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晨妍 李汪琨 郭晓蓓
摘要: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蕴含着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平等的观念,是我国古代优秀的生态伦理思想,在当代构建和谐生态环境以及对于提高大学生生态伦理意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民胞物与; 生态伦理意识; 大学生; 人与自然
在当代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重要时代命题,而要大力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提高人们的生态伦理意识,大学生作为生态保护的重要力量,提高其生态伦理意识至关重要。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蕴含着我国古代优秀的生态伦理观念,在当代对于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以及提高大学生生态伦理意识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民胞物与”思想内涵
张载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曾历经王安石变法,因受侄子牵连,辞官回乡,专事著书立说,但张载仍然心有抱负,所著文章体现了他对于当时社会现状的认识与思考。
张载认为人和万物一样,都源于“气”,因此人与物从本性而言并未有差别,因此人应爱人,更应爱万物。张载从“气”本源论出发,以儒家“万物一体”“天人合一”为思想基础,在《西铭》一篇中创造性的提出了:“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即“民胞物与”思想,民为同胞,物为同类,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这一思想是中国古代对于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规律的科学认知,蕴含着古人优秀的生态伦理智慧。“民吾同胞”,意思是把每个人都视作同胞兄弟,以仁爱情怀对待他人,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诉求;“物吾与也”,就是人与万物平等,物我一致,同根同源,把人与万物看作一个整体,天地万物与人一体同源,要求人与自然应该平等和谐共处。
二、大学生生态伦理意识现状及常见伦理问题
生态伦理观念是指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本质是为了人类的长远发展。生态伦理观将生态文明上升到伦理层面,把道德关怀从人类社会拓宽到了自然界。生态伦理观是对生态环境的伦理关怀,也即是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本身的伦理关怀,要求人类应超越自我,对自然界乃至世间万物持有关爱态度,人类只有认清自己的道德地位,自觉约束自己的生态行为,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经历工业社会后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力发展生态文明的前提和关键是要转变人们的生态观念,提高生态伦理意识,大学生更应如此,大学时期正是勇于探索和实践的时期,大学生们应当从前人优秀的思想中探索和学习其中蕴含的丰富的道理,从中汲取营养,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
从伦理学基本问题,即道德与利益关系问题的角度分析,大学生生态伦理素养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从道德层面上看,大学生群体社会化程度低,缺乏正确生态伦理价值观引导,在人际交往中,片面追求享乐,容易出现冷漠自私的态度;面对生态环境时,部分大学生态度消极,缺乏强烈的生态道德情感以及积极的生态保护意愿,忽视了个人在保护环境中的作用。其次,从利益层面上看,大学生的生态伦理意识容易受到自身利益相关性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因为自身利益或方便性而忽视环境保护,未能清楚的认识到需要承担起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另外,大学生群体受注重知识传授型的传统教学方式影响,普遍缺乏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不善于将生态伦理理论知识融入实际行动中去,缺乏生态伦理观践行能力。
三、“民胞物与”思想对提高大学生生态伦理意识的启示
一定的价值观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一定的伦理思想也会指导人们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蕴含着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伦理观念,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生态伦理观提供了新的指导。
1.树立平等观念,以道德关怀之心对待万物
大学生要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是与世间万物共生的关系而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主宰关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是亘古不变的真谛。人类肆意破坏环境,浪费自然资源,这种满足自身欲望的做法,是枉顾社会公平、无视他人利益的行为,更是对生态环境的严重损害,违背了生态伦理的原则,不符合“民胞物与”的思想要求。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是一种高远的生态智慧,能够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大学生要转变生态伦理观念,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尊重自然,以平等的角度对待自然,更要常怀感恩之心,以正确的道德观念与他人相处,构建起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体系。
2.树立生态伦理价值观,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人类需要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平衡权利与义务,平等享受良好生态的同时,也要尽到保护环境的责任。大学生应自觉遵守生态伦理道德,提高生态保护责任意识。张载认为人与万物平等相处,万事万物共存于宇宙之中,“人类是自然界的普通成员”。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就是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要以建设生态文明為己任,不做事不关己冷漠的利己主义者。新时代的大学生要能够自觉担负起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责任,树立正确生态伦理观,爱护环境,保护自然。
大学生更要在“民胞物与”的生态伦理观念影响下,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提高生态伦理实践能力。近年来,国家大力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推行了许多需要每位公民积极践行的环保举措,正如“民胞物与”思想中,把所有人都看做自己的同胞,每个人都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相联系着的,因此爱护环境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学生应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将生态伦理道德规范固化成为一种日常行为习惯。
小结:
“民胞物与”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并且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民胞物与”思想,深入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之中,能够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张梅.一代大儒张载[N].陕西日报,2020-04-23(010).
[2]陈渊.民胞物与:张载生态伦理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8.
[3]黄曼云.张载“民胞物与”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教育界,2014(12):125-125.
作者简介:
1.杜晨妍(2001.10-),女,汉族,陕西省西安市人,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2019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教育学。
2.李汪琨(2000.09-),女,汉族,陕西省渭南市人,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2019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教育学。
3.郭晓蓓(1984.01-),女,汉族,陕西省西安市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