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远
有一种鱼,不但可以长时间离开水待在陆地上,还可以走路、爬行,甚至还能跳得老高,或施展壁虎功爬墙。尤其当遇到危险时,它还可以发挥神龙摆尾功,猛地一跳就地弹开,一溜烟闪出猎人的视线……这种鱼就是弹涂鱼。
胸鳍弹性特佳
弹涂鱼曾被世界自然基金会选为“海洋十宝”之一,学名为“大弹涂鱼”,属于温带沿岸性小鱼,在韩国、日本、中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地均有分布。
弹涂鱼可用胸鳍在泥质的浅滩爬行、跳跃,也可用胸鳍及尾鳍在水中游泳,所以俗称“花跳鱼”。因身上带有淡蓝色小星点,它又被称为“星点弹涂鱼”。在我国福建、广西沿海,它则被称为动感十足的“跳跳鱼”。在我国台湾也有人叫它“泥猴”“石贴仔”……这些昵称,基本上很形象地描述了弹涂鱼的特征:有腿、会跳高、会爬墙……
地球上的两栖动物,本来就是由鱼类进化而来的,弹涂鱼就是很好的例子。生物学家通过研究弹涂鱼,可以推测早期鱼类进化成两栖动物,是如何在陆地上呼吸、觅食、运动及生育的。
灵活双眼构造特殊
弹涂鱼是少数几种两栖鱼类,它能够长时间离开水,能够通过皮肤来呼吸,而且能够用强壮有力的鳍爬行、跳跃。在退潮搁浅时,它也可直接滞留在烂泥中,等待下一次涨潮再回到水中。
弹涂鱼有一对凸出的眼睛,可以灵活转动,使它的视野范围很大。弹涂鱼眼睛周围具有特别的褶层,让天生没有泪腺的眼睛,可以在陆地上时,缩入其内得到润滑。
此外,由于弹涂鱼前进或移动时,大多腹部贴地而行,因此它主要的天敌大多来自上方。于是,头顶上这对鼓凸的大眼睛,成为了弹涂鱼保命的护身符。如有风吹草动时,弹涂鱼就能快速弹跳离开现场,或迅速钻回自己挖的泥洞里。
挖洞预留多个孔口
弹涂鱼是暖水性的广温、广盐性鱼类,可以利用胸鳍和尾鳍,在水面上、滩涂和岩石上爬行或跳跃。弹涂鱼利用内鳃腔、皮肤和尾部,作为呼吸辅助器官,只要身体湿润,便能较长时间露出水面生活。但在淡水中,如果时间超过10天,弹涂鱼便会死亡。
弹涂鱼对恶劣环境的水质忍受力,比一般鱼类要强,像淡水黄鳝一样,会挖孔道而居,有钻入孔道栖息的习性。因此,在退潮的滩涂中,我们可见到众多的孔口散布。一般的弹涂鱼孔道,必定有两个以上的孔口,一个为出入要道的正孔口,称为“前炮孔”,另一个为紧急出口的后孔口,称为“后炮孔”。
弹涂鱼一般使用正孔口为主要出入通道,后孔口则用于畅通水流和空气流通。弹涂鱼孔道呈不规则形状,深浅和长度因滩涂底质的性质而异,软泥质滩涂中的孔道较深长,可达50至70厘米。弹涂鱼的洞穴一般是各自独占,仅容一条鱼使用,但在繁殖季节,常有雌雄两条弹涂鱼,挤在同一个洞穴内的现象。
摇摆着头刮食藻类
目前,世界上约有25种弹涂鱼。在自然环境下,弹涂鱼多栖息于沿海的泥滩或咸淡水处,平时趴在滩涂上,当受到惊吓时,借由尾巴弹力,迅速跳入水中或钻入洞穴中,以逃避敌害。
弹涂鱼多半生活于近海沿岸及河口高潮区以下的滩涂上。晴天时,它在泥滩上跳跃活动或觅食,以滩涂上的底栖硅藻或蓝绿藻类、浮游生物、沙蚕及小昆虫等生物为食。
弹涂鱼嘴巴的前下方长有牙齿,在水温暖和时,可在退潮或排干池水的池底,观察到弹涂鱼爬出孔道觅食。弹涂鱼主要以吻部下颚接触滩涂或泥滩表面,像电玩游戏小精灵般,嘴一开一合,像犁田似的,把头左右摇摆爬行前进,利用牙齿一口一口刮食生嫩的底栖藻类。
弹涂鱼也喜爱在泥滩上晒日光浴,入夜后即躲入孔道中。这些泥滩上的“小精灵”,正是鹭科鸟类最喜爱的食物。因此,人工養殖的弹涂鱼时,养殖户通常在鱼池上方加装尼龙网,防止鸟类偷袭。
【小百科】
什么是广盐性、广温性?
广盐性:一般是指生物可耐受外界广阔范围的盐分浓度变化而能生活的性质。具有这种性质的生物,称为广盐性生物。通常,栖息于河口附近淡海水域的生物,干沙滩及大型水库的生物,往返于江河和海洋的洄游鱼类等,均属于此类生物。
广温性:一般是指能在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下生活的生物,如腕足类、紫菜、棉蚜等,也称为“温度不定生物”。
(编辑 龙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