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学校要加强党组织对学校思政课的统一领导,落实党组织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机制。校长要成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践行者,唤醒教师的课程意识,做课程的实践者和引领者。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国家课程。2016年起教育部将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教材〔2020〕6号),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对此,小学校长应做些什么呢?笔者认为,小学校长应增强课程实施的责任意识,做课程实施的践行者,做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引领人。
一、校长应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责任意识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要求、课程目标体系、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材体系建设、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国家课程,是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手段,更是推动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关键。近年来,为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价值,各地区投入大量资源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丰富课程教学手段,细化课程教学内容,创新课程教学体系,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势必会影响课程教学质量,无法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用。
基于这种认知,校长应认真做好对问题的分析、梳理及总结等工作。首先,部分小学没有专职的道德与法治教师,任课教师大多为语文、数学或其他学科教师,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难度较大;有的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教师由班主任兼任,也有的由负责学校行政工作的人员兼任,这就使得任教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和研究中。其次,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要想组织好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开足、开齐课程,校长就要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责任意识。笔者长期担任学校书记和校长,深刻认识到,校长执行课程的意识和行为方式,直接影响着教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每一位教师。为了调动任课教师的积极性,我们根据各部门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有关要求,研究、制订了“南京市力学小学海德北岸分校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管理基本要求”,从教学保障、教研组建设、“五认真”要求、教师专业化成长、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和要求,鼓励教师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上追求专业成长。
作为校长,笔者积极参加省级、市级道德与法治课程培训,逐步理清了课程、教学、评价、管理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学校主体之间的基本关系,确立了科学合理的校长应有的“大课程观”。同时,笔者还邀请专家来校进行课程专题讲座,以唤醒教师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意识。
二、校长要做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践行者
作为校长,笔者长期坚持在课堂第一线,做课程实施的践行者,并按照市、区优秀教研组要求,努力创建优秀教研组,为道德与法治教师搭建平台,创造机会,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吸引更多教师加入道德与法治教师团队。我校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进行了积极实践。
(一)研读课程标准,做好单元备课,突出主题
我们要求每位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深入研读课程标准,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和建立课程教学体系。根據教材特点,我们要求教师突出主题,按照单元进行备课。比如,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安排了四个单元,即“我们的节假日”“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公共场所”“我们生活的地方”四个主题。单元备课应遵循教材的逻辑顺序,突出单元主题。这不仅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还能促进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学科融合,创新教学,立足发展
依据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性、活动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在学校教学活动中,我们尝试将道德与法治课和科学课、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相融合。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中的“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这一课时,我们就利用“力学小学海德北岸分校处在长江边”这一资源,将本节课与四年级上册科学课的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主题相融合,组织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听科学教师上“地球上的水”单元课,组织科学教师听道德与法治教师上“让生活多些绿色”主题单元课。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组织学生到长江边做有关长江水污染的“小调查”。学生把科学课上所学知识和道德与法治课上所学内容相融合,提出了富有想象力和创意的“让长江水更清”的建议。多学科融合的创新教学活动,让教师开阔了教学思路,有力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学校还积极申请市级、区级道德与法治学科基地,打造骨干教师团队,分批选派骨干教师到南京市力学小学总校进行为期一年的跟岗培训。
三、校长要努力成为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引领人
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着课程的具体实施效果。校长作为教师队伍的组织者和管理人,应注重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采取多种方式方法,为教师教学提供便利和支持。
校长要努力做好教学保障工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料,鼓励、支持教师参加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研训活动;加强教研组建设,定期邀请学科专家对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等进行指导;鼓励教研组争取承办市级、区级公开教学活动,锻炼教师能力,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校长要做好示范引领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比如,校长要鼓励学校中的市、区级骨干教师在课程理念、课程理解、课程执行力、课堂教学等方面做好示范;组织骨干教师定期开展示范教学活动,举办专题讲座。在指导青年教师方面,校长可以采用师徒结对形式,让教师签订3~5年师徒结对协议,提出目标要求,并进行过程监督;在校级、区级和市级主题教研活动中,要求承担任务的教师完成“六个一”,即一节公开课、一篇教学设计、一份教学课件、一篇教学叙事、一篇教学论文、一项课题研究。
校长还要抓实项目推进,促进道德与法治学科与相关课程的融合。我校积极参加了市、区教研和科研部门开展的项目研究活动,在项目深入推进上坚持学校行政推进和市、区教研员指导相结合,并主动参加了南京市《金陵文化》《国家公祭日读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公民思想道德教育读本》等地方课程的项目推进研究活动,让更多教师有锻炼成长的机会。学校还积极创造条件,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法治教育”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坚持教研与课堂相结合、科研与课程相结合,开有源之水,树有本之木,将项目推进作为任务驱动,将市、区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教师作为骨干,吸引更多兼任教师参与,鼓励青年教师成为道德与法治学科专职教师。
小学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在小学落实好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多方协调,共同发力。校长要承担起课程实施的责任,积极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努力做好课程实施的践行者。这样才能确保这一国家课程高效开展,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章翔,1969年7月出生,男,江苏南京人,本科学历,南京市江北新区顶山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副主任,南京市力学小学海德北岸分校原校长、书记,高级教师,南京市第二届优秀青年教师(思品学科)、南京市浦口区优秀共产党员、南京市浦口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南京市浦口区教科研先进个人。