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波
(广西艺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7)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包括自然与人类文化遗产的场所,具有为公众提供教育和欣赏的社会公共机构,大新瀑布文化博物馆除了具有博物馆的功能还有其他特殊的方面,即利用天然溶洞作为载体去展示、诠释瀑布特有的形态、历史和人文的设计项目。广西大新县的喀斯特地貌尤为典型,到处都是绿水与青山溪流,纵横的小桥流水,跌水、叠瀑丰富,在美丽的自然田园风光中形成了以德天瀑布为代表的众多瀑布群景观。大新除了亚洲第一大跨国瀑布——德天瀑布,还有沙屯叠瀑布、那望瀑布、板仲瀑布、那布瀑布、归春河瀑滩、那四河瀑滩等形成了大新的自然奇观,因此产生了“瀑布文化博物馆”的创意设计项目。博物馆通过仿真的实景再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虚实相间、相辅相成地呈现出世界各地著名的瀑布景观,同时配套各个瀑布在历史上造访过的文化名人等版块内容展示。博物馆集大成而又具特色且通俗易懂,形成一个对瀑布自然环境及人文景观的研究、展示、教育和欣赏的专业科普场馆。
当前有很多关于瀑布的研究文献以及开发项目,其中包括瀑布的概念、形成、种类、价值、空间序列特征以及各种历史事件及丰富精彩的人文轶事等。
瀑布从地质学的角度来看是由地球的引力作用形成的,瀑布及其类型的划分中有许多的标准,而不同的瀑布形态可以带来比较直观的感受[1]。如幕帘型瀑布因为像舞台幕帘挂落而得名,贵州黄果树瀑布就属于此类型(图1);又如分流型瀑布,伊瓜苏瀑布就属于这种类型,伊瓜苏瀑布位于阿根廷和巴西交界处,也是世界上最宽的瀑布宽约4 km(图2);还有直接跌落的山岳瀑布如浙江天台的石梁飞瀑,它的流水是一次向下跌落的瀑布(图3);而更多瀑布属于多级型,在流水的下落过程中历经多次跌落像台阶一样层层跌落,大新德天跨国大瀑布就是属于此类多次跌落瀑布种类(图4),以及浙江诸暨的五泄瀑布和庐山的三叠泉瀑布等。
图1 黄果树瀑布
关于瀑布景观的观赏性有其个性特点,同样是水域景观,瀑布与湖泊、河流等都具有不同的观赏点,瀑布景观的形成是在竖向空间上,它是由于地形跌落而形成的。瀑布的构成可以按照水流划分为上游、瀑体与下游,这三者的空间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通常瀑体直接影响到下游空间,影响范围与瀑体的宽度、高度、下游潭池的面积有直接的关联。如黄果树大瀑布在下游形成犀牛潭,德天瀑布跌落的位置也是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深潭和宽阔的水面,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游泳池,同时就是一个很好的亲水亲瀑的宜人空间。
图2 伊瓜苏瀑布
图3 浙江天台山瀑布
图4 德天瀑布(来源:作者拍摄)
瀑布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是集自然与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景源。瀑布文化景观不仅展现各大知名瀑布雄奇壮丽、姿态多样的自然形态,同时也展示历史上瀑布形成中不断衍生出来的文化故事。各朝各代的文人墨客们都喜欢在名山飞瀑前吟诗赋词,例如王安石留下的千古绝句“拔地万里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李白在庐山也留下千古绝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此外,瀑布周边还有很多与其配套的文化形式留传下来,例如浙江省的天台山大瀑布(又称三井瀑布),其上方就有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宫,周边包括鸣鹤观、琼台观、金庭湖等。这些无疑都为瀑布增添了重要的人文色彩[2]。徐霞客对黄果树瀑布作了精彩的描述:“透陇隙南顾,则路左一溪悬捣,万练飞空……,直下者不可以丈数计,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黄山九龙潭瀑布历史上有文人记载道:“飞泉不让匡庐瀑,峭壁撑天挂九龙。”这是对于黄山最为壮丽的九龙潭瀑布的赞誉。黄河壶口瀑布除了传说壶口是大禹治水时凿石导河之外,在20 世纪30 年代抗日战争时期,著名革命音乐家冼星海就是在黄河那气吞山河的壶口瀑布激励中,写下了气势磅礴的《黄河大合唱》这首鼓舞中华民族英勇奋斗的乐曲。加拿大和美国的尼亚加拉瀑布因为流量最大,充分突显了其具有排山倒海之势与雷霆万钧之力的雄浑与壮观,因为声震如雷,被称为“雷神之水”,因此也就成为世界第一大跨国瀑布。
博物馆的功能就是对人类文明历史的收藏,同时也提供具有研究、教育、欣赏的社会职能,博物馆可以说是人类的记忆储存库,也是自然、生物、人类社会发展的脉络与航灯[3]。时代的迅猛发展激发了多样化的博物馆建筑形态,博物馆建筑的多样性发展也为展示设计提供了崭新的平台,使博物馆展陈形式进入了新的时代。
现代意义的博物馆形成在18 世纪资本主义蓢芽阶段,随着创立了与社会配套的各类科学门类,博物馆逐渐形成了整体化和系统化。其真正的成熟期是到了19世纪中叶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在1851 年的英国伦敦举行了“世界万国工业博览会”也就是“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工业革命取得的辉煌成果,更进一步丰富和推进了博物馆业的发展与规范。
在这个基础上人类迈进了20 世纪,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博物馆日益得到了重视,而且在博物馆的样式及展示空间的设计上呈现了多样化与个性化。整个20 世纪是博物馆繁荣的世纪,基于工业技术的发展,新材料的发现与技术进步为博物馆建筑及展陈设计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随着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博物馆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划分博物馆类型从专业方面一般划分为历史博物馆、科学博物馆、艺术博物馆和特殊博物馆4类。历史博物馆主要包括国家历史、文化历史、民族历史博物馆。科学博物馆主要是指自然历史博物馆,其内容涉及天体、植物、动物、矿物、自然科学和实用技术科学。艺术博物馆包括绘画、雕刻、装饰艺术、实用艺术和工业艺术。特殊博物馆包括露天博物馆、儿童博物馆、乡土博物馆等陈列专项内容的博物馆[4]。
虽然博物馆的种类繁多,但据查证现在世界上以瀑布为主题的博物馆尚属于空缺状态。随着我国风景区开发思路的逐渐成熟,瀑布景观的保护与其文化的关联日趋受到重视,这将会积极地促进瀑布文化博物馆的良好发展。在国家发展文化产业政策的指导和鼓励下,瀑布文化博物馆必将作为文化及旅游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以瀑布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还没有,本案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同时也有一定的困难与挑战。设计者在具体展示空间设计方面借鉴其他优秀博物馆的经验,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好各方面因素来更好地完成瀑布形态、瀑布历史人文的展示方法。
图5 博物馆大门(来源:作者设计)
图6 博物馆平面布置图(来源:作者设计)
图7 博物馆第一展示区(来源:作者设计)
瀑布文化博物馆的选址经过多次考察及分析策划,选址于大新县县城西面附近5km 的新力刀山上“十八洞”的自然溶洞内。十八洞是喀斯特地貌自然形成的天然溶洞,如图5 博物馆大门所示,地理位置优越,洞内变化丰富。溶洞的入口高2 m,宽3 m,整个洞长1 200 m,洞宽度1—30 m 不等,各洞面积从 2 万至8 万 m2,从入口到尽头由18 个大小不一的洞厅串联而成,这就是十八洞的来由。该瀑布文化博物馆的选址为天然溶洞内,在进行人工建造的同时更多的是保留其原生态的形态空间,充分尊重溶洞的自然生态性,即使是建造部分也要减少人工的痕迹。
在自然石山溶洞的空间环境中其立面、平面形态都是起伏凹凸呈不规则状态,这一点有别于人工建造有规则空间的博物馆。因此我们在进行展示空间、功能分区和人流路线分析的时候,就要尽量遵循溶洞的自然形态(图6),充分发挥想象力,最大限度结合自然形态空间的合理性,给观众提供一个全方位的参观体验。所以除了认真考察根据具体的生态环境进行恰当的设计外,还要借鉴著名设计师的成功案例。比如著名的现代建筑大师扎哈·哈迪德的设计作品。
扎哈·哈迪德的创作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几何形态期”;另一个是“塑性形期”。她早期“几何形态期”的作品是将建筑构造以规则的几何形态的板片为主要造型,并制造一种强烈的动势而达到“动态构成”的特点。从2003 年扎哈·哈迪德的设计开始进入了“塑性形期”,这个时期的作品是以曲线弧面的有机形态为主要造型,它的灵感可以是人情绪的起伏或者音乐的婉转或者自然界动植物的形态。鉴此,扎哈把音乐的音律节奏和人的情感的抽象性创造出了一种宜人的流动而婉转、自由而连续的建筑形态。
借鉴扎哈·哈迪德的设计理念及形式,可以使当代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根据主题更显灵活与丰富性,赋予一种偶然与随机性形成的空间内容形式,提升展示空间设计的自由度与连续性,给人未知又新颖的动态空间效果。
该案例的选址是天然溶洞也具有这种特性,溶洞中的巨石石笋时而是墙时而是天顶又直坠地面,形成了连续的、渗透的整体空间界面的连续性。现代博物馆正是这种展示空间设计使用一个连续的空间界面来限定空间, 即是动态的、流动的连续空间,使得空间更具丰富性与趣味性而且在不同的空间高度连接起来, 空间界面在完成展示功能的同时又给人连绵不断欲罢不能的效果,形成各种界面处于一种丰富多样性, 既丰富其空间界面又起到围合和交流功能的作用。
瀑布文化博物馆共分为3 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瀑布形态展示(图7);第二部分为瀑布形成的资料文献;第三部分是体验互动。这些以5 个功能分区来构成,分别是:序厅、瀑布形成文化、展示区、互动区、休闲观赏区。各自从瀑布丰富多彩的自然形态、瀑布形成原理、瀑布的历史文化、瀑布的地域特性、瀑布与现代科技等方面来进行展示、陈列、叙述。这些形式在具体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中可以通过将展品、多媒体与展馆的展台、展墙甚至顶棚地面形成一个有机体,而营造一个全方位的展示空间,从而达到多样性与丰富性。
瀑布是水唱主角,而且水又是一种非常宜人的自然资源。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可见,自古以来水与人的亲密性。那么我们可以在瀑布文化博物馆中广泛运用,使其成为良好的互动载体。在瀑布场景中可以通过扩展瀑布的水域,在瀑布虚拟落水处营造大面积的水域,构成虚拟瀑布至真实水的景观链,如划船、涉水游玩,在虚拟现场瀑布观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瀑布环境本身与人的亲近性,同时可以布置各种场地,如湿地、沙滩、鸟岛、荷塘、观景建筑物、栈道、亲水平台等围绕在水环境周围,以制造各种机会体验亲水游憩活动,使游客不只是单一的观赏瀑布,还有近距离接触戏水的机会而强化互动体验效果。
图8 博物馆体验区(来源:作者设计)
图9 博物馆情景表演区(来源:作者设计)
图10 博物馆第二展示区(来源:作者设计)
瀑布是集自然与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景源。瀑布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并且还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瀑布博物馆在展现各著名瀑布雄奇壮丽、婀娜姿态自然景观的同时还展示历史上与瀑布相互关联的名人轶事,使之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而相得益彰[5](图8)。
瀑布文化展示的空间设计,基于展馆的三维空间即水的平面与跌落的折面,加上展示过程的时间维度形成的四维空间因素即“四维连续”设计。“四维连续”设计就是将时间的过程引入到设计概念之中,形成新的空间形式,使参观者感受到全新的时间与空间自由而又紧密地联系空间,在一种不确定中形成从来没有过的感觉,当然在心理上也是有一种未知的探索性的感受,这就是“四维连续”设计形成的动态多维度的展示空间形式。
瀑布文化博物馆进行的情景表演,其形式就是以瀑布为背景类似当今的实景舞台剧,是以自然的景观作为表演舞台,以民族传统艺术中的各种形式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大型山水实景剧《印象·刘三姐》得到借鉴,当然类似的还有《印象·丽江》《印象·西湖》《梦里老家》《田野狂欢》等20 多台大型实景演出剧目(图9)。
著名的阿根廷与巴西的伊瓜苏河跨国大瀑布,它的形成也有着神奇的传说:美丽的公主奈比与某部族首领之子塔罗巴相恋,水神恩波宜妒火中烧,将河化作瀑布,把这对恋人卷入水中。奈比成了河底一块岩石,塔罗巴则化作岸边一棵树。所以一直以来伊瓜苏瀑布是作家和导演们百用不厌的爱与远方的暗喻。这些案例都将是瀑布文化博物馆实景演出的借鉴经验,在这里以真实的实景剧目结合气势恢宏的瀑布场景,完全可以达到震撼人心令人难忘的效果。
21 世纪借助数字科技进行展示已经非常成熟,数字博物馆就是通过计算机数码虚拟技术再现历史文物场景,复原活化文化遗产,同时观众可以参与互动,从而达到高效率地完成展示与科普的目的[6]。瀑布是一种自然风景资源,是大自然的天工之作。如今需要在溶洞中重现瀑布景观以及瀑布历史人文景观,除了一些传统的展示手段,更为有效的就是以多媒体技术结合全息影像、环形投影、现代布景、水幕和烟雾等数字化声光电科技手段,按照瀑布的各种类型把著名瀑布多样性、多角度来展现,更好地达到仿真、亲临其境的效果,逼真地重现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几大经典瀑布[7](图10)。
图11 博物馆第三展示区(来源:作者设计)
瀑布文化博物馆由于地处溶洞之中,灯光照明的要求和表现都很重要,因此在不同的区域内,需要控制好人工照明的强度和数量。瀑布博物馆的序厅入口环节,在自然光下辅助以人工光特殊照明,结合各种效果灯光的闪烁及平面设计色彩的表现,首先激发参观者的兴趣,营造瀑布文化博物馆神秘而引人探究的氛围。在光的营造方面采用了自然光与人工照明结合的方式,自然光不仅有人工照明难以代替的效果,在节约能源的同时自然光也可以起到界定空间、塑造场景的作用。由于光照方面一般是靠近洞口的地方得到的自然光照度强烈,离洞口愈远光照度越来越低,这就需要进行合理的人工照明来完成展示任务。
总体上整个瀑布文化博物馆的色调就像一幅长卷画一样,根据不同的展示板块内容来调整色调,整个博物馆主要以蓝绿色为主,辅以其他类似颜色,当然还要有少量的红、黄暖色光来起到一个对比的作用,以调节情绪活跃气氛(图11)。
该项目通过对瀑布文化的特点和其在博物馆展示设计的研究,结合展示主题多方面的诉求及借鉴各种设计经验,较好地诠释了瀑布景观文化的显现与内涵的展示。瀑布景观作为一种独特的风景资源,存在远离城市的自然山川当中,而各地各国的瀑布景观形态各异,因为各自差距所以各有千秋。所有这些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到达瀑布现场进行观赏感受,所以通过大新瀑布文化博物馆来集中展示。以此对瀑布文化的深度、广度进行展现和宣传,以此更好地感受和比较,在沉浸式的感受中得到教育、学习、娱乐、休闲和放松,此乃该项目的初衷与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