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畅,王娟,肖李翔,刘建华,周肖肖
(湖北省核与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武汉,430072)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以下简称军运会)于2019年在中国武汉举行,又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如何保障军运会期间公共安全至关重要。武汉市放射源及射线装置数量庞大,高风险放射源占全省总数的90%以上,一旦发生辐射事故会引起公众恐慌,影响军运会的举行和社会稳定,甚至对我国产生负面的政治影响。为降低放射性安全隐患,保障军运会核与辐射安全,在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下,各级环保部门共同努力,对军运会核与辐射风险进行评估并分析可能发生的核与辐射风险事故,进而有针对性的制定了一系列风险防控措施,做到了辐射应急管理关口前移,在保证军运会期间核技术利用单位正常生产活动的基础上,有效的防范了各类核与辐射事故的发生。
本文回顾了军运会核与辐射安全保障工作,总结了成功经验,并提出了建议,为今后各地承接大型项目的核与辐射安全保障提供参考。
1.1.1核技术利用现状
目前武汉市辖区共有623家核技术利用单位,经调查统计,共有密封放射源1 334枚,其中,Ⅰ类放射源383枚,Ⅱ类放射源311枚,Ⅲ类放射源49枚,涉及放射治疗、工业γ探伤、核子仪、γ辐照装置等领域;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37家,无甲级工作场所;射线装置共2 889台,其中15%为Ⅰ、Ⅱ类射线装置,如各类直线加速器和工业X射线探伤机,见图1。
图1 武汉市不同类型辐射源或放射工作场所分布图
1.1.2核与辐射管理现状
1.2.1辐射事故风险分析
据资料统计,从2004—2013年,全国共发生一般辐射事故217起,较大辐射事故18起,重大辐射事故9起,从事故发生原因来看,80%以上为责任事故。其中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占已发事故的93%,超剂量照射事故3.3%(详见表1)。自2004年起,武汉市共发生辐射事故5起,均为一般辐射事故[1],其中放射源丢失事故占已发事故的40%,运输中放射性超标事故占60%。此外,武汉市工业γ探伤误操作、γ辐照装置及含源医疗设备失控事件也时有发生。根据历年辐射事故(事件)发生概率可以看出,放射性安全隐患在各个行业各个环节始终存在。
表1 2004—2013年全国辐射事故概况
1.2.2核与辐射恐怖袭击风险分析
对于核与辐射恐怖袭击,目前人们主要关注袭击或破坏核设施、利用粗糙核装置(IND)和放射性散布装置(RDD)进行袭击三种形式[2]。随着核技术的广泛应用,密封放射源、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等人为利用可能性较大的风险源被恐怖主义和极端分子获取,组织实施RDD核恐怖活动的现实可能性较大[3-6]。自2002年以来,世界范围内恐怖主义走私放射性物质的案件已超过300例[7],我国也成功侦破了1例利用放射性物质拟制成脏弹在天安门附近制造核恐怖案件[8]。本次军运会共有109个国家近万名军人参加,军运会期间核与辐射恐怖主义潜在威胁不容忽视。武汉市辖区内无核设施,无铀、钍伴生放射性矿产开发项目,因此,军运会期间主要关注的核与辐射恐怖袭击为恐怖主义和极端分子采取不正常手段获取用于流动作业的放射源、运输中的放射性物质、在开放性工作场所中使用的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以及废弃放射源等发动RDD核与辐射恐怖袭击或制造恐慌。
1.2.3核与辐射风险情形预测
基于武汉市核技术利用管理现状、核与辐射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风险后果可能对军运会的影响程度,依据澳大利亚/新西兰风险管理标准[9],建立适合武汉市军运会的核与辐射风险评价矩阵[10-11](见表2)。
由表2可知,军运会期间密封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及核与辐射恐怖事件的风险水平最大,应重点关注。可主要从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和减轻风险对军运会影响程度两方面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对于射线装置失控或人员误操作事件,因射线装置产生的射线具有瞬时性,且利用离不开电力设备,影响范围较小,因此可通过降低风险发生概率降低风险水平。对于非密封放射性同位素,因半衰期一般较短、需按照使用量预定并在预定时间送达,在医院暂存时间较短,发生丢失概率较小,应通过减轻风险对军运会影响程度进而降低其风险水平。
表2 武汉市军运会核与辐射风险类型及风险水平
(1)控制风险发生概率
总而言之,在工业生产的运行过程中,变频器的应用十分广泛,保证变频器运行安全稳定并且尽可能的延长变频器的使用寿命十分重要,因此,对电压稳定性的要求非常苛刻。在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虽然电网的运行越来越稳定,但为了保障工业生产与降低维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只有掌握了变频器受电网波动影响的预防措施,及时将各种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才能使它真正稳定运行,对能源节约与设备设施的安全发挥应有的作用。
截止2019年7月,武汉市核技术利用企业监督检查工作尚未全部完成,同时在检查中发现部分核技术利用单位不能正确认识辐射安全防护及管理的重要性,存在辐射安全防护意识薄弱,辐射工作人员操作不正规,闲置放射源或停产、半停产和关闭的放射源使用单位放射源未及时收贮等安全隐患。为降低辐射事故和利用放射性物质制造恐怖事件的发生概率,应继续开展并在军运会前完成武汉市全部核技术利用单位的辐射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同时在军运会期间加强放射源的行政审批和核技术利用单位的自主管理。
(2)降低风险对军运会的影响程度
目前我国核与辐射事故预警机制尚未有效运行,仍以被动响应为主[12]。军运会期间应加强辐射安全预警,一旦剂量率超过预警限值及时预警,同时启动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预案,迅速控制风险。此外,由于我国公众普遍缺乏核与辐射安全常识,“谈核色变”仍是导致公众社会性恐慌的重要风险点,还应加强对核安全文化的宣贯,增加公众的核安全常识[13]。一旦发生核与辐射事故,由省辐射事故应急舆情信息组及时统一发布辐射事故信息,避免以讹传讹,有效消除公众不必要的恐慌,降低对军运会的影响。
军运会期间利用全国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武汉市放射源在线监控系统对Ⅲ类以上密封放射源、废放射源暂存库及直线加速器机房等场所进行24 h连续监控预警,监测结果显示武汉市10月份γ空气吸收剂量率为70.9~96.0 nGy/h,与往年数据相比无异常;武汉市Ⅲ类以上密封放射源及废放射源暂存库、直线加速器机房均处于安全可控状态。
军运会前通过采取省、市环保部门辐射安全与防护现场监督检查和单位自查三级联动,确保军运会期间全市辐射安全。省市两级环保部门通过现场监督检查逐一清查排查,完成全部核技术利用单位的辐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长期闲置、破产单位的放射源,强制收贮,在军运会前完成收贮审批废旧放射源49批次,并督促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不能正常运行的核技术利用单位进行整改。各核技术利用单位依据自查程序积极开展辐射安全与防护自查工作,有效排查辐射安全防护及管理等的辐射安全隐患。
军运会期间暂停湖北省内密封放射源及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相关审批;对武汉市主要入口的人员、车辆和邮件包裹开展放射性检测;武汉市内禁止工业γ现场探伤活动,开展运输管控,降低放射源运输、传递过程中发生辐射风险的概率,确保军运会期间全市辐射环境安全。
各级政府机构以“4.15”国家安全日和“6.5”世界环境日为契机,举办核安全文化宣贯“走进去,走出来”等相关活动,专家从校园、企业中走出来,开展核安全文化相关讲座;公众走进去,走进核技术利用单位参观辐射安全防护设施,通过技术人员现场监测,专家答疑消除公众对核与辐射的误会。同时通过开展绿色骑行、发放宣传册、各大地方主流媒体报道等方式增加核与辐射基础知识和反恐常识的宣传覆盖范围,以降低公众的核恐惧心理。
以省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为基础,成立军运会反恐办,明确各组织机构职责分工,针对核与辐射恐怖事件的可能后果,科学、全面地制定军运会核与辐射应急预案,落实工作细节和重点环节,保障应急仪器设备、车辆运行正常。军运会期间核与辐射事故应急保障体系落实24 h值班制度,应急工作人员及车辆处于应急待命状态。
开幕式及闭幕式当天,各组织机构应急工作人员及应急车辆在指定地点备勤,大型放射性移动监测车24 h连续开展γ空气吸收剂量率测量,实时监控军运会场馆周围环境放射性水平,一旦发现放射性水平异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快速开展放射性核素检测识别或放射性物质搜寻及收储等应急工作,将事故影响降低到最小。监测结果显示军运会场馆周围γ空气吸收剂量率处于本底水平,无异常。
本次军运会涉及35处场馆,覆盖武汉三镇四区,辐射风险因素比较复杂,本文通过风险评估确定了军运会期间可能发生的12类核与辐射风险,从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和减轻对军运会影响程度上制定了加强辐射安全预警、行政审批和安全监管等一系列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控制了军运会期间核与辐射风险,保障了军运会的核与辐射安全。
本次军运会核与辐射安全保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1)推进建立预警与防控一体化核与辐射风险应急体系。推进放射源网络监管平台、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核与辐射风险应急平台一体化建设,发生风险及时预警并启动相应应急方案。
(2)加强核与辐射应急联合演练,建立多单位联动长效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做到发生事故时快速响应,同时降低非辐射应急人员处理突发事件时可能受到的辐射照射危险。
(3)应加强核安全文化的持续宣贯,各级政府、环保部门对核安全文化的宣贯应常态化,并紧跟时代潮流,采取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如微信公众号、抖音拍摄小视频等定期开展核安全小知识的讲解,提高公众对核与辐射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