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星宇,任雁威,杨雪,张爱华
西安宝石花长庆医院皮肤科,陕西 西安 710201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指在带状疱疹愈合后持续时间不小于1个月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长期伴有严重疼痛感,影响了其生活质量[1]。目前常采用甲钴胺等药物治疗,但相关报道指出,甲钴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虽可缓解患者疼痛,但治疗效果有限,部分患者治疗后可能会产生较多后遗症,影响治疗效果[2]。临床上认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中药治疗效果更佳,并且可减少疼痛发作次数。芍药甘草汤为一剂具有调和肝脾、缓解止痛的处方[3],本研究在此方基础上进行加减中药治疗,旨在探究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及对患者疼痛、血清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P物质(substance P,SP)水平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8 月在西安宝石花长庆医院治疗且符合以下纳入和排除标准的9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26例;年龄40~69岁,平均(54.39±5.12)岁;后遗神经痛病程4~6 周,平均(4.86±0.41)周。观察组中男性 22 例,女性 25 例;年龄 42~71 岁,平均(55.57±5.25)岁;后遗神经痛病程4~7 周,平均(4.92±0.43)周。两组患者的上述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所有患者知情且签署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皮肤性病诊治新进展》[4]及《常见皮肤病的中医诊断与治疗》[5]关于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②患者以皮肤灼热、刺痛、睡眠欠佳为主症,以心中烦热、大便不爽为次症,舌红少津、舌黄而干,脉弦数有力;③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6]≥5分。
1.3 排除标准 ①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②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③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④恶性肿瘤疾病者;⑤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⑥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多虑平片(太仓制药厂,批号:国药准字H32022317)25 mg/次、甲钴胺片(卫材药业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143107)500 μg/次及维生素B1片(白云山光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44020173)20 mg/次治疗,均3次/d,共治疗2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芍药甘草汤加减方治疗,主方:白芍30 g、川楝子10 g、炙甘草10 g、乳香10 g、延胡索10 g、丹参15 g、蝉衣10 g、地龙10 g、没药10 g、僵蚕10 g、全蝎3 g、蜈蚣3 条、龙胆草9 g,根据发病部位加以引经药,头颈部加蔓荆子、葛根各10 g,躯干部加瓜蒌皮10 g,上肢加桑枝10 g,下肢加木瓜10 g,每日一剂,共治疗2周。
1.5 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1)治疗疗效:根据患者治疗2 周后疼痛改善情况判断治疗疗效[7],显效:患者疼痛消失,感觉功能恢复正常,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睡眠无影响;有效:疼痛得到明显改善,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睡眠由轻微影响;无效:患者疼痛无改善或加重,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睡眠影响较大。(2)中医证或积分:根据主症(皮肤灼热、刺痛、睡眠欠佳)及次症(心中烦热、大便不爽)严重程度进行评分[8],主症:重-6 分,中-4分,轻-2分;次症:重-3分,中-2分,轻-1分,无症状均为0 分,中医证候积分为主次症得分相加之和。(3)疼痛:采用VAS评分评价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的疼痛程度,取一根长约10 cm 的绳子,在一端标注0表示无痛,另一端标注10表示无法忍受的剧烈疼痛,让患者根据自身感受进行标注表示疼痛感;应用疼痛功能障碍量表(the pain disability index,PDI)评价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的疼痛功能障碍程度[9],分值0~70分,评分越高障碍越明显。(4)NPY、SP、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水平测定: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应用高速离心机进行离心处理,转速为3000 r/min,离心10 min,应用NPY、SP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 周后的血清NPY、SP、β-EP 水平。(5)炎症因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 周后的血清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白介素-1 β (interleukin-1 β,IL-1β)。(6)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uality of life-brief scale,QOL-BREF)评价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 周后的生活质量[10],该量表包括生理(7~35 分)、心理(6~30分)、社会关系(3~15分)及生活环境(8~40 分)4 个方面,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7)不良反应: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嗜睡乏力、过敏性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9,P=0.045<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和PDI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及VAS、PDI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及VAS、PDI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NPY、SP 和β-EP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NPY、SP、β-E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NPY、SP、β-EP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L-10、IL-1β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L-10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1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和PDI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和PDI评分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中医症候群 VAS PDI 47 47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治疗前15.69±2.17 15.82±2.25 0.285 0.776治疗后8.31±1.09a 9.64±1.13a 5.808 0.001治疗前6.58±1.08 6.41±1.02 0.785 0.435治疗后2.13±0.56a 2.39±0.59a 2.191 0.031治疗前35.39±3.17 35.01±3.24 0.575 0.567治疗后15.61±2.35a 16.98±2.47a 2.755 0.007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NPY、SP和β-EP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NPY、SP和β-EP水平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NPY SP β-EP 47 47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治疗前278.95±25.24 271.52±26.87 1.382 0.170治疗后238.31±21.86a 249.47±22.05a 2.201 0.030治疗前78.83±16.59 79.94±16.42 0.325 0.745治疗后49.71±5.23a 52.05±5.39a 2.136 0.035治疗前98.25±10.41 97.14±10.09 0.525 0.601治疗后64.57±7.81a 71.92±8.05a 4.493 0.001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IL-10 IL-1β 47 47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治疗前138.17±15.36 139.02±16.19 0.261 0.795治疗后173.22±19.73a 156.97±16.05a 4.380 0.001治疗前59.42±6.76 57.63±6.89 1.271 0.207治疗后47.17±5.35a 51.38±5.62a 3.720 0.001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及生活环境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及生活环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2.6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5,P=0.358>0.05),见表6。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QOL-BREF评分比较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QOL-BREF评分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生理 心理 社会关系 生活环境47 47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治疗前23.18±2.31 23.57±2.29 0.822 0.413治疗后27.68±2.37a 26.30±2.35a 2.835 0.006治疗前20.13±3.61 20.59±3.84 0.598 0.551治疗后24.41±4.16a 22.67±4.01a 2.065 0.042治疗前8.15±1.12 8.07±1.09 0.351 0.726治疗后10.67±1.63a 9.14±1.57a 4.635 0.001治疗前22.37±3.15 21.62±3.29 1.129 0.262治疗后28.60±3.64a 26.97±3.39a 2.247 0.027
表6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例)
中医根据带状疱疹的发病及发展过程将其归为“蛇串疮”的范畴,认为本病的发病主要在于正气不足、余邪稽留,导致气血经络阻碍,不通则痛,因肝气郁结已伤气血,为实证,故该病易反复,较难痊愈。目前临床上认为治疗该病不可一味攻伐,应以扶助正气为主,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然后在此基础上辅以清除余毒、理气化瘀通络,以起到改善气血瘀滞、缓解疼痛的作用。芍药甘草汤选自张仲景《伤寒论》,后世医家根据文中的描述,将该方剂用于“拘急、疼痛”症状的疾病,常有速效,该方剂主要成分为芍药、甘草,具有较好的镇痛、祛瘀、清热解毒作用[11]。本研究在此方的基础上加以川楝子、乳香、延胡索、丹参、蜈蚣等药物加减治疗,其中川楝子、乳香、丹参可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延胡索能够活血、行气,蜈蚣可攻毒散结、通络止痛,诸药联用止痛之效更佳。现代药理表明,芍药中芍药苷和甘草甜素具有神经及传导阻滞作用,川楝子中川楝素为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阻断剂,可抑制神经诱发的乙酰胆碱释放,进而可松弛痉挛、缓解疼痛,提高疼痛耐受程度[12]。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VAS、P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应用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效率高,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张莹等[13]和丁丽[14]研究对带状疱疹患者给予川楝子、乳香等祛痛通络类药物治疗可起到缓解疼痛感的作用,与本研究结果相同。
SP是分布于神经纤维内的一种神经肽,当神经受刺激后,SP可在中枢端和外周端末梢释放,与NK1受体结合发挥生理作用;NPY是含量最为丰富的神经肽之一,可维持内环境稳态[15]。张二力等[16]研究发现,NPY、SP 参与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发展过程,且NPY、SP水平与疼痛程度有关,表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多存在血清NPY、SP 表达异常的现象。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血清NPY、SP、β-EP低于对照组,说明应用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降低外周血NPY、SP水平,这主要与芍药甘草汤中芍药及川楝子中有效成分具有神经及传导阻滞作用有关。
局部炎症反应也是导致患者疼痛加重的主要原因。叶静静[17]研究指出,带状疱疹患者因体内IL-10水平降低,导致其炎性反应失衡,加重疼痛程度。川楝子可减少病毒在肝肾脑等部位的扩散,降低局部炎症反应,甘草中甘草酸能够降低脂加氧酶和磷脂酶活性,抑制PGs合成释放,进而起到较好的抗炎作用。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 水平高于对照组,说明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给予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可减轻炎症反应,与胡志飞[18]研究结果存在差异,提示后续需进行进一步研究以明确该药方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另外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说明应用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安全性较高。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程迁延难愈,疼痛剧烈,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影响其生活质量。杨素清等[19]报道指出,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给予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可减轻疼痛程度,改善生活质量。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应用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这与该药方中川楝子、乳香、丹参等具有较好的止痛作用有关。
综上所述,应用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效率高,可降低患者疼痛程度,降低外周血NPY、S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高。
但本研究纳入病例较少,无法代表各类型患者,且在纳入病例时,未对患者心理情绪、疼痛承受度、患者学历、家庭环境等进行细致分析,可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故后续需增加样本量,进一步分析芍药甘草汤加减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