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军杰,曹宇春,杨建辉,霍 超
(浙江科技学院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杭州 31002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用地减少,地下空间得到了大力开发。在基坑和隧道开挖等施工过程中土体发生复杂的应力变化,导致应力路径发生不同方向的改变,而粉土广泛存在于沿海城市的地层中,且频繁出现在工程实践中,因此对不同应力路径下粉土的变形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十分必要。国内外在应力路径[1-2]方面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刘国斌等[3]对软土的卸荷模量与应力路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卸荷模量与应力路径的关系式。高彬等[4-5]对饱和黏土在不同应力路径下的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应力路径下的孔隙水压力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有明显不同。朱楠等[6]对结构性软黏土不同应力路径下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孔隙直径和颗粒的定向排列受应力路径影响较大。王钰轲等[7]通过英国全球数字系统(global digital systems,GDS)空心圆柱扭剪仪进行不同循环应力比下的主应力轴连续旋转试验,得到了循环应力比对轴向和剪切应力应变滞回曲线的影响规律。关于塑性流动方面,沈珠江等[8-9]发现应力路径方向和塑性应变方向具有相关性,提出了部分屈服面的概念。施维成等[10]以粗粒土为对象进行了真三轴试验,发现传统本构模型存在着塑性势面两侧不连续的问题,提出了考虑塑性流动连续性的本构模型。陈晨等[11-12]分别提出了一个描述砂土的修正剪胀方程和描述膨胀土的非线性四元蠕变模型。汪俊敏等[13]将Zhang等[14]提出的饱和土弹塑性本构模型推广到不饱和土中,并通过不饱和土不排水循环加载试验进行验证。上述研究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未能考虑传统本构模型中塑性剪应力的微分存在等于零的情况而导致的不连续问题,不能很好地描述土体的塑性流动规律,而部分研究虽然提出了考虑连续性的本构模型,但是缺乏试验验证。综上所述,目前对不同应力路径下粉土的变形及塑性流动规律研究尚不够深入。于是,本研究通过一系列不同应力路径下粉土的三轴固结排水试验,利用塑性流动角γ来描述塑性流动规律,探讨应力路径对粉土变形及塑性流动规律的影响。
试验采用英国GDS伺服电机控制的动三轴测试系统(图1),由压力控制系统、数据测量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三部分组成。轴压控制器通过控制底座的升降完成轴向压力的加卸载;围压控制器通过吸水或排水调节压力室内围压的大小;反压控制器连接至试样帽,通过吸水或排水调节试样反压值,并测量试样内孔隙水压力及体积。
图1 GDS伺服电机控制的动三轴测试系统Fig.1 Dynamic triaxial test systemcontrolled by GDS servo motor
1.2.1 试样制备
本研究采用重塑粉土。根据GB/T 50123—201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15]制备试样,试样高度为80 mm,直径为39.1 mm。采用真空饱和与反压饱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饱和,将装入饱和器的试样放入真空饱和缸中,抽气2 h使压力表读数达到-0.1 MPa大气压后,装入无气水没过试样顶部,持续抽气12 h。安装试样后进行反压饱和,保持围压控制器和反压控制器的读数差值为20 kPa,加载至要求围压,当孔压与反压的比值B达到0.95以上,视为饱和完成。
图2 压缩回弹试验曲线 Fig.2 Compression-rebound test curve
1.2.2 材料参数
根据GB/T 50123—2019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15]进行相对密度试验和液塑限试验,得到粉土颗粒相对密度GS为2.70,液限ωL和塑限ωP分别为26%和19%。此外还进行常规三轴排水剪切、等压固结与回弹试验和三轴卸载试验,得到内聚力c为0 kPa,内摩擦角φ为36°,各向等压固结试验参数λ为0.009,回弹参数κ为0.002 8,泊松比v为0.3。压缩回弹试验曲线如图2所示。常规三轴排水剪切和等压固结与回弹试验所用粉土试样孔隙比e控制在0.65。
图3 应力路径试验示意图Fig.3 Schematic diagram of stress path test
表1 试验方案Table 1 Test scheme
图4 应力比与径向应变关系曲线Fig.4 Relationship curve of stress ratio and radial strain
图5 应力比-体应变关系曲线Fig.5 Relationship curve of stress ratio and volume strain
(1)
(2)
(3)
图6 固结围压为100 kPa时的塑性应变曲线Fig.6 Plastic strain curve under consolidation confining pressure of 100 kPa
图7、图8为不同应力方向角下固结围压为200、300 kPa时的塑性剪应变-塑性体应变曲线。不同应力路径下塑性流动角γ见表2。
图8 固结围压为300 kPa时的塑性剪应变-塑性体应变关系曲线Fig.8 Plastic shear strain and plastic volume strain curveunder consolidation confining pressure of 300 kPa
表2 不同应力路径下的塑性流动角γTable 2 Plastic flow angle γ under different stress paths
图9 塑性流动角和应力方向角多项式拟合曲线Fig.9 Polynomial fitting curve of plastic flow angle and stress direction an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