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寿山石人物圆雕技法之形、神、巧

2021-01-20 11:10
天工 2020年6期
关键词:圆雕寿山石神韵

文 俞 嵘

寿山石是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北郊的一种天然叶蜡石矿,自古以来,寿山石都是文人雅士的至宝,称它为“天遗瑰宝生闽中”。它是华夏印石文化的载体,具有文化学上的美;它以温润凝脂的特质构成了自然性的美;福州的艺人们以它为艺术材料进行了深度的创作,展现了精致的工艺美。精美的石头与人文内容相映衬,产生了寿山石文化的历史,也使寿山石艺术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福州得以代代相传,名家辈出。

石雕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中最富魅力的一种,它凝聚了源远流长的雕刻文化传承,集历代工艺美学精华,发展出独特的人文意蕴与雅趣,展现了东方文化的极致之美。雕刻大师们匠心独运,巧妙构思,合理地运用石材的材质、色泽、纹理,巧妙彰显布局与构图丰富多变的层次感,使其产生巧夺天工、浑然天成的效果,可谓是方寸之间尽显万千气象。寿山石雕艺人数百年来植根于民间的土壤,与民间画工、塑匠的艺术实践息息相通,创作心得和技法多以口诀的形式相互沿用。学艺方式是师傅带徒弟,以临摹为主,反复做一件产品,逐步形成一种程式化的造型和使用工具的基本功,这是经过无数前人在实践中反复锤炼的结晶。

寿山石圆雕,是一种让作品从四面都可以欣赏的立体雕刻技法,是寿山石雕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艺人根据材料本身的天然形状、色泽、裂纹、杂质来因材施艺、因色取巧、依石就势进行设计创作。创作者将自己的造型基础和设计追求,通过艺术手法融入大自然神奇造化的寿山石中,从而形成一种美妙的三度空间艺术。圆雕不但可以作为摆件观赏,还可以上手把玩。由于每一块原石都是不同的,每一位艺人的构思与技法也不尽相同,所以每一件作品都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因此,每一件寿山石圆雕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而人物是寿山石圆雕的一大品类,尤其是传统人物的雕刻所占比重很大。从技法上讲,花卉、山水类最为复杂,功夫最大,最为耗时耗工,但就造型角度来看,却是圆雕人物最难。行内人常以“做人难”这句人生处世俗语来形容人物雕刻之难。雕好人物不但要有外在的“形似”,而且还要表现其内在思想的“神似”, 从而形神兼备, 欲得“神”必须先有“形”,形神兼备才显其生动。只有懂得形体的基本比例和运动规律,才能造“形”传“神”,再加上巧色的合理利用,以形成色彩、主次分明烘托主题的直观效果。

在寿山石圆雕作品的创作上,笔者将中国传统雕塑工艺圆润、古朴、流畅的风格与现代雕塑写实风格相融合,形成了鲜明的个人创作特点,尤其喜爱用圆雕技法刻画人物形象,尊重天然原石的经济价值,依石就势,利用石料的形状和天然俏色进行巧妙构思,作品每每别出心裁、情趣横生。在长期从事寿山石雕刻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探寻寿山石人物圆雕的造型、神韵、巧色三者应用融合的实践创作之路,现谈谈融入寿山石人物圆雕创作中形、神、巧的技法与应用。

一、形——寿山石圆雕人物创作中的造型技巧

寿山石雕与现代雕塑在手法上是不同的,既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完整的石材,又要躲避各种杂质、裂纹,还要取其巧色,极难上手。笔者潜心钻研“东门派”的造型艺术,深探人物圆雕的雕刻技巧。寿山石雕与泥塑等在创作技法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寿山石圆雕更追求个性与意境的结合,人物圆雕更是如此。例如,在寿山石人物圆雕作品《一苇渡江》中,以达摩造型为主题,达摩、罗汉造型艺术是“东门派”最为拿手的,并经过每一代“东门派”艺人不断传承、不断创新。在笔者所雕刻的这件达摩造型上,依石就势,通过上半身与下半身合理生动的回转,来活跃整件作品的造型;并以微微上扬的头部来表现达摩的沉稳睿智,提振这件作品的神韵;同时,着重刻画达摩的人物脸部表情,使其更加生动,达到与观赏者相互沟通的意境。

在多年的创作中,笔者总结出在寿山石圆雕人物创作中的造型技巧:首先,通过腰肢与脖颈的转折最能体现立式人物的造型与气质。流畅的回转造型,能很好地塑造出人物灵动的形体之美,提升作品的造型美感;其次,寿山石人物圆雕应关注身形的比例关系,业内有“站七坐五盘三”的传统口诀,即人物站立的高度为7个头的长度,坐立的高度为5个头的长度,盘腿坐的高度为3个头的长度。在这个基本比例关系下,根据人物的不同身份和创作主题以及石材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夸张或变形,这样不仅能达到石材整体造型的协调统一,又能展现石材独特的作品个性特色。在达摩、罗汉雕刻技法上,笔者既传承东门流派传统技艺,又大量吸取各大石窟雕刻技术精髓,力求将这一派宝贵的寿山石人物圆雕技艺传承和发扬。

二、神——寿山石圆雕人物创作中的神韵表达

古典人物圆雕创作讲究“文胸、武肚、美女腰”,指的是:文官的表现,应该夸张他的胸部,以示其韬略;武将应该缩肩凸肚,表现其威猛;美女溜肩细腰,才能显出她的婀娜妩媚。例如,寿山石作品《晨妆》为善伯石雕件,石质本身细腻,手感温润。自古以来中国古美仕女雕刻都讲究含蓄、内敛的神韵,笔者认为在创作古装仕女时如何展现中国古典女性柔美的神韵是作品成功的关键,这件作品刻意表现女性在清晨香甜的睡梦中醒来,带着一丝慵懒、一丝妩媚和一丝期盼前往溪畔梳妆,右手轻抬裤脚,仔细倾听林间鸟鸣,又好像略有所思,烘托出一个淡雅慵懒的古装女性的神韵,让人感觉仿佛时间静止了,人们却能从她的神韵中看到她的内心的期盼,期盼着远方夫君的归来。裙褶飘逸、笑不露齿、步态婀娜的身形姿势之中,通过融合现代雕塑手法来表达美颈至胸部的那一抹细腻。婀娜的造型、静中有动的身姿、圆顺的刀法来表达衣裳下丰满的柔美,可以让欣赏者读出形象所表达的“神韵语言”,以此领略她的身姿风采和内心意向,艺术张力含蓄而典雅。

三、巧——寿山石圆雕人物创作中的巧色利用

《晨妆》

色指的是寿山石的天然色彩,巧色的利用是寿山石雕刻艺术的精髓所在。寿山石色彩的纹理分布各异,没有哪两块石材有相同的巧色和纹理,从而造就了每一件巧雕作品的唯一性。巧妙地对寿山石天然色彩与质地的利用与处理,是寿山石雕的独特之处,要求创作者必须对石材“察颜观色”,有着无与伦比的敏锐感,要善于从石材表层的质地、颜色,剖析内里色彩的走向与纹理特征。例如,笔者的寿山石作品《苏武牧羊》,石材为银裹金旗降石,在创作中不仅要相石取形,更要相色取形。首先要预估表层白皮与金黄石心的色彩走向,不能满目自信大开大合;同时,要构思与其外形契合的题材,放弃主观思维意象,一切“以石为本”。在充分考虑石材特点、分析巧色运用的基础上,将原石构思“苏武牧羊”的主题造型。苏武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富有正能量的历史人物,他以大汉使节的身份出使匈奴,被匈奴单于无理囚禁迫其归降匈奴,苏武以不屈的意志,在北海冰天雪地中牧羊十九年,不降匈奴,最终回归大汉王朝,在历史上为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的气节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作品中,白色石皮被统一利用,一件完整的白色羊皮长袍从上至下包裹着主人公,自然而然地让人融入风雪飘飞环境之中;运用金黄色表现衣襟内里,其依然保持着汉服的刻画,以表达苏武“人在匈奴心在汉”的这一贯穿主题的民族气节的人物形象。在衣褶线条刻画中,白色羊皮袄的衣纹挺括有力、奔放流畅,衣褶线条 “虚实相生、动静相生、繁简得宜”。银裹金旗降石的巧色利用,将雪白与金黄的对比运用得恰到好处,凸显了人物的身份特点、丰富了衣纹的层次表现,彰显了人物的个性特点。在创作中,从传统雕刻题材中挖掘出新的文化和审美内涵,又根据作品的需要进行石材色彩的合理取巧,渲染了主题,体现了作品层次分明的质感,从而使得此摆件巧色选取运用得当,整体雕琢层次分明,人物形象神态怡然,传达出大义于心的灵气与内在的精神气质。

寿山石人物圆雕创作中,将形、神、巧完美融合,才能更好地保留寿山石价值,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佳作。工是一刀一刀刻出来的,没有长期的苦练是做不出好工的,只有苦练、善思,才能悟出寿山石雕刻艺术的真谛,才能有所创新。“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寿山石雕技艺与各种艺术一样,既要发扬传统经典,又要融入时代,才能使其历久弥新。

猜你喜欢
圆雕寿山石神韵
中国寿山石馆简介
寿山石雕刻的艺术性研究
神韵秀逸 意趣妙生
廖德良的寿山石缘
着着寸进 洋洋万里 漫谈郑幼林寿山石雕刻
墨舞神韵
对宋代动物形、瓜果形玉佩饰的几点认识
漫谈云浮石雕艺术的雕刻技法
浅谈对圆雕的认识
嘉定竹刻传统技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