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市政道路工程的规模与数量不断扩大,为城市建设奠定了基础保障。市政道路的使用周期较长,鉴于车辆荷 载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市政道路的安全性与稳固性等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属于施工难点与重点,必须合理解决沉降及变形 问题,加强软土路基的处理力度,保证软土路基施工质量,这样才能够确保市政道路的建设符合规定的标准。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基设计;软基处理;处理方法
一、市政道路路基设计方案
(一)道路路基施工设计
市政道路路基在设计阶段中,首先需要实地勘测以及研究道路施工区 域的具体地形情况,了解岩土性质、土质构造以及发育情况等数据,分析 边坡高度、地质以及水文等施工条件,设计针对性的地基开挖施工方案,开展路堑边坡开挖施工作业。通过土质类比方法,结合道路路基施工设计 原则完成市政道路的整体设计方案,明确施工的各个参数,坡率设计时,针对于弱风化至微风化层需要 1:0.5 到 1:0.75 的坡率,而强风化层需要 1:0.75 到 1:1 的坡率,对于全风化层、碎石土层等则需要 1:1 到 1:1.5 的 坡率。针对边坡高度,一般情况下,每隔 8 米设置一个等级,需要设计出 不超过 2 米的坡脚碎落台、平台碎落台。路基填筑材料的选择,液限不应 当高于 50,塑性指数需要小于等于 26。路基碾压的设计过程中,各个层的 虚方厚度需要小于等于 30 厘米,这样才能够保证路基的稳固性,使其具备 良好的抗压能力,这样就会有效的防止路面塌陷和路面折断问题,使得道 路的通行能力和通行质量更加的显著。
(二)路基的填筑、压实
市政道路路基在开始填方施工前,首先需要做好相应路段的试验工作,充分地掌握施工路段的土质情况以及相关数据。试验环节中,需要做好松铺 系数的测量作业,明确设计标准以及压实要求,要求相关技术参数、施工标 准以及最佳施工设备方案的有效配合,保证后续施工作业的有序展开。路基 的回填土方如果没有达到 80 厘米高度,首先需要将原地表土壤全部清除,翻 松 30 厘米厚度土层之后,进行平整、压实作业,保证压实度不低于 93%,然 后完成填筑作业。回填土方厚度如果超过了 80 厘米,清除原地表面之后,压 实基底,保证压实度不低于 85%,随后进行填土作业。市政道路路基的填筑 施工作业中,需要完成填土、平整、振压以及检测等操作,需要流水施工作 业。摊平施工作业中,需要保证每层土都设置一个相应的路拱,确保路基的 施工作业中能够顺利排水。各层填土厚度必须超过路基的设计宽度,每侧至 少宽出 50 厘米左右,保证路基边缘的整体压实度能够达到设计标准。回填土 在摊平施工之后,利用 20 吨振动压路机进行反复碾压作业,第一遍碾压作业 不需要振动,坚持先慢后快的速度,由弱振转变到强振,轮迹需要设置 40 到 50 厘米的重叠,以此来确保碾压的均匀性以及不存在漏压问题,随后根据 相应频率进行压实度的检测,将相关数据上报到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
二、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技术分析
(一)换填垫层施工技术
市政道路路基施工作业中,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需要在路基建设施 工范围当中做好软土的清理作业,运用天然砂砾以及土石等施工材料进行 换填操作,从根源上规避软土层对于道路路基施工造成的不良。道路施工 人员需要在路基施工过程中,开挖相应的换填坑,深度保持在 2 米左右,随后采取分层填筑施工、分層压实、分层检测的施工方式展开作业,以此 来解决市政道路路基不稳定的问题,增强地面路基整体承载能力,有效规 避路基沉降等问题,最大程度上的确保市政道路工程的稳定性与通行安全 性。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过程中,利用换填垫层施工技术,可以借由碎石、 砂砾等各类填充材料具备的抗侵蚀性,利用人工回填的施工方式,进一步 增强道路路基的强度以及硬度,增强地基的整体承载能力以及土层的抗剪 强度,有效的规避地基因为外部作用力遭受破坏。此外,市政道路路基的 施工作业中,利用换填施工技术能够保证软土土层的快速排水固结,避免 路基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出现冻胀,以此来解决软土土质对于道路路基造成 的膨胀影响,实现道路路基稳固的目的。
(二)土工织物加固技术
市政道路路基软土地基的处理过程中,可以利用土工织物加固施工技术加以处理。利用相应的土工合成材料,实现防渗、过滤、排水、加筋以 及隔离等效果,在增强软土地基稳固性的同时,有效的保护道路路基结构。铺设土层需要保持平整状态,避免施工区域出现碎石以及块石等各类凸出 物。牢固连接土工织物,处于受力方向上的连接强度需要低于材料的设计 要求以及抗拉强度,搭接宽度需要小于 150 毫米。土工织物摊铺施工后,保证 48 小时之内完成填料填筑施工作业,防止长时间的太阳光曝晒。在填 铺土料的过程中,不可以直接在土工合成材料上 进行卸倒作业,必须在完 成摊铺施工的土面作业面上进行卸倒作业。卸土的高度需要小于等于 1 米,卸土作业后需要立刻开始摊铺施工作业,避免局部下陷情况。
(三)灌浆加固处理技术
市政道路路基施工作业之前,需要结合设计要求与标准,准备需要的 施工机械以及施工材料,根据灌浆试验的相关施工参数来做好注浆孔位以 及排位测放作业,按照要求调整注浆的压力,明确浆液的扩散半径,做好 各项施工准备工作,按照书序完成施工作业,钻孔、下放注浆管、封堵孔 口、浆液搅拌与灌注、浆液凝结成孔。钻孔施工利用钻头搭配冲击成孔的 方式完成,为防止软基段在钻进过程中,出现孔壁不稳等问题,需要同时 下放入导管进行护壁作业。钻进淤泥质粉土与粉细砂土段时,需要结合下 入导管护壁以及捞砂筒来取砂成孔。在灌浆管的下端位置设置长度 0.8 到 1.2 米,下端封口孔径Ф8.0 毫米的花管,主要是避免流沙进入花管对灌浆 施工造成影响,根据施工设计要求,在花管的外壁捆扎软橡皮。成孔达到 设计深度之后,下放灌浆管,水泥袋需要放入到孔底的接触孔,以此来包 裹住灌浆管。首先,需要注入设计水量到搅拌筒中,启动搅拌机,分次添 加水泥材料,3 到 5 分钟的拌和之后,通过浆液过滤网全部漏入到储浆筒 中。灌浆操作中,选择封闭孔口,自上而下的进行分段灌注施工,直到满 足设计孔深为止。注浆段的长度需要按照市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中的淤泥 质粉土以及粉细砂等各个土层的厚度来进一步确定,同时进行 2 到 3 次的 合理升压,有效的控制注浆压力。如果灌浆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了冒浆等施 工问题,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注浆压力,适当增大浆液材料的黏稠 度,单位时间内吸浆量需要控制处于 30 到 40 升/分钟之内,实施限量注浆 作业,倘若施工问题严重,需要立即停止注浆,浆液需要根据相应的设计 要求进行掺砂或水玻璃,增加浆液的整体黏稠度,等待 15 到 20 分钟之后,再次开始灌注作业。在完成注浆作业之后,30 分钟之内需要取出孔口的封 堵物,投入砂石,24 小时之后补灌水灰比 0.5 的浆液,浆液顶面和水稳层 顶面保持齐平之后,便可以结束施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直接关系到城市化发展,软土地基处理 属于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施工的重点与难点。软土路基施工中,必须及时掌 握施工现场情况,做好工程设计,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结合软土地基的 实际情况以及相关参数,选择合理的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技术,保证地基的 稳固性与安全性,保证市政道路路基工程的施工质量,提高市政道路工程 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文艳. 市政道路路基设计中的软基处理问题[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2):2-2.
[2]冯存卿. 道路路基设计中软基处理简述[J]. 技术与市场,2020,27 (10):2-2.
[3]马俊,梁淇. 道路路基设计中软基处理研究[J]. 冶金丛刊,2019,004 (009):200,211.
[4]何延年. 公路路基设计中软基的处理技术探讨[J]. 四川建材,2019,4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