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从热烈的掌声里,我感到大家和我一样,被总书记的讲话深深打动。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我回望自己入党以来走过的道路和塑造过的人物,感慨良多。作为党员,作为演员,我深知,用表演传递伟大建党精神,用好角色为人民代言,始终是我的追求。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我年轻时在部队当兵,经常听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的故事,常拿自己和他们作对照、找差距。没想到后来我得以在银幕上塑造这些来自人民的英模人物。
拍摄电影《焦裕禄》,我深入兰考百姓中间,听老人回忆当年,深刻感受到人们对焦裕禄感情之深;拍摄电影《杨善洲》,我几次走进大凉山,当地群众自发编创的歌谣在我眼前勾画出一个鲜活可感的形象——可以说,每一次人物塑造,都是人民群众和我共同完成的。如今,我想回兰考,到焦裕禄墓前对他说:“焦伯伯,全面小康实现了,您放心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您的精神会继续影响大家。”
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宋大成、哑巴孙力、“老头”刘二铁、老教授吴文渊……这些平凡、温暖、心有坚守的艺术形象,同样来自对生活的提炼。作为文艺工作者,要不断提高阅读生活的能力,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同呼吸。
我非常珍惜“演员”这两个字。和过去相比,我现在的创作少了许多。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少而精、精而深。今年我参与网络剧拍摄,饰演面对传承与创新挑战的手艺人林師傅。赶上这么好的时代,我很想多演几个角色,尤其是能反映时代精神的典型人物,通过塑造这样的人物形象讲好中国故事。
生逢盛世,应不负盛世;生逢其时,当奋斗其时。我将用有限的精力,尽全力创造出经得起时间和观众检验的形象,继续从党的非凡历程中汲取力量,从人民的火热实践中汲取滋养,为文艺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