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老猫在同学群里发了则视频,是美国90后歌手艾德·希兰和波切利大叔合作的《Perfect》(《完美无瑕》)。
“是‘黄老板的歌,我也挺喜欢的。”我马上跟了一句。
老猫甚激动:“你知道希兰的昵称叫‘黄老板呀。”
我说:“偷看儿子的云音乐听歌记录知道的。”
老猫说:“最近,我和我家妞讨论的话题,正是‘黄老板。”她是前些日子去青岛出差,回来被隔离时无聊,听FM电台里天天推荐,才认识了‘黄老板这号人物。平时和妞话不投机半句多,如今终于找到一个双方可以深入聊下去的话题了。”
看来,和90后00后孩子有沟通障碍,是70后共同面对的问题。孩子们在看什么剧、听什么歌、吃什么东西、粉什么明星,和“老一辈”不一样。要顺畅地沟通,则一方需要妥协。
我妥协的方式,是偷偷补课儿子关注的东西。说起来,云音乐APP也是儿子告诉我的。某日他心情特别好,加了我好友,这下他听什么歌我随时随地能去他主页“侦察”了。我尝试着听他的歌单,好了解年轻人的世界,以期找到更多的谈资。
有意思的是,没过几天,在澳大利亚定居的大头也上传了一个视频,是2Cellos组合中的豪瑟,光脚黑T牛仔裤,正坐在喷水池边拉大提琴,曲子也是《Perfect》,帅得一塌糊涂。大头的女儿在学大提琴,最喜欢的大提琴手就是2Cellos;前几天刚在群里补课了《Perfect》的大头,就这样一下子和女儿成功地搭上了话!
哈哈,一言激起万朵水花。同学们纷纷表示,以后大家要多多分享各自小朋友喜欢的东西,就像我们这一代人看的听的吃的粉的都差不多,我们的孩子们的喜好大概率也差不多呢。懂一家之喜好,可辐射百家之喜好,为了和孩子们靠拢靠拢再靠拢,老父亲老母亲们当真是费尽了心思。
和Vivid相识有四五年了。为了在西班牙注册企业,走进一家华人商务咨询公司,她是业务主管,出面接待。我打量了一眼:面容苍白,身材瘦小。心里不免嘀咕,Vivid的名字(鲜艳夺目),和本人完全不搭啊……
但,她一开口却让人刮目相看,逐一解答问题,话不多而切中要点。咨询结束我起身道别:谢谢了,哪天方便,一起吃顿饭?她冷着脸,不必了,没空。约初次见面的人吃饭,我大概是平生第一回,结果碰了一鼻子灰,悻悻离去。不过,有了几次交往,慢慢成了朋友,才知道她是热水瓶性格——外冷内热。走在街上常有以前的顾客冲着她招手问好,她眼皮都不抬;但朋友碰到麻烦,她肯两肋插刀。
两个月前我再去马德里,Vivid改行做餐饮已有两年,在西班牙广场旁边的茶餐厅“香港厨房”担任经理,她是小股东,却担纲打理一切。店里的墙上挂满了香港的图片,屏幕上播放着传唱的港歌,港味的市井烟火迎面扑来,可见她花了不少心思。
疫情肆虐,餐饮业面临两难抉择,关门歇业或破产出局,“香港厨房”却还在坚持营业。问Vivid,怎么还开门?大难临头,保命要紧。她说,股东讨论后一致决定咬牙坚持。又告诉我,两个厨师都是可遇不可求的高手,保住他们的饭碗也是留住人才。大多数餐厅老板都辞退员工止血保命,我们没有,政府勒令的停业期间,照发工资,马德里绝无仅有。我问,亏了多少钱?她说,每个月都亏一两万欧元,已经赔了一百多万元人民币了。也会愁得睡不着觉,可关门就是认输出局,要么坚持到底。我说,做任何事都贵在坚持,但说说容易啊。希望疫苗出来后能有转机。
转机提前降临,刚过了圣诞节,西班牙主要媒体El Pais(国家报)旗下的美食网站公布了马德里十大美味排行榜,“香港厨房”荣登金榜。作为唯一入选的中餐厅,算为华人增光了。
Vivid兴奋异常,马上微信分享喜讯,这一年来每天上门的客人只有四五十个,今天已经接到三十多个晚上预定的电话了!
我当即回复,恭喜恭喜!Vivid(鲜艳夺目)名副其实!
寒潮来袭,天地间冰窖一般。明人匆匆进入办公楼,还是一样的冷冽。怎么回事?他还未启口,一旁长厚大衣裹身的物业经理就主动说道:“空调坏了,早上设备间水漫金山。正通知抢修,不好意思。”“寒潮原因吧,抓紧修。”明人表示理解,然后赶紧上楼处理一堆事务去了。
办公室也冷,他只能裹紧衣服,关紧门窗。不一会,职工代表座谈会的时间到了,明人想趁此机会多和年轻人聊聊,听听他们的意见。会议室还是冷,幸亏搁了一只取暖器,明人觉得尚能抵挡,但下面几个年轻人冻得坐不住了。有一位,刚轮到发言,便直截了当地说:“物业差劲,这么冷,空调都坏了,至少应该多备些取暖器吧?”其他人,多多少少,都有点这个意思。
明人开口了:“其实,今天这寒潮加空调休克,倒让我回到了小时候。以前没空调、没取暖器,冬天上课,瑟瑟发抖,很容易长冻疮。但是,即便如此,我们都挺过来了,学习得也快乐。”
有人笑了。还有人轻声咕噜:“忆苦思甜呀。”
明人告诉大家,不妨围绕这个话题各抒己见。行政部常部长率先发言:“年轻人要惜福啊。我们出生的年代,吃都吃不饱,其它的就更不用说了……”他顿了顿,从口袋里掏出两张相片给大家传阅,让猜猜照片上是什么东西。
年轻人们都猜不出,犹犹豫豫的回答不时引发哄堂大笑。最后,明人当了解谜人。照片上的,是假领子,省布料,戴上了照样挺括,也好洗,属于上海的“特殊发明”。常部长则紧跟着说:“现在,你们要什么有什么,所以稍微冷一点点,就受不了了。”
有位90后的帅小伙子接过话头:“也不能说我们都忍受不了。既然有了现代的科技发明,就要物尽其用嘛。这样,更利于促进发展。”另一位80后的女孩亦发言:“常部长,我也给您看样东西,您知道是什么吗?”说着,她掏出一个白色的小玩意,并揿动了按钮,上方出现了一个“心”字的光环。常部长接过反复察看,脸上一片懵懂。“谁知道这是什么?这类新鲜玩意兒太多啦。”
明人一样不晓得,但他想替常部长说点什么,毕竟他们是同龄人呀。在获悉这玩意儿是某权威单位最新研究推出的心血管病的治疗器后,明人谈了自己的观点。总的含义,他以为,还是对年轻人的谆谆教诲,也得到了在座者的掌声。
会后,明人还是收到了行政部的一份报告——申请紧急购买一批取暖器的报告。附页是各处室的意见呼吁。他皱了皱眉,就偶尔那么几天,都熬不住吗?现在的年轻人,也太那个了……他把后边几个字吞咽了下去。 最后,还是在报告上画圈同意了。
晚上到家,房内一片阴冷。他看了暖气片和温度计,暖气没开足,温度只有十来度。他叹了口气。
老母亲迎上来。明人说:“多冷呀,不能把空调开大吗?”他知道母亲宁愿用汤婆子,宁愿多加衣,也不愿开空调的。她是怕多耗电,当然,也有始终不太习惯的原因。老母亲回道:“以前没有空调,不也一样过吗?现在条件好了,开一点就够了。不要忘本哦!”明人听了,想辩驳几句,忽然想起白日的情景,那些中青年的一番争论,便哑然失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