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和2015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教版)插图比较及启示

2021-01-23 00:57邱黎明徐建飞王雅莉
化学教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化学学科教材

邱黎明 徐建飞 王雅莉

摘要: 为充分发挥教材插图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对2019版和2015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教版)的插图,围绕“新增”“删减”“替换(修改)”和“不变”四个关键词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教材中插图作为凸显学科育人价值、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促进学习方式转变的载体与媒介的方法。

关键词: 插图; 育人价值; 学科素养; 教材比较

文章编号: 1005-6629(2021)12-0027-04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2019版上教版(以下简称“19版”)九年级化学教材[1,2]与2015版(以下简称“15版”)[3,4]相比,插图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许多插图简明易懂,十分符合初次接触化学的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认识规律,不少插图化抽象为具象,寓知识、方法、情感于形象,使教材更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通过赋予插图趣味性、启发性和时代性,揭示教材重点、难点,并为重点和难点服务,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阐述“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经历”[5]的课程理念。也对一线化学教师提出了许多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这些极具审美意义的插图具有哪些特点、功能?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本文结合对19版和15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教版)中插图的比较,进行具体、深入探讨,并揭示其意义和价值。

1 两版教材中插图的比较与统计

为了做好比较研究,保证比较的统一性及方便统计、追溯、检查,比较研究以19版的插图编号为基准和线索,着重对比两个版本插图的主题与内容,先由两位工作人员对19版和15版第一单元“化学的魅力”独立开展比较研究。在各自完成比较研究后,综合分析比较结果,对分歧之处进行追溯、检查,通过讨论,达成共识;若不能达成共识,由第三名工作人员介入,经商讨确定比较结论。

最终确定比较的关键词为“新增”“删减”“替换(修改)”和“不变”。“新增”是指19版有此插图而15版没有此插图。“删减”是指19版无插图,而15版有插图。“替换(修改)”是指两版教材主题相同,但图片内容不同的插图或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扩展的插图;对15版没有插图的编号、19版增加编号的插图或19版将15版插图进行“拆分”“合并”的插图,均归属“替换(修改)”。“不变”是指两版教材中主题和图片内容都基本没有变动的插图。完成比较工作后进行统计分析。

2 统计结果分析

2.1 总体情况

对两版教材插图的研究结果作进一步汇总分析后发现,19版“新增”了19幅插图,“删减”了15版21幅插图,“替换(修改)”了117幅插图,有58幅插图保持“不变”。

这些数据说明,19版在修订过程中力求做到,既要保留15版插图的精华,又能体现新时期教育对化学学科的要求,特别是要展现近年来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突飞猛进。

2.2 情况剖析

一幅插图往往蕴含许多“故事”,无论是“新增”“替换(修改)”还是“删减”“不变”,都蕴含编者让教材服务于学生发展的“良苦用心”。

2.2.1 “新增”插图

19幅“新增”插图,可以用四个方面的作用加以概括。

一是使学生认识我国在化学发展历史中的贡献,感受中华民族在科学探索中的勤劳、智慧和勇敢,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使命感。如图6.2-4是我国化工专家吴蕴初、图6.2-5是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图7.1-3是我国科学家屠呦呦。

二是使学生认识化学与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關系,了解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帮助学生充分感受化学是致力于造福人类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如图4.4-2是煤综合利用流程图、图4.4-5是石油的综合利用、图4.1-6是人工智能与灭火。

三是使学生认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帮助学生认识“宏—微—符”的学科学习特点,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如图2.1-16是由碳原子构成的金刚石、图2.1-17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氯化钠晶体示意图。

四是使学生认识到对比、控制变量等实验方法是九年级化学开展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现代教育技术能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教育与技术融合已经成为教育发展与创新的一种潮流,但是在化学教材中一直没有得到充分体现,19版第一次以插图的形式将现代教育技术的成果呈现在教材中,这是一个亮点。如图2.2-9是木炭在空气、氧气中燃烧,图2.1-4是测定红磷燃烧实验装置内的压强变化、图5.1-5是用pH传感器测定酸碱中和反应溶液中pH变化。

2.2.2 “删减”插图

“删减”15版21幅插图的主要原因: 一是插图无法充分体现教材中主题的内容,如图1.2-5实验时要妥善放置化学药品和器材,并小心使用;图2.1-2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图4.4-11地热。二是与化学学习活动关联程度不高的插图,如图2.2-12的铝制锅盖、图4.2-17于谦、图4.4-6的助动车。

2.2.3 “替换(修改)”插图

“替换(修改)”是本次修订的重点,共有117幅插图,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使原来分散的实验操作变成一个完整的操作过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前、实验过程中、实验后的实验现象,学生安全、顺利开展实验并体会实验背后蕴含的思想和主题。如图1.1-7向石灰水中吹气、图2.2-1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图4.2-7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图5.2-7浓硫酸使蔗糖脱水炭化、图6.2-1加热硫酸铜晶体。

二是通过增加编号,突出一些历史人物或学习内容在化学教材中的地位,加强化学史教育。如图2.1-19道尔顿、图2.1-20阿伏伽德罗。

三是展现我国科学家对世界科技发展作出的贡献,为造福人类付出的努力。如图1.1-2我国科学家研制的杂交水稻;图1.1-18吴孟超院士以赛璐珞、丙酮等为原料制成了我国第一个结构完整的人体肝脏血管模型,为我国开展肝脏手术打下坚实的基础;图1.1-20上海光源。

四是培育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主动体验实验与思维相结合的科学探究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15版图4.2-10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尾气处理是通过导管将尾气燃烧,体现“变废为宝”的想法;19版图4.2-9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尾气处理方法,变成了一个开放式问题。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怎样处理尾气既要尊重科学,还要实事求是,通过探究才能给出合理的方案。

2.2.4 “不变”插图

58幅保持“不变”的插图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化学学科典型的实验装置或操作图。如图1.3-1过滤、图1.3-3蒸发、图3.3-4用pH试纸检测溶液的pH、图4.3-3实验室制二氧化碳装置示意图。

二是经典的、重要的化学史料或科学家。如图1.4-4道尔顿提出的元素符号、图2.1-9科学家拉姆齐、图3.1-8卡文迪许。

三是与化学学科紧密相关的重要数据图表以及物质结构与模型。如图1.4-3地壳中重要元素的质量分数、图2.3-2阿司匹林(a)结构式(b)化学式、图3.2-3溶解度曲线、图4.2-3C60球棍模型。

四是能体现化学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作用的图片。如图2.1-5充有稀有气体的霓虹灯、图2.1-12液氢用作火箭的燃料、图4.4-13核反应堆。

2.3 修订启示

通过比较,感受到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各种学习活动,帮助中学生提高基础学力,形成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发展”[6]“明确中学化学学科在获知、激情、求真、循理、育德等方面的育人價值”[7]是本次修订的主旨,也使教材插图在下列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2.3.1 彰显学科育人价值

借助插图,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与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密切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促进生命和谐发展、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使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科学家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体验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精神,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2.3.2 重视学习方法引导

不少插图结合生活中一些与化学有关常见的现象,使学生领悟“化学即生活”“生活即化学”。让学生正确掌握实验基本操作,安全开展化学实验;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认真开展科学探究。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学科的特征是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描述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

2.3.3 倡导应用先进技术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为教育教学打开了新思路,也为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增设了新途径,特别对一些学生容易忽视的、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通过这些先进技术,学生更能解读反应的实际情况,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

3 相关建议

使教材真正成为教师的教本和学生的学本,才能充分展现教材编写、修订的真实意图。蕴含丰富信息的插图,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提升学生观察、想象、表达等能力,可以成为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与媒介。

3.1 用好插图

重视人文精神的渗透和培养工作,不仅能凸显化学学科的育人价值,更能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若能用好插图,就能突破化学教学的难点。特别是融合化学史、我国人民和科学家为化学发展作出的贡献等教育,能帮助学生感受我国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使学生继承传统,感到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信念。

证据推理、宏微辨析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也是学生建立物质观、微粒观的基础。对刚接触化学的学生来说,透过宏观现象进行微观分析是学习化学的难点之一,利用插图可以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对物质的构成有一定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诱发、驱动并支持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与调控,在提升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例如,19版图6.2-3“盐的用途”对15版有关图片进行了更新,使学生能更深刻体会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并进一步思考怎样使化学更好地服务人类、服务社会,把握“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含义。

3.2 服务教改

重视科学探究,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既是化学教育的特点,也是化学教育的责任。科学探究是一种情境性、过程性、综合性、合作性的活动。插图可以构成与问题情景相结合的、具有挑战性的开放学习环境,引发学生的注意与兴趣,成为探究活动必要的辅助工具。通过使插图成为具体的情景工具,结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想象等一系列综合性过程,能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升学生化学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已经在化学课堂中“生根发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插图的载体作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大家互相合作、共同指正,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学习的兴趣。而教师积极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有利于建立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教学营造一种更积极向上、大胆开放的教学氛围。例如,19版图4.2-11、图4.2-12、图4.2-13对15版图4.2-12、图4.2-13、图4.2-14进行了“替换(修改)”,修订后的插图使“煅烧大理石(石灰石)”从原来一个“知识点”变成了一个具有比较完整流程的“探究课题”,吸引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学习内容上,让整个课堂充满“大理石(石灰石)是否完全分解”的探究活力。

19版教材的插图呈现出一种多元化趋势,不仅增加了教材的开放性,而且增添了教材的活力,能有效地帮助教师形成“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的现代教育观念。重视并发挥插图的潜在作用,不仅能优化教学过程,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而且能利用新课改的理念来指导化学教学,使化学教育更具有开放性,更富有创造力。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委员会.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9.

[2]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委员会.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化学·九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9.

[3]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委员会.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5.

[4]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委员会.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化学·九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5.

[5][6]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试行稿)[S].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7]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学变化之理 修格致之道——中学化学学科育人价值研究[M]. 上海: 上海教育音像出版社, 2013.

猜你喜欢
化学学科教材
教材精读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奇妙的化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