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

2021-01-25 03:27:26
四川水泥 2021年4期
关键词:条件隧道施工

鲁 平

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

鲁 平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湖北 襄阳 441199)

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铁路作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舒适,同时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特别是在地形复杂的地区,隧道施工的开展就会非常困难,对这种施工环境会给隧道工程质量和安全都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施工,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本文从工程实际出发,分析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及安全管理措施。

复杂地质条件;隧道建设;施工技术;安全管理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交通运输业在此背景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基础是交通建设。但我国幅员辽阔,部分地区地形复杂,给交通建设带来挑战。修建隧道,可以解决公路、铁路运输中的一些问题,从而节约成本。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铁路运输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水平,就需要克服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外界环境困难。此外,交通行业也需要不断改进施工技术,解决隧道施工中遇到的各种地质问题,顺利推进并而提高隧道施工质量。

1 隧道施工中复杂地质条件对施工的影响

隧道是高速公路、铁路建设中经常出现的,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利用隧道施工可以缩短高速公路与铁路的连接线,使其形成一条直线,从而节约了施工成本,提高了公路、铁路施工技术水平。

但是在在复杂地质条件下,会使得隧道工程变得更为复杂,例如在西南地区,铁路、公路隧道施工难度大;又如在地质条件恶劣,土质松软不硬的地区,施工开挖容易发生塌方;在地区地质条件为岩溶地貌,施工技术难度大,不能采用专业施工机械,施工难度大,开挖过程中易发生破坏,造成不稳定因素。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需求逐渐增加,隧道建设迫在眉睫。但是由于城市地下管线众多,为了避免地面建筑物地基不稳定引起的塌方,促进铁路、高速公路隧道的顺利建设,提高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水平,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我国西南施工区域地形复杂多样,具有西高东低的特点,使得隧道工程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技术问题,同时由于该地区地质环境恶劣、地基松软、岩体结构不牢固等,极易导致工程发生坍塌。在某些结壳频发地区,如岩溶地貌,岩层稳定性较差。这种地质条件,既不利于专业设备的使用,又对钻井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处理不当,就会演变成地质灾害。还有特殊地质条件,如地下洞穴等。为了防止地下管线之间的安全距离过大,在城市隧道施工时,必须协调好各管线之间的安全距离。因此需要设计、施工人员区别复杂地质条件与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全面研究施工技术,提出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案[1]。

2 复合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技术分析

隧道施工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为了提高隧道施工质量,必须抓住各种地质条件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施工技术审查和分析,不同地质类型需要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能体现因地制宜的思想,具体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解决方案。

为了提高隧道施工的质量和效率,隧道施工技术应以实际地质条件为基础,西南地质条件多为断层或中间地层,由于地质地层稳定程度不高,隧道施工时应先加强岩层处理,增强地面强度,以确定地质是否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由于长期煤网破碎,若施工前检查瓦斯浓度在标准范围内,为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在岩溶形式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必须全面控制岩溶地质。首先,要全面检查洞穴整体内部,了解洞穴中物质的组成,清洁软石表面,清理或填充不平整的部分。填方时,应充分利用固体材料,使其完全进入洞室,洞室墙可采用锚杆砌筑,增加洞室的稳定性,减少对洞室的破坏,具体施工可采用钢筋混凝土设备。同时,可采用专业机械设备,加强洞室内的地基基础,并对地基进行特殊处理,使其防水。其次,加强洞窟内部支护,使其更坚固,特别是洞室顶部的稳定,以提高其抗压性能。

3 隧道施工技术

3.1 气成层

为了地质预测、改善建筑物的通风和排水条件和改善工作面,在隧道出口左侧(线前进方向)设置了一段较长的平行位置。打开并联后,利用并联位置作为通道进行灭火、救援和维修。在隧道实际工作条件下,采用钻孔抽放法,减小瓦斯压力,抽放高度大于隧道出口轮廓线。施工中还需根据按设计要求,沿隧道纵向每隔1.0m设置拱壁式钢架,以加强采空区外空洞的封闭,减少岩石面积和破碎面,防止破坏。应严格按照程序减少进入隧道的空气体积,加强通风,提高风速,增加隧道内空气量,确保隧道内气体浓度不超过0.3%。检验程序完成后,设立专职安全员,对气体进行连续检验。在隧道内的任何地方,气体浓度都能被吸入。因此在钻孔、装填和爆炸前,必须严格执行瓦斯浓度“一枪两控”的规定,加强瓦斯浓度的监测和管理。在隧道内,当瓦斯浓度超过1.5%时,掘进现场自动报警,调整施工人员,停止一切作业,增加通风量,若隧道内瓦斯浓度超过1.5%,则必须将相临近隧道内的施工人员进行疏散,以达到警示和预防的目的[2]。

3.2 石膏层

石膏穿孔结构采用超短台阶法开挖,当条件允许时,可采用人工或钻孔法结合人工挖掘的减压、初期支护加固初期支护,应按照灵活、及时、多支护的思路,将高强度、高抗震、大变形的材料和构件纳入第一支护。隧道壁采用锚固方式,轴心采用后轴线。管道结构的首次支护组合,带动了小型管道,锚杆和喷射混凝土。严禁洞内设置脱水通风站,喷淋水,注意排水,防止积水溢流,保持岩体干燥,隧道加固为椭圆形衬砌结构。考虑石膏的受力特点、空间要求和水源特性,选用椭圆衬砌结构,既能满足排水要求,又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

3.3 岩溶层

在隧道的洞穴中,溶沟、溶沟和溶洞注射器是最常见的溶洞,广泛分布于隧道的线路结构两侧,拱顶底板,道床或侧墙的底部。一般山洞规模小、影响小、处理相对简单,从而降低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因此,大部分150-75砂浆红宝石溶洞被反吹;弧形拱顶加上1.0RTL厚片保护砂浆;纤维层下面的溶洞由Bram梁支撑;墙下面的溶洞由横梁支撑,或者两次更换。同时,列举了三种特殊的跳洞处理方法。

该组合是根据洞穴的形态特征和地质条件确定的,洞口线右侧设挡泥墙,后端清空,若洞穴宽2.5m,高2.5m;则右端以2.5m砂浆柱支撑顶面,上接32M横梁交叉。由于洞室两端岩溶性较强,不宜作为受水部位;梁浇筑时间长,影响设计,故不设梁宽。采用地基易减薄挂膜技术,有利于围岩加固,衬砌与基床分离,有利于路基基床沉降。对于溶洞的具体处理措施如下:挖取溶洞顶板,清除施工期间药筒的填充物和放射性残渣,按填石要求分层填筑,顶面厚度不超过洞底1.0m,可引碎石入洞,浇注50号混凝土。侧壁和箭头:侧壁和拱圈使用锚杆。钢筋吊装的钢砼内衬,进行预留沉降作业。

4 复合地质条件下的安全生产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容易遇到特殊岩土工程和不良地质条件,主要有富水围岩、断层带、破碎较差的围岩、断层、岩溶、风积砂岩、含水砂层、瓦斯、岩层、挤压围岩、岩胀、溶覆层等。面对复杂地质条件的危害,隧道施工应充分解决,根据现场实际位置,避免安全隐患,确保隧道施工质量和效率。

4.1 加强地质勘查工作

加强地质调查,复杂的地质条件对隧道施工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应加强地质调查,全面了解隧道施工质量,对隧道施工地质条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检查:一是施工前对隧道地质条件进行预测,对可能出现的滑坡、软岩崩塌、岩溶、瓦斯涌出等地质灾害进行监测,使用专业测量仪器,保证隧道施工的可行性;二是对岩体结构进行随时监测,加强地质灾害分析,深入隧道,分析预测围岩状况,为施工提供合理指导,确保施工安全[3]。

4.2 选择适当的技术

要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掌握施工效率和背筋质量。一是,在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时,应掌握井壁前部地质条件和地下水情况,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二是,完善输送技术,实施地质超前支护,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三是,对隧道施工过程进行全面控制,对于地质条件较为敏感的夹层,可采用其他加固方法,如小管、大管组等,提高其强度和承压能力,提高施工安全性;排水宜采用带芯土主步板圆形排水,双线、多线排水宜采用中墙法、横墙法或双墙表示法。在碳源断开后,应加强气体监测,避免气体浓度过高对山区岩溶地貌造成的影响,应采取以下措施:按设计要求,对溶洞内的岩溶充填、软岩进行回填,铺设加固地基,采取防水层;对溶洞内的边墙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加强端部,改善水质。对溶洞侧壁的处理,可采用锚杆形状的支护水面,用钢-混凝土结构加固边墙,避免边墙受压力、应力破坏或变形,确保背筋的安全。抗岩敏感地层的施工应采用洒水软化围岩、钻孔等措施来消除或抑制内部应力,施工中应采取超前加固措施。

4.3 加强技术管理和隧道施工管理

严格的技术控制和管理是工程设计中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应根据不同围岩的地质条件,采用先进的地质预测方法,对不同类型的围岩进行地质速绘、钻孔、放射等地质设计,根据地质条件和辐射效应,及时调整辐射系统或参数,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经专业人员批准后才能实施,如地质条件有变化,拆除方法必须与设计要求相一致,按程序改变降压方法,修改设计。

4.4 加强安全管理

健全风险防范制度,最有效地规范员工行为,使员工按规定的程序工作,减少事故的发生。其次,要实施施工工程师管理,对典型案例进行安全培训,以安全操作为主要内容,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在开采过程中,每一步都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清除了山上的不稳定物质,确保山体隧道施工中的安全性。施工方需要在能够基本了解地质条件,能够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并建立相应的制度,例如在隧道内外设置电子监控设备,对隧道中的施工情况进行实时严密监控,一旦出现异常,立即采取防范措施[4]。

4.5 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

强化安全管理,施工质量是保证工程安全的重要前提,必须不断加强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设立红外报警,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发现安全隐患后,报警者迅速了解情况并制定解决方案。此外,要提高施工机械的安全性,如有损坏或故障,要及时通知机械设备;设备的维护和正常运行是施工人员正确操作的前提,尤其是在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下,施工过程中要保证相关科技设备的安全。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对连接接收到的可信度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注意保证数据在正常范围内,建设高海拔隧道还需要专业设备,因此要保证隧道的保温,以保证隧道的正常运行。

5 结束语

隧道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是保障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中国交通发展的推动力。在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工程,应充分考虑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进行具体地质分析及施工工艺的改进。此外保证隧洞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是维系隧洞安全施工的基础,为此,必须采取充分的防范措施,加强监督管理,不断提高施工质量,确保隧道安全运行。

[1]王鑫.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技术与安全管理[J].全文版:工程技术,2016,000(005):P.312-312.

[2]孙鹏祥.复杂地质环境下隧道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00(032):319.

[3]夏正洋.复杂地质条件下公路隧道建设安全保障技术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2016(8):00180-00180.

[4]张阳.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分析[J].砖瓦世界,2019,000(002):98.

S210

A

1007-6344(2021)04-0242-02

猜你喜欢
条件隧道施工
与隧道同行
排除多余的条件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
选择合适的条件
神奇的泥巴山隧道
小读者(2019年24期)2019-01-10 23:00:37
黑乎乎的隧道好可怕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
土木工程施工实习的探讨与实践
扶贫村里施工忙
河南电力(2016年5期)2016-02-06 02:11:34
LED隧道照明节能改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