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概念的形成史

2021-01-21 11:07刘建军
关键词:江泽民文选共产主义

刘建军

中国共产党是有信仰有追求的使命型政党,历来重视理想信念建设和对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但长期以来并没有“理想信念”这个核心术语,而是以“信仰”“理想”“信念”“忠诚”“信心”等来表达大致相同的含义和要求。这个概念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了弄清这个过程,我们需要把目光回溯到革命战争年代,从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使用“理想”“信念”概念的长期过程中考察“理想信念”概念的形成逻辑。

第一阶段:“理想”通行,“信念”潜行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党的思想政治话语系统中,主要是“理想”和“信仰”两个概念并行。相比之下,“信念”一词出现得比较少,但也有一些关键性的表达,可以说潜行。

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多次使用“理想”概念。他在谈到指导思想与理想追求的关系时指出:“没有坚定纯洁的无产阶级的立场和理想,是不能彻底了解和真正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这门科学的。”(7)《刘少奇选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13页。他明确提出,“我们共产党员,要有最伟大的理想、最伟大的奋斗目标”(8)《刘少奇选集》上卷,第128页。。他集中描绘了共产主义未来美景,并说“这就是我们的理想”(9)《刘少奇选集》上卷,第123页。。还说:“共产主义的理想是美丽的,而今天资本主义世界的现实是丑恶的。……我们正视现实,认识现实,在现实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向丑恶的现实斗争,改造现实,逐步地达到我们的理想。”(10)《刘少奇选集》上卷,第129页。

第二阶段:“理想”在场,“信念”淡出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教育也广泛开展起来,“理想”概念的使用更加普遍。

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批评了那种不讲理想的社会现象,指出:“在一些人的眼中,好像什么政治,什么祖国的前途、人类的理想,都没有关心的必要。”并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18)《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26页。同年11月,他在苏联最高苏维埃庆祝十月革命胜利四十周年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十月革命使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指出:“建立一个没有人剥削人的社会,曾经是世界上的劳动人民和进步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十月革命破天荒第一次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把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19)《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312页。他还强调社会主义国家间理想的一致性,认为“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理想把我们紧紧地联结在一起”(20)《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319页。。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间,他在关于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提出“应当强调艰苦奋斗,强调扩大再生产,强调共产主义前途、远景,要用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人民”(21)《毛泽东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36页。。

第三阶段:“理想”凸显,“信念”登场

改革开放以后,“理想”和“信念”问题变得更加重要。一方面,改革开放激发了人们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的理想主义热情;另一方面,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外来思潮的涌入也导致了人的思想信仰出现问题。邓小平敏锐地注意到这一现象,并就“理想”和“信念”作了反复论述,不仅更加强调“理想”,而且也突出论述了“信念”的意义,使“信念”一词强势登场。

邓小平在强调“理想”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提法。1983年4月,他提出:“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30)《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8页。同年10月,他提出:要“真正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为伟大壮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英勇奋斗”(31)《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40页。。1985年3月,邓小平在《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的著名讲话中,强调要“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从而形成了最终的表述。

邓小平在强调“有理想”的时候,也明确使用了“信念”概念,强调了后者的重要性。他说:“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32)《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90页。他还说,“我说,人的因素重要,不是指普通的人,而是指认识到人民自己的利益并为之而奋斗的有坚定信念的人。对我们军队来说,有坚定的信念现在仍然是一个建军的原则”(33)《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90页。。“我们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原则,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为此就必须开放。”(34)《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4页。

第四阶段:“理想”“信念”并提连用

这样,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强调“理想”和“信念”的过程中,就逐渐形成了“理想”和“信念”相并列的表述。这些表述首先出现在邓小平论述中,之后出现在江泽民的一些论述中。

邓小平关于“理想”的论述,往往不是单独地或孤立地提到“理想”,而是将其与“信念”及其相关概念一同使用。早在1962年2月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就提出要“有理想,有志气”(42)《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300页。,在这里“志气”就相当于“信念”。他还有时把“理想”与“信心”连在一起,他指出:我们的人民懂得顾大局,“他们有理想,不会丧失信心”(43)《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301页。。也有时把“理想”与“目标”“信心”连在一起使用,比如他批评一些干部“缺乏一个理想、目标、信心”(44)《邓小平文集》下,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24页。。而且,他提出的“四有”新人,也是把“有理想”与“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并列在一起的,是用其他三个方面来配合和补充“有理想”。

1980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45)《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7页。在这段话中,首次出现了“理想、信念”这样的并列表述。但我们也看到,这是带有偶然性的。因为他是在列举多项内容时把二者排在一起的。

1985年3月,邓小平在《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中提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46)《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0页。还说:“我们这些人的脑子里是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47)《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1页。可见,这里是明确地把“理想”和“信念”并提连用的。值得注意的是,同年8月邓小平在《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的谈话中,首次明确使用了一个新的综合概念——“信念理想”。这是他明确地将“信念”与“理想”整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他说:“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名词就是共产主义。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48)《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7页。这里的“信念理想”虽然是邓小平在不经意间组合形成的,而且他此后也没有再次这样使用,但是却预示了后来两个概念的融合。

1986年9月,邓小平在回答美国记者提问时说:“我是个马克思主义者。我一直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另一个词叫共产主义。我们过去干革命,打天下,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因为有这个信念,有这个理想。”(49)《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73页。同年11月,他在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50)《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90页。

江泽民也较多地采用了这种并提连用的方式。他说,“帮助人们树立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道德风尚,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51)《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497页。。而且,他在提出“理想信念”概念之后,仍然多次使用这种并提连用的提法。也就是说,二者的并提连用并没有因为“理想信念”概念的出现而消失,但此后只起着补充和细化的作用。后来,从胡锦涛到习近平,也都在使用“理想信念”作为核心概念的同时,继续沿用将“理想”和“信念”并列的用法。

第五阶段:“理想”和“信念”融合,“理想信念”概念形成

“理想”和“信念”两个术语的并提连用是一种过渡状态,是二者发生融合而形成“理想信念”概念的前阶。在并提连用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二者融合为“理想信念”的情况,开始是偶然地出现的,后来就逐渐使用起来并得以流行。

1996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其中写道:“教育要联系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着重解决理想信念和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55)《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068页。同样,该文件中“理想信念”一词也只出现了一次,而且不是在文件主体内容部分,是在临近结尾部分谈到加强党性党风教育的时候才使用的。在精神文明建设基本内容部分,“理想”“信念”的表述依然是分开的。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要目标的表述中,要求“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56)《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第2052页。。而在谈到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主体部分,表述是:“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57)《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第2054页。值得注意的是,从该文件的表述还可以看到,“理想信念”一词并不是完全以单立身份出现,而是与“思想作风”联在一起使用的。在全会闭幕式江泽民的讲话中也没有出现“理想信念”术语。他在谈到相关内容时,强调的还是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58)《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第2073页。。因此,“理想信念”在中央文件中的出现也还是带有一定的偶发性质。

1996年10月22日,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使用了“理想信念”一词。他指出:“我们要把长征精神作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动力,作为在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进行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59)《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592页。1997年12月22日江泽民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党的干部不但要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的能力,而且要有良好的思想作风。”(60)《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49页。从这两次讲话来看,“理想信念”接连使用,而且衍生出“正确理想信念”这样的表述。表明“理想信念”概念已经扎下了根,并生发出新的枝叶。

但是,“理想信念”的使用毕竟还没有占据中心和主流位置。因而虽然这一概念已经出现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但“理想”“信念”的并提连用,仍占居主导地位。1997年4月,作为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的胡锦涛在听取出席全国机关党建工作座谈会代表汇报后的讲话中,使用的表述还是“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念”(61)《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第2483页。。1997年7月,江泽民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要求广大官兵“具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高尚的情操和严明的纪律”(62)《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第2590页。。1997年12月,胡锦涛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提出要“帮助党员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63)《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142页。。

从1999年到2000年是“理想信念”这一表述成为核心概念,并得到确认和流行的关键期。1999年6月28日,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八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集中论述了理想信念问题。他论述了“讲政治”的问题,而强调的第一点就是“要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他对此作了展开论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信仰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任何时候都丝毫不能动摇的。一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如果在思想上动摇了这些根本的东西,也就动摇了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就必然会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中央要求‘三讲’教育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必须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有针对性的。”(64)《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361页。接着他还列举分析了一些党员干部丧失理想信念的情况,提出:“我们必须不断对党员、干部加强理想教育和信念教育,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推动全党同志真正把理想信念牢固地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基础上。”(65)《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362页。2000年6月28日,他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再次明确使用了“理想信念”概念,多次提到“正确理想信念”和“理想信念教育”,并指出:“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和人心所向,最终决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66)《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74页。这两次重要讲话,分别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集中体现了“理想”“信念”相融合的积极成果,并打开了新世纪理想信念教育的大门,在“理想信念”概念形成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语:原因和意义

那么,为什么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会发生两个概念的融合并形成新的核心性概念呢?

首先,这是由改革开放特别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理想信念建设和教育的重要性所决定和要求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理想信念的问题更加突出,理想信念教育也更加重要。而为了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有相应的概念表达,特别是需要有一个大家公认而通行的核心性概念。“理想信念”一词的形成和流行,就是适应这种需要的结果。

其次,这也是因为我们此前缺少一个能够完整表达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一般性概念,因而才需要形成一个新概念。本来“信仰”一词可以用作这一目的,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的领导人就曾使用这一概念来指称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在新的社会氛围和文化语境下,“信仰”一词使用得少而谨慎了,它似乎成为一个落后于时代的概念,甚至是一个与宗教迷信有瓜葛的概念。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讲求科学精神,如果将马克思主义称作“信仰”,似乎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科学性质。正是因为许多人有这样的顾虑,才使“信仰”概念无法真正通行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形成一个新概念,这个新概念至少在意象上是能够体现出一种科学性的正面价值的,“理想信念”恰好就是如此。

再次,这是由“理想”和“信念”两个术语的亲缘关系所决定的。“理想”一词不足以单独地完整表述共产党人的信仰,它需要得到一定的补充。这种补充最好能够固定在一个特定的术语上,而这个术语应该既在性质上与理想相同,同时在侧重点上又有所区别。这个术语就是“信念”,它完美地具有这样的特点,并最终与“理想”融合在一起。而且,因为前期人们已经分别对“理想”和“信念”有认同的基础,因而对于“理想信念”这个新词并不觉得唐突,而是自然而然地接受和使用。

最后,这也是人们在语言使用中自然发生的简便化的结果。“理想”和“信念”融合为“理想信念”是一种语言现象,自然就遵循着语言学所揭示的某些规律。从人类语言史上看,一些新术语新概念的形成,往往并不是事先设计好的,也不是有意识安排的,而是自然而然、约定俗成。其中,简约方便的原则起了很大的作用。而“理想信念”的形成,也可以说是这种简约方便原则的体现。在“理想”和“信念”并提连用的时候,它们之间往往是用顿号或连词隔开的,但在多次反复的大量使用中,每次都加顿号或连词显得麻烦,于是自然而然就省略掉了,结果是这两个概念直接连在一起,并融合成为“理想信念”。而这个新概念的形成和使用,并没有取消“理想”“信念”“信仰”这些概念的存在,而是与其并存,因而也不会带来新的不便。

“理想信念”是一个合理的概念,它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是一个完整而综合的概念,具有很大的概括性,能够全面表达人的思想信仰。其次,它是一个正面概念,不像“信仰”那样有某些消极性历史痕迹,因而可以大大方方地表达正确的信仰,表述共产党人的信奉。如果说“理想信念”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有所泛化,指称其他的甚至不正确的信仰,那么至少在我们党的主流话语系统中,它是特定地用于表述共产党人信仰的。最后,这个概念的形成和成为核心性概念,有利于我们对理想信念的研究和宣传教育。如果没有这个核心概念,我国学界就难以对这一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而且也难以想象我们怎样开展大规模的理想信念教育了。

猜你喜欢
江泽民文选共产主义
江泽民同志追悼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画与理
画与理
画与理
画与理
共产主义就在你我的奋斗中
东欧的后共产主义变革
江泽民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江家的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