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卓越幼儿教师核心素养构成及其培养

2021-01-20 08:34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卓越乡土幼儿教师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加强乡村卓越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这不仅是提高国家的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路径,也是减少地区教育差距、缩小贫富差距的题中之义。为此,2015 年教育部颁布《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 年)》,提出预计到2020 年,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师资保障[1]。2018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再一次明确强调培养卓越教师对促进教育改革、提升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学质量的重要性[2]。然而,乡村学前教育作为提高整个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一环,却面临师资短缺、师资质量不过关、教师流动性大等问题,成了攻克乡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难题之一。因此,本研究以乡村卓越幼儿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以扎根理论为基础,探寻乡村卓越幼儿教师的气质有何特殊之处?是如何形成的?是什么让他们坚守乡村并为乡村学前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其为乡村卓越幼儿教师培养提供理论支持,从而提高乡村学前师资水平,促进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

一、乡村卓越幼儿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乡村卓越幼儿教师

卓越教师理念最早来源于欧美国家,有“优秀杰出”、“超出一般”的意蕴,指的是教师在某一领域、学科或岗位上能力突出,能不断超越自我。笔者在“维普期刊网”、“中国知网”等相关网站以“卓越幼儿教师”、“乡村卓越教师”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发现,对“乡村卓越幼儿教师”给出定义的为数不多,所以,本研究从“卓越幼儿教师”入手对“乡村卓越幼儿教师”内涵进行界定。有学者认为,所谓卓越幼儿教师就是具备坚定的职业信念、前沿的教育理念、崇高的思想品德、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突出的专业能力[3];还有学者认为卓越幼儿教师就是被大家公认的、具有较为丰富的幼儿教育经验,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方面表现优异并对一般的幼儿园教师具有一定榜样示范和引领作用的教师[4]。

相对于卓越幼儿教师而言,乡村卓越幼儿教师的内涵更加丰富,它既涵盖了乡村教师的特点如乡土性、朴素性,又具备优秀教师的专业特征如专业素养和人格素养。因此,本研认为乡村卓越幼儿教师具有深厚的乡土情怀、扎实的知识素养、超凡的教育技能、较强的乡村教育研究能力,并得到专业认证机构、同行专家、幼儿家长认可的不断追求专业成长的教师。

(二)乡村卓越幼儿教师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在英文中常用Key Competence来表达,OECD 国际经合组织认为,核心素养是最根本、最关键的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认为核心素养是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由此可见,核心素养指的是个体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关键素养,是一种高级的素养。当前,关于幼儿教师核心素养的研究相对较少,苏航(2018)、李悠(2019)、王向红(2019)、罗向东(2020)等人认为幼儿教师的核心素养是能让其适应信息化、国际化、现代化的关键素养,包括专业知识素养、专业能力素养、专业态度与伦理素养等素养,是幼儿教师融入社会与胜任工作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及态度的集合。陈秋珠(2020)认为,卓越幼儿教师核心素养是在工作环境中个体所能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群体合作条件下幼儿教师对个体知识的运用和反思,主要包括个体素养、群体素养、个体技能与群体技能,是动态与静态的结合[5]。综上可知,卓越幼儿教师的核心素养既包括了核心素养的一般特征,又呈现出卓越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与品质素养。结合乡村卓越幼儿教师的特征,笔者认为乡村卓越幼儿教师核心素养是指满足乡村卓越幼儿教师教学和乡村幼儿核心素养发展的必备素养和关键,包括能适应社会和乡村教育改革发展要求、能解决乡村教育场域各种问题的能力素养,提供优质乡村幼教服务的知识素养,以及热爱乡村、关爱乡村学生情感素养。

二、乡村卓越幼儿教师核心素养的扎根理论分析

(一)研究对象

在研究对象的选取方面,本研究遵循目的性抽样的原则,选取了3 名乡村卓越幼儿教师进行访谈,其中H 教师,从事幼教10 年,2020 年被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F 教师从事幼教20 年,2019 年成立名师工作室,在精品课程建设、课堂公开示范和教学课题研究等方面成果丰硕,获得了众多专家和领导的认可;Z 教师从事幼教工作22 年,2014 年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16年、2017 年相继被省教育厅授予“劳模创新工作室”和“乡村名师工作室(学前教育)”,2019 年被评为“全国最美教师”。目的是通过访谈,以点带圈探究乡村卓越幼儿教师的核心素养及其养成之道,为乡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来构建乡村卓越幼儿教师的核心素养。将文本材料与访谈材料进行编码处理,通过分析、编码,寻找概念之间的关联,提炼核心概念,形成乡村卓越幼儿教师教学发展路径的维度因子。

(三)资料收集

1.资料来源

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主张任何资料都可以作为数据资源,研究者可在访谈、观察、录像等中获取数据[6]30。因此,本研究收集资料主要通过对3 名教师深度访谈为主,以教育观察、录音、教学日记、教学反思、大众传媒等方法为辅获取资料,通过多种方式获取数据,尽量确保所得资料的全面性和多样性,为后续资料分析做准备。

2.问卷设计

本研究是在设计访谈提纲的基础上对受访人进行访谈,属于结构性访谈,并针对不同的访谈对象对其进行灵活调整,具体内容如下:(1)您为什么选择幼儿教师这一职业,您是如何看待幼教工作的?(2)在教学工作上相比其他教师,您觉得您最突出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举例并详细描述)(3)您认为一个卓越的乡村幼儿教师是怎样的,应该具备哪些教学能力和素质?(4)请详细描述您多年工作中开展过的成功教学或科研成果,包括具体的情境、当时的想法和做法、结果和影响等;(提示:列举2-5个)(5)在工作中,您遇到过哪些让您记忆深刻的困难,您是如何克服的?(提示:列举2-5 个)(6)外界对乡村幼儿教师的偏见,您是如何调正自己的心态,继续从事乡村幼儿教育事业的?(7)您认为,作为一名卓越的乡村幼儿教师,如何让自己具备不断发展的资本?

(四)资料分析

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编码并分析是扎根理论最为核心的环节。本研究对收集到的文本资料、转录资料进行逐字逐句的标签化处理并进行开放性编码、主轴性编码和选择性编码,不断地对资料进行概念化比较,询问与概念有关的生成性理论问题,将概念加以范畴化,建立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最后,通过理论性抽样,系统地对资料进行编码与筛选,提取范畴化的编码形成核心属类,进而建构理论。

1.开放编码

开放编码要求研究者以一种开放的态度,悬置偏见与定见,将原始资料分解、打乱进行客观的呈现,并进行概念化、范畴化的过程[7]。首先,将资料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有意义的语句进行标记,并进行简化和初步的提炼,获得了95 个自由节点;接着,经过进一步聚拢自由节点,反复比较分析,剔除无关节点,整合相同节点,提取了41个概念,表1 是概念化的个别举例;最后,将上一步的概念按照相似性合并整合,建立范畴,最终形成31 个范畴。见表2。

表1 原始材料提取与开放编码概念化过程(示例节选)

2.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二次筛选和挖掘各个范畴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再将独立的范畴整合起来,形成主要范畴,以表现资料中各个部分之间的有机关联[8]。主轴编码的范式模型如下:(A)因果条件——(B)现象——(C)情境(脉络)——(D)中介条件——(E)行动/互动策略——(F)结果,将类属和次类属重新组合[9]。本研究经过对范畴化的开放式编码进行合并筛选后,共提取了13个范畴(见表2)

表2 范畴化与三级编码过程

续表2

3.选择性编码

选择编码的目标就是选择核心范畴(corecategory),通过进一步提取和挖掘属类中的概念、系统分析,选出“核心类属”。此核心类属需要具有高度的统领性,能够将最大多数的研究结果囊括在一个比较宽泛的理论范围之内,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10]。本研究通过对提取出来的重要属类再次进行筛选、重组、比较和编码。在选择编码阶段共构建了“知识素养”、能力素养、“情感素养”三大核心类属。如图1。

图1 乡村卓越幼儿教师核心素养的构成

三、分析与讨论

基于扎根理论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逐步分析,提取出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情感素养3个核心属类;熟悉地方知识、掌握乡村幼儿发展知识、具备学科知识等13个类属和会说方言,了解当地资源、知道当地节日等31 个次属类,结合已形成的初步理论对乡村卓越幼儿教师3大核心素养和13 个基本要点进行具体阐述,厘清“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情感素养”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乡村卓越幼儿教师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和具体表现

1.丰富的知识素养是乡村幼儿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知识素养是乡村幼儿教师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文所指的知识素养是乡村幼儿教师所掌握的智力资源,是乡村幼儿教师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具备的资本,包括专业知识素养和跨学科的文化知识素养。

专业知识指的是为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幼儿教师所具备的知识。在编码过程中,发现乡村卓越幼儿教师的知识素养有以下特点:一是重视保教知识。保教知识指是乡村教师知道有关幼儿教育的基本原理[11]。对乡村卓越幼儿教师而言,指的是乡村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发展理念、乡村幼儿安全保健等知识。从与乡村卓越幼儿教师的访谈中发现,他们能从不同途径学习和使用保教知识,如,积极参加保育培训,善用幼儿园的培养理念与乡村家长沟通;二是掌握地方性知识,地方知识指的是地方自然知识和地方人文知识。地方性知识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掌握地方性知识有利于教师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幼儿感性经验,便于幼儿理解与掌握。在访谈过程中发现,这三位教师积累了丰富的地方性知识。例如Z教师所说的:“我来到这里第一件事就去查阅当地的文化风俗,学习和积累当地的文化知识,寻找乡村文化的教育生长点”。F 教师:“掌握地方性知识是我们开展乡村学前教育的关键,因为幼儿就是生活在这个环境,他们现有的知识就是来自这个环境,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才能更好的进行家园合作、本土化课程的研究”;三是知道乡村幼儿的发展知识。幼儿发展具有规律性,但是,由于环境的不同,乡村幼儿的发展存在着自身的特殊性,因此,需要教师寻找乡村幼儿发展的规律与发展的支持,运用符合乡村幼儿发展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跨学科的知识素养指的是教师具备不同于本专业的知识,例如,数学、化学、地理、生物等基础学科方面的知识等。幼儿知识经验少,好奇心强,对周围世界充满探索的欲望,想知道上至宇宙太空,下至地理、生物所有感兴趣的东西,再加上幼儿园课程包括五大领域,领域内学科广泛,教师想要做出高质量的教学,就必须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在访谈中发现这三位老师的跨学科知识丰富,如他们能说出“水的沉与浮”相关的物理知识,细微到原理的来龙去脉,能说出多种树木的生长周期,需要的阳光温度以及当地的名花,药材等等

2.扎实的能力素养是乡村卓越幼儿教师高质量完成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

教师能力素养是指教师从事教书育人方面所具有的技能以及技能开发的潜能,它是保障乡村幼儿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12]88。本文中的能力素养指的是乡村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形成的能力,主要包括乡土活动设计与实施、观察与倾听的教学能力;学习与反思、科研与创新的自我发展能力以及沟通与合作的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能力指的是教师教学技能与智慧。首先,一名卓越的乡村幼儿教师应该具备娴熟的乡土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能力。乡村幼儿教师身处乡村这一发展场域,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乡土文化资源,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开发与利用。乡村幼儿教师教育对象是幼儿,他们的所见所闻都与他们生活中的青山绿水有关,教师要从幼儿的生活出发进行教学,这就要求乡村幼儿教师掌握“乡土性”的教学技能,在教学中灵活的运用乡土知识,尽可能的开发乡土资源。例如在访谈中,有22 年教龄的Z 教师表示:“我每次课之所以能如此的成功,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主要的原因是我在课堂中灵活的运用幼儿生活中的物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从幼儿的认知出发进一步开发幼儿最近发展区,作为乡村幼儿教师应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进行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其次,善于观察与倾听。观察与倾听的能力也是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技能,它是教师掌握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基本途径。陶行知曾说过:“教育为本,观察先行”,观察是教育的第一步,而倾听是观察的基础。处于学前阶段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不好且情绪易外露,通常会通过外显的表情,动作表现出来,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与幼儿的交谈与观察对幼儿进行解读,从而达到发现儿童秘密的目的,正如F 老师说的:“观察与倾听要两手抓,并且要学会巧妙的使用,这个方法让我更能理解儿童的想法,知道儿童的需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自我发展能力指的是自身的发展的基础或造血功能,是乡村幼儿教师促进自我生长的内部推动力,是乡村卓越幼儿教师从新手教师到熟手教师再发展成专家型教师的基础,也是其获得各项成就的关键能力。首先,乡村卓越幼儿教师要具备勤于学习与反思的能力,学习能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防止步不前;反思能让教师对教学的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在对这三位乡村卓越幼儿教师的访谈中发现他们已经养成了勤于学习与反思的好习惯。例如,Z 老师在工作后仍然坚持提升自己的学历,每天坚持20 分钟反思,20 分钟阅读充电,经常与同事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H老师下班后坚持学习,别人午休时自己学习,积极参加培训,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坚持睡前反思,写教学小日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F 老师坚持研究有关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理论,积极参与培训,经常与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并听取意见等,还要具备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科研与创新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科研与创新中不仅能提高教师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还能提高其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为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实践指导。在访谈中,三位教师谈到:“我喜欢写论文,写论文让我更全面了解这个问题,为幼儿园提出解决方案”;“我喜欢将我的理念写成文字的形式”;“我会对当地的文化调查研究,并对这些文化遗产经过加工创新引入幼儿园”;“要想自己的课程有特点,就应该创出亮点,通过项目研究提出新想法”。可以看出,他们对科研与创新是极其重视的。

人际交往能力指的是教师妥善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它是提高乡村幼儿教师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在幼儿园中,沟通与合作是乡村幼儿教师正确处理好与幼儿、幼儿家长、同事等关系的重要手段[13]。主要原因是:第一,良好的师幼沟通和交流有利于教师深入了解幼儿的生活世界,了解乡村幼儿的文化行为,促进师幼合作;第二,有效的家园沟通能化解乡村教师与乡村家长的文化冲突,促进家园合作关系的良性发展;第三,同事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促进1+1>2 效果的达成。在访谈中,F 教师多次总结其工作的经验表示:“在课程开发中非常需要团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经常与团队开展激烈的讨论,同时也要与幼儿进行沟通,以了解课程与幼儿的需求是否脱节,以满足乡村幼儿发展需要”。H教师也谈到“在开始之初,乡村家长多次指责幼儿园的教学方式,在教育幼儿方面我们有很多不同的理念,执意要让我们给幼儿上算数、写字,数数的课程,通过多次与家长沟通交流,宣传幼儿园教育理念,并邀请他们共同帮助孩子成长,看到孩子的变化,乡村家长对我信任倍增,良好的家园关系得以建立”。Z 教师谈到:“教师是与人打交道的职业,要掌握技巧,通过沟通交流达到合作”。可见这三位在工作中都非常重视人际之间的交往,重视合作与交流。

3.积极正向的情感素养是乡村卓越幼儿教师投身乡村教育事业的根本动力

情感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其反应,它是内在的,独特的。情感素养是乡村卓越幼儿教师核心素养中最为基础部分,它是乡村卓越幼儿教师忠于乡村教育、为乡村教育事业不懈奋斗的内部推动力,包括关爱学生、爱岗敬业的教育情感,热爱乡土的乡土情感以及积极乐观的心理情感。

在对访谈材料进行编码的过程中,发现支撑他们坚守乡村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对乡村幼儿事业充满了热爱,在“如果可以,我愿意为乡村幼教事业奋战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我希望能用我的光和热温暖乡村的孩子”,“我为我是一名乡村幼儿教师而感到自豪”话语中,道出了自己的职业信念: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乐于奉献、关心爱护孩子。同时,在访谈中他们表示对幼教的热衷是其在工作中永葆激情与热血的动力,并高度认同“热爱幼教事业”、“关爱幼儿”是其重要的教育情感。

乡土情感指的是教师对乡土的热爱与眷恋,它是乡村教师更主动地接近乡村教育资源,更忠诚于乡村教育事业,更执着地依恋和热爱乡村社会的内在推动力[14]。在对三位教师的交流中,说起是什么让她们一直坚守在乡村学前教育时,她们表示“我自己也是这里的留守儿童,我知道这些孩子对爱的渴望”;“在这个大山深处的孩子,也需要优质的学前教育”;“我现在长大了,能为家乡做贡献了,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乡村建设添砖加瓦”。并且在访谈中他们多次提到“喜欢乡村淳朴的民风”,“喜欢这里的绿水青山”,“喜欢看到这里幼儿教育越来越好”。由此可见,他们对乡土的热爱,对乡村幼儿与乡村教育的热爱有意无意的激励着他们为乡村教育事业奋斗,正是这份情感激励着他们继续前进。

积极的心理情感指的是教师具有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人格,是教师热爱生活并从中获得更多教育灵感的重要源泉,有利于教师正确处理工作中的消极情绪,降低职业倦怠,提高自身的职业幸福感。在访谈话语中,他们说:“一名好的教师,他首先心理要阳光,要向上”;“学会换位思考,学会调整情绪”;“积极的态度是战胜困难的利器”可以看出,他们时刻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乐观向上,给孩子们传递正能量,战胜身边的困难,让自己继续保持教育的热爱,坚守在乡村幼儿教育的岗位上,点亮乡村教育的希望。

(二)“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情感素养”之间的内在联系

乡村卓越幼儿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情感素养”三者缺一不可。知识素养是卓越乡村幼儿教师必备的核心素养,是其胜任乡村教育工作的关键基础,同时,也是能力素养与情感素养形成的认知基础;能力素养是乡村卓越教师完成职业要求和工作职责的重要保障,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质量和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情感素养则是乡村卓越幼儿教师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乡村卓越幼儿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是这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四、乡村卓越幼儿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一)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幼儿教师知识素养

沃特金斯指出:“社会要求专业人员拥有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来适应日益复杂的社会变化”,[15]乡村幼儿教师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队伍,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文化软实力,为乡村学前教育特色发展之路的建设奠定理论基础。首先,乡村幼儿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与时俱进的学习人,利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背景下的现代社会信息源,获取乡村幼儿教育的资源,积极学习不同地区的乡土文化、乡土知识,并结合当地的知识与时代的特征进行整合与创新,提高自身跨文化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做一名知识的研究者,形成良好阅读习惯,博览群书,丰富自身的跨学科知识,积累幼儿发展知识,研究乡村幼儿发展规律,总结经验,同时,还要进行理论的实践,深入乡村、深入现场,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与行;其次,幼儿园领导应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从自身做起,坚持学习,坚持用新的理论知识不断武装自己,潜心研究地方性知识的时代特征,积极研究乡村幼儿发展规律,为教师树立良好榜样和楷模;最后,幼儿园应为乡村教师的学习提供支持,如,建立交流平台,定期开展促进乡村幼儿教育发展的主题会议;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的学习策略,推动乡村幼儿教师不断改进陈旧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等。

(二)推进幼儿教师有效培训,增强专业实践能力

培训是加强乡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乡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和实践水平的重要保障。由于乡村社会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因此,想要促进乡村幼儿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就需要走具有乡村特色的乡村幼儿教师培训道路。首先,培训要具有针对性,针对岗位确定培训方式,尽可能凸显乡土性,提高教师文化整合能力,可以利用乡村幼儿园所在地区的特征和文化,开设园本研修课程,以提高乡村幼儿教师对乡村文化的理解、利用能力,从而提高乡村幼儿教师乡土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能力;再次,培训要具有前沿性,充分利用学前教育中具有前沿性的乡村教育理念与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进行融合,一方面提高乡村幼儿教师文化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乡村幼儿教师乡村知识整合能力。最后,培训的形式要具有灵活性,可以采用网络研修、园本研修、教育现场等研训相融的方式,以“问题导向”为中心,采用“问题提出→实践研究→理论引领→研讨反思→改进检验→研讨提炼→解决问题”的循环式增强研训实效。根据教师的现实需求提出问题,变问题为研修主题,多次交换对话者,在同伴的对话中进行互动分享,交换思想,通过小组发言、主持人梳理的方式帮助教师重新建构、升华提升经验[16]。提高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合作与反思的能力,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三)重视乡土文化资源开发,开设乡土特色课程

人在本质上是一个创造者和一个道德人,人性的完善是和土地密切相关的,人只有在和周围的地理空间(土地)的联系中才能完善其人性[17]。由此可见,人是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成长起来的,对于生活在乡村的幼儿来说,乡村的环境和社会文化就是他成长的精神摇篮,因此,要重视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师的特长和乡土社会的特点,开设特色课程。首先,幼儿园领导要充分发挥自身的领导力,鼓励幼儿教师进行乡土资源的利用,组织有关乡土课程的竞赛活动,激发乡村幼儿教师利用乡土文化进行教学的热情。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课题项目推动幼儿教师对乡土课程的掌握与运用,提高幼儿教师乡土课程的研究能力;其次,乡村幼儿教师要树立乡土资源开发理念,因地制宜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乡土资源,防止落入抄袭、一刀切的窠臼,就像Z 老师所说的:“充分利用当地的民族文化,开发一园一特色的园本课程,充分发挥地方个性”。同时,还要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提高乡土文化利用的能力,挖掘乡村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与乡土文化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使得乡土课程不仅符合现代发展潮流,也符合乡村幼儿的现实需要,起到传承乡土文化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带幼儿到园外与大自然接触,丰富幼儿的乡村情感体验,进行有“根”的教育,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为培养具有乡土特色人才奠定基础。

(四)关注幼儿教师生活世界,促进积极情感的形成

积极的情感指的是个体内心存在力量,它是有效缓解乡村幼儿教师职业压力、心理倦怠、提升其职业幸福的重要手段。由于乡村幼儿教师面对“交通较为封闭的乡村”、“教育较为落后的学校”、“‘差教师’的职业形象”以及“发展能力仍需提高的教育对象”等等的负面评价,外界的压力与内部心理的落差往往容易引起乡村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产生逃离的念头。因此,需要关注乡村幼儿教师的生活世界,促进积极情感的形成,提升其职业幸福感和认同感,坚定其从事乡村教育的决心。对于乡村幼儿教师来说,首先,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在工作中把控自己消极情感,在工作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正如H 老师所说的:“去哪里工作都会有困难,只有我们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才能收获工作的幸福”;第二,对于幼儿园来说,幼儿园领导加强与幼儿教师联系,建立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关心与理解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真心实意的为教师着想。善于抓住教师的需要,积极了解幼儿教师的生活状态,并给予支持和鼓励,激发幼儿教师热爱幼儿园与同事的情感,发挥情感留人的重要作用;其次,提供实践平台,根据幼儿教师特长分配工作任务,提高乡村幼儿教师的职业效能感,通过实践让其正确认识环境中的压力和挑战,积累工作中的成就感;最后,幼儿园应建立科学的奖惩激励机制,把物质奖励、精神奖励结合起来,在给与物质奖励的同时,更多的关注和尊重乡村幼儿教师的人格和情感,提高其职业获得感。

(五)培养幼儿教师乡土情怀,强化乡土责任感

乡土情怀指的是乡村教师对乡村、农民和乡村孩子的关爱与眷恋之情,它既是乡村教师坚守和奉献乡村教师的基础,也是他们关爱乡村孩子、创造性的开展教育教学的内在动力[18]。在所访谈的三名卓越幼儿教师中,她们多次提到扎根乡村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对乡村有深厚的情感,喜欢乡村的绿水青山、淳朴民风和可爱的孩子,希望能给乡村的孩子带来优质的学前教育。因此,需要培养乡村幼儿教师乡村情怀,提升乡村幼儿教师主动承担发展乡村教育的责任。一方面,认识是感情产生的基础,乡村社会应积极创造条件,在社区中开展多样化的活动,鼓励并引导乡村幼儿教师参与乡村活动,为其接触村民和了解乡村文化提供条件,从而形成认同乡村、热爱乡村、践行乡村文化的乡土情怀,产生乡村的依赖感,激励乡村幼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坚持扮演好自己的职业角色,认真负责,坚持从教;另一方面,身份认同是乡村幼儿教师乡土情怀产生的前提,应给予乡村幼儿教师更多精神的鼓励,促进其对“乡村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血,体验到自己的价值与用处”。当前,乡村幼儿教师低层次的需求已经基本得到了满足,他们更希望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因此,可以通过营造有利于乡村幼儿教师的发展的工作环境,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促进乡村幼儿教师身份认同,激发其投身乡村、奉献乡村事业的积极性,挖掘和发挥卓越乡村幼儿教师引领和辐射作用,吸引更多的乡村幼儿教师奉献乡村教育事业。

猜你喜欢
卓越乡土幼儿教师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从优秀到卓越门店需做好12项修炼(上)
乡土中国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卓越之梦
读《乡土中国》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