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编程数据平面的PFC算法实现

2021-01-19 02:24耿俊杰颜金尧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21年1期
关键词:报文交换机平面

耿俊杰,颜金尧

(中国传媒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北京 100024)

0 引 言

当前互联网中存在大量的在线业务需要网络对高频率的用户请求做出快速应答,对数据中心提出了超低时延的要求;随着近年来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于数据中心计算能力的需求大幅上升,因此数据中心部署了大量的分布式计算集群[1]以满足日益复杂的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模型,大量的分布式计算集群采用的并行程序会导致通讯延迟,进而严重影响数据中心的计算效率;同时,随着近年来数据中心流量的激增[2],数据中心往往会利用以太网融合组网的分布式存储技术来解决数据存储和读取效率问题。而大象流占据分布式存储网络流量的主要比例,当分布式存储网络中一旦因拥塞发生数据包丢失导致大象流重传,会严重影响数据中心效率并且会加重拥塞程度,进一步影响网络性能,因此高吞吐量、超低延迟的高性能无损数据中心网络成为现在研究的热点[3-5]。RDMA(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技术[6]是目前实现超低时延、高吞吐量的高性能数据中心网络最常用的技术,RoCE(RDMA over converged Ethernet)协议[7]因为具备明显的性能和成本优势,目前在融合以太网数据中心中占据主流市场地位。而RoCEv2基于PFC(priority flow control)[8]算法实现了无损传输。

另一方面,传统网络架构封闭、固化,网络协议开发部署周期长,很难适应当前对于网络创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为了应对当前网络面临的挑战,开放网络可编程能力,扩大网络创新的空间,2008年,斯坦福大学Nick McKeown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提出了OpenFlow以及软件定义网络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技术[9-10]。软件定义网络技术获得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高度关注,2014年,研究者在SDN基础上又提出了可编程数据平面技术[11-12],将网络编程能力扩展到数据平面。在网络领域的各种创新和发展,对应对当前数据中心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该文基于可编程数据平面技术实现了PFC算法,进而实现了无损数据中心网络,为实现高性能数据中心网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现方法。

1 可编程数据平面技术

在传统网络架构中,网管系统被作为网络管理平面,而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则被分别部署在每个网络设备上。在这种部署方式下,网络管理十分复杂繁琐。另外,除了标准协议外,各个厂家都会有一些私有协议,这样就进一步加大了网络管理的复杂性。同时,传统网络架构下的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分布式地部署在网络中的各个设备上,并且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是固化、封闭的,实现网络创新需要的新功能部署周期非常长(往往是几年),显然传统网络架构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当前对于网络创新的需求。在此背景下,软件定义网络技术以及可编程数据平面技术应运而生。

1.1 软件定义网络技术

软件定义网络技术(SDN)是斯坦福大学Nick McKeown教授团队在Clean Slate项目提出的一个概念,特别是2009年SDN南向接口协议OpenFlow1.0的发布,标志着软件定义网络技术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

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将网络设备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分离,通过逻辑集中的控制器实现对网络转发设备的集中管理。在软件定义网络架构中,控制平面具有全局化视野,通过南向接口协议实现与数据平面通信,通过开放控制平面的可编程特性,使得网络功能更加灵活和易于扩展,因此对于网络功能的部署更加灵活,同时也简化了网络的管理。软件定义网络技术是当前网络领域最为活跃的技术创新,被MIT评为“改变世界的十大创新技术之一”[13]。

如图1所示,软件定义网络架构实现了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的分离,同时通过北向接口协议开放API,允许用户编程实现网络功能自定义。同时使用南向接口协议OpenFlow实现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的通信。

图1 SDN网络架构

1.2 可编程数据平面

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实现了数据平面和控制平面的分离,开放了控制平面编程能力,实现了控制平面的逻辑集中,这些特点为网络的管理和开放带来了一定的灵活性。但是在软件定义网络架构下,数据平面并没有被开放,其行为仍然是固定的。OpenFlow协议已经从2008年OpenFlow1.0版本演进到1.5版本,其中匹配域中支持的元组数量也从支持12元组增加到目前支持45个元组,其支持的元组数量随着OpenFlow协议的更新也不断增加。但OpenFlow协议支持的匹配域都是协议设定的,并不能支持灵活的弹性增加,对于新匹配元组的支持都需要重新编写数据平面与控制平面两端的协议栈以及数据平面的数据包处理逻辑,这种局限性导致了OpenFlow交换机的设计难度大大增加。OpenFlow协议的版本稳定性也存在很大问题,对软件定义网络技术所追求的网络创新是一种阻碍。

Nick McKeown教授等人提出了协议无关(programming protocol-independent packet processors)的高级编程语言P4[11]。P4是一种声明性的高级编程语言,通过编写P4代码可以自定义网络数据平面数据包的处理流程,也就是开放了数据平面的可编程能力。

图2描述了可编程数据平面的抽象转发模型,主要由输入、输出端口、解析器、Ingress/Egress控制流水线、队列缓存组成。解析器负责报文解析,当数据包进入交换机时,解析器按照解析表对进入的数据包进行报文解析,解析表是由P4代码定义,并由编译器编译生成,通过P4代码自定义报文头和报文头解析顺序,实现数据包的报文解析逻辑,解析器从进入交换机的数据包的报文首部解析出自定义的报文头,并赋值给P4定义的实例化首部。

图2 可编程数据平面抽象转发模型

匹配动作表是数据平面执行转发逻辑的基本单元,对进入交换机并匹配成功的数据包执行相应的动作,实现对数据包的处理。可编程数据平面的抽象转发模型实现了全流水线可编程,控制程序负责定义匹配动作表的执行顺序,进而实现转发逻辑的实现,控制流水线分为Ingress control和Egress control两部分。

可编程数据平面真正实现了协议无关的数据转发,并且作为一种描述性的高级编程语言,无需关心底层设备的具体信息,实现了设备无关性和代码可移植性,使得网络更加灵活和开放。

2 高性能数据中心网络及PFC算法

随着各种网络应用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近些年网络流量也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网络流量的激增对于作为基础设施的网络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网络中的不同应用对于网络性能的要求也不同,例如交互式应用需要网络提供更小的时延,分布式存储应用需要网络更小的丢包率,但概括来说,网络性能指标主要包括时延、吞吐量以及丢包率。因此实现超低时延、高吞吐量以及无丢包的高性能数据中心网络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2.1 远程直接数据存取技术(RDMA)

远程直接数据存取技术(RDMA)最早应用在高性能计算领域,是为了解决网络传输中服务器侧数据处理延迟、降低服务器CPU负载而设计的一种技术协议。如图3所示,RDMA技术通过允许用户态的应用程序直接读取和写入远程服务器端内存,避免了CPU多次介入拷贝内存,在没有双方服务器端操作系统参与的情况下,可以绕过服务器内核,直接向网卡写数据,将数据直接从网络中一台服务器的内存传输到网络中另一台服务器。这样就释放了部分服务器的计算能力。并且,通过避免双方操作系统的介入可以消除外部存储器复制和上下文切换的开销,从而可以解放服务器内存带宽,有助于应用系统性能提升。RDMA技术可以实现低时延、高吞吐量的高性能数据中心网络。

目前RDMA有三种实现方式,分别是InfiniBand、iWARP(internet wide area RDMA protocol)和RoCE(RDMA over converged Ethernet)。

(1)InfiniBand技术[14]是由IBTA(InfiniBand trade association)行业协会在1999年提出的,其标准规范在1999年开始起草并于2000年正式发表,经过不断发展,InfiniBand架构在2005年之后开始在集群式超级计算机上广泛应用。

InfiniBand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高性能计算数据中心网络。InfiniBand技术在RDMA三种实现方式中具有最好的性能,但需要有定制的硬件设备来实现,因此也是成本最高的一种实现方案。

图3 RDMA模式与传统模式对比

(2)iWARP协议[15]是RDMA技术的另外一种实现方案,是由RDMA联盟在2002年向IETF提出的,iWARP协议通过在标准TCP/IP协议栈上定义一个多层处理栈实现将RDMA的特性集成到以太网上。iWARP协议利用RDMA技术的内核旁路、零内存拷贝以及避免CPU介入等特点,有效地降低了网络延迟和服务器CPU的负载,释放了服务器部分CPU的计算能力。

iWARP协议是第一个在标准以太网基础设施上实现了RDMA技术的方案,另外,iWARP协议没有具体指定底层物理层设备信息,因此所有工作在使用TCP/IP协议栈的上层协议都可以被支持,在iWARP协议中,TCP/IP协议栈在网卡中设计并实现。因此需要专有网卡来实现。当数据中心网络规模较大时,使用iWARP协议会产生大量的TCP连接,大量的TCP连接会占用服务器大量的内存资源,进而影响系统性能,所以会带来性能和成本问题。

(3)RoCE技术是IBTA提出的在融合以太网上实现RDMA技术的一个实现方案。目前主流版本是RoCEv2版本。

RoCEv2是基于UDP/IP协议实现的。RoCEv2由于在性能和成本上占据明显优势,因此占据了目前融合以太网数据中心市场的主流地位。RoCEv2是基于不可靠传输的UDP协议实现,与TCP协议相比,UDP协议更加快速、占用较少的计算资源,但其是不可靠传输,没有TCP协议的滑动窗口、确认应答等机制,当出现丢包时会大大降低RDMA技术的工作效率。图4显示了当发生丢包时RDMA技术的吞吐率情况,可以看出丢包会严重影响RDMA的性能。所以为了实现RDMA技术的真正性能,必须实现无损传输。RoCEv2协议依靠基于优先级的流量控制PFC算法实现无损传输。

图4 RDMA的丢包率与吞吐率关系

2.2 基于优先级的流量控制算法PFC

基于优先级的流量控制算法PFC是由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在2008年提出的,PFC算法通过划分虚拟实现是对传统流控协议的优化。当出现拥塞时,传统流控协议会将链路上的所有流量禁止发送。而PFC协议通过在以太网链路上创建8个优先级通道,并实现对每个优先级通道进行暂停发送,同时不会影响其他优先级通道数据的发送。

优先级流控PFC的基本运行机制如下:当网络链路中发生拥塞时,即交换机的入端口队列长度超过设定的阈值时,交换机生成一个暂停帧,并将暂停帧发送给上一跳交换机,上一跳交换机接收到暂停帧后,会根据暂停帧中的信息,暂停交换机中对应优先级通道中数据的发送,暂停的时间根据暂停帧中携带的字段信息设定;同时,如果上一跳交换机中也发生了拥塞则会向其上一跳交换机发送暂停帧,如果拥塞继续则逐级暂停。同样的,如果交换机中拥塞消除,则向上一跳交换机发送一个暂停时间为0的暂停帧,以恢复上一跳交换机中对应优先级队列中数据的发送,以此类推,逐级发送。PFC算法[16]被广泛应用于高性能数据中心网络,以确保数据中心网络的无损传输。

图5显示了优先级流量控制PFC的报文格式,其中DA字段是目的MAC地址,SA是源MAC地址,type字段是报文类型,其中有关暂停优先级和暂停时间的信息包含在Parameters字段中。

图5 PFC报文格式

3 基于可编程数据平面的PFC算法实现

该文在可编程数据平面的协议无关架构下实现了基于优先级的流量控制PFC算法,进而实现了无损传输网络,并在Mininet仿真环境下进行了仿真实验。

3.1 PFC算法实现模型

该文基于可编程数据平面协议无关架构的特点,设计实现了基于优先级的流量控制PFC算法。实现模型如图6所示。

图6 PFC算法实现模型

首先在协议无关架构交换机的入端口队列对队列长度进行判断,根据设定的阈值判断交换机是否发生拥塞,如果入端口队列长度超出阈值,则判定交换机发生了拥塞,交换机生成PFC暂停帧,并发送给上一跳交换机。其中,通过自定义报文头实现对暂停帧的报文解析。

header pause_t {

bit<48> dstAddr;

bit<48> srcAddr;

bit<16> etherType;

bit<16> conCode;

bit<16> priEnable;

bit<16> time0;

bit<16> time1;

bit<16> time2;

bit<16> time3;

bit<16> time4;

bit<16> time5;

bit<16> time6;

bit<16> time7;

bit<208> reserved;

bit<32> fcs;

}

上述代码为使用P4自定义的暂停帧报文头Header字段,经过Parser解析器将进入交换机的数据包按照Header字段定义进行解析。获得相应的报文头实例,报文头实例将会在匹配动作表中使用。其中暂停帧的生成与发送,以及接收到暂停帧后暂停相应优先级通道数据发送等动作是在匹配动作表和控制流水线中完成。

3.2 实验验证

该文基于Mininet工具搭建了一个仿真网络环境,采用了数据中心网络常用的叶脊结构拓扑,包括2个spine交换机,4个leaf交换机,4个tor交换机和8个终端主机。实验拓扑如图7所示。

图7 仿真实验拓扑

其中交换机使用bmv2软件交换机,实验拓扑中链路带宽设置为5 Mbps,分别使用Iperf从主机h11和h31以3 Mbps的速度向主机h41发送UDP流,则在交换机L3、L4、T4中必有一个会发生拥塞。此时测试网络丢包率,实验结果如图8所示。

图8 PFC算法和UDP丢包率对比

通过网络丢包率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没有部署PFC时,使用UDP协议在发生拥塞时产生了丢包,而在部署了PFC后,可以实现无丢包网络。

图9 PFC算法和UDP、TCP协议时延对比

同时,在仿真网络环境下对比了基于可编程数据平面实现的PFC算法与UDP、TCP协议的平均端到端时延,实验结果如图9所示。UDP协议由于没有使用丢包重传以及流控机制,因此具有最小的端到端时延,但是不能保证无丢包传输,而基于可编程数据平面实现的PFC算法相对于TCP协议具有更低的端到端时延。

该文验证了在可编程数据平面下采用软件定义的方式可以实现基于优先级的流量控制PFC算法,并能确保网络无丢包传输。对网络功能的开发升级周期短,相对于传统的PFC算法实现方式更加灵活和高效。

4 结束语

当前各种快速发展的应用对数据中心网络提出了性能上的挑战,因此高性能数据中心网络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该文介绍了当前高性能数据中心网络研究的现状以及实现无损传输的意义,同时介绍了当前在网络领域最具活力的软件定义网络和可编程数据平面技术,最后在可编程数据平面下实现了基于优先级的流量控制PFC算法,并在Mininet仿真网络环境下对采用软件定义方式实现的PFC算法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显示使用可编程数据平面可以很灵活、便捷地实现基于优先级的流量控制PFC算法,并确保了网

络的无损传输,说明可编程数据平面技术在实现高性能数据中心网络中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传统网络架构下,网络功能的开发升级周期长,往往需要花费数年的时间,该文使用软件定义的方式实现网络功能,更加高效、便捷,也证明了可编程数据平面技术为网络创新带来的巨大空间。

猜你喜欢
报文交换机平面
基于J1939 协议多包报文的时序研究及应用
以太网QoS技术研究及实践
避免饥饿的CAN 总线高优先级反转算法
基于报文类型的限速值动态调整
立体几何基础训练A卷参考答案
立体几何强化训练B卷参考答案
浅谈交换机CAN基本配置
参考答案
罗克韦尔发布Strat ix 5410分布式交换机
信息网络中交换机的分类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