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露媛
(太原市防震减灾中心,山西 太原 030082)
太原盆地地处山西地震带中部,地质结构复杂,地下断裂纵横交错,地震活动较为活跃。有文字记载以来,太原市发生过破坏性地震23次,其中,破坏烈度在Ⅵ度以上的达13次之多,且易受周边地区地震波及造成严重灾害(1)太原市防震减灾局.《太原市防震减灾“十三五”(2016-2020年)规划》,2016.。
面对震情形势,太原市防震减灾中心在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中,紧紧围绕服务工作大局,始终贯彻“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经常持久、科学求实”的原则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并在《太原市“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中明确提出:完善基层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网络体系,将防震减灾纳入公民基本素质教育,进一步创新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活动形式,拓宽宣传教育活动的覆盖面,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山西省地震局的支持下,太原市防震减灾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防震减灾工作精神,坚持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大力推进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全市的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重要时段集中宣传规模化。完善基层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网络体系,将防震减灾科普纳入公民基本素质教育。在“5·12”“7·28”主题宣传周和“平安中国宣导系列”活动中,构建统一部署、市县联动、全面推进的宣传网络体系,增强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提升公众防震减灾能力,达到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目的;二是多渠道宣传常态化。常年开展报纸、展板、电视等传统媒体宣传,拓展大型公共场所LED屏、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宣传;三是校园防震减灾宣传制度化。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在全市中小学校实现制度化,防震减灾知识成为中小学生的“开学第一课”,在全市中小学校大力开展“三个一”教育活动,即组织收看《地震科普知识一节课》、组织一次地震应急演练、开展一次防震减灾知识家庭小教员活动,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效果;四是防震减灾宣传阵地化。充分利用新型媒体、电视、报纸、公共电子屏和宣传橱窗等,开展常态化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在全国防灾减灾日期间,面向全市260个社区、公共场所设立600余块防震减灾宣传橱窗,让防震减灾知识走进千家万户。“十三五期间”,有针对性地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家庭”的宣传教育活动,宣传覆盖率达到85%。
积极组织开展国家级、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根据国家、省、市创建标准,加强组织、督导各项创建工作的开展,从2017年《中小学防震减灾示范学校评价规范》出台以来,太原市经省地震局认定的省级防震减灾示范校51所,建成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1所、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5所。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在全市开展社区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宣传点试点工作,提供安全教育宣传台、家庭地震应急物资清单与地震应急包展示台、防震减灾知识专题讲座、防震减灾应急演练等功能。形成从学校到家庭,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无缝连接的强大阵地。
创新防震减灾科普文化作品,有针对性地编印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和受众群体的防震减灾科普作品。截至2020年,创作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文化作品30余部,其中,有视频资料《防震减灾科普动漫小提示》等10余部作品,科普类图书宣传品《关爱生命小学生防震减灾安全读本》《防震减灾知识百分点》等20余部;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竞赛、科普作品大赛、优秀作品推荐等活动,丰富科普作品的内容及形式。
太原市防震减灾中心在运用新媒体开展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方面也有一些尝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利用山西移动电视《城市生活》频道在全市3 000辆公交移动电视进行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每天分六个时段滚动播出防震减灾科普公益视频短片,每日受众200万人次(该数据由山西移动电视《城市生活》频道提供数据并签署合作合同);二是自2012年至今,在《太原日报》《太原广播电视报》开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专栏,共编辑刊登文稿400余期;三是利用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官方微博进行了图文并茂的防震减灾知识宣传[1]。在新浪微博联合人民日报综合整理发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政务微博报告》中,原太原市防震减灾局官方微博“晋阳震事”登上全国十大地震微博榜,位列全国地震微博第八名、全国地市级地震微博第一名的好成绩(该数据由新浪微博对外公开发布)。
全面推进“六进”活动,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千场讲座。组织制作机关、社区、学校、农村、企业防震减灾宣讲专题课件,根据特定人群、特殊领域,针对性地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服务,为公众解读防震减灾科学知识。如,针对学校开展防震减灾基础知识、应急避险及疏散等相关内容宣讲;针对企业职工特点,开展相关地震基本常识及企业如何防震和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方法等方面的宣讲;针对社区、农村群测群防工作进行“三网一员”专业技术培训等。充分发动社会力量,从被动到主动,提升公众参与防震减灾宣传的积极性。
从目前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的发展现状来看,主要的宣传形式还是以传统的方式为主,新媒体等的宣传模式运用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主要表现在:
(1) 防震减灾宣传的受众面不均衡,针对性的宣传还需进一步加强,对农村、机关、企业人员的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相对薄弱。
(2) 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在形式、内容、效果及服务方式等方面创新不足,利用新媒体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3) 防震减灾科普作品相对匮乏,科普作品形式单一,科普展品设计水平较落后,科普图书和影视作品创作的原始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4) 新媒体应用推广方面存在宣传渗透不够、推送不够等问题。
防震减灾宣传是一项深入、持久、广泛的普及教育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在传统媒体宣传的基础上,适应新时代防震减灾工作新要求,充分发挥新兴媒体宣传优势,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
(1) 深化防震减灾主题宣传时段活动。在全国防灾减灾日、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周等重要时段,加强宣传工作的力度,创新宣传形式,充实宣传内容,弘扬防震减灾宣传文化[2]。
(2) 创新防震减灾科技成果。加大防震减灾科普作品创作力度,推新创作形式、丰富创作内容、提升创作水平,注重防震减灾创作的优秀文化作品在基层的推广,更好地服务大众。
(3) 加强防震减灾科普队伍建设。定期组织防震减灾科普宣讲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升防震减灾宣传人员的专业素养[3]。组织宣讲队伍深入基层,走进社区、机关、学校、乡村、企业开展针对性的防震减灾科普宣讲,传播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提升公众防震减灾意识与防震避险、自救互救技能。
(4) 深入推进防震减灾示范创建工作。积极开展国家级、省级防震减灾先进县(市、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工作,把组织领导与基层创建相结合,把日常创建与防震减灾重要时段宣传教育相结合,将防震减灾示范创建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5) 拓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渠道和覆盖面。在继续抓好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宣传的同时,发挥主流媒体优势,着力打造防震减灾文化宣传新载体,通过快手APP—“防震减灾普乐乐”、抖音APP—“防震减灾随我行”定期上传制作的科普知识视频;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经贸世界”发布防震减灾科普公益广告;通过《中国经贸》官网定期发布防震减灾科普相关知识;通过户外广告媒体将防震减灾知识植入酒店、银行、楼宇广告屏等进行宣传。
(6) 推进群测群防队伍建设。建立群测群防工作机制,完善市、县、乡、村联动的防震减灾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强化群测群防骨干力量培训,提升群测群防工作人员业务能力。
(7) 普及推广社区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宣传点。防震减灾地震安全宣传点的建立要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场所为依托,在全市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广,营造良好的防震减灾宣传氛围,打造社区防震减灾宣传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