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猛
(诸城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山东 诸城 262200)
农村公路建设对于城镇化建设目标的达成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不过在农村公路建设和使用中,经常会因为病害问题威胁道路的安全性,所以有必要加大养护工作的重视力度,进而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养护措施,以确保公路质量和安全,提高农村建设水平。
合理选择与规范运用沥青路面养护施工技术,是降低农村公路沥青路面发生病害问题的前提条件。在农村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结合沥青路面结构特点,改进路面养护施工技术,提升路面养护施工水平,增强沥青路面结构的安全稳固性,从而降低沥青路面病害问题的发生率,维护交通运输的稳定运转。
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大新农村建设投资力度,农村公路建设规模不断扩张。再加上农村地区的环境复杂化与管理无序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沥青路面结构的养护施工难度。在这样的形势下,养护施工人员要积极学习新理念、新工艺与新技术,预防沥青路面结构在投入使用中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另外,在农村公路养护施工中,还可以帮助施工人员进一步明确沥青路面养护施工工序流程、施工技术特点、施工标准规范及施工注意事项,积累实践经验。
沥青贯入式路面具有稳定性、可靠性与抗滑性良好的优势特点。沥青贯入式路面也是一类较为常见的农村公路沥青路面结构[1]。但由于沥青贯入式路面结构的空隙数量较多,极易在持续强降雨季节形成渗漏点,进而导致大量的地表径流渗入路面底层与路基深层。
由于沥青碎石路面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既可以作为中等交通道路的基底层,又可以作为高层交通道路的面层。在实际施工中,施工人员应按照一定的比例对沥青碎石与沥青集料加以混合配制。将沥青混合料填充到路面表层缝隙中,形成结构完整且性能稳定的路面结构。另外,沥青碎石路面的另一个显著优势就是投资成本较低,经济效益突出。这也是沥青碎石路面作为农村公路沥青路面结构类型的原因之一。
通常情况下,沥青表面路面施工多采用分层摊铺施工法。在公路路面上摊铺厚度约3 毫米左右的沥青面层,可增强路面结构的防滑能力、抗渗能力,延长公路寿命,改善农村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2]。
裂缝是一类较为常见的农村公路沥青路面病害问题。按照裂缝的成因与形状特点,可将其划分为横向裂缝、龟裂裂缝、网状裂缝和纵向裂缝。沥青路面裂缝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沥青路面裂缝的产生原因也是不唯一的。本文结合实践工作经验,针对各类沥青路面裂缝类型及诱因展开探究,具体如下所述。
(1)公路路基不规则沉降
公路工程在未经夯实加固处理的软土地基上直接施工,导致路基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发生不规则沉降,沥青路面结构出现裂缝问题。
(2)外界环境条件影响
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品质会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发生相应转变。当外界环境温度持续降低时,沥青混合料会因快速失温而变硬,削弱了粘结性,导致沥青路面结构因粘结性不足而出现裂缝。
不规则形变也是一类较为常见、且危害程度较大的农村公路沥青路面结构病害问题。沥青路面不规则形变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局部沉陷、坑洼不平。沥青路面不规则形变不仅会影响驾车舒适度,还会诱发交通安全事故。沥青路面出现不规则形变的原因包括如下两方面:
其一,在沥青路面施工时,路基压实度不足,部分路面因重复碾压得到了压实,而部分路面因碾压遍数不够而未能得到压实。这种路面压实不对称的现象,是导致沥青路面发生不规则形变的主要原因。
其二,由于沥青路面在投入使用中受到运行车辆产生的荷载作用力,再加上农村地区的交通运输管理不到位,车辆超载现象严重[3]。当沥青路面受到的荷载超过自身的耐受限度,就会使路面结构发生不规则形变。
沥青路面松散是一类较为常见,且修复处理难度较大的路面病害问题。沥青路面松散问题会增加交通运输安全隐患,需要引起公路运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沥青路面松散主要是因为沥青膜与沥青集料相互分离脱落,沥青路面粘结性逐渐降低造成的。沥青路面产生松散问题的原因包括如下两方面:
在沥青路面施工中,投资力度不足,原材料质量不达标,使得沥青路面在投入使用中因外部作用力的影响而出现结构松散问题。沥青路面在外部压力作用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孔洞,而这些孔洞的修复处理不及时、不到位,形成规模较大的孔洞,破坏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与安全性能。
泛油病害对沥青路面带来的影响是较为显著的。对于泛油病害的理解为:在农村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因为外界温度环境相对较高,沥青出现泛油情况,在路面形成一层薄油膜,无法准确观测到集料的实际情况,这样施工完成后的沥青路面强度不高,一旦有车辆从上面经过,会形成明显的车辙痕迹,降低公路质量和美观性[4]。泛油问题产生的原因多是由于混合料调配比例不科学造成的,在少数寒冷地区施工中,因外界温度较低,面层凝结速度变慢,集料散失率加大,也会出现泛油问题,进而对农村公路沥青路面带来不利影响。
修补缺陷病害问题指的是在公路沥青路面修补作业时,修补后的路面与原路面之间因为材料、结构的差异,导致两者无法有效衔接,进而出现的病害问题,其不仅会破坏公路整体性,在后期使用中还会因为衔接缝问题而导致结构出现断裂,威胁行车安全。修补缺陷问题产生原因为:衔接缝位置施工中,因为摊铺材料松铺系数与实际要求不符、碾压密实度不达标,导致铺设后的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出现位移,降低结构质量;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混合料运输到现场存在拖延情况,阻碍了修补工作的进展;在修复过程中,因为材料或运输上的限制,一些施工企业会采用水泥代替沥青开展修补工作,材料性能上的差异,使得衔接位置不紧固,道路安全性降低。
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技术是目前完善农村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保障农村公路安全性的关键技术。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技术是将骨料、沥青和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铺设在沥青路面上实现养护的一种措施,运用此项养护技术,可以确保农村公路裂缝和松散等一系列病害问题得到解决,加强农村公路路面的防滑与加固效果,使路面的平整度符合规定标准要求。近几年该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农村公路养护中来,并取得显著成果。不过在使用该技术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方面问题:
其一,科学控制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的厚度。目前来看,层厚度一般控制在5 毫米左右,一方面可降低材料浪费,减少养护成本,另一方面也能保证养护质量,降低养护对周边环境带来的污染和破坏,保护农村自然资源。其二,封层作业的开展要在常温环境下进行,以减少有害物质排放,保护农村环境。
微表处理技术也是一种常见的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施工技术,具有较多优势,如施工工期短,施工后可立即开放公路;养护后公路沥青路面的抗滑性及抗磨损性能增强;修复车辙问题,保障公路的美观性;预防和控制沥青路面变形问题,完善结构质量;加强公路排水的通畅性。
农村公路沥青路面建设中,因受到区域条件及经济性的影响,使得沥青路面结构强度相对较低,养护难度加大。为优化养护质量,发挥该技术作用优势,需要在实际作业中,对以下内容实行科学把控:
首先,检查作业所需材料质量,使其符合规范标准要求。在微表处理技术中需要对乳化沥青、矿物填料等核心材料质量加以检查,使其符合规范标准要求。养护过程中,还要注重材料调配比例的科学处理,优化浆料性能,强化养护效果。其次,控制沥青路面湿度,不得超出50%[6]。且在使用该技术开展养护作业中,要静置1 小时时间,待凝结效果达标后,开放公路,允许通车。
农村公路使用中,沥青路面会因为使用时间的不断延长、外界环境及荷载作用、自身结构特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裂缝问题,降低公路质量和行车安全性。所以在实际作业中,应做好沥青路面养护作业,控制裂缝问题出现,减少裂缝的威胁。
现阶段常见的裂缝处理方式以灌浆处理为主,将调配好的浆料注入到裂缝内,通过浆料粘结和流动性,对裂缝实施填充处理,实现结构的有效闭合,阻挡水分及杂质进入裂缝,优化沥青路面结构的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在裂缝处理前,工作人员还需要先对裂缝宽度加以掌握,如果发现裂缝宽度已经超出6 毫米,则要采用热沥青灌缝施工,以提高养护质量,降低外界对沥青路面带来的破坏和影响。此外,如果沥青路面裂缝比较严重,继续采用灌缝处理方式,会影响裂缝处理效果,故养护人员要结合具体情况,对路面实行有效修补,维护沥青路面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抑制路面裂缝影响范围不断扩大,保障道路车辆的安全运行。
农村公路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坑槽问题,会对车辆通行安全带来较大威胁,故相关人员应开展定期检查工作,如果发现沥青路面出现坑槽现象,要及时修补,避免路基出现沉降,促进农村公路车辆的稳定运行。在沥青路面坑槽修补施工的过程中,养护人员需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一是路面清理。对于存在坑槽的路面开展清理工作,剔除其中含有的杂质,保证路面整洁性,之后使用相应填充料,对坑槽部位予以填充,达到修补要求,改进路面质量。
二是明确坑槽修补流程,提高养护质量。农村公路沥青路面结构复杂性强,存在坑槽问题的可能性大,再加上结构自身特点及环境影响,使得其在后续修补中面临较多问题,为改善修补效果,作业人员务必严格按照现有规范流程开展作业,做好每个环节的监督和检查,以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和浪费[7]。
三是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加大现场管控力度。在农村公路沥青路面坑槽施工中,应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和方案,实现现场科学把控,这样才能促使修补工作的有序落实,提高农村公路沥青路面质量和平整度,保障农村道路通行的畅通性和安全性。
总之,农村公路沥青路面虽然还存在较多的病害问题,但随着作业人员责任意识的深化,对养护工作重视力度的加强,这些病害问题也将得到进一步解决,从而完善农村公路沥青路面质量,保障通车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随着农村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质量的提高,农村公路价值将得到明显提升,周边环境也将得到更好的保护,这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