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王燕萍 李孟 通讯员 吴正丽
有一群人,他们是多面手,能执法、会宣讲、精通群众工作;是健步者,披星戴月、走街串巷;他们任劳任怨,勤勤恳恳,以奉献之心做工作,以爱岗敬业精神做先锋。
这群人,是黄冈市城管执法委的“明星”,这群人用生命之火,点燃城管的队伍光芒,他们的身影令人动容,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故事吧。
倪志祥是黄冈市城管执法委高新区大队大队长,平日里与市民小贩打交道最多,处理的都是“琐事”,件件“琐事”却又与居民利益息息相关。
新港二路毗邻黄冈师院,商铺云集、人气旺盛,俗称“学生街”黄州的“不夜城”,占道经营十分严重,多年整治收效甚微。为彻底解决学生街的管理难题,倪志祥深入实地着力寻找出路。本着“疏堵结合”的原则,围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的工作思路,经多方探索研究,最终形成了“梦里味道”美食广场的建设方案。成功引入社会资金200万元,并于6月4日动工建设。
经过24天加班加点,一个3000平米的美食广场顺利建成,73家商户顺利入驻。美食广场的建成既解决了学生街脏、乱、差的现象,又保持了学生街“不夜城”的繁华景象,实现了多方共赢。有了这次的经验,倪志祥又举一反三,成功将“以建代赶”这一方法运用到农贸市场管理上,使辖区珠明山集贸市场门前占道经营问题和新桥农民街马路市场占道问题逐一破解。
堵不如疏,在他看来,真正为居民解决问题的城管才是好城管。“停车难”一直是城市管理难题,高新区大队辖区内有大型商业综合体万达广场1座、各类大中小学、幼儿园12所,节假日期间和上下学时段异常拥堵,乱停车现象屡禁不止,靠“贴条”罚款难以解决根本问题。为解决交通“堵、梗、塞”问题,倪志祥拿着辖区地图潜心研究、听取多方意见、整体谋划、合理布局,最终在辖区内建设了4处大型停车场:万达广场停车场新增立体泊位380个,共有泊位851个;紫薇园停车场泊位100个;三能超市停车场泊位80个;相地城停车场泊位100个,2年内共建设停车泊位1131个,有效缓解了辖区内停车压力,疏导了交通秩序,增强了市民幸福感。
城市管理需要深度思考,如何紧抓“内部管理规范”和“人员素质提升”两个关键点,这也是黄冈城管委执法系统两大亮点。
在执法办案内部规范管理上,该大队建立完善了执法办案全过程台账管理制度,实行案件主办人责任制,明确专人登记造册建台账,实现了所有案件有人负责,案情有据可查,案卷有人整理,杜绝了案件办理有头无尾、有始无终,甚至案卷遗失等情况的发生。
在执法办案人员素质提升上,该大队组织开展执法培训、以案说法、相互交流、比学赶超等活动,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不断提升办案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积极参与各级案卷质量评先活动,激发办案动力,提升办案质量和水平。
30年,他用双脚丈量着黄冈城区的大街小巷,用双手记录着环卫历史的日月时光。1973年出生的李家宜比同龄人显得更“着急”,47岁已是头发花白的小老头。
1991年,18岁不到的李家宜投身环卫工作,当时身单力薄的毛头小伙并不被大家看好,但好胜的他默默下定决心:别人能干的自己也能干,别人能干好的自己也一定能干好,而且要做一个合格的环卫工人。
1997年,由于工作出色,责任心强,李家宜被调到生产科任负责人至今,成为现在黄冈城区82条主次干道、720多万平方米道路的清扫保洁“总管”。他定岗、定员、定质量、定标准,任务到片,责任到人。他对城区垃圾箱、果皮箱、公厕、中转站等环卫设施了如指掌,对700多名环卫工人姓名熟记于心。
谈到环卫工作,不少人的印象还停留在多年前“扫把、铁锹、木板车”的时代。然而,现代化城市管理需要紧跟时代,黄冈市早已踏出改革步伐。黄冈环卫人打破传统保洁模式,实行“一街一策,集中清扫”,按照“保洁全天候、管理无缝隙、责任全覆盖”的要求,根据不同道路、不同级别、不同情况、不同要求调整清扫保洁作业模式,各清扫保洁公司根据自身特点,按照早班集中普扫,重点时段分片清扫,建立全天16小时保洁机制。传统的清扫作业悄然改为现代机械化为主的“吸、扫、降、冲、洗”的综合模式。
疫情期间,700多名黄冈环卫人铮铮铁骨冲向前,李家宜是其中的一名典范。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黄冈环卫系统先后组织人员参加大型突击任务20多次,投入突击人力2177人次、车辆设备949台次,清运建筑垃圾、医疗包装垃圾、废弃口罩等各类垃圾达780车;对3个发热病人收治点、6个密切接触留观点、7个确诊病例收治点、7个支援医生居住点,定人定时的完成有害垃圾收运工作;转运消杀药品近300吨,全面完成了市指挥部和市城管执法委交办的任务。
作为环卫劳模代表,李家宜曾30多次被上级机关评为“环卫标兵”、“十佳城市美容师”、“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2019年被湖北省住建厅授予“优秀环卫工人”称号;2020年被黄冈市总工会授予“黄冈五一劳动奖章”。
城市建设离不开园林绿化管理,所谓“三分栽植七分管理”,2002年,冯勇明从部队转业到黄冈市城管执法委园林管理处从事绿化养护工作,是一名生产队队长,这一干便是18个年头,手上修建枝叶留下的老茧破了又长。
刚开始接触园林工作时,他有些不适应,使用修枝剪时很不顺,才一个上午,他的双手就打满了水泡。吃午饭的时候,手疼胳膊酸,连碗都端不稳。凭着在军营中摸爬滚打练就的坚强个性,他挑破水泡,贴上创口贴继续“战斗”。
为了把球类植物修剪得整齐美观,每次一到绿化带修剪,他总是积极“抢地盘”,多挑些带心树练习修剪技术。他一边坚持练基本功,一边向有经验的老同志请教,逐步熟悉绿化业务,最终从“门外汉”锻炼成了技术骨干。冯勇明先后取得了园林绿化技师及高级园艺师的资格,多次被派到各绿化重点路段、重点项目建设中参与大树整形和色块修剪工作,在历次技术比武和养护考核中,均名列前茅。
园林绿化工作季节性强,突击性任务多,经常加班加点,每年的城区春季绿化中,他负责工程现场管理,一大批新的苗木运回来之后,要连夜突击栽完,他总是积极带头,驻守现场,带领大家一起栽好每一株苗木;夏季持续干旱的时候,他经常熬夜抗旱保苗,作为队长,他总是最早到岗,最晚下班,早上五点开始浇水,晚上凌晨两三点才回家。遇到大雨或者下大雪,又得巡查倾倒树木、敲打积雪。
即使是在抗击疫情近2个月的时间里,他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外,还先后参与医院重灾区保洁6次,卡口值守52天,物资搬运8次,公共绿地消毒40次,圆满完成了抗疫任务。在急难险重任务前,他从不计较得失,总是冲锋在前,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苦心人,天不负。自到黄冈市城管执法委工作以来,冯勇明始终保持着一颗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工作中做到尽善尽美,取得了不少的辉煌成就。2014年被评为“湖北省最美风景园林人”、2017年被表彰为“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先进工作者”、2018年获“黄冈市劳动模范”,多次获“优秀共产党员”、“工作标兵”称号,也多次被推选为先进典型,在每年的年度考核中也经常获得优秀等次。
曹强是黄冈城管执法委特勤一大队大队长,这样一个特殊的岗位,在疫情期间更为忙碌。
在接到参与城区卡口交通管制和后勤保障任务后,也是实施最严出行管控的那段日子里,他克服自身上下班的不便,主动认领凌晨零点到七点最艰苦的一班执勤任务,严控无证人员和车辆通行,做到不漏一车一人。执勤期间,还利用休整时间完成多次突击搬运任务,驰援过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搬迁,装卸过百余吨的援黄防疫物资10余次,还多次赴疫情中心区武汉、孝感转移医疗物资。
为织密城区疫情的防护网,曹强带领10名队员组建了一支志愿服务队,徒步对重点小区、集贸市场等公共场所开展巡逻防控。在困难群众居多的惠康佳苑,他义无反顾的撸起袖子当上了“送货员”。面对七层高的楼梯房,身穿防护服,手提蔬菜肩扛大米往上爬,挨家挨户将物资送到居民门口。而正是这样一只不足10人的队伍,还默默肩负着为援黄医疗队运送物资的任务,每天高强度的搬运已经成为他们的工作常态。自疫情发生以来,曹强带领他的队伍共计转运物资30余次,转运各类物资近400吨。
哪里有危险,哪里便有他们的身影。入汛以来,黄州城区接连遭受暴雨侵袭,长江堤防长期超警戒水位,城市渍涝频发。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曹强带领特勤一大队的队员们始终将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他们涉深水、下险滩,冒着暴雨奋战在抢险救援一线,从洪水肆虐的险境绝地中营救群众。在积水最深的外贸小区和考棚小学,两处最深积水均达到1.2米以上,曹强带领队员们始终坚定地站在洪水里、站在险情中、站在灾民中,用背、抱、扶等方式争分夺秒地把被困人员送上冲锋舟,一趟趟地用冲锋舟将受困群众护送至安全地带,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期3天的外贸小区和考棚小学救援行动,成功解救转移被困群众230余人。
在临近高考那几天,连日暴雨覆盖全城。湖北省应急职业技术学院是该市高考考点之一。高考前一晚,曹强带领队员们向水而行,连夜搭建浮桥。队员们身上雨水和着汗水不停地往下流,流到浸透半身的洪水中,但每个人都无暇顾及,专注在搭桥工作中忙碌不跌,只为“护航”高考出一份力。在长时间、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下,队员们身上分不清雨水和汗水,砂石蹭破了很多同志的皮肤,但这没能让这群可爱的城管人退缩。
“穿上了制服,就意味着穿上了责任、穿上了使命!”。这一抹靓丽的蓝色,是一望无际的苍穹,更是城市管理者忙碌的身影。这群人没有多余的话语,有的只是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用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来书写“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课题的最美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