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01-18 02:53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眼底病科辽宁沈阳110003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24期
关键词:裂孔玻璃体黄斑

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眼底病科 (辽宁 沈阳 110003)

内容提要: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PPV)联合内界膜剥离术(ILMP)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患者,随机均分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PPV治疗,研究组采用PPV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研究组最佳矫正视力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研究组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PV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的效果显著,相比单纯采用PPV治疗有利于提高术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并改善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有助于黄斑裂孔的闭合和视网膜复位。

黄斑裂孔是高度近视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可提高视网膜脱离的风险,导致患者视力受损[1]。手术关闭裂孔对于防止视力恶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治疗黄斑裂孔的术式包括:单纯玻璃体注气术、玻璃体切割术、后部巩膜外垫压术等。这些术式虽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术后复发风险较高。内界膜剥离术可以缓解裂孔切线方向的拉力,促进黄斑裂孔的愈合。本研究探讨PPV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50例。研究组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龄33~69岁,平均(48.9±4.8)岁,病程2~15d,平均(8.9±1.3)d。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龄34~69岁,平均(49.2±4.9)岁,病程2~16d,平均(9.1±1.4)d。两组间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临床上存在高度近视病史,验光度≥-6.0DS,经OCT证实为黄斑裂孔;(2)患者病历完整,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尚未控制的眼部感染性疾病的患者;(2)合并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3)因眼部外伤接受其他眼部手术的患者;(4)合并其他导致视力下降的疾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5)合并其他原因导致的视网膜剥离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PPV治疗,常规消毒铺巾,在颞下取一切口作为灌注管插入口,随后做3.2mm左右的角膜透明切口,经切口注入粘弹剂(爱博诺德医疗科技),采用环形的方法撕开直径约6mm的囊口,吸干晶状体皮质并注射添加粘弹剂。随后将人工晶体植入并吸干粘弹剂。缝合角膜切口后使用微创玻璃体切割套管切割玻璃体,完整清除中央区玻璃体后向里添加注射0.1mL曲安奈德(浙江仙琚制药,国药准H33020762)。随后进行玻璃体后脱离以及残余玻璃体的切割。

研究组采用PPV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PPV方法同对照组。内界膜剥离术首先需要在后极部视网膜注射500g/L吲哚菁绿(辽宁济世制药,国药准字 H20045514),根据染色结果对内界膜进行剥离,随后予以气液交换、填充消毒空气、拔除灌注管和套管、球结膜复位等。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进行视力指标随访。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情况;对比两组手术前后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

1.5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对比

术前及术后1个月两组最佳矫正视力无差异(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最佳矫正视力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对比(±s)

表1.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对比(±s)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1个月 术后6个月研究组 50 0.15±0.05 0.21±0.07 0.30±0.04对照组 50 0.16±0.04 0.20±0.07 0.24±0.04 t 0.06 0.11 9.66 P>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对比

术前两组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无差异(P>0.05),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研究组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对比(±s,um)

表2.两组患者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对比(±s,um)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1个月 术后6个月研究组 50 512.43±15.75 355.27±25.29 248.31±21.64对照组 50 508.96±16.24 386.32±26.39 306.45±24.37 t 0.06 7.41 9.66 P>0.05 <0.05 <0.05

3.讨论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是眼科较为严重疾病,发病机制复杂,其中玻璃体前后方向的牵拉是导致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重要因素[2]。虽然玻璃体切割术对于黄斑裂孔的治疗具有一定效果,但仍不理想。内界膜的剥除有利于刺激巨噬细胞产生生长因子,诱导胶质细胞增生覆盖黄斑裂孔,因而内界膜剥离术治疗对于高度近视黄斑裂孔具有重要的意义[3]。

本次研究探讨PPV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临床效果。结果表明,术前及术后1个月两组最佳矫正视力无差异(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最佳矫正视力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无差异(P>0.05),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研究组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优于对照组(P<0.05)。PPV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对于患者视力的矫正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改善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高度近视患者玻璃体液化与玻璃体后脱离对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处的牵拉作用是形成黄斑裂孔的重要原因,裂孔周围胶质细胞分泌过多的炎性介质促进胶原纤维的形成进一步增大裂孔切线方向的拉力,导致裂孔增大。内界膜剥离术可有效解除裂孔周围组织对黄斑裂孔的牵拉,促进视网膜色素上皮增殖,加速裂孔闭合。内界膜的剥离还可以预防黄斑前膜的发生,帮助视网膜逐渐适应扩张的巩膜,减少相关解剖因素的影响,避免黄斑裂孔进一步扩大。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患者往往伴随长眼轴以及后巩膜葡萄肿的情况。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临近后巩膜葡萄肿的操作需要做到动作轻柔,避免用力剥离,防止对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造成损伤影响黄斑闭合。结合手术过程相关经验,严重脉络膜视网膜萎缩、后巩膜脱离的高度近视患者黄斑裂孔的闭合可能性更低,手术治疗的难度更大,即使借助染色剂也难以将内界膜完整剥离,在手术过程中相关操作很容易造成黄斑裂孔的进一步扩大。内界膜的剥离是影响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而临床医生的手术经验也是影响手术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PPV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的效果显著,相比单纯采用PPV治疗有利于提高术后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并改善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有助于黄斑裂孔的闭合和视网膜复位。

猜你喜欢
裂孔玻璃体黄斑
高频超声在玻璃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非接触广角镜联合玻璃体切割系统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预后
莫让“黄斑病”迷了你的眼
ELM及IS/OS完整性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预后视力的影响
裂孔在黄斑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眼白的发黄区块是“黄斑”吗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复发嵌顿再手术一例报告
腹腔镜联合胃镜引导下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间质瘤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三例术中测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