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刚,李 强,高 扬
(泰安市岱岳区水利局,山东 泰安271000)
泰安市岱岳区位于鲁中山区中部,全区现辖9个镇、2个街道,总面积917.2 km2。属暖温带大陆性湿润半湿润气候。2020年全区平均降雨量1 025.2 mm,比去年461.2 mm偏多120%,比常年676 mm偏多52%。由于强降雨、田间排水设施不完善、年久失修损坏严重等多方面原因,造成河道、沟渠排水不畅,导致部分镇街出现不同程度的涝灾,对当地百姓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因此,尽快制定治理方案,确保涝洼地成为“旱能浇、涝能排、田成方、路成网、沟渠连通”的高标准农田,势在必行。
根据安排布署,水利局迅速成立工作专班,对全区涝洼地展开全面摸底排查工作。经过排查,全区共有涝洼地约0.28万hm2,涉及6个镇。大汶口镇主要有3大片易涝地块涉及面积930 hm2左右。马庄镇主要有5大片易涝地块涉及面积0.13万hm2左右。满庄镇主要有王家园、老虎官庄、宿家庄、东牛中等14个村有涝洼地约390 hm2。山口镇涝洼地面积约30余公顷,主要位于石汶管区内。祝阳镇涝洼地面积约53.33余公顷,主要位于徐家汶村村西。道朗镇涝洼地面积约7.33余公顷。
1)受地形地貌影响,岱岳区地势北部为山区丘陵地段,南部为平原低洼地带,雨季灌水汇集,排泄不畅,易形成内涝。排涝体系不完善,标准低,田间土地高程低于河道,没有排水出路,无法自排,只能借助灌排泵站进行抽排,有关河道、排水渠道年久失修,杂草、垃圾等淤堵河道、沟渠等,甚至有些河道坍塌损毁,出现堵塞、过水断面变窄,行洪排涝过水能力不足。
群众惜地、防洪意识不强,随意侵占排涝渠道甚至回填渠道种植农作物,造成渠道堵塞,田间生产道路不完善,群众随意填埋渠道临时修建生产路,完成作业后没有及时恢复渠道断面。区域排水设施不协调,排水管涵缺失等。
1)突出重点。按照“先急后缓,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优先实施疏浚重要排涝河道、干沟等工程,确保河道、排水渠行洪排涝通畅,后续合理实施田间地头排水沟渠。
2)建管并重。在全面推进涝洼地治理的同时,各镇街及有关部门要强化对排涝设施的日常管理工作,努力使河道、沟渠的管理工作步入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可及时排泄,充分发挥灌排效益。
3)因地制宜。结合各镇街实际情况,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合理布置实施田间排涝工程。
工程规划按照“分片排涝、排蓄结合、自排为主、抽排为辅”的原则进行布置,依据“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就近排泄、力争自排”的原则选择线路。同时,结合高标准农田治理工程,将农田打造成“旱能浇、涝能排、田成方、路成网”的高标准农田,充分发挥“汶阳田”经济和社会效益。涝洼地块的治理工作主要是排水沟开挖、清淤、疏通河道及排水渠道、维修改造过路桥涵,新建排水泵站,改建生产路等。
2021年计划对全区涝洼地进行全面治理,提高涝洼地排水能力。
1)开挖、疏浚干沟,使干沟与附近河道水系相连通,逐步疏通田间地头排水沟。
2)修建过路桥涵。对于田间生产路堵塞排水沟的,进行疏通,或者通过埋设管道,改建为过路桥涵;对于交通桥,进行维修加固、疏通,恢复过流能力。
3)新建排水泵站。按照实际所需排涝流量确定泵站规模。
4)改建生产路。根据生产需要,合理确定生产路宽度,同时道路两侧设置排水沟。
其中,马庄镇、大汶口镇涉及涝洼地治理面积广,疏浚排水干沟数量多,大汶口还需建设3座泵站,部分桥涵需要维修改造,建设任务重,属于涝洼地治理重点区域;其他涉及的镇政府,主要疏浚干沟及田间排水沟渠。6个镇根据各自涝洼地现状,采取合理的治理措施,完成涝洼地全部治理工作。
为确保全区排涝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区各级、各部门都要把防洪除涝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做到认识到位,投入到位,管理到位。各有关镇街作为项目的实施主体,根据此次摸排调查结果,要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制,建立健全工程建设指挥机构和办事机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具体,统筹考虑全镇有关项目建设,合理安排实施排涝治理任务,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区级有关部门,对号入座,全力做好协助配合。
排涝治理工作事关百姓切身利益,涉及区各有关部门加强对上争取,强化协调配合,全力做好政策、资金及项目实施督导监管等工作。一是河道疏浚治理,由区河道管理保护中心结合美丽河湖规划整体推进实施有关河道清淤、疏浚等建设任务,实现防洪排涝与美丽河湖建设相结合。二是田间排涝沟渠、灌排泵站等。由农业农村局结合乡村振兴、农业综合开发等有关项目,统筹推进实施治理田间排涝工程。三是田间道路治理。由区交通运输局结合有关道路治理项目,统筹推进对田间生产、运输道路维修改造工作。其他有关涉及部门全力做好协助配合,形成治理合力,共同推进涝洼地治理工作的进度。
加大防洪除涝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田间排水沟渠重要性的认识,维护好田间地头排水沟渠的通畅,避免群众为了一时之便随意侵占、破坏、堵塞田间排水沟渠等现象的发生。通过宣传让群众支持排涝治理的建设,参与到排涝渠道的治理中来,通过疏通各自田间地头排水沟,使所有的排水渠道畅通无阻,为排涝治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强化督导检查,切实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四制”的要求,即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和建设质量的监督监理制,各施工单位要严格施工程序,有序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争创优质精品工程。
排水体系建成后,各有关镇街、区有关部门单位要切实做好工程的日常管护工作,明确管护目标,落实管护责任制。由于田间排水沟渠数量多,管护难度大,要充分发挥村级管护为主的原则,镇、村要做好巡查检查,维护好河道、排水干沟及其他排水设施的正常运行,发现堵塞、破坏排水沟、排水设施时要及时处理解决,做到田间地头沟渠相连、干沟通畅,真正达到涝能排、旱能浇,让群众真正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