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丽
(柘城中医院 妇产科,河南 商丘 476200)
分娩痛其疼痛程度较高,大多数产妇难以忍受,可造成产妇心率增快,无法用力导致产程延长,增加心血管意外发生风险,甚至危及产妇及胎儿生命[1]。目前临床为减轻产妇分娩疼痛,常采取硬膜外分娩镇痛,随着临床镇痛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研究指出,全产程采取分娩镇痛可避免分娩疼痛再次发生,保证分娩的顺利进行,若第一产程结束后再次给予麻醉镇痛可能会延长第二产程时间[2]。本研究选取柘城中医院收治的80例阴道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讨全产程分娩镇痛的应用效果。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2月柘城中医院收治的80例阴道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年龄24~40岁,平均(26.72±1.31)岁;孕周36~41周,平均(39.17±1.00)周;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5~28.5 kg·m-2,平均(26.5±2.50)kg·m-2;其中初产妇30例,经产妇10例。观察组年龄23~39岁,平均(26.37±1.05)岁;孕周36~41周,平均(39.47±0.94)周;BMI 18.5~29.5 kg·m-2,平均(26.5±3.00)kg·m-2;其中初产妇31例,经产妇9例。两组年龄、孕周、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柘城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无凝血功能障碍;②孕周为36~41周;③产妇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早产;②合并严重心、肝、肾器官疾病;③明确既往药物过敏史。
1.3 麻醉方法在产妇宫口<3 cm时进入产房,开放产妇静脉通路,实施心电图,加强宫缩及胎心监护,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置管3~5 cm推注10 g·L-1利多卡因(江苏朗欧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3260)3 mL ,于产妇硬膜外第2、3腰椎椎间进行穿刺,观察产妇无不良反应后给予1.5 g·L-1罗哌卡因(成都百裕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392)联合2 g·L-1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0200)麻醉,将8 mL混合剂量连接微泵持续注射。观察组在产程结束后停止药物注射,对照组在宫口>10 cm时暂停注射药物。
1.4 评价指标(1)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3]对产妇镇痛前即刻、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评分按0~10分计算,0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烈疼痛,分值越高表明产妇疼痛越剧烈。(2)采用新生儿阿氏(Apgar)评分表[4]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1、5 min时窒息情况,该量表为 0~10分,10分表示新生儿正常,分值越低表明窒息越严重。记录新生儿出生时体质量。
2.1 中转剖宫产率观察组中转剖宫产率[7.50%(3/40)]低于对照组[25.00%(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P=0.034)。
2.2 VAS评分观察组镇痛前、第一产程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
2.3 新生儿Apgar评分及体质量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体质量比较
分娩疼痛可导致产妇儿茶酚胺、肾上腺素等水平持续上升,使产妇出现负性心理情绪,强烈的疼痛会引发产妇内分泌状态变化,甚至对其生理康复带来影响[5]。大多产妇表示疼痛剧烈,疼痛持续时间长且疼痛程度逐渐加重,伴随子宫收缩力间隔时间缩短,影响产妇正常分娩,可引起一系列应激反应,提高围生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影响第二、三产程中肛提肌、膈肌、腹壁肌等收缩力[6-7]。
硬膜外麻醉镇痛在分娩镇痛中已被广泛应用,其持续时间久、效果佳、产程干扰小等优势明显。当前临床常用的硬膜外分娩镇痛药物以罗哌卡因为主,该药对于保障产程顺利进行有着积极意义,在确保镇痛效果前提下可有效避免干扰产妇运动神经[8]。早期分娩镇痛药物以三氯甲烷、吗啡、东莨菪碱为主,但其安全性有限,对新生儿 Apgar 评分的影响较为明显,随着麻醉技术的发展,椎管内麻醉、吸入麻醉药等麻醉方式也在分娩镇痛中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临床关于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具有较多争议,均集中在停药时机,有研究表明,全产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导致第二产程时间延长及产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上升,甚至造成肛提肌松弛[9]。也有研究指出,产妇第二产程后硬膜外阻滞的逐渐消退可造成产妇舒适感下降,导致疼痛感加重,第一产程作为整个产程中用时最长的时间段,是产妇真正分娩前的11~12 h,在宫颈管逐渐消失至宫口开至3 cm时,进行麻醉,子宫收缩强度呈递增趋势,疼痛持续时间不断延长。第一产程镇痛可有效减轻产妇分娩疼痛,降低产妇的镇痛满意度,但第二产程会增加麻醉用量,且产妇第二产程后麻醉效果逐渐消退,导致舒适感下降,疼痛感加重。全产程分娩镇痛是目前临床分娩镇痛的首选方式,其效果佳且起效时间短,降低第二产程持续用药麻醉量[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转剖宫产率及第二产程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体质量比较差异不明显,表明两种镇痛方案均未对胎儿产生影响,其中全产程分娩镇痛可降低中转剖宫产率,减轻其分娩疼痛。罗哌卡因具备麻醉和镇痛的双重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钠离子进入神经纤维细胞,是纯左旋体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可逆性阻滞神经纤维的冲动传导,对产妇宫缩、胎盘和子宫血流不产生影响,对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小,是一种有效、安全的镇痛药物。芬太尼具有起效快、镇痛时间长、镇痛效果好等优点[11]。研究表明,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可有效减少局麻药物用量,增强镇痛效果,降低产妇应激反应和胎儿酸中毒风险,对产妇进行镇痛,提高肾脏及子宫的血流灌注。因此,全产程分娩镇痛具有对产程干扰小、持续时间久、镇痛效果佳等优势,硬膜外分娩镇痛药物以罗哌卡因为主,该药可避免干扰产妇运动神经,确保镇痛效果,保障产程顺利[12]。此外,全产程分娩镇痛在不间断满足产妇镇痛需求的基础上,降低中转剖宫产率,分娩过程中将产妇感觉与运动分离,利于顺利分娩。
综上所述,全产程分娩镇痛可降低中转剖宫产率,减轻产妇分娩疼痛,利于顺利分娩,未对胎儿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