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君
(射阳县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30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容易引发各类并发症,其中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较为常见,发病率达到60%左右,而其中至少20%为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该病患者多以肢体远端疼痛和痛觉过敏为主要的临床表现症状,且夜间病情更重,对患者的作息造成了很大影响[1]。本研究选取我院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60例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与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临床诊断标准相符;②患者及家属均已仔细阅读知情同意书,且自愿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标准:①对本次使用药物过敏;②伴有其他神经性病变或器质性功能缺损;③严重的语言、肢体、认知障碍。按照抽签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53~76岁,平均(64.7±5.2)岁,病程3~11年,平均(6.8±1.6)年;观察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52~76岁,平均(64.0±5.1)岁,病程2~10年,平均(6.1±1.2)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的构成表现相近(P>0.05),差异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给予硫辛酸(江苏万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00158)治疗,刚开始2周,每日600 mg静脉滴注,后剂量不变,经口服用2周(片剂由患者自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帕司他(扬子江药业集团南京海陵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0012)口服治疗,每次50mg,每日3次,疗程4周。
统计比较两组疗效与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情况。(1)疗效评判标准: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消失,肌电图检查显示,神经传导速度超过5m/s,即为显效;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有所好转,肌电图检查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发生改变,但不超过5m/s,即为有效;患者的临床表征没有任何好转,神经传导速度未发生改变,即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生活质量评判标准:选用SF-36生活质量评定表评判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满分100分,越高的评分表明越佳的生活质量。
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处理本研究数据,以卡方x2检验本次研究的计数资料,采用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P<0.05时表明本次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s,分)
?
观察组中,1 恶心、1例嗜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2/30);对照组中,1例头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1/30),两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显著性(x2=1.174,P=0.279)。
目前为止,临床尚未完全明确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临床结合实践认为,高血糖引起机体代谢异常,加之血管受损与氧化应激反应等一系列问题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临床多以药物治疗,原则为控制血糖,缓解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
硫辛酸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常用药物,对多种自由基具有显著的清除效果,能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对神经细胞造成的损伤[4]。依帕司他则是一类活性抑制剂,对醛糖还原酶的生成具有抑制作用,联合硫辛酸,则能有效纠正多元醇代谢的紊乱,抑制神经细胞中果糖与山梨醇的量,进而改善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症状[5]。本次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表明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疗效较单一药物治疗更加显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联合用药能切实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组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2/30);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1/30),组间差异无统计显著性(P>0.05),则提示联合用药不会显著提升临床不良反应,安全性值得肯定。
综上所述,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确切,在确保安全性的同时,还能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