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盼,闫 帅,范亚昆
(1.山东大禹水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1000;2.山东润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109)
引江济淮工程是集城镇供水、发电、灌溉、防洪除涝等于一体,同时兼具经济发展的大型水利调运工程。其中,菜子湖段原以菜子湖为主要输水,对湖泊实际的运行水位造成一定影响。2020年,根据国家水利局和交通局统一部署,引江济淮输水工程一期菜子湖影响处理工程开始施工建设。建设内容包括土方开挖、新建泵站、启闭机房等项目,其中,重建泵站15座。泵站工程主体结构型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工期紧、精度高、难度大、交叉施工项目多,且受地下水位影响,除了必须要满足强度等级、体积稳定性、抗渗性和耐久性要求外,泵站工程混凝土温控防裂措施,是施工的重点和难点。本工程涉及重建泵站15座,施工期间经过当地高温汛期,现浇钢筋混凝土施工过程,需要从原材料的选用、配合比、施工组织以及施工作业等环节,制定高温专项施工方案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混凝土裂缝。
泵站施工期经过当地高温季节,白天最高气温可达32.9℃,为避免混凝土出机温度过高,水泥仓、砂石料堆做遮阳防晒处理,砂石料高堆深取法使用,堆高8~15 m。选用低水化热水泥且出炉一个月以上,入搅拌机温度低于40℃,砂石料做喷水降温,入搅拌机温度应低于28℃,并备足一次整仓用量。拌和水的水箱和水管要遮阳并做隔热设施,入拌和机水温控制在12~15℃,必要时,在搅拌水中加入碎冰降低水温。
泵站施工使用的混凝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强度要求、抗渗、抗风化和耐久性,而且要保证施工和易性。最终配合比和拌和时间,由试验室结合现场水泥、骨料和水的情况设计得出,现场拌和混凝土试块。为了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升,在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前提下,最低限度的掺加水泥量,并掺入适当的粉煤灰和减水剂,减少水化热。此外,还应掺入具有缓凝作用的外加剂,延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延长混凝土内部散热过程并改善和易性。
混凝土拌和采用强制式搅拌站,搅拌站料斗、皮带运输机和储水器等分别做了防晒措施,混凝土的拌和作业区域搭设遮阳棚,并选择傍晚开展拌和作业。在选择粗骨料的级配和砂率时,重点考虑了骨料的平衡与和易性等性能需求。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运输过程、建筑钢筋含量和浇筑方法,尽可能选用最小的坍落度。拌制时,人工定量添加外加剂和胶凝材料,电子配料称量,水泥误差为±2%、骨料误差为±3%、水和外加剂误差为±1%。在拌和过程中,要根据气候信息,测定砂石骨料的含水量,适当调整拌和用水加入量,雨季时,要增加测量次数。拌和时间不应低于2 min。
结合施工进度,该工程采用机动翻斗车、胶轮车作为远距离运输工具,垂直运输,采用2 m3混凝土吊罐和10 t汽车起重机。因施工期恰逢当地高温季,所有运输设备均做了防晒和保温措施。运输过程配备足够的施工人员和设备,减少转运的次数,缩短运输时间,保证混凝土浇筑作业的连续性。
混凝土入仓前,应洒水降低仓面温度,泵输送管道全长包裹厚毡布,定时人工喷洒水降温,控制温升低于1℃,防止离析。高温季节混凝土的入仓温度不超过28℃,非高温季节不超过20℃。控制混凝土入仓的自由落差<2 m,特殊部位无法达到落差高度要求的,改用导管垂直运输,但输送管道做隔热降温措施。混凝土入仓后,人工立即平仓。对于墩墙等高度超过2 m的结构,采取挂串筒入仓方法,并在混凝土入仓后,及时完成平仓振捣作业,缩短混凝土的覆盖时间。
该工程选择在早晨、夜间或阴天进行泵站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作业,避开当天高温时段。同时,配足施工资源,统一调度指挥,加快浇筑速度,并将浇筑温升控制于1~2℃内。对于急赶工期的施工项目,高温时段作业应搭设遮阳棚,避免阳光直射。雨天施工时,在降雨量低于2 mm/h时,需做好作业面的遮挡和排水工作;降雨量超过2 mm/h时,需停止浇筑作业,已经入仓的混凝土,要立即平仓捣实并用雨布覆盖;恢复浇筑时,若混凝土表面尚未初凝,应请示监理人,并根据指示处理后继续作业,否则,应按照施工缝处理。
混凝土采用分层且连续浇捣方法,各层浇筑厚度控制在30~50 cm,每小时的浇筑厚度<1 m;变形缝的设计宽度为2 cm,变形缝内添加闭孔泡沫板;施工缝做凿毛措施,表层凿除浮浆,再用清水冲洗表露石子。泵房留置的施工缝设钢板止水;泵站前池各结构块,应设置后浇带,在两侧结构完成浇筑且变形稳定后,后浇带采用高一个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加强对结合部的振捣,避免漏振,上下层的浇筑间隔时长不超过初凝时间。
混凝土内部设置的冷却水管,采用直径为Φ50的薄壁钢管。薄壁钢管弯制成“S”形,再沿墙体水平方向均匀布置,竖向的间距设置为1 m。每根冷却水管的长度应小于250 m,并在进、出水口端设置调节阀和水箱,形成一套循环输水系统,进水口水箱引入现场地下水,水温约18℃。钢管应绑扎牢固并做保护,在混凝土浇筑时,要防止偏离或损坏。冷却水管布置完成后,进行试通水并逐根检查接头和出水情况。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其内部温度超过20℃时,立即通水冷却。将进水口水箱内冷却水由进水管注入边墙冷却水管内,控制管内水流速于0.6~0.7 m/s,出水口排至出水口水箱。利用进水阀门的开度,控制进出水的流速,温差控制在4~6℃,每间隔24 h,调换进出水流方向。同时,要注意监控混凝土内外温差,当温差<15℃时,应停止供水冷却。另外,混凝土内部温度,在浇筑完成后20~64 h内便可达到峰值,此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最大,抗裂能力也最差,表面易发生裂缝,需加强保护措施。
当停止冷却后,应利用压缩空气将钢管内的滞留水吹净,灌入掺有防渗和抗裂剂的水泥砂浆,待水泥砂浆彻底排除管内气体后,关闭两端阀门。在水泥砂浆凝固后,拆除钢管两端阀门,在根部凿深约5 cm,切除多余的管子。用钢片封闭钢管端部,并用水泥砂浆修补至混凝土的表面。
本工程采用蓄热法进行混凝土结构养护,在混凝土结构表面覆盖塑料布,减缓混凝土热量的散发速度,使其逐渐硬化。在混凝土的养护期间,应备足材料,以防气温突降或干燥等。高温天气时,浇筑完成后2~3 h内,开始对混凝土结构表面洒水保持湿润。若蒸发过快,应覆盖湿麻布片或塑料布,湿麻布内要有凝结水。
混凝土浇筑完成并间隔3~5 d后,检查混凝土内外温差和结构试块的强度,在温差低于20℃且试块强度大于3.5 MPa后,开始混凝土结构的拆模作业。拆模后,墙、柱和梁板等部位的混凝土,需覆盖塑料薄膜和无纺布,底板表面需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和两层无纺布。水流道侧面混凝土结构,可适当延迟拆模,以提升早期的养护效果,后期拆除,需喷涂养护剂并挂帘遮盖。
养护期间,需要监测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内外温差、升降温速度以及环境温度等,设置测温孔并编号,测温点应设置于外表与中心及端头部分等危险处。测温时,温度表要采取措施避免与外界气温接触,留置测温孔内的时间应超过3 min,每昼夜测量4次。同时,要注意检查混凝土结构的覆盖情况,如果混凝土的内外温差>25℃时,要提升冷却水的流速,增加覆盖保温材料等。
通过对已完工的部分泵站养护期观测及拆模后检查,泵站混凝土的主体结构,没有发生裂缝现象,证明了上述混凝土高温期间施工裂缝控制措施有效,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节约了工期。高温汛期,泵站工程的底板、流道等重要部位混凝土质量要求较高条件下,通过对施工中的原材料使用、拌和、运输、入仓、浇捣和养护等环节合理控制,混凝土的结构强度、外观质量等,都达到了设计标准和规范的要求,温控防裂措施有效,为引水系统的日后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