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县第三实验小学:一场基于教育信息化建构的教研探索

2021-01-22 01:59郭瑞祺郭润芳
山西教育·管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研修校本信息化

郭瑞祺 郭润芳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盂县第三实验小学摸着石头过河,在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引导下,持续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学校紧紧围绕“整校推进”的核心理念,创新培训机制,逐级开展教育信息化建构的研修实践。

第三实验小学是几所农村小学合并转型而成的一所学校。几年来我们守正创新、争优创特,成功跻身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之列。在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方面,我们确立了“建设数字化校园,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形成“全面推进信息化办公,全员提升信息化素养,全力构建信息化校园”的“三全”发展模式。

根据《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指南》(下称《指南》),我校建构了“学用结合”的校本培训模式,着力推进技术创新课堂,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创新融合为抓手,以多位一体的精准测评体系等教育信息技术发展新机制,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的深度融合,实现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我们设立“三年一贯”目标,努力向着构建“智慧数字校园生态”砥砺前行。第一年,强化教师队伍信息化能力的培养和实践。坚持面向全员,突出核心骨干教师,全面落實信息化教学研修目标,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专业素养。第二年,逐步加强学校的信息化应用,强化信息化资源管理和建设。以应用驱动教与学的信息化发展,全面提升教师与学生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学校的信息化教学应用达到常态化和优质化,实现师生信息技术的互动。第三年,进一步提高学校信息化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创造条件开展“智慧校园”建设,使管理、教学、教研、培训实现“一条龙”发展,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智能化、品质化。

学校的信息化发展重在落实,更重在务实落地。依据《指南》要求,我校本着自主管理、自主应用、强化应用的校本培训管理原则,建立“四步走”实践流程,即建机制、强支持、提能力、实考核,细化各项任务,明确具体措施,保障信息化教研实践有效推进。

1.科学完善机制,有效推动研修进程

我们对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进行了深入的研判,科学制定了基于我校、适合我校的“一划两案”(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学校信息化校本混合研修方案、学校信息化校本应用考核方案),积极稳妥地推进研修项目的实施。

2.建立能力点组合套餐,以学情定学案

结合我校教师数量较多、年龄结构复杂、不断补入新教师、教学成长环境不一、教师信息化素养参差不齐的实际校情,学校聚焦多媒体教学环境与混合式学习环境,从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四个维度,选定9个能力点源。又基于“四个维度选三,且必须有一个B能力点”的要求,综合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以及个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个人兴趣点的不同,设置了5类套餐供教师选择。最后,根据个人申报结果自然生成6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修。

3.组建两级管理团队,支持研修落地落实

我校设立了两级管理团队。第一级团队为学校项目管理层,由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导处主任和信息处主任组成,全面负责学校2.0工程培训工作,对项目的启动、研修和考核进行全程、全方位的整体把关和跟踪推进;第二级团队为能力点组合管理层,即根据能力点套餐的选择自然生成小组,负责组织各组所属教师参加线下研修,并督促本组教师按时、按质、按量参加线上学习,组织本组教师的一级考核评价。两级管理团队明确层级分工,各司其职。

4.制定时间路线作战图,明确项目落地路径

我们根据培训要求,结合“奥鹏”项目组(奥鹏是我国首家由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国家级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五段式”任务分解安排,上下同步,点面结合,推动培训扎实有效开展。

第一阶段“诊”(2021.3.18-4.10)———目标导引研修。学校制定了“一划两案”,进行了2.0项目启动会和培训会两个宣讲,圈定了学校微能力点范围。第二阶段“选”(2021.4.11-4.20)———科学指导选点。教师完成能力点的选择。第三阶段“学”(2021.4.21-5.6)———潜心线上学习。完整地进行选定能力点的线上学习、完成线上作业。第四阶段“用”(2021.5.7-6.5)———夯实校本应用。根据校本研修计划,聚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创新融合”落地课堂,完成线上线下混合校本研修至少2项活动。收集过程性资料,完成3个微能力点测评。第五阶段“评”(2021.6.5)———抓实质量测评。教师间完成9个能力点成果互评,教研组长选择本校教师9个能力点的作品进行评价,校管理员对本校全部教师提交的能力点测评成果进行学校阶段评价,对本校的优秀成果进行收集及推荐。基于“四个能力”考核教师与教研组应用效果,整体评估整校提升绩效。

5.建设多方位资源平台,提供交流共享环境

初步建立学校办公管理平台、学校教学教研平台;用好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及阳泉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优化学校数字资源库;加强集体备课、磨课、校际间研课等研训活动,实现校内、外教学资源的共享,进一步提升区域教育联盟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

“整校推进”的“最后一公里”在校本研修。《指南》特别指出,要创新研修模式,探索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动、整体提升的研修新路径。我校建立了“学校研修方案总领、教研组研修计划专题细化、教师选学任务清单”的立体分层研修机制,落实自主管理、科学创新的要求,校本驱动全员信息化素养整体提升。

首先,学校创建了“学用结合,多元激活”的校本研修模式,即骨干培养,激活团队;微课导学,激活思维;观测课堂,激活研修,加强教学研讨;践赛活动,激活生成。

其次,围绕打造“技术创新课堂”,学校开展了基于信息技术支撑的“自学—实践—讨论—运用”四环节统整式、立体化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实践,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中检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生成、信息化教学的成效与创新,全面展示技术革命带来的教育教学全新效应。

第三,确立了基于“微课”翻转课堂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微课的设计与实施,进行技术支持的前置学习、课堂导入、重难点讲授以及测验与学习,精准定位技术,导教导学,培养学生自愿学习、自能学习、自会学习的能力。

在这场信息技术能力提升2.0的研修实践中,第三实验小学有层次、有梯度、有条理地“整校推进”,学校信息化办学水平和教师信息素养正在不断提升。学校坚持在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教育信息化指日可待。

(作者单位:盂县第三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研修校本信息化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