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赫
影视文学艺术作品是基于影视艺术与文学艺术的融合,能够综合反映生活的艺术形式,不仅能反映社会生活,传达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更可以唤起人们的审美情趣,引导大众意识形态的发展。在信息技术和文化资本发展的推动下,影视文学艺术作品的意识形态问题受到高度关注。据此,阐述影视文学艺术融合及特征,分析当代影视文学艺术作品的意识形态内涵、价值及功能,提出当代影视文学艺术作品的意识形态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一、影视文学艺术的融合及特征
影视的出现不仅推动了社会传播由文字向声像的转变,更将文学读者转变为潜在观众,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文学的受众面。基于电影业发展,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逐渐与影视融合。就其本质而言,文学与影视是两种不同的美学种类,文学作品个性化鲜明,具有相对稳定的期待视野;影视作品注重创作的协作性、妥协性。20世纪90年代,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影视作品快速传播,使观众开始关注影视作品创作本身的内容,在许多文学作品的影响下,影视艺术作品与文学艺术作品的思维方式逐渐革新,文学作品的影视剧改编、作家直接参与影视剧的创作,为影视艺术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营养”。在当代影视文学艺术发展进程中,文化多元发展为文学与影视融合提供了新的助推力,形成了影视与文学“共赢”的局面。具体而言,当代影视文学艺术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影视文学艺术具有跳跃性与可视性特征。一方面,影视文学以文学内容为蓝本,以特殊思维规律(蒙太奇思维)对文学内容进行重组,并将这种思维规律贯穿于影视镜头,满足了不同大众的影视文学需求。另一方面,基于蒙太奇结构手段,以影视文学为中心,以提升视觉效果为目标,应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影视文学艺术的可视性。
第二,影视文学艺术具有动作性特征。动作性是影视文学艺术创作的主要方向。将文学艺术中有关对动作、神态等的描写有效展现在影视作品中,需要设计鲜明的动作内容,并通过动作突出文学艺术的生活性、艺术性,以形成并传递正确的意识形态及观念。
第三,影视文学艺术具有文学艺术性特征。表现内容方面,影视文学艺术以构筑主体人物及其思想活动为主线,以烘托主题为目标,在空间、时间等维度上对人物、故事情节进行刻画描写。美学与表现手法方面,影视文学艺术作品以不同的创作手法和情境组合,优化了影视文学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使其符合大众的意识形态发展规律。
二、当代影视文学艺术作品的意识形态内涵、价值及功能
(一)当代影视文学艺术作品的意识形态内涵
意识形态(Ldeology)是指一种观念的集合,是人们基于事物理解、认知,对事物产生的感官思想,具有政治性、哲学性色彩。影视文学艺术作品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对国家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综合而言,影视文学艺术作品的传播与体系发展是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的反映,覆盖了大众文化、经营文化、主流文化等,是多元文化的综合体。同时,影视文学艺术作品的传播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等,对社会公众的意识形态具有重建作用。
(二)当代影视文学艺术作品的意识形态价值
1.文化认同价值
当代影视文学艺术作品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以其特有的文化性、艺术性、跳跃性和可视性,不断将文化与民族内涵联系在一起,形成了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价值体系。尽管这一认同最先出现于个体,但普遍的认同在影视文学艺术作品传播与认同转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结合实践发展分析,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密不可分,两者已经形成互为促进的有机融合体。在当代影视文学艺术作品发展中,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早已成为作品创作与传播的基础与目标。
2.思想普世价值
“普世价值”是一种被大众认可且在人类社会发展全过程中展现的价值内容,衍生于伦理学领域。在多样化意识形态发展背景下,“普世价值”逐渐延伸到文学、政治学等领域,并形成了一定理论基础,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感召力。当代影视文学艺术作品以普世化思想为导向,以人民群众的精神意识维度为发展切入点,创造出了一个意识形态安全世界,并以普遍能够接受的状态发挥文化实践价值,构建实践体系,在获得大众普遍认可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影视文学艺术的意识形态价值体系。
3.当代影视文学艺术作品的意识形态功能
当代影视文学艺术作品的意识形态具有思维导向功能。首先,影视文学艺术作品在传播过程中能对大众的精神生活产生思想、意识、观念等影响,这些影响最终会通过人们的行为表现出来。因此,影视文学艺术作品具有社会公众意识形态的凝聚作用,若失去这种凝聚作用,就会减弱影视文学艺术作品的影响力。其次,影视文学艺术作品可以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将某种意识形态赋予在特定文化目标中,通过影视文学艺术作品影响力的发挥来实现社会实践导向的目标。
三、当代影视文学艺术作品的意识形态问题
(一)影视文学艺术作品内容的解构
影视文学艺术作品对人们的意识形态、行为、思维意识产生重要影响。但在相对主义等的作用和影响下,历史虚无主义以其极强的隐蔽性和迷惑性,在一定程度上,以碎片化形式解构了影视文学艺术作品,进而出现“去价值化、去思想化”问题。另外,当代影视文学艺术作品的结构性内容偏离了唯物史观,尤其是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人们以追求娱乐消费为文化心态创作、传播影视文学艺术作品,这与艺术生产应和人的自由、思想、艺术生产理论相融合的理论内涵相背离。在新时代背景下,有必要结合新时期发展目标和意识形态体系建设要求,深度分析影视文学艺术作品内容解构问题,并以科学方法论解构部分作品对大众意识形态产生的负面影响。
(二)影视文学艺术作品过度抽象化
影视文学艺术作品中的角色是推动剧情发展的核心,也是影片价值、意识形态传播的“窗口”。因此,在影视文学艺术作品创作中,应对诠释“人性”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具体而言,影视文学艺术作品的相对主义“面具”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将个例、非理性的史料从边缘地位转化为定性的关键地位。例如,某影视作品为加强对比,对某虚构人物的生存背景等进行了过度抽象化的处理,忽略了影视文学艺术作品本身精神内涵的表达。另一方面,以抽象化处理方式贬低了某项事物内容的主流价值理念。基于回归现实批判的维度而言,历史发展轨迹不是某种固定、单一的群体内容,而是在深层历史发展脉络和多重力量博弈下,逐渐形成的历史发展体系。然而,部分影视文学艺术作品创作者对人物、事件进行的抽象化处理,忽略了大众的整体记忆,导致影视文学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功过、主次过于分明。
(三)影视文学艺术作品内容的淡化
当代影视文学艺术作品中,以“补充”为目标,无端代入现代价值观,通过强制脱离时代性标准,出现的影视文学艺术作品内容淡化的问题也需要受到关注和重视。在当代快节奏猎奇、审美的需求下,影视文学艺术作品创作者一味将现代价值取向引入作品中,淡化了其本身应具备的思想体系内容、价值观、精神意识等,导致大众无法对作品内容形成正确认知。例如,部分影视文学艺术作品为凸显皇帝后宫嫔妃之间斗争的激烈,忽略了古代后宫礼教束缚等内容,以现代猎奇思想为基础,创造出许多“奇特”的争宠招式。在实践与可持续发展视域下,影视文学艺术作品创作与传播应秉承历史唯物主义艺术创作的核心方法论,并提升真伪历史辨别能力、文学作品内容传达意识形态内容的判断能力,以避免影视文学艺术作品内容淡化的问题。
綜上所述,当代影视文学艺术作品具有文化认同价值、思想普世价值,能够发挥出意识形态的思维导向和引导功能。但从整体视角而言,当代影视文学艺术作品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未来发展实践中,应注重挖掘时代精神,保证历史规律、时代精神、文艺审美的高度统一,以克服影视文学艺术作品内容淡化、文学性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