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丽媛 易晓园
(成都锦城学院, 四川 成都 611731)
本着“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的要求,成都市把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作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是“公园城市”?在《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2018—2035 年)》中提出“公园城市作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文明为引领,是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的复合系统,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是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新模式”,它的核心目的在于建构“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体的新城市形态[4]。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17)将城市公园绿地分为G11 综合公园、G12 社区公园、G13 专类公园、G14 游园,其中社区公园是指“用地独立,具有基本的游憩和服务设施,主要为一定社区范围内居民就近开展日常休闲活动服务的绿地,规模宜大于1km2”[1]。由此可见,社区公园是城市公园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提供周边居民日常休闲活动交往活动的空间,包括居住区公园和小游园,具备多元化功能、共享性空间等特点。
依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中按照居民在合理步行距离内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原则,将居住区分为十五分钟生活圈、十分钟生活圈、五分钟生活圈以及居住街坊四级,规定各级生活圈应配套规划建设公共绿地,并应集中设置具有一定规模,且能开展休闲、体育活动的居住区公园,且规定了公共绿地的面积、最小规模和最小宽度的控制指标。当旧区改建确有困难无法满足指标时,可采取多点分布及立体绿化等方式。
成都围绕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已经开展了相应的理论体系研究,编制了若干专项规划和建设导则,其中《成都市公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9-2035)》、《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2018—2035 年)》及《成都市公园规划设计导则》对于公园城市背景下的社区公园建设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在《成都市公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9-2035)》中将绿地主要分成了四类: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游园。提出中心城区构建“一心、五环、六楔、蓝脉、绿廊、千园”的网络化绿地布局结构,至2025 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内建成示范性精品公园100 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14m2/人;至2035 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内规划建设综合及专类城市公园141 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16m2/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低于95%,实现“300 米见绿、500 见园”[2]。
而《成都市公园规划设计导则》在《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构建全域公园体系的规划设计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构建山水生态底、郊野公园群、城镇绿化网无缝衔接的全域公园体系,包括龙门山自然生态公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和城市公园绿地共计4 大类、12 小类,其中城市公园绿地包括城市公园、小游园及微绿地。小游园规模在0.5~1公顷,建设形式以小区游园、小型城市农场等为主,服务半径500 米,绿地率不宜小于65%,硬质铺装场地面积不宜大于25%,参照《公园设计规范》中社区公园标准控制。
因此,社区公园的建设对于打造成都公园城市的意义深远。社区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基本单元,是最接近居民生活的场所,通过社区公园将生态、游憩、居住有机衔接,是实现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重要途径。
本次研究讨论的社区公园位于蜀西路西侧,白鸽岛尚小区东侧,北至蜀西南三路,南至金玺园东北门入口。属于蜀西社区辖区,蜀西社区位于成都市三环路西外侧,东起蜀西南二路,西至黄金路,南临黄金东二路,北至蜀汉西路,占地0.5 平方公里。辖区内现有住房8900 余套,已入住居民约2 万余人,包括9 个小区院落。本次改造的契机源于成都羊西线道路改造工程。
从区位上看,该社区公园布置在快速路辅路一侧,一方面临近道路既能满足居住区内居民的使用,也可向小区外市民开放,利用率较高。另一方面亦可分隔居住建筑与城市道路,阻滞尘埃、降低噪音等,有利于社区环境的改善, 同时还能丰富街道的景观。
从周边环境来看,该社区公园与周边社区关系密切,服务半径在200-300 米,主要的服务对象是白鸽岛尚以及金玺园两个小区的入住居民及外来市民。同时由于该社区公园位于蜀西社区管辖范围,社区内的入住对象分别为国土拆迁安置入住居民和商品楼盘、经济适用房、保障房等入住居民,是一个集城镇与拆迁安置点相结合的城市社区。因此,一般情况下该社区公园使用主体是老人和小孩,而上班族使用的时间集中在晚饭后和休息日。
2.2.1 改造前
该社区公园临近道路和住宅,可达性好。未改造前,公园的功能分区较模糊,缺少系统合理的设计,大面积的硬质铺地被当做周边住户的临时停车场,场地内虽有绿化,但是维护较差,且绿化面积不足;未设置专门的老幼活动设施,只有简单的几项健身器械,设施种类单一,难满足人们活动的需求,也难吸引大量人群集中。公园西南角有一公共卫生间,但长年无人管理且已上锁,对于在公园内活动的人群来说较为不便。
2.2.2 改造后
该社区公园保留出入口的位置,优化了场地与道路绿化隔离带的联系,使在绿道上的行人更容易进入公园,将功能分区进行重新梳理,设置出入口路障禁止车辆停泊,增加儿童游戏区、休闲广场区、锻炼健身区,同时增设了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的活动需求的设施。景观方面,利用微地形的高差处理,绿化层次较好,高大乔木与低矮灌木融为一体。
①儿童游戏区布置在公园东北侧,临近外围道路一侧,与周边住宅楼有一定距离,避免了噪音对小区住户的干扰;场地内依据儿童活动的心理,设计了一个爬坡和环形跑道,还增加了符合儿童审美的动物造型设施,色彩上也考虑了儿童的特性,采用较为活泼亮丽的配色,充分满足儿童在其中的活动需要;沿场地边界布置了不规则带形条凳,一方面增加了趣味性,另一方面也考虑了带儿童游戏时的家长休息的需要;增设了一处公共卫生间,位于地块的转角位置,一方面解决家长们及儿童在户外活动时产生的生理需求,另一方面也兼顾到在绿道上散步的行人的需求。
②休闲广场区是该社区公园中面积较大的一个区域,留有足够的开敞空间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的自由活动需求,其次采用圆弧型线条对地面进行分割,增加空间的活力,同时也带来在公园中行走的趣味性,地面材质和高差关系也进行了考虑,沿主要的弧形园路的两侧布置有抬高的弧形木平台,丰富了空间的活动性。
③锻炼健身区通过绿道与儿童游戏区联系,利用高差与休闲广场分隔开来,既能保证景观视线的通畅,也能保证活动区域的私密性,同时还能让家长们陪伴小孩的同时也能进行身体锻炼,在运动的同时注重家人间的互动,另一方面通过抬高形成视觉焦点容易将公园中的儿童及老人引入到锻炼健身区来进行运动[3]。
2.3.1 施工材料的选取
蜀西社区公园改造项目在不同的分区根据不同的活动类型采用不同的路面材料。在休闲广场区使用了大面积的毛面花岗石地面铺装,花岗石具有较好的经济性,材料硬度大,成形后便于运输与施工,且防滑、耐磨耗性强,室外活动平台则用防腐木搭建,丰富空间层次的同时也环保;在锻炼健身区使用了彩色沥青混凝土地面,一方面彩色沥青混凝土地面的色泽较鲜艳持久、不退色、维护也方便,能避免普通沥青路面黑色的单调性,而与周围的建筑、景观互相搭配、协调;另一方面这种地面铺装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柔性,适合老年人和小孩散步;与同样柔性地面的塑胶材料相比较也更为环保,安全性较高,对环境的污染也大大地减少。
2.3.2 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经过施工的前期准备(材料准备—场地放样—地形复核)之后,进行场地清理及场平施工,利用全站仪等测绘仪器进行定点放样,因为本次改造还涉及绿化部分的施工,所以应注意把整理出的适宜栽种植物的肥沃土壤临时堆放在场边,便于日后利用。本次项目中休闲广场区和儿童游戏区工程量最大,需要对原有的地面进行重新铺装,休闲广场区使用到的材料有毛面花岗石及防腐木地板。
(1)石材铺装施工技术要点
①基层施工。施工工序一般采用摊铺碎石—稳压—撒填充料—压实—碾压。摊铺碎石时软硬不同的石料不能混用,大小颗粒应摊铺均匀,控制碎石强度不低于8;在撒填充料时应将粗砂或灰土均匀撒铺于碎石层上,用扫帚将其扫入碎石缝隙中,保证没有空隙和碎石石尖露出。
②稳定层施工。在边线处放置高度为10cm 左右的挡板,画好标高线后先在基层铺洒一层水或1:3 的砂浆,便可开始浇筑混凝土稳定层,在振动、捣实后用平尺将顶面刮平,使其表面与设计高度匹配。
③面层铺装。铺设前应拉水平控制线,确保工人操作时沿线铺贴的同时还能随时检查缝隙是否顺直;开始铺设时将稳定层清扫干净,平铺一层水泥砂浆作为粘结层(2~3cm),将石材用清水润湿,洗掉石材上的灰尘的同时也能保证粘贴牢固;按顺序铺设,石材块与块之间接缝要均匀、严实,铺设一段后,及时用水平尺找平,以防接缝高低不平;铺设完成后,用干燥的水泥粉填满石材之间的缝隙,并将多余的水泥灰等杂物清扫干净,完成后,多次浇水进行养护。
(2)防腐木地板铺装施工技术要点
首先将施工现场清理干净,搭建龙骨时用螺丝和镀锌角码进行固定。搭建露台用的木材尽可能地选用长木板,可以减少接头;板与板之间则需要留有0.5~1cm 的缝隙可以避免雨天积水以及防腐木的膨胀;为了避免木板在安装的过程中人为开裂,首先利用电钻进行钻孔,之后才用螺丝进行固定,五金件选用不锈钢、热镀锌或者铜制的;木材干燥之后在表面应该涂刷一层木材防护漆。
未来公园城市是一个以绿色为底色、以山水为景观、以绿道为脉络,以人文为特质、以街区为基础的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新型城市形态,社区公园作为居民家门口的城市公园绿地,是公园城市建设的基本单元,是实现广大市民走进绿道,身在公园,畅想绿色生活的重要环节。而在改造过程中进行的施工技术,是对社区公园品质的保证,也是将具体落实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要求的必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