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炯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慢性病发病率日渐上升,患者的健康管理逐渐成为临床护理的重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近年来已成为常见的多重慢性疾病[1]。有研究认为,糖尿病、高血压均属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两者合并时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危险性显著增加[2]。基于糖尿病、高血压均需要长期服药的需求,故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直接决定患者血糖、血压控制效果。健康意识理论形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该理论认为健康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不断发展的形式,干预人员的责任在于协助患者意识到自身潜藏的力量并往更高层次进行意识扩展。此前,白琼等[3]学者将健康意识理论用于慢性病管理中发现能有效控制慢性病病情。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健康意识理论的健康宣教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治疗依从性的研究效果。
1.1.1 研究对象
根据成组设计的计算公式,查阅相关文献得出每组所需样本量为34,再按照20%的脱落率增加患者至每组43例。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受试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43例。
1.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糖尿病及高血压诊断标准[4]者;②年龄60~80岁者;③文化程度可进行日常读、写者;④知情同意者。
1.1.3 排除标准
①合并心肝肾严重病变者;②存在肢体残缺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④合并视听说障碍者;⑤生活无法自理者;⑥无法配合健康教育者。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降压药等)和常规护理,如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生活指导等。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基于健康意识理论的健康宣教。指导原则:①为患者安排固定床位的护理人员,建立充分信任的护患关系,使患者表达自身需求;②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使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强烈关怀;③指导患者洞察自身,为患者创造机会认知自身潜能。具体措施如下:
①建立信任关系:干预人员分别从健康意识及行为改变的知识及观念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鼓励患者积极表达自身需求,并予以正确的引导,向患者发放糖尿病、高血压相关的健康手册;②感知健康行为意义:协助患者对自身存在的不健康行为进行评价,回顾患病以来对生活、工作的影响,使患者充分认知不健康行为的消极影响及健康行为的积极意义;③寻找改进方法:鼓励患者对现在的不健康行为进行改变,协助患者制定糖尿病、高血压日常饮食计划、运动锻炼计划,定期进行血糖血压监测等具体行为改变方案,并加以实施;④健康行为巩固:患者根据制定的计划进行改变,干预人员对患者积极行为表扬鼓励;⑤家庭照顾:干预人员协助对患者家庭照顾,保证至少有1位家庭成员对患者日常行为改变进行巩固;⑥约定复诊:患者形成良好生活方式后,干预人员对患者改变予以肯定,并与患者约定复诊时间。上述干预过程均持续3个月,干预过程中持续随访患者。
1.3.1 自我管理行为
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均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量量表(ESCA)[5]对自我管理行为进行评估,内容包括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护技能、自护健康知识水平4个维度,有43小项。计分情况为:0~4分)。CVI为1.00,Cronbach’sα系数为0.86~0.92。得分越高,表示自我管理行为越好。
1.3.2 治疗依从性
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均采用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6]进行评估,MMAS-8包括7题二项选择和1题5级评分。满分为8分,Cronbach’sα系数为0.65,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80,患者得分越高表示依从性越高;两组患者均采用高血压治疗依从性量表(TASHP)[7]进行评估,TASHP共25个条目,均采用1~5级计分法,Cronbach’sα系数为0.65,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80,量表得分越高,表示治疗依从性越高。
1.3.3 自我负担感
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均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8]对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进行评估。SPBS总分值为0~40分,评分标准为0~4分5点计分法,其Cronbach’sα系数为0.874,此量表得分越高,表示自我负担越重;两组患者均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9]进行评估,PSSS包含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3个维度,共12个条目,均采用1~7级计分法,其总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62,本量表得分越高,表示得到的社会支持程度越高。
1.3.4 负面情绪评估标准
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所有患者均使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10]对负面情绪进行评估。STAI分为状态焦虑分量表(S-AI)、特质焦虑分量表(T-AI)两个部分,均含有20项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1~4分Likert 4级评分法,状态焦虑部分Cronbach’sα系数为0.828,特质焦虑部分Cronbach’sα系数为0.783,患者得分越高,表示焦虑状态越明显。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自我管理行为(ESCA)、治疗依从性(MMAS-8、TASHP)、自我负担感(SPBS、PSSS)、负面情绪(STAI)变化。
本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评价指标干预后的差异,采用倍差法对护理计划实施效果进行整体评价,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β>0为有正性影响。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身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ESCA得分均较干预前上升,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患者经干预后对患者ESCA得分有正性影响,研究组患者ESCA得分更高(β>0)。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比较
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MMAS-8、TASHP得分较干预前上升,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患者经干预后对患者MMAS-8、TASHP得分有正性影响,研究组患者MMAS-8、TASHP得分更高(β>0)。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分)
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SPBS得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PSSS得分均较干预前上升,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患者经干预后对患者SPBS得分有负性影响,研究组患者SPBS得分更低(β<0),研究组患者经干预后对患者PSSS得分有正性影响,研究组患者PSSS得分更高(β>0)。见表4。
表4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自我负担感比较
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STAI得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患者经干预后对患者STAI得分有负性影响,研究组患者STAI得分更低(β<0)。见表5。
表5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负面情绪比较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使患者发生微血管病变、心脑血管病变的概率升高,两者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患者出院后治疗依从性会随出院时间的增长而减退,进而导致患者疾病失去控制。健康宣教的实施可提升患者相关知识水平,改变患者健康行为,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但随着人们需求不断扩大,传统单纯健康宣教已无法满足患者临床需求。基于健康意识理论的健康宣教,积极协助患者发现内心问题,从而达到阶段性目的,有效促进患者健康意识的提升,以提高患者依从性[11]。
Anagha等[12]学者研究认为,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有助于控制自身血糖水平,稳定疾病病情。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提升幅度也高于对照组,说明基于健康意识理论的健康宣教有利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提升。可能原因在于:通过健康宣教对患者健康意识的改变,帮助患者正确认知疾病,强调治疗对疾病的影响,指导患者采取积极措施应对疾病,同时通过家属对患者鼓励支持,使患者自我管理,有利于患者病情控制。另外,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升高,可能与患者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患者不断得到干预人员的鼓励支持有关,主观能动性得到良好的激发,患者定时与干预人员沟通,干预人员在干预过程中不断加深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有利于患者在生活中服从医嘱,提升患者依从性;患者在接受健康宣教的过程中,内心认知发生改变,成功认知到自身潜力,进而树立形成健康行为的信心,保持治疗依从性有关。谢萍等[13]研究认为,应用健康意识理论能协助患者维持治疗依从性,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产生自我负担感的主要原因在于疾病的长期影响,患者由于疾病久治不愈而产生的绝望、自卑感,感受不到社会支持,进而患者疾病治愈情况也随之受影响[14]。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自我负担感低于对照组,表示基于健康意识理论的健康宣教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自我负担感减轻。究其原因可能在于:通过基于健康意识理论的健康宣教,患者在干预过程中反复加强对合理、按时用药的认知,有利于控制患者血糖、血压水平,进而使生活中发病次数减少,有利于患者自我负担感减轻;在此过程中家属参与对患者照顾,使患者感受来自家人、社会的支持。王海楠等[15]研究证实,运用健康意识理论能有效改善患者各种不良心理。另一方面,本研究对两组患者负面情绪的研究结果显示,基于健康意识理论的健康宣教更有利于负面情绪缓解。其原因可能与患者在干预过程中,干预人员引导患者逐步进行健康意识扩展,为自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干预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有关。
综上所述,基于健康意识理论的健康宣教有助于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减轻自我负担感及负面情绪,使患者维持治疗依从性,提升自我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