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恩师

2021-01-20 04:33吴祥
青年文学家 2021年36期
关键词:恩师刘老师讲台

吴祥

刘震汉是我高一下学期的班主任老师。

这都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

命相上说,我有贵人相助,应该是真的。

我一生坎坷,命运多舛,可在关键时刻,总能逢凶化吉,变坏事为好事,都是有贵人在为我引路搭桥。可以说,我今天得到的所有成就,应该是得益于我的恩师刘震汉。

那是1979年的夏天,高一下学期开始文理分科,大哥说文科生可以当官,十二三岁的我就糊里糊涂地去了刘震汉当班主任的文科班。语文、地理、歷史、外语,都是要背诵的,死记硬背不是我的强项。教语文的刘老师成了全科辅导员。为了激发我们学英语的兴趣,他坚持每天跟我们一起背单词,一天十个,早自习时,带着我们一起大声朗诵;为了培养我们的写作和观察能力,他要求我们每天写一篇日记,并在作文课上对优秀的作品进行评讲;文言文也生涩难懂,上课时,刘老师留时间让我们自己先预习,然后,挑选优秀的学生上讲台串讲。

记得周晓同学的一篇日记,写校园里新栽的树,其中有一句“又长高了”,刘老师觉得这个“又”字用得好,大讲特讲,至今都印象深刻。从字、词、句开始,由浅入深,我们都在潜移默化中受益。我后来写东西时,也很注意文字的简练,喜欢咬文嚼字。在一篇文章和一段句子里,我尽量不重复运用相同的词句。

刘老师的课是很特别的,总有讲不完的故事,让我们在听讲中受到启发和教益。说有位先生为了教训一位吝啬的老财主,在签协议时,故意写下了“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字据,让东家受到了应有的处罚;还有什么“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和请客的东家不会说话,把客人都气走了。“该来的不来,不该来的来了”“该走的不走,不该走的走了”等,这些奇闻趣事,让我们在玩笑中,知道了断句和标点符号的重要性,让我们了解了语言、语气、语言环境和肢体语言等对他人的影响。感觉语文课是时间最短的,下课铃声一响,刘老师就走了,从不拖堂。

地理课的天干地支、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的变化,这些没有规律性的东西,刘老师都能编成顺口溜,让我们巧记。什么“鼠打洞、牛吃草,虎下山来兔子跑;龙在天上翻跟头,蛇躲洞中看热闹……”什么“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忙夏暑相连……”在他的语文课上要求我们一起朗读背诵。现在幼儿园的儿歌,那时是我们高中生都听起来感觉新奇的东西。这都是别的老师要教的课程,在语文课上就解决了,所以,很多老师都愿意与他搭班。我们班的语文考试成绩,在全年级都是最高的。

班上有个冯姓女生,家里失火,房子毁了,救火时人也受了伤,一家都陷入困顿。刘老师知道后,第一时间捐了款,还号召我们献爱心。那是我人生的第一笔捐款,几毛钱几块钱,多少记不得了。一次,我到城关参加卫校升学复习,这位同学知道后,主动让出他们的婚房,让我住了一个多星期。其实,我们在班上是没有多少交流的,那时的男女同学,就是坐一张桌椅,桌子上都有一条不可逾越的线。应该是记刘老师的这份情,是恩师的福荫普照,是爱的一种传递。考完走后,都没有当面道声谢,后来迁居异地,至今都没有再联系。

《谭嗣同》一文是我主讲的,那也是我第一次上讲台。语文课预习,刘老师在班上巡回,看到我在书本上的注解,很认真的样子,就点了我的名。在班上,我是小不点,总坐第一排,站在讲台上,没有课桌高,一下面对全班同学,开始有点紧张。看到老师赞许的目光,我很快进入了角色,一堂课讲得有声有色,同学们也听得聚精会神。我开始喜欢语文老师,也越来越喜欢语文和作文了。

后来,我的作文经常被别班的任课老师当范文讲;再后来,我经常在地方报刊上发表一些“豆腐块”。感觉这里面都有老师的影子。用朋友的话说,我是医生里会写的,是会写的里面会说的。我知道,我的这点文字功底来自于高中半年打下的基础,更是老师给我鼓起了在众人面前敢说话的勇气。老师的热情、老师的认真、老师的严谨,也成了我为人做事的楷模。

做事先做人。

半年受教,终身受益。

这就是我的恩师—刘震汉。

猜你喜欢
恩师刘老师讲台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爱在讲台
曾字拜见恩师
谢谢您,我的恩师
刘老师想开小车
幽默的刘老师
追思恩师黄晓同
怀念恩师欧阳天晶
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