、全市工业园区“二转二”整体转型发展示范区,加快建成产业高端、特色鲜明、安全环保、绿色生态、智慧融合、人才集聚的现代化产业园区,为迈向国际最高水平化工产业园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招商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园区将实现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比不低于8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区域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质量浓度降低至约90 μg/m3,引导企业创建15家“上海市绿色工厂”、2 条“上海市绿色供应链”、10 个“上海市绿色产品”。到2025 年,园区将形成绿色材料特色突出、节能环保和生物医药并举、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格局。

猜你喜欢
工区园区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关于铁路编组站减速顶工区标准化建设研究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华人时刊(2019年19期)2020-01-06 03:23:12
园区的开放样本
商周刊(2018年24期)2019-01-08 03:30:36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 01:27:18
转型
童话世界(2018年13期)2018-05-10 10:29:31
精确发现溢流研究及在西北工区现场应用
录井工程(2017年3期)2018-01-22 08:40:07
铁路隧道定额工区长度和通风管线路工程量计算规则探讨
耀眼的橘红色——河南省焦作市公路局养护工区养护机械队速写
中国公路(2017年9期)2017-07-25 13:2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